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暖贴的透气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1867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暖贴的透气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治疗和保健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暖贴的透气膜。
背景技术
暖贴是利用铁粉遇空气反应发热原理的一款自发热产品,俗称“暖宝宝”或一次性发热暖贴。对于登山、滑雪、地质探险及旅游等从事户外活动或在低温环境中工作得人员可作为御寒的保障,同时也能缓解由于疾病导致的肌肉、关节和骨骼疼痛所带来的不适,起到保健作用。暖贴包括外包装袋和内包装袋,外包装袋起阻隔空气的作用,内包装袋内装有发热材料。内包装袋由透气膜和背胶两部分组成,而暖贴的发热温度和发热时间除了和发热材料有关外,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透气膜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的透气量。现有技术将塑料薄膜拉伸呈孔后形成高透气塑料薄膜来实现对透气量的控制。但是塑料薄膜的拉伸过程不易控制,且由于整卷料在不同位置(如10米处和20米处)或同一块塑料薄膜常常在不同位置的透气量不一致,无法精确控制透气量,会导致透气膜发热不均勻,要批量制造出符合标准的透气膜较为困难。为克服上述技术方案生产透气膜质量不稳定的问题,有技术方案将塑料薄膜直接打孔后与无纺布复合到一起,其缺点在于打孔密度不够,呈现点发热的现象,而且由于打孔孔径过大,暖贴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在袋内产生负压,鼓袋后会导致袋内材料下坠,造成局部发热的现象,影响暖贴的发热时间和发热温度。为解决上述两种技术方案存在的透气量不均勻、不能在袋内产生负压的问题,有技术方案将高透气塑料薄膜和打孔塑料薄膜复合作为透气膜使用,高透气塑料薄膜在暖贴使用中能够产生负压,防止胀袋后材料下坠,并能够减少打孔塑料薄膜由于打孔密度不够而呈现点发热的现象,使得透气膜发热均勻。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高透气塑料薄膜和打孔塑料薄膜的复合方式仍然存在点发热的现象,而且由于采用粘胶复合的方式,粘胶易进入透气孔中导致部分透气孔堵塞,使透气膜存在透气量不均勻、局部不发热的现象,产品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将高透气塑料薄膜和打孔塑料薄膜复合后的透气膜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存在粘胶堵塞部分透气孔及点发热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种制作工艺容易达到、质量可靠、透气量均勻的透气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暖贴的透气膜,包括依次复合的打孔塑料薄膜层、具有良好透气性的支撑层以及高透气塑料薄膜层。所述支撑层为第一无纺布层。所述打孔塑料薄膜层远离所述支撑层的表面复合有第二无纺布层。所述支撑层与高透气塑料薄膜层通过粘胶复合。[0012]所述打孔塑料薄膜层为采用流延工艺流延在所述支撑层上的塑料薄膜层。所述高透气塑料薄膜层单独使用时的透气率使得进入的空气与袋内发热材料接触后产生的温度高于55°C ;所述打孔塑料薄膜层、所述支撑层及所述高透气塑料薄膜层复合后的透气率使得进入的空气与袋内发热材料接触后产生的温度在45-60°C之间。一种暖贴的透气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形成打孔塑料薄膜层与支撑层的复合层;步骤二 将高透气塑料薄膜层复合于所述支撑层远离所述打孔塑料薄膜层的表所述步骤一中打孔塑料薄膜层通过流延工艺流延到所述支撑层上,而后经整体打孔形成复合层。所述高透气塑料薄膜层通过粘胶与所述支撑层进行复合。所述步骤一中还包括将第二无纺布层复合到所述塑料薄膜层远离所述支撑层的表面,再经打孔形成第二无纺布层、打孔塑料薄膜层与支撑层的复合层。所述第二无纺布层通过粘胶复合到所述打孔塑料薄膜层上。所述第二无纺布层在所述打孔塑料薄膜层通过流延工艺复合至所述支撑层后覆盖至所述打孔塑料薄膜层上形成复合层。所述支撑层为第一无纺布层。所述高透气塑料薄膜层单独使用时的透气率使得进入的空气与袋内发热材料接触后产生的温度高于55°C ;所述打孔塑料薄膜层、所述支撑层及所述高透气塑料薄膜层复合后的透气率使得进入的空气与袋内发热材料接触后产生的温度在45-60°C之间。一种暖贴,包括起阻隔空气的作用的外包装袋、以及置于所述外包装袋内且装有发热材料的内包装袋,所述内包装袋的透气膜为上述透气膜。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在打孔塑料薄膜层和高透气塑料薄膜层之间设置支撑层,能够吸收打孔塑料薄膜层和高透气塑料薄膜层复合时多余的粘胶,避免堵塞打孔塑料薄膜层和高透气塑料薄膜层的透气孔,使得透气膜具有较均勻的透气性,保障产品质量。2、通过设置支撑层,能够在打孔塑料薄膜层和高透气塑料薄膜层之间形成易于空气流动的空腔,有助于提升透气膜透气的均勻性。空气经打孔塑料薄膜层进入支撑层,并在支撑层均勻分散,而后穿过高透气塑料薄膜层与袋内的发热材料接触实现暖贴发热,有效避免暖贴出现点发热及冷热不均等现象。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所示,一种用于暖贴的透气膜,包括依次复合的打孔塑料薄膜层2、具有良好透气性的支撑层3以及高透气塑料薄膜层4。[0031]所述支撑层3为第一无纺布层,所述打孔塑料薄膜层2为采用流延工艺流延在所述支撑层3上的塑料薄膜层。在所述打孔塑料薄膜层2远离所述支撑层3的表面复合有第二无纺布层1,所述支撑层3与高透气塑料薄膜层4通过粘胶复合。所述打孔塑料薄膜层的厚度范围为0. 01-0. 5毫米,所述高透气塑料薄膜层的厚度范围为0. 01-0. 5毫米。由于暖贴的发热材料存在差异,比如不同暖贴所选用的铁粉的配方或纯度不同, 与之进行化学反应所需的空气量也存在差异。所述高透气塑料薄膜层4单独使用时的透气率使得进入的空气与袋内发热材料接触后产生的温度高于^°C,所述打孔塑料薄膜层2、 所述支撑层3及所述高透气塑料薄膜层4复合后的透气率使得进入的空气与袋内发热材料接触后产生的温度在45-60°C之间,这是对打孔塑料薄膜层2和高透气塑料薄膜层4透气量的限定,在具体实施中,所需透气量在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过有限次实验的基础上,可以得到打孔塑料薄膜层2、高透气塑料薄膜层4所需的透气率来满足上述温度要求。由于暖贴会存在多种使用位置,应根据暖贴实际使用时的具体情况,如周围的空气流通性、身体不同使用位置对温度的可承受度等来设置高透气塑料薄膜层4及打孔塑料薄膜层2的透气率,使其满足需求。如作为鞋贴时,要控制高透气塑料薄膜层4单独使用时的透气率使得进入的空气与袋内发热材料接触后产生的温度为70°C左右,所述打孔塑料薄膜层2、所述支撑层3及所述高透气塑料薄膜层4复合后的透气率使得进入的空气与袋内发热材料接触后产生的温度在60°C左右,由于作为鞋贴使用时空气流通性差,可以与暖贴内发热材料发生反应的氧气较少,因此提高打孔塑料薄膜层2和高透气塑料薄膜层4的透气率后,暖贴作为鞋贴使用时实际产生的温度在45°C左右。又如,当暖贴使用于腰部、颈部等对温度的可承受度较低、易烫伤部位时,可控制高透气塑料薄膜层4单独使用时的透气率使得进入的空气与袋内发热材料接触后产生的温度高于^°C,再通过控制打孔塑料薄膜层2的打孔密度,使得所述打孔塑料薄膜层2、所述支撑层3及所述高透气塑料薄膜层4复合后的透气率使得进入的空气与袋内发热材料接触后产生的温度在45°C左右。暖贴使用时,空气经第二无纺布层1穿过打孔塑料薄膜层2,再进入第一无纺布层,空气在第一无纺布层得以均勻分散后穿过高透气塑料薄膜层4与暖贴发热材料发生反应发热。其中,打孔塑料薄膜层2的作用在于可通过控制打孔密度来调整透气膜的透气量; 第一无纺布层的作用在于在打孔塑料薄膜层2与高透气塑料薄膜层4之间形成易于空气流动的空腔,使得经打孔塑料薄膜层2进入的空气能够均勻分散后进入高透气塑料薄膜层4 ; 高透气塑料薄膜层4的作用在于能够在暖贴使用时在袋内产生负压,避免胀袋后袋内材料下坠,同时也使得透气膜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均勻性。作为一种替换方式,支撑层3也可以选用通过棉线经纬交织而成的纱布层。一种用于暖贴的透气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打孔塑料薄膜层2通过流延工艺流延到所述支撑层3上,同时将第二无纺布层1覆盖到所述打孔塑料薄膜层2远离所述支撑层3的表面,经整体打孔形成第二无纺布层1、打孔塑料薄膜层2及支撑层3的复合层。其中,所述支撑层3为第一无纺布层。步骤二 将高透气塑料薄膜层4通过粘胶复合于所述支撑层3远离所述塑料薄膜层的表面。所述高透气塑料薄膜层4单独使用时的透气率使得进入的空气与袋内发热材料接触后产生的温度高于55°C。所述打孔塑料薄膜层2、所述支撑层3及所述高透气塑料薄膜层4复合后的透气率使得进入的空气与袋内发热材料接触后产生的温度在45-60°C之间。作为替换方式,在步骤一中,第二无纺布层1也可以在打孔塑料薄膜层2通过流延工艺流延到所述支撑层3后,通过粘胶复合在打孔塑料薄膜层2远离所述支撑层3的表面。需要说明的是,本制备方法中对打孔塑料薄膜层2进行打孔时,之所以将支撑层 3作为整体进行同时打孔,是由于打孔塑料薄膜层2通过流延工艺流延在支撑层3上形成复合层,要对打孔塑料薄膜层2进行打孔就必须同时对支撑层3进行打孔。因此,支撑层3 属于“被动打孔”,这种工艺明显优于先将塑料薄膜层进行打孔再与支撑层3进行复合的工艺。对打孔塑料薄膜层2进行打孔时,之所以将第二无纺布层1作为整体进行打孔,是由于如果将塑料薄膜层先打孔形成打孔塑料薄膜层2再通过粘胶复合第二无纺布层1,部分粘胶会堵塞打孔塑料薄膜层2开设的透气孔,影响透气量,所以需要将第二无纺布层1、 打孔塑料薄膜层2、支撑层3先复合为整体再进行打孔。一种暖贴,包括起阻隔空气的作用的外包装袋、以及置于所述外包装袋内且装有发热材料的内包装袋,所述内包装袋的透气膜采用上述透气膜。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暖贴的透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膜包括依次复合的打孔塑料薄膜层、具有良好透气性的支撑层以及高透气塑料薄膜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暖贴的透气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层为第一无纺布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暖贴的透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塑料薄膜层远离所述支撑层的表面复合有第二无纺布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暖贴的透气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层与高透气塑料薄膜层通过粘胶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用于暖贴的透气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孔塑料薄膜层为采用流延工艺流延在所述支撑层上的塑料薄膜层。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用于暖贴的透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透气塑料薄膜层单独使用时的透气率使得进入的空气与袋内发热材料接触后产生的温度高于;所述打孔塑料薄膜层、所述支撑层及所述高透气塑料薄膜层复合后的透气率使得进入的空气与袋内发热材料接触后产生的温度在45-60°C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暖贴的透气膜,所述透气膜包括依次复合的打孔塑料薄膜层、具有良好透气性的支撑层以及高透气塑料薄膜层。所述打孔塑料薄膜层为采用流延工艺流延在所述第一无纺布层上的塑料薄膜层。在所述打孔塑料薄膜层远离所述第一无纺布层的表面复合有第二无纺布层。支撑层能够使得气体在通过支撑层时均匀分散,同时能够吸收复合时多余的粘胶,避免堵塞透气孔,使得透气膜具有较均匀的透气性,保障产品质量。
文档编号A61F7/03GK202060958SQ20112012814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7日
发明者王辰杰 申请人:张继承, 王辰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