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45321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特别涉及到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治疗中风的药物,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的改变,中风已经越来成为一种高发病率的病症,中风是脑血管病变引起急性或亚急性病的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以卒然昏倒,不省人事,言语蹇涩,半身不遂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变。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压或明显动脉硬化者。中风为当今老年人三大主要死亡原因(中风、心脏病和癌症)之一。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目前治疗中风的药物较多,西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具有起效快、针对性强的优点,但西药往往致力于消除局部病症,作用方式单一,很难做到一些中药能够从血液及血管同时治疗脑血栓的目的,而且西药具有抗药性大及副作用大的缺点,中药的长效性、安全性、治疗的全面性方面都是西药不能比的。但是目前中药治疗该病的特效药较少,部分中药价格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成本低、无毒副作用的治疗中风的药物。提供该药物的制备方法是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本发明的药物是由下述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附子20—-30当归20—-30黄芪 50 — 70何首乌7—■15赤芍7—■15荆芥 7 —15桂枝5—■15牛膝5--15地龙 5 —15菟丝子7—-15。
本发明药物各组分进一步的质量配比为
附子邪当归25黄芪60何首乌12赤芍12荆芥12桂枝10牛膝10地龙10菟丝子8O
上述各组分的药物可以制成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药剂,本发明优选的剂型是胶囊剂。本发明药物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取上述质量份数的中药混合均勻,加入清水,文火煎0. 5-2小时,反复煎3次后,将3 次煎液合并,过滤,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一1.2 (50°C)的清膏,于50—60°C干燥后,粉碎成 100-120目的药粉,装入胶囊中,灭菌消毒制得胶囊剂产品。祖国医学认为,中风多由正气不足、气血虚弱、气滞血瘀、痰湿阴滞、内风妄动、挟痰挟瘀上冲、脉洛、脾阻、脑洛失养等而发病。中医治疗该病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促进疾病康复。中风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阴阳偏胜,气机逆乱;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浊壅塞, 瘀血内阻。常见的病因有忧思恼怒,饮酒无度,或恣食肥甘,纵欲劳累,或起居不慎等。本发明组方中诸药合理配伍,互补协同,辩证治疗,对于中风、偏瘫、脑血栓、脑梗塞等病症有很好的疗效。为验证本发明药物的实际疗效,应用本发明药物临床治疗中风病人100例,结果治愈79例,明显好转16例,总有效率95%,治愈率为79%。临床试验结果证明,本发明药物效果明显,并且无毒副作用,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具体实施例方式
按照下述重量准备原材料
附子25kg、当归25 kg、黄芪60 kg、何首乌12 kg、赤芍12 kg、荆芥12 kg、桂枝10 kg、 牛膝10 kg、地龙10 kg、菟丝子8 kg。 取上述中药混合均勻,加入清水,反复煎3次,第一次煎1.5小时,第二次和第三次煎1小时,将3次煎液合并,过滤,浓缩成50°C下相对密度为1 一 1. 2的清膏,于50—60°C干燥后,粉碎成90—120目的药粉,装入胶囊中,灭菌消毒制得胶囊剂产品。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是由下述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附子20—-30当归20—-30黄芪 50 — 70何首乌7—■15赤芍7—■15荆芥 7 —15桂枝5—■15牛膝5--15地龙 5 —15菟丝子7—-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中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是由下述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附子邪当归25黄芪60何首乌12赤芍12荆芥12桂枝10牛膝10地龙10菟丝子8 。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中风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上述质量份数的原料药混合均勻,加入清水,文火煎0. 5-2小时,反复煎3次后,将3次煎液合并,过滤, 浓缩成50°C下相对密度为1 一 1. 2的清膏,于50—60°C干燥后,粉碎成100—120目的药粉, 装入胶囊中,灭菌消毒制得胶囊剂产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它是以附子、当归、黄芪、何首乌、赤芍、荆芥、桂枝、牛膝、地龙、菟丝子为原料制得,该药物可以制成临床使用的多种药剂,对于中风、偏瘫、脑血栓等病症有很好的疗效,本发明药物效果确切,并且无毒副作用,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A61P9/10GK102526234SQ20111039563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3日
发明者范文忠 申请人:范文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