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固定装置及其椎弓根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9334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脊椎固定装置及其椎弓根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脊椎固定装置的椎弓根钉。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椎弓根钉的脊椎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脊柱生物力学研究和材料科学的发展,脊柱内固定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脊椎固定装置在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肿瘤、创伤以至于脊柱感染等手术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脊椎固定装置通常包括连接棒、压棒工具和多个椎弓根钉。在固定脊椎时,先将连接棒预先弯成冠状面上的弯曲形状,然后将椎弓根钉植入人体的脊柱,再使用连接棒连接多个椎弓根钉,随后通过蛙式复位钳等常用的压棒工具对人体脊柱实施压棒等技术,从而对人体脊柱进行校正复位。在该工作过程中,椎弓根钉是与人体脊柱直接接触的唯一部件, 因而椎弓根钉是脊椎固定装置中重要的部件。现有技术中,蛙式复位钳通常从椎弓根钉的前后端面夹紧椎弓根钉,下面简要介绍这种结构的缺陷。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椎弓根钉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该椎弓根钉1'主要包括螺纹杆11'和钉座12'。钉座12'具有U型槽结构,该 U型槽具有一个槽底壁和与槽底壁连接的两个槽侧壁;如图1所示,两个槽侧壁的前后端面上均具有长圆孔121',该长圆孔121'用来与蛙式复位钳2'的钳口配合;如图2所示,两个槽侧壁的外侧面上均开设有圆孔122'。请参考图3和图4,图3为现有技术中蛙式复位钳的主视图;图4为图3的侧视图。如图3所示,该蛙式复位钳2'的钳口包括前后贯通的第一豁口 21';如图4所示,该蛙式复位钳2'的钳口还包括左右贯通的第二豁口 22';两个豁口的下方具有四爪结构,每个爪的内端面均设有一个凸起23'(示于图5中),该凸起23'的形状和深度均与椎弓根钉1'上的长圆孔121'的形状和深度一致。请参考图5,图5为现有技术中蛙式复位钳2'与椎弓根钉1'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该蛙式复位钳2'的钳口的四爪上的凸起23'分别与椎弓根钉Γ 的钉座12'的前后端面的四个长圆孔121'配合,即蛙式复位钳2'的左右贯通的第二豁口 22'的两侧分别夹紧椎弓根钉Γ的钉座12'的前后端面,从而蛙式复位钳2'对椎弓根钉1'进行压棒等操作。然而,在脊椎固定装置对人体脊柱进行校正复位时,连接棒穿过椎弓根钉Γ的U 型槽与多个椎弓根钉连接,即连接棒贯穿蛙式复位钳2'的前后贯通的第一豁口 21'。由于针对不同的人群要将连接棒折弯呈不同冠状面的弯曲形状,这种不规则的连接棒常常与第一豁口 21'两侧夹于椎弓根钉1'前后端面的蛙式复位钳2'的钳口发生干涉,导致蛙式复位钳2'操作很不方便。[0012]因此,如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改进椎弓根钉的结构,使得与椎弓根钉配套的蛙式复位钳使用操作方便,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用于脊椎固定装置的椎弓根钉,该椎弓根钉的结构设计使得与之配套的蛙式复位钳使用操作方便。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椎弓根钉的脊椎固定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椎弓根钉,用于脊椎固定装置,包括螺纹杆和钉座,所述钉座具有U型槽,所述U型槽包括一个槽底壁和与所述槽底壁连接的两个槽侧壁;所述槽侧壁的外侧面开设有与蛙式复位钳的钳口配合的凹槽。优选地,所述槽侧壁的端面开设有长圆孔;所述凹槽开设于所述长圆孔的外侧壁上,并与所述长圆孔连通。优选地,所述凹槽进一步延伸至所述槽侧壁的端面。优选地,所述长圆孔沿竖直方向的长度的范围为3mm至15mm。优选地,所述凹槽沿竖直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长圆孔沿竖直方向的长度的四分之一,且小于所述长圆孔沿竖直方向的长度。优选地,两个所述槽侧壁的凹槽的数目均为二个,二者对称分布于所述槽侧壁的圆孔的两侧。优选地,所述螺纹杆靠近所述钉座的后段部开设有相间的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 优选地,所述第一螺纹和所述第二螺纹的螺距相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脊椎固定装置的椎弓根钉,包括螺纹杆和具有U型槽的钉座,该U型槽的两个槽侧壁的外侧面开设有与蛙式复位钳的钳口配合的凹槽。由于椎弓根钉采用了上述结构,使得与椎弓根钉配套的蛙式复位钳的结构也做了相应的改进。蛙式复位钳的钳口由原来的两个豁口变为只有一个前后贯通的豁口,豁口的下端部由原来的四爪结构变为两爪结构,该两爪结构的每个爪的内侧均设有凸起,该凸起的形状和深度与椎弓根钉的凹槽形状和深度一致。工作时,蛙式复位钳的钳口下端部的凸起与椎弓根钉钉座的凹槽相配合,即蛙式复位钳的豁口下部的两个爪从椎弓根钉的钉座的两侧面夹紧椎弓根钉。此时,脊椎固定装置的连接棒穿过前后贯通的豁口,与椎弓根钉连接。这样,从左右两侧面夹紧椎弓根钉的蛙式复位钳与前后方向穿过椎弓根钉U型槽的连接棒在工作时互不干涉,大大方便了蛙式复位钳的使用操作。由此可见,椎弓根钉采用槽侧壁的外侧面开设凹槽的结构,能够使配套的蛙式复位钳使用操作方便。此外,这样的结构也使得与椎弓根钉配套的蛙式复位钳的结构作了相应的改进。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脊椎固定装置,包括连接棒;所述脊椎固定装置还包括多个上述的椎弓根钉,所述连接棒连接于每一个所述椎弓根钉的U型槽内。由于上述椎弓根钉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括该椎弓根钉的脊椎固定装置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图1为现有技术中椎弓根钉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蛙式复位钳的主视图;图4为图3的侧视图;图5为现有技术中蛙式复位钳与椎弓根钉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椎弓根钉的主视图;图7为与图6的椎弓根钉配套的蛙式复位钳的主视图;图8为图7的侧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椎弓根钉与蛙式复位钳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的对应关系为1'椎弓根钉;2'蛙式复位钳;1Γ螺纹杆;12'钉座;21'第一豁口;22'第二豁口;23'凸起;121'长圆孔;122'圆孔;图6至图9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的对应关系为1椎弓根钉;2蛙式复位钳;11螺纹杆;12钉座;21豁口 ;22凸起;111第一螺纹; 112第二螺纹;121凹槽;122长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旨在提供一种用于脊椎固定装置的椎弓根钉,该椎弓根钉能够使得与之配套的蛙式复位钳使用操作方便。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旨在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椎弓根钉的脊椎固定装置。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椎弓根钉的主视图。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椎弓根钉1包括螺纹杆11和钉座12两部分;螺纹杆11是椎弓根钉1与人体脊柱的连接部件,钉座12是椎弓根钉1与脊椎固定装置的连接棒的连接部件。钉座12具有用于连接连接棒的U型槽,U型槽包括一个槽底壁和与槽底壁连接的两个槽侧壁;槽侧壁的外侧面开设有与蛙式复位钳2的钳口配合的凹槽121。请参考图7、图8和9,图7为与图6的椎弓根钉1配套的蛙式复位钳2的主视图; 图8为图7的侧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椎弓根钉1与蛙式复位钳2的装配结构示意图。由于椎弓根钉1采用了上述结构,使得与椎弓根钉1配套的蛙式复位钳2的结构也做了相应的改进。蛙式复位钳2的钳口由原来的两个豁口变为只有一个前后贯通的豁口 21,豁口 21的下端部由原来的四爪结构变为两爪结构,该两爪结构的每个爪的内侧均设有凸起22,该凸起22的形状和深度与椎弓根钉1的凹槽形状和深度一致。如图9所示,工作时,蛙式复位钳2的钳口下端部的凸起22与椎弓根钉1钉座的凹槽121相配合,即蛙式复位钳2的豁口 21下部的两个爪从椎弓根钉1的钉座12的两侧面夹紧椎弓根钉1。此时,脊椎固定装置的连接棒穿过前后贯通的豁口 21,与椎弓根钉1连接。这样,从左右两侧面夹紧椎弓根钉1的蛙式复位钳2与前后方向穿过椎弓根钉1的U 型槽的连接棒在工作时互不干涉,大大方便了蛙式复位钳2的使用操作。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前、后、左、右、侧面、端面”等方位词是以图示为基准定义的,应当理解,所示方位词的使用不应当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由此可见,椎弓根钉1采用槽侧壁的外侧面开设凹槽121的结构,能够使配套的蛙式复位钳2使用操作方便。此外,这样的结构也使得与椎弓根钉1配套的蛙式复位钳2的结构作了相应的改进。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对于凹槽121的深度和凹槽121在钉座12槽侧壁的外侧面的位置不作限制,因而无论凹槽121的深度为多少,无论凹槽121位于钉座12槽侧壁的外侧面的哪个位置,这种技术方案均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还可以进一步设置上述凹槽121的结构。如图6和图9所示,该椎弓根钉1的钉座12的槽侧壁的端面上开设有长圆孔122, 上述凹槽121可以开设于该长圆孔122的外侧壁上,并与该长圆孔122连通。将上述凹槽 121与端面的长圆孔122连通,能够进一步增大凹槽121的深度,在装配时,蛙式复位钳2的钳口的凸起22能够与凹槽121更好地配合。进一步的方案中,上述凹槽121可以延伸至椎弓根钉1钉座12的槽侧壁的端面。 这样,上述凹槽121由具有一个底壁和四个侧壁变为具有一个底壁和三个侧壁,即该凹槽 121的开口同时朝向槽侧壁的端面和外侧面,这使得蛙式复位钳2更方便地插入凹槽121与椎弓根钉1配合。此外,这样的结构也更方便其他部件的安装。还可以设置上述长圆孔122的沿竖直方向的长度。如图6所示,长圆孔122沿竖直方向的长度的范围为3mm至15mm。将长圆孔沿竖直方向的长度设置在这个数值范围内, 符合现有椎弓根钉1的结构设计习惯,也能够方便后续其他零部件的安装。上述凹槽121沿竖直方向的长度可以大于所述长圆孔122沿竖直方向的长度的四分之一,且小于所述长圆孔122沿竖直方向的长度。采用这样的数值范围,能够使得蛙式复位钳2的凸起22与椎弓根钉1的凹槽121较稳定的配合。此外,当凹槽121开设于长圆孔 122外侧壁的中间位置时,蛙式复位钳2的凸起22与椎弓根钉1的凹槽121配合的效果最佳。当然,凹槽121也可以开设于长圆孔31的外侧壁的非中间位置。还可以进一步设置上述椎弓根钉1的钉座12的槽侧壁的外侧面的凹槽121数目。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槽侧壁的外侧面的凹槽121的数目均为二个,且二者对称分布于所述槽侧壁的外侧面的圆孔的两侧。椎弓根钉1钉座12的槽侧壁的外侧面设置对称分布的两个凹槽121,则配套的蛙式复位钳2的钳口下端部的两个槽侧壁内侧也均设置两个与凹槽121配合的凸起22,这样椎弓根钉1与蛙式复位钳2配合时,二者具有四处配合接触,使得椎弓根钉1受力均勻,更容易保持平衡,也使得蛙式复位钳2的工作更稳定、可靠性更高。还可以进一步设置上述椎弓根钉1的螺纹杆11的结构。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螺纹杆11靠近钉座的后段部开设有相间的第一螺纹111和第二螺纹112。将椎弓根钉1植入人体脊柱后,螺纹杆11的前段部与人体骨密度较小的松质骨相配合,螺纹杆11的后段部与人体骨密度较大的皮质骨相配合。由于螺纹杆11靠近钉座12的后段部开设相间的第一螺纹111和第二螺纹112,即椎弓根钉1旋入皮质骨的螺纹图数相对增多,有效增强了椎弓根钉1的把持力,避免椎弓根钉1从皮质骨中松脱,使其与骨密度较大的皮质骨很好的配合。由于螺纹杆11的前段部与骨密度较小的松质骨配合, 该前段部不开设第二螺纹112而仅保留第一螺纹111,是为了防止由第二螺纹112带来的较大的把持力破坏松质骨的结构。上述第二螺纹112和第一螺纹111的螺距可以相同。由于相同的螺距,即第一螺纹111和第二螺纹112旋转一周的轴向位移相同,这使得在椎弓根钉1旋进人体脊柱时,椎弓根钉1的后段部的旋入速度和前段部的旋入速度相同,保持了整个椎弓根钉1旋入速度的一致性。第二螺纹112与第一螺纹111的螺距相同符合螺纹标准件的规格,也使得该椎弓根钉1的加工制造工艺简单方便。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脊椎固定装置,其包括连接棒,还包括多个上述的椎弓根钉,工作时连接棒连接于每一个所述椎弓根钉1的U型槽内。由于椎弓根钉1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包括该椎弓根钉1的脊椎固定装置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脊椎固定装置及其椎弓根钉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椎弓根钉,用于脊椎固定装置,包括螺纹杆(11)和钉座(12),所述钉座(12)具有U型槽,所述U型槽包括一个槽底壁和与所述槽底壁连接的两个槽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侧壁的外侧面开设有与蛙式复位钳的钳口配合的凹槽(1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弓根钉,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侧壁的端面开设有长圆孔 (122);所述凹槽(121)开设于所述长圆孔(122)的外侧壁上,并与所述长圆孔(12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椎弓根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21)进一步延伸至所述槽侧壁的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椎弓根钉,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圆孔(12 沿竖直方向的长度的范围为3mm至1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椎弓根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21)沿竖直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长圆孔(12 沿竖直方向的长度的四分之一,且小于所述长圆孔(12 沿竖直方向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椎弓根钉,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槽侧壁的凹槽 (121)的数目均为二个,二者对称分布于所述槽侧壁的圆孔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椎弓根钉,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11)靠近所述钉座(1 的后段部开设有相间的第一螺纹(111)和第二螺纹(1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椎弓根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111)和所述第二螺纹 (112)的螺距相同。
9.一种脊椎固定装置,包括连接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脊椎固定装置还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椎弓根钉,所述连接棒连接于每一个所述椎弓根钉的U型槽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椎弓根钉(1),用于脊椎固定装置,包括螺纹杆(11)和钉座(12),所述钉座(12)具有U型槽,所述U型槽包括一个槽底壁和与所述槽底壁连接的两个槽侧壁;所述槽侧壁的外侧面开设有与蛙式复位钳(2)的钳口配合的凹槽(121)。工作时,蛙式复位钳(2)的钳口从椎弓根钉(1)的钉座(12)的两侧面夹紧椎弓根钉,大大方便了蛙式复位钳(2)的使用操作。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脊椎固定装置,包括连接棒;所述脊椎固定装置还包括多个上述的椎弓根钉(1),所述连接棒连接于每一个所述椎弓根钉(1)的U型槽内。由于上述椎弓根钉(1)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括该椎弓根钉(1)的脊椎固定装置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
文档编号A61B17/86GK202069671SQ20112008574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8日
发明者王文波 申请人:上海拓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