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用现代药物制备工艺生产的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现代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围绝经期或其后,因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或丧失,以致雌激素水平下降所引起的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代谢障碍为主的一系列症候群。更年期综合征多发生于45 55岁多间,一般在绝经过度期月经紊乱时,这些症状已经开始出现,可持续至绝经后2 3年,仅少数人到绝经5 10年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更年期综合征常有如下症状(1)月经逐渐减少,周期也就是间隔时间延长,经期也就是出血时间缩短,以致逐渐停经。但也有月经量增多,伴有大量血块等情况,然后慢慢停止,生殖能力丧失,生殖器官萎缩。精神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病人常感到头颈部一阵阵地潮红,潮热出汗,头晕目眩, 头痛耳鸣,腰痛,口干,喉部有烧灼感,思想不易集中,而且紧张激动,情绪复杂多变,性情急躁,失眠键忘,皮肤发麻发痒,有时有蚁走感,即有蚂蚁在身上爬动的感觉等,甚至歇斯底里样发作等。(3)心悸、血压增高、肥胖、下肢浮肿、关节疼痛、骨质疏松等。凡45 50岁的妇女,如有上述症状,经医生检查排除了其他疾病后,使可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是每个妇女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但每人所表现的症状轻重不等,时间久暂不一,轻的可以安然无恙,重的可以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会发展成为更年期疾病。短的几个月,长的可延续几年。
对更年期综合症的治疗除对症治疗外,没有更好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有西医激素治疗和中医中药调理。文献记载,许多中药对更年期综合症有作用,比如1.淫羊藿可润肾,甘温益阳气,故主阴痿绝阳,益气力,强志,其茎、叶含淫羊藿甙,有催淫作用。2.仙茅可温肾阳,壮筋骨,治阳萎精冷,小便失禁,崩漏,心腹冷痛,腰脚冷痹,痈疽,瘰疬,阳虚。3.菟丝子可补肝肾,益精髓,明目,治腰膝酸痛,遗精,消渴,尿有余浙,目暗。4.紫草可凉血,活血,清热,解毒。5.丹参可活血祛瘀,安神宁心,止痛。6.柴胡可和解表里,疏肝,升阳。7.黄芪可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中药处方设计原则是针对更年期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如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痉挛、神经衰弱、动脉硬化、心悸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健忘、头痛眩晕、腰酸腿沉乏力、胸闷腹胀叹息、闭经等症状来确定,主要以舒肝理脾、宁心安神、益气活血补肾来达到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中药组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计算含下列原料药淫羊藿I 15%,菟丝子I 15%,紫草I 15%,丹参I 15%,柴胡I 15%,黄芪4 30%,熟地 I 15%,首乌藤4 30%。优选为淫羊藿2 10%,菟丝子2 10%,紫草2 10%,丹参2 10%,柴胡2 10%,黄芪7 25%,熟地 2 10%,首乌藤7 25%。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其中原料药还有仙茅2 10%,山茱萸2 10%,肉苁蓉2 10%,香附2 10%,知母2 10%,川芎2 10%,当归 2 10%,赤芍2 10%。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淫羊藿、紫草、丹参、熟地重量比为1:1:1:1,仙茅、山茱萸、川芎、当归、赤芍、香附重量比为
本发明的上述药物组合物加入制备不同剂型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例如崩解剂、润滑剂、粘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的口服制剂,例如可以是片剂、胶囊、水丸、水蜜丸、颗粒剂、汤剂、糖浆或混悬液。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基于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辨病与辩证相结合原则,标本兼治,虚实并治,筛选出补肾益气、疏肝理脾、调和阴阳、宁心安神的天然植物药,根据中医理论组方,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制备而成。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制备方法1: 以上十六味中药,取部分丹参、黄芪、柴胡、首乌藤、熟地、紫草和仙茅,加水浸泡广4小时,煎煮二次,每次广4小时,合并两次煎煮液,过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38 1. 40 的稠膏备用。以上十六味中药余下的中药如淫羊藿、菟丝子、山茱萸、肉苁蓉、川芎、赤芍、香附、当归和知母,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备用。在中药粉末加入适当辅料如炼蜜、β_环糊精、淀粉,同时加入备用的稠膏内,混匀,制成相应的口服固体制剂(片剂、胶囊、水丸、水蜜丸、颗粒剂等)即可。
方法2:以上十六味中药,加入适量的乙醇,浸泡3飞小时,取出乙醇,真空回收乙醇,得稠膏; 用同样方法再提取一次,合并稠膏备用。将所有药渣加水浸泡广4小时,煎煮二次,每次广4小时,合并两次煎煮液,过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38 1. 40的稠膏备用。在上述所得稠膏中加入适当辅料(包括溶液),混匀,制成相应的口服固体制剂和口服溶液(汤剂、糖浆、混悬液等)即可。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针对女性更年期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表现,筛选出能够舒肝理脾、宁心安神、调和阴阳、补肾益气的原料药,对更年期综合症引起的闭经、月经失调、烘热汗出、头痛眩晕、心悸失眠、心烦易怒、焦虑抑郁、腰酸乏力、神经衰弱等非常有效,各种原料药相互协调在一起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药效,此外还具有毒副作用小、费用低廉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例证的目的,决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淫羊藿50g,仙茅30g,英丝子80g,紫草50g,丹参50g,柴胡60g, 黄芪150g,山茱萸30g,肉苁蓉25g,川芎30g,当归30g,赤芍30g,香附30g,熟地50g,首乌藤140g,知母25g。其生产方法是取丹参30g,黄芪120g,柴胡50g,首乌藤120g,熟地30g, 紫草30g,仙茅20g,加水浸泡I小时,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两次煎煮液,过滤,取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38 1. 40 (50 60°C)的稠膏备用。将稠膏加入适量淀粉,与余下中药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碾成细粉过1500目筛后,制成颗粒,并干燥压制成片剂。
实施例2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淫羊藿80g,仙茅50g,英丝子IOOg,紫草80g,丹参80g,柴胡 70g,黄苗180g,山茱萸50g,肉苁蓉35g,川弯50g,当归50g,赤苟50g,香附50g,熟地80g, 首乌藤180g,知母35g。其生产方法是将原料药加入乙醇,浸泡5小时,真空回收乙醇,得稠膏,用同样的方法重复提取一次,合并两次稠膏备用,将所有药渣加水浸泡4小时,煎煮两次,每次3小时,合并两次煎煮液,过滤,将滤液浓缩,得稠膏。将稠膏加热至沸,滤去凝固, 去滤液与单糖浆混匀即得糖浆剂。
实施例3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淫羊藿IlOg,仙茅70g,英丝子120g,紫草IlOg,丹参IlOg,柴胡 85g,黄芪220g,山茱萸70g,肉苁蓉45g,川芎70g,当归70g,赤芍70g,香附70g,熟地IlOg, 首乌藤180g,知母45g。其生产方法是取丹参80g,黄芪180g,柴胡70g,首乌藤150g,熟地 80g,紫草80g,仙茅50g,加水浸泡I小时,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两次煎煮液,过滤,取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38 1. 40 (50 60°C)的稠膏备用。余下中药粉碎成细粉, 过筛,混匀,每IOOg粉末加入炼蜜30g,同时加入备用的稠膏内,混匀,制成水蜜丸,打光干燥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组成 淫羊藿I 15%,菟丝子I 15%,紫草I 15%,丹参I 15%,柴胡I 15%,黄芪4 30%,熟地I 15%,首乌藤4 30%。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组成 淫羊藿2 10%,菟丝子2 10%,紫草2 10%,丹参2 10%,柴胡2 10%,黄芪7 21%,熟地2 10%,首乌藤7 21%。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原料药还有 仙茅2 10%,山茱萸2 10%,肉苁蓉2 10%,香附2 10%,知母2 10%,川芎2 10%,当归2 10%,赤芍2 10%。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淫羊藿、紫草、丹参、熟地重量比为1:1:1:1ο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仙茅、山茱萸、川芎、当归、赤芍、香附重量比为 1:1:1:1:1:1。
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可按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的口服制剂。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的口服制剂是片剂、胶囊、水丸、水蜜丸、颗粒剂、汤剂、糖浆或混悬液。
8.权利要求f7所述的任一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更年期药物中的应用。
9.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部分丹参、黄芪、柴胡、首乌藤、熟地、紫草和仙茅,加水浸泡,煎煮,过滤,浓缩,得稠膏; (2)将余下的原料药碾成细粉,过筛; (3)将细粉和稠膏混合,加入辅料,制成相应的口服固体制剂。
10.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原料药加乙醇浸泡,浓缩,得稠膏; (2)将步骤(I)所有药渣加水浸泡,煎煮,过滤,浓缩,得稠膏; (3)将步骤(I)和(2)所得稠膏合并,加入适当辅料,制成相应的口服制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主要由以下原料药组成淫羊藿,菟丝子,紫草,丹参,柴胡,黄芪,熟地,首乌藤。该中药制剂制备过程包括水提、醇提和直接粉碎入药,制成口服固体制剂和口服溶液,本发明对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疗效确切,此外还具有毒副作用小、费用低廉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K36/804GK103006879SQ20111028685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6日
发明者杨俊 , 董文毅, 邱培勇, 时斌斌, 周小丽, 袁会峰, 孙方杰, 梁会娟, 阎玺庆 申请人:新乡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