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口腔用复方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8141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口腔用复方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具体的说是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口腔用复方药物。
背景技术
口腔溃疡它包括口腔炎、鹅口疮、疱疹性口腔炎、复发性口腔炎等的口腔疾病,俗称“口疮”,也称“ 口腔上火”,是一种周期性反复发作为特点的口腔粘膜局部溃疡损伤疾病。主要症状在口腔的唇、颊、软腭或齿龈等处的粘膜发生单个或多个米粒、黄豆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溃疡面中央凹陷,表面覆盖灰白或黄色假膜,边界清楚,周围粘膜红而微肿,溃疡局部灼痛。具有周期性、复发性、自限性的特征。病因可能是局部创伤、精神紧张、食物、药物、激素水平改变及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系统性疾病、遗传、免疫及微生物在其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祖国医学认为,口腔溃疡主要责于心、脾胃、肾,因口为脾之外窍,舌为心之苗,肾脉夹舌本,牙龈属脾胃。主要是心脾二经积火上炎,火为阳邪,灼伤津液;或胃阴耗伤,虚火上炎,或久病伤脾虚,脾气虚损,水湿不运,或郁久化热,湿热上蒸;或情志过极,思虑过度, 心烦不寐,以致心肾不交,虚火上炎熏灼口舌,或心火下移于小肠,循经上攻于口,或因过食辛辣肥厚之品,致心脾火热内生,循经上攻,熏蒸口舌;或耗伤心肺肾之阴津,循肾脉上攻于舌、牙龈灼伤口舌牙龈而致;或肝郁气滞,郁而化火,暗耗阴血,致冲任经脉不调,经行之时, 经气郁遏更甚,肝火旺盛,上灼口舌而致口疮。总之外感六淫燥火,内伤脏腑热盛是致病主因,主病之脏在于心和脾(胃)。主要症状在口腔的唇、颊、软腭或齿龈等处的粘膜发生单个或多个米粒、黄豆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溃疡面中央凹陷,表面覆盖灰白或黄色假膜,边界清楚,周围粘膜红而微肿,溃疡局部灼痛。有的可并发口臭、慢性咽炎、便秘、头痛、头晕、恶心、乏力、烦躁、发热、淋巴结等全身症状。目前,市场上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非常多,效果极不理想,治愈率低。如冰硼散。再如国家专利局在2004年4月12日公开的申请号03108592X,发明名称“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药”治疗口腔溃疡的效果更不理想,治愈慢,治愈率低的缺点。西医主要用抗生素、维生素治疗,效果也不理想。本发明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口腔溃疡具有治愈率高,效果显著,药源易得,无药害,价廉的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口腔用复方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口腔溃疡具有治愈率高,效果显著,药源易得,无药害,价廉的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口腔用复方药物。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口腔用复方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药物原料组成的,炒山竹子12、炒葶苈子15、炒车前子12、煅石膏12、煅硼砂12、煅炉甘石12、煅人中白12、枯矾10、石灰9、滑石12、冰片3、链霉素0. 2、红霉素0.2。首先将炒山竹子12、炒葶苈子15、炒车前子12、煅石膏12、煅硼砂12、煅炉甘石12、煅人中白12、枯矾10、石灰9、滑石12、冰片3共粉碎过150目筛的药粉和链霉素0. 2、红霉素0. 2混合充分研磨并搅拌均勻收无毒灭菌的塑料喷壶内备用。本发明的药物机理如下炒山竹子味苦、涩,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收敛生肌,收敛止泻的功效。用于粘膜溃疡,如口腔溃疡。参考(中医方药学,广东中医学院编,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73年6 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见755-756页)炒葶苈子味辛、苦。性大寒。入肺、脾经。具有降气祛痰,泄肺行水的功效。(同上,见421页)炒车前子味甘、淡,性寒。入肝、肾、小肠、肺经。具有利水通淋,清肝明目的功效。 本品炒后,其粉有治疗溃疡的作用。(同上,见306-307页)煅石膏味甘、辛,性寒。入肺、胃经。煅后具有收湿生肌,保护疮面的作用,多用于疮疡多脓,湿疹、烧伤等症。(同时,见118页)煅硼砂味甘、咸,性凉。入肺、胃经。具有解毒防腐,清热消痰,收敛吸湿的功效。 (同上,见752-753页)煅炉甘石味甘,性平。入胃经。具有明目祛翳,收湿生肌的功效。(同上,见752 页)枯矾味酸,性寒。入脾经。具有杀虫止痒的功效。本品外用可用于止血和皮肤病。枯矾能与蛋白化合成难溶于水的蛋白化合而沉淀,故可用于局部创伤出血。(同上,见 748 页)滑石味甘、淡,性寒。入胃、膀胱经。具有利水通淋,清热解署,外用清热收湿的功效。取其有清热与吸收水湿的作用治皮肤湿疹等。现代药理研究,撒于创面能形成被膜,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又能吸收分泌物,促进干燥结痂,故有可用于皮肤湿疹及溃疡。(同上,见307-308页)冰片味辛、苦,性凉。入心、脾、肺经。具有芳香开窍,清热止痛的功效。(同时, 见719页)煅人中白味咸,性寒。入肺、肝、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毒,祛瘀止血的功效。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疳。参考(简明中医辞典,《中医辞典》编辑委员会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年3月第1版第2次印刷。见20页)石灰味辛,性温,有毒。熟石灰具有解毒,止血,收敛的功效。用于烫伤,创伤出血,下肢溃疡。(同上,见212页)链霉素链霉素对结核杆菌具有强大的抑菌或杀菌作用,对多数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变形杆菌、流感杆菌、肺炎杆菌、鼠疫杆菌、痢疾杆菌、百日咳杆菌、和布氏杆菌等均有较好的抗菌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结核病及各种敏感细菌所致的急性感染。参考(药理学,下册,上海第一医学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1981 年1月第1版第2次印刷《供药学、中药专业用》见下册374页)。,红霉素红霉素对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等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敏感的革兰阴性菌,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病双球菌、布氏杆菌等。痢疾杆菌中也有部分菌株对本品敏感。此外,对立克次体、阿米巴原虫、滴虫、肺炎支原体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上,见369-370页)
按方中用炒山竹子、煅人中白、煅炉甘石、煅石膏、煅硼砂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收敛生肌为主,以治口腔的唇、颊、软腭或齿龈等处的粘膜发生单个或多个米粒、黄豆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溃疡面中央凹陷,表面覆盖灰白或黄色假膜,边界清楚,周围粘膜红而微肿,溃疡局部灼痛;辅以炒葶苈子、炒车前子、滑石、石灰、枯矾利水,收湿以治口腔溃疡面渗出的液体,促使溃疡面的加速结痂;用链霉素、红霉素者增强炒山竹子、煅人中白、煅炉甘石、煅石膏、煅硼砂解毒、杀菌、消炎、止痛,促使溃疡面的生肌的效果;用冰片加强止痛的作用,其味芳香,故药用后具有芳香除口臭,不至于有其它药味。诸药相合,相得益彰,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收敛、祛湿生肌的功效,故有迅速治愈口腔溃疡之作用。本发明的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收敛、祛湿生肌的功效。本发明的药物适用于大人、小孩患的口腔溃疡症,临床主要症状口腔的唇、颊、 软腭、齿龈等处粘膜有单个或多个米粒、黄豆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溃疡面中央凹陷,表面覆盖灰白或黄色假膜,边界清楚,周围粘膜红而微肿,溃疡局部灼痛。治疗疗程1-3天为1个疗程,轻者1个疗程可治愈;重者2-3个疗程可治愈。治疗效果有效率95%,治愈率92. 5%。使用方法用喷壶对准溃疡面喷薄薄的一层,日喷3-4次。本发明所述的链霉素为硫酸链霉素的白色粉末。本发明所述的红霉素为白色粉末。本发明所述的石灰为熟石灰。以上中药原料均在北京同仁堂中药房购买。链霉素在鲁抗制药厂购买。
红霉素在鲁抗制药厂购买。中医理论认为,口腔溃疡主要责于心、脾胃、肾,因口为脾之外窍,舌为心之苗,肾脉夹舌本,牙龈属脾胃。主要是心脾二经积火上炎,火为阳邪,灼伤津液;或胃阴耗伤,虚火上炎,或久病伤脾虚,脾气虚损,水湿不运,或郁久化热,湿热上蒸;或情志过极,思虑过度, 心烦不寐,以致心肾不交,虚火上炎熏灼口舌,或心火下移于小肠,循经上攻于口,或因过食辛辣肥厚之品,致心脾火热内生,循经上攻,熏蒸口舌;或耗伤心肺肾之阴津,循肾脉上攻于舌、牙龈灼伤口舌牙龈而致;或肝郁气滞,郁而化火,暗耗阴血,致冲任经脉不调,经行之时, 经气郁遏更甚,肝火旺盛,上灼口舌而致口疮。总之外感六淫燥火,内伤脏腑热盛是致病主因,主病之脏在于心和脾(胃)。主要症状口腔的唇、颊、软腭或齿龈等处的粘膜发生单个或多个米粒、黄豆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溃疡面中央凹陷,表面覆盖灰白或黄色假膜,边界清楚,周围粘膜红而微肿,溃疡局部灼痛。有的可并发口臭、慢性咽炎、便秘、头痛、 头晕、恶心、乏力、烦躁、发热、淋巴结等全身症状。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效果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取炒山竹子12、炒葶苈子15、炒车前子12、煅石膏12、煅硼砂12、煅炉甘石12、煅人中白12、枯矾10、石灰9、滑石12、冰片3、链霉素0. 2、红霉素0. 2。首先将炒山竹子12、炒葶苈子15、炒车前子12、煅石膏12、煅硼砂12、煅炉甘石12、煅人中白12、枯矾 10、石灰9、滑石12、冰片3共粉碎过150目筛的药粉和链霉素0. 2、红霉素0. 2混合充分研磨并搅拌均勻收无毒灭菌的塑料喷壶内备用。治疗疗程1-3天为1个疗程,轻者1个疗程可治愈;重者2-3个疗程可治愈。治疗效果有效率95%。治愈率92.5%。使用方法用喷壶对准溃疡面喷薄薄的一层,日喷3-4次。本发明的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收敛、祛湿生肌的功效。本发明的药物适用于大人、小孩患的口腔溃疡症,临床主要症状口腔的唇、颊、 软腭、齿龈等处粘膜有单个或多个米粒、黄豆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溃疡面中央凹陷,表面覆盖灰白或黄色假膜,边界清楚,周围粘膜红而微肿,溃疡局部灼痛。举例说明为表明本发明药物的疗效,取80例患者《其中40例大人、40例小孩》, 临床症状口腔的唇、颊、软腭、齿龈等处粘膜有单个或多个米粒、黄豆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溃疡面中央凹陷,表面覆盖灰白或黄色假膜,边界清楚,周围粘膜红而微肿,溃疡局部灼痛诊断为口腔溃疡的患者平均分给甲、乙两组,甲组20例大人,20例小孩;乙组20 例大人、20例小孩;甲组治疗的20例大人,20例小孩用国家专利局在2004年4月12日公开的申请号03108592X,发明名称“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药”治疗,每日用药4次,治疗1_3 个疗程;乙组治疗的20例大人、20例小孩用本发明的药物治疗,每日用药4次,治疗1-3个疗程,皆以症状口腔的唇、颊、软腭、齿龈等处粘膜有单个或多个米粒、黄豆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溃疡面中央凹陷,表面覆盖灰白或黄色假膜,边界清楚,周围粘膜红而微肿, 溃疡局部灼痛减轻为有效;皆以症状口腔的唇、颊、软腭、齿龈等处粘膜有单个或多个米粒、 黄豆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溃疡面中央凹陷,表面覆盖灰白或黄色假膜,边界清楚,周围粘膜红而微肿,溃疡局部灼痛完全消失为痊愈,治疗结果显示甲组治疗的20例大人、20例小孩,有效18例大人、15例小孩,共有效33例;治愈16例大人、14例小孩,共治愈 30例,总有效率82. 5%,治愈率75% ;乙组治疗的20例大人、20例小孩,有效19例大人、 19例小孩,共有效38例;治愈18例大人、19例小孩,共治愈38例,总有效率95 %,治愈率 92. 5%。治疗结果显示,本发明药物治疗口腔溃疡的效果优于国家专利局在2004年4月12 日公开的申请号03108592X,发明名称“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的治疗效果,值得开发推 典型病例阳谷县西湖乡老董庄董XX,男,44岁,于2008年8月2号上午来诊所自述,2007年10月份因感冒烧的嘴唇、口角起水泡,烂后流水,经用紫药水抹了几天,基本好了,到了后来,舌尖、腮颊内、牙龈上开始起水泡,水泡烂后灼热疼,也不敢吃硬东西了,经用冰硼散、消炎药治疗一年来,轻轻很很,就是不好,症见唇内、腮颊、软腭、齿龈等处粘膜有多个黄豆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溃疡面中央凹陷,表面覆盖灰白色假膜,边界清楚,周围粘膜红而微肿,喉处有轻度充血,脉细、数,舌苔微黄,大便干,临床诊断为口腔溃疡,咐其停用一切药物,改用本发明药物,日用药4次,用喷壶把药喷到溃疡面上,用药3天后再来,3天后其又来,自述,自用这3天药后,口里溃疡面不疼了,吃硬东西也不疼了,大便也不干了,症见唇内、腮颊、软腭、齿龈等处粘膜的溃疡面以好转,溃疡面已没有灰白色假膜、已不充血,有新肉芽长出,喉处充血已好,舌苔已正常,脉已平和,咐其再用药3天再来, 3天后又来,自述,一切都好了,问是否还用药,症见唇内、腮颊、软腭、齿龈等处粘膜的溃疡面处还有点红,咐再用3天药,随访至今未复发。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口腔用复方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药物原料组成的,炒山竹子12、炒葶苈子15、炒车前子12、煅石膏12、煅硼砂12、煅炉甘石12、煅人中白12、枯矾10、石灰9、滑石12、冰片3、链霉素0. 2、红霉素0. 2,首先将炒山竹子12、炒葶苈子15、炒车前子12、煅石膏12、煅硼砂12、煅炉甘石12、煅人中白12、枯矾10、石灰9、滑石 12、冰片3共粉碎过150目筛的药粉和链霉素0. 2、红霉素0. 2混合充分研磨并搅拌均勻收无毒灭菌的塑料喷壶内备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口腔用复方药物,它是由炒山竹子12、炒葶苈子15、炒车前子12、煅石膏12、煅硼砂12、煅炉甘石12、煅人中白12、枯矾10、石灰9、滑石12、冰片3、链霉素0.2、红霉素0.2,首先将炒山竹子12、炒葶苈子15、炒车前子12、煅石膏12、煅硼砂12、煅炉甘石12、煅人中白12、枯矾10、石灰9、滑石12、冰片3组成的。本发明的药物治疗口腔溃疡具有治愈率高,效果显著,药源易得,无药害,价廉,有效率95%。治愈率92.5%。
文档编号A61K31/045GK102309553SQ20111028876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5日
发明者布焕景 申请人:布焕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