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类斑蟊素-氨基葡萄糖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8139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抗癌类斑蟊素-氨基葡萄糖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类斑蟊素-氨基葡萄糖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斑蝥素是从中药斑蝥中提取的一种抗肿瘤活性成分,去甲斑蝥素因为去除了斑蝥素结构中两个甲基团,从而对癌细胞具有较强的亲和性,能在癌瘤局部形成较高的浓度,维持较长的时间,并可通过多种途径破坏癌细胞促使其凋亡。斑蝥素虽然在治疗肿瘤方面有一定疗效,然而对人体泌尿系统和胃肠系统有不良反应,如尿频、尿急、血尿和恶心等,并且其选择性差,毒性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类斑蟊素-氨基葡萄糖偶联物,即将类斑蝥素化合物与氨基葡萄糖衍生物偶联起米,制备一系列类斑蝥素-氨基葡萄糖偶联物,以克服现有技术上的上述缺点。
一种抗癌类斑蟊素-氨基葡萄糖偶联物,其特征是氨基葡萄糖或它的衍生物在氨基部位与类斑蟊素化合物以酰胺键相连接。
一种抗癌类斑蟊素-氨基葡萄糖偶联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由氨基葡萄糖衍生物与类斑蟊素化合物在溶剂及脱水剂存在下室温进行脱水偶联反应。
一种抗癌类斑蟊素-氨基葡萄糖偶联物,其特征是将它用作抗癌药物。
本发明的化合物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通过两种反应物的相加互补,提高了化合物的靶向性及机体吸收率,降低了毒副作用。
下面通过实施例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将12mmol的D-葡萄糖胺盐酸盐加入60ml 50%的乙腈水溶液中,再加入等摩尔的三乙胺,室温搅拌,瓶中物变成透明液后,加入等摩尔5,6-二溴去甲基斑蝥素,在脱水剂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存在下搅拌五小时。减压蒸馏去溶剂,以甲醇-乙酸乙酯为洗脱液柱层析,得到本发明的一种白色产物2’(2-脱氧葡萄糖-2-氨基甲酰基)-5’,6’-二溴-7’-氧杂双环[2,2,1]庚烷-1’-羧酸(1)2.32g,收率38.5%。mp92-93℃。从其溴化钾压片红外光谱可以看到3331cm-1,2500-3000cm-1,1656cm-1,1723cm-1处的NH,OH,C=O的特征吸收峰。此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CDCl3,δ,ppm)中,7.52-7.53是NH的峰,6.46是COOH的峰,4.82-4.83是OH的峰,4.61是糖环Cl位H的峰。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可以确定所合成的偶联物其结构为如下所示。 其中,偶联物(1)的R为H,偶联物(2)的R为-COCH3,偶联物(3)的R为-COC6H6。元素分析结果为C为33.53%,H为4.25%,N为2.04%,证明该产物的纯度达到99%。
本实施例所用的反应物D-氨基葡萄糖胺盐酸盐可改为1,3,4,6-四-O-乙酰基-D-葡萄糖胺盐酸盐、1,3,4,6-四-O-苯甲酰基-D-葡萄糖胺盐酸盐或1,3,4,6-四-O-苄基-D-葡萄糖胺盐酸盐;另一反应物5,6-二溴去甲基斑蝥素可改用去甲斑蟊素或5,6-去氢去甲基斑蝥素。
实施例2将3mmol 1,3,4,6-四-O-乙酰基-D-葡萄糖胺盐酸盐放入30ml乙腈中,搅拌,不溶解,当加入等摩尔的三乙胺后固体很快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等摩尔的5,6-二溴去甲基斑蝥素,在脱水剂DCC存在下室温搅拌10小时,析出本发明得偶联物(2)2’(1,3,4,6-四-O-乙酰基-2-脱氧葡萄糖-2-氨基甲酰基)-5’,6’-二溴-7’-氧杂双环[2,2,1]庚烷-1’-羧酸白色固体,抽滤,滤饼用冷乙腈洗涤2次,干燥得本发明的产品1.00g,收率48.5%,mp196-197。从其溴化钾压片红外光谱可以看到3350cm-1,2500-3000cm-1,1669cm-1,1746cm-1处的NH,OH及C=O的特征吸收峰。其核磁共振氢谱(CDCl3,δ,ppm)在5.70-5.72是糖环碳1位上的氢峰,4.86-4.91是糖环碳3、碳4位上的氢峰,4.25-4.26是糖环碳6位上的氢峰的峰,1.92-2.03是CH3的峰。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氢谱可以确定所合成的偶联物(2)的结构。元素分析证明该产物的纯度达到99%。
糖环上反应位点较多,当应用羟基未保护的糖进行反应时往往产生许多副产物。本实施例中反应物应用酰基保护的氨基葡萄糖胺可以避免付产物的产生,其优点是提高产品的转化率。
实施例3取2.5mmol 1,3,4,6-四-O-苯甲酰基-D-葡萄糖胺盐酸盐加入25ml乙腈中,搅拌,不溶,加入等摩尔的三乙胺,基本全溶,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等摩尔的5,6-二溴去甲基斑蟊素,在脱水剂DCC存在下室温搅拌24小时,减压蒸去大部分溶剂,拌入硅胶,用乙酸乙酯-氯仿为洗脱剂柱层析得本发明的产品3’(1,3,4,6-四-O-苯甲酰基-2-脱氧葡萄糖-2-氨基甲酰基)-5’,6’-二溴-7’-氧杂双环[2,2,1]庚烷-1’-羧酸(3)白色产物0.98g,收率43.5%。mp169-170℃。从其溴化钾压片红外光谱可以看到3353cm-1,3066cm-1,2500-3000cm-1,1680cm-1,1731cm-1处的NH,ArH,OH及C=O的特征吸收峰。该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CDCl3,δ,ppm)在7.44-7.98处是苯环的氢峰,6.19-6.20是糖环碳1位的氢峰,5.85-5.87是糖环碳3位的氢峰,5.53-5.55是糖环碳4位的氢峰,4.85-4.86是糖环碳2位的氢峰,4.29是糖环碳5位的氢峰,4.07-4.09是糖环碳6位的氢峰。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可以确定所合成的偶联物(3)的结构。元素分析证明该产物的纯度达到99%。
本发明所合成的偶联物的抗肿瘤活性本发明采用噻唑蓝实验方法(MTT法)测定本发明所合成化合物的抗癌活性,在人肺癌(PC-14),卵巢癌(A2780)细胞株上进行了抗癌活性筛选。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均有抑制PC-14、A2780细胞株的作用。特别是本发明所合成的偶联物(2)对PC-14、A2780细胞株的抑制率高于对照品五氟脲嘧啶的抑制率,显示了较好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效果。在药物浓度为0.15μmol/ml时,偶联物(2)对PC-14细胞株的抑制率可达87.16%,对A2780细胞株抑制率可达93.83%,而五氟尿嘧啶(5-Fu)对PC-14细胞株的抑制率达到90.73%所需药物浓度为0.77μmol/ml,对A2780细胞株抑制率达到94.39%所需药物浓度为0.77μmol/ml。这表明类斑蝥素化合物和氨基糖及其衍生物相连,抑瘤活性显著提高。说明糖对该类化合物的修饰,可以改变其特性,增加其活性。
恶性肿瘤细胞的恶性行为,如血袭转移,细胞表面糖复合物的合成,聚糖结构以及细胞表面和基质中的粘附分子及其受体均与糖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细胞恶变过程中表面膜的聚糖结构有明显变化,肿瘤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糖蛋白及糖链结构也有类似的变化,从肿瘤细胞进入体内中的糖脂组成也和正常有显著差别。因此研究和开发直接作用于膜水平靶点上的药物,势必有助于发现高效特异性抗肿瘤药。
D-氨基葡萄糖存在于多种动物体内,是高等动物糖蛋白链的一个重要单糖。在蛋白多糖中组成糖链的单糖,大多数也带有氨基,它们主要存在于细胞间质,细胞膜表面,软骨组织,角膜基质,主动脉和一些滑囊粘液结构中。现已发现氨基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特别是对肿瘤细胞具有较好的杀伤作用而对人体正常细胞毒性很小。另外,许多研究结果表明糖苷类化合物也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良好的药理作用。
本发明基于上述两方面因素,应用拼合原理,将类斑蝥素化合物与D-氨基葡萄糖或氨基葡萄糖衍生物连接起来,制备一系列类斑蝥素-氨基葡萄糖偶联物。通过两者相加互补,目的是提高化合物的靶向性及其生物利用度,寻找疗效高,毒副作用低的新的抗肿瘤化合物,以期为临床提供新型抗肿瘤药物。
权利要求
1.一种抗癌类斑蟊素-氨基葡萄糖偶联物,其特征是氨基葡萄糖或它的衍生物在氨基部位与类斑蟊素化合物以酰胺键相连接。
2.一种抗癌类斑蟊素-氨基葡萄糖偶联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由氨基葡萄糖衍生物与类斑蟊素化合物在溶剂及脱水剂存在下室温进行脱水偶联反应。
3.一种抗癌类斑蟊素-氨基葡萄糖偶联物,其特征是将它用作抗癌药物。
4.如权力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反应物氨基葡萄糖衍生物的羟基接有乙酰基或苯甲酰基或苄基。
全文摘要
一种抗癌类斑蟊素-氨基葡萄糖偶联物,其特征是由氨基葡萄糖衍生物与类斑蟊素化合物在溶剂及脱水剂存在下室温进行脱水偶联反应而得到。本发明的化合物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通过两种反应物的相加互补,提高了化合物的靶向性及机体吸收率,降低了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P35/00GK1398591SQ0213540
公开日2003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2日
发明者江涛, 左代姝, 管华诗 申请人:青岛海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