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脱张力带固定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3535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滑脱张力带固定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防滑脱张力带固定钉,主要应用于髌骨骨折的张力带内固定治疗。
技术背景目前对于有移位的髌骨骨折,大多采用传统的普通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技术进行固定。这种传统的方法需要将克氏针的其中一端折成大于90度的弯钩,另一端留有较长的尾端,或者将克氏针两端均予以折弯,以防克氏针退出或钢丝自克氏针上滑脱造成内固定失效。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不能控制克氏针的旋转,容易发生克氏针向后退出,或钢丝自克氏针上滑脱,从而使内固定失效,骨折再移位,影响手术效果;另外克氏针尾端保留过长或向后退出后刺激皮肤形成滑囊,长期疼痛,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锻炼。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防止滑脱的张力带固定钉,以保证内固定物不会在术后发生后退及滑脱。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滑脱张力带固定钉,由三棱形的尖部、光滑的针体及膨大的尾端组成,其特征在于尾端呈直径略大的六棱柱形,于六棱柱形尾端的的相对面上设有边缘光滑的固定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是六棱柱形尾端便于牢固连接于电钻上,手术时钢丝通过尾端的固定孔进行固定,钢丝与固定钉构成一个牢固的整体,避免内固定物退出或滑脱引起的内固定失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使用方便,减少医疗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图中标记如下1.尖部,2.针体,3.尾端,4.固定孔,5.髌骨骨折块,6.钢丝。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滑脱张力带固定钉,由三棱形的尖部1、光滑的针体2及膨大的尾端3组成,其特征在于尾端3呈直径略大的六棱柱形,于六棱柱形尾端3的相对面上设有边缘光滑的固定孔4。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骨折复位后,用电钻咬住本实用新型的尾端3,按手术要求将两枚固定钉平行打入髌骨骨折块5上,尖部1及部分针体2由对侧穿出, 使尾端3靠紧髌骨骨折块5 ;取钢丝6 —根,从两枚固定钉的尾端3上的固定孔4中穿过,并呈“8”字形固定骨折,使两枚固定钉与钢丝6构成牢固的整体,保证内固定物不会发生退出或滑脱;将穿出的尖部1和部分针体2剪断。
权利要求1. 一种防滑脱张力带固定钉,由三棱形的尖部、光滑的针体及膨大的尾端组成,其特征在于尾端呈直径略大的六棱柱形,于六棱柱形尾端的的相对面上设有边缘光滑的固定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防滑脱张力带固定钉,由三棱形的尖部、光滑的针体及膨大的尾端组成,其特征在于尾端呈直径略大的六棱柱形,于六棱柱形尾端的的相对面上设有边缘光滑的固定孔。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于髌骨骨折的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能有效避免内固定物退出或滑脱引起的内固定失效,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使用方便,减少医疗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文档编号A61B17/84GK201977924SQ20112001694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4日
发明者刘晓静, 孙晋客, 王年芳 申请人:孙晋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