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软管输液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1534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软管输液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尤其是医疗和护理使用的双软管输液袋。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广泛的双软管单室输液袋,其基本结构是在装液袋1的袋边分别安装与液袋内腔连通的输液管6和加药管5。输液管管体6-1的纵剖面的内腔形状为“T”形,“T” 形内腔部位封装有密封用的胶垫,顶部由一盖帽9包覆管口后进行密封;加药管5用于对袋内的输液添加药物,加药管的管内插装有一胶垫5-1,然后由盖帽5-2包覆管口。输液时, 操作着需要用输液针刺穿输液管中的胶垫,将装液袋中的药液引流出来。上述输液袋的输液管的结构尚有待改进之处,尤其是其中的胶垫结构;因为输液针有钢针和塑料针之分,两种针的粗细不同,对胶垫的厚度要求也有差别;但是目前的胶垫没有厚度变化,不能同时适应两种输液针的要求,因而在使用时就有漏液的风险。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软管输液袋的改进,该输液管应具有密封效果好、安全可靠的特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软管输液袋的输液管,包括安装在装液袋的袋边且与液袋内腔连通的管体、由下而上定位在管体“T”形内腔顶端的垫片和胶垫以及包覆在管体顶端对管口封闭的盖帽;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垫的上表面制有用于标记输液针穿刺位置的两个插孔,每个插孔均由胶垫上表面的盲孔以及胶垫下表面的相对应的盲孔组成。所述盲孔的深度为低于胶垫表面0. 5-1. 5mm。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胶垫表面的两个插孔的厚度分别适用于钢针和塑料针,医护人员在操作时可以根据所使用的输液针的种类分别穿刺相对应的插孔位,从而完全消除漏液的风险,确保了胶垫的密封效果,也保证了输液使用的安全可靠。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输液管的主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图1所示的双软管输液袋,装液袋1用于容置液态药物,装液袋的上端边沿安装输液接管2和加药接管3 ;输液接管和加药接管均与装液袋的内腔相通,并且相互间隔一段距离;输液管6和加药管5分别插装在输液接管2以及加药接管3内,加药管5顶端还插入一垫片5-1,并用一盖子5-2包覆密封。[0012]输液管6的管体6-1为一纵剖面为T形的管状结构,T形内腔的顶端由下而上设有对输液管内的通道进行密封的垫片7和胶垫8,管体的顶端制有一包覆胶垫的缩口 6-2, 另有一盖帽9包覆在管体顶端并完全将管口封闭;这些均与现有的双软管输液袋结构相同。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是在所述胶垫的表面制有用于标记输液针穿刺位置的两个插孔,每个插孔均由胶垫上表面的盲孔12-1以及胶垫下表面的相对应的盲孔12-2组成。因为钢针和塑料针对胶垫的厚度要求不同,通常配用钢针的胶垫厚度,要较配用塑料针的胶垫厚度要小;因此对于配用钢针的盲孔而言,其深度可以深一些;而配用塑料针的盲孔的深度则需浅一些(上下两盲孔之间的胶垫厚度相对大一些)。一般的,所述盲孔的深度为低于胶垫表面0. 5-1. 5mm。所有盲孔的结构形状可随同胶垫一次性成型。上述输液接管、加药接管、输液管、加药管、胶垫及垫片均可注塑制成。
权利要求1.一种双软管输液袋的输液管,包括安装在装液袋(1)的袋边且与液袋内腔连通的管体(6-1)、由下而上定位在管体“T”形内腔顶端的垫片(7)和胶垫(8)以及包覆在管体顶端对管口封闭的盖帽(9);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垫的上表面制有用于标示输液针穿刺位置的两个插孔,每个插孔均由胶垫上表面的盲(12-1)以及胶垫下表面的相对应的盲孔(12-2)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软管输液袋的输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的深度为低于胶垫表面0. 5-1. 5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和护理使用的双软管输液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的输液管应具有密封效果好、安全可靠的特点。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软管输液袋的输液管,包括安装在装液袋的袋边且与液袋内腔连通的管体、由下而上定位在管体“T”形内腔顶端的垫片和胶垫以及包覆在管体顶端对管口封闭的盖帽;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垫的上表面制有用于标记输液针穿刺位置的两个插孔,每个插孔均由胶垫上表面的盲孔以及胶垫下表面的相对应的盲孔组成。所述盲孔的深度为低于胶垫表面0.5-1.5mm。
文档编号A61J1/14GK202236307SQ201120329418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5日
发明者林静 申请人:杭州临安达远工贸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