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滤膜的硬膜外腔指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7465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有滤膜的硬膜外腔指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硬膜外腔定位和指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形成硬膜外麻醉或镇痛,可以使用向患者脊柱区域中引入药物的两种基本技术,即硬膜外的和硬膜下的、或蛛网膜下腔的技术。这类手术过程,麻醉剂被注射到脊髓中并进入神经根,以在劳作过程中在身体区域封闭疼痛感觉。由于所述医疗过程对患者来说会带来某些风险,所以关注涉及这些过程的人体的主要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如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的脑膜和脑脊髓液。如公知的,脑膜包括三个层硬膜、蛛网膜和软脑脊髓膜。硬膜是这三个层中最外、最强、非柔性的层;蛛网膜是媒介隔膜且脑脊髓膜是脑膜层中最靠内的且是脆弱。还有,脑脊髓液是透明体液,占据蛛网膜下腔,该蛛网膜下腔是在脑膜的蛛网膜和软脑脊髓层之间。其中,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是当今外科手术中选用最多的一种麻醉方法。由于该方法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用药品品种局限性小、对病人生理指标影响小,所以,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临床上做硬脊膜外腔隙穿刺时,麻醉医师使用普通注射器直接连接穿刺针对患者进行硬膜外腔穿刺,穿刺针尖途径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组织,到达黄韧带后才能到达硬膜外腔。非常重要的是,确保注射能正确地用硬膜上和硬膜下或蛛网膜下腔麻醉剂刺入所需区域,否则神经、心血管和呼吸系统会被麻醉剂影响。硬膜外腔中含有淋巴管、椎内静脉丛、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呈负压。硬膜外腔压力(EDP)值约为-1 3cm H2O0负压在上中胸部最明显,腰部次之,而骶部硬膜外腔一般无负压表现。负压值在坐位时往往增大。硬膜外穿刺需要穿透黄韧带才能达到麻醉效果。如果进针过浅,则达不到麻醉效果。如果进针过深,穿透硬膜外腔进入硬脊膜下隙,甚至穿过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隙,从而引起脑脊液的流出。硬膜上和硬膜下麻醉或蛛网膜下腔麻醉会显著影响呼吸、心脏搏动和其他生命机能。为了提高麻醉效率,减小手术风险,近几年麻醉穿刺医疗工作者做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对硬膜外腔定位提供了多种实用新型方法。如空气囊泡指示法,测压报警法,摩擦差异判断法,压力增强指示法、悬滴判断法。空气囊泡指示法硬膜外腔进气量越少越好,一般是Uml,最好不超过5ml。但如果进气速度达2ml · kg—1 · mirT1或进气量超过10ml,则有致死可能。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滤膜的硬膜外腔指示器,本实用新型的硬膜外腔指示器配有微孔滤膜,囊泡直径更小,因此即进行空气过滤,又限制了空气注入量,并灵敏的判断穿刺针是否到达硬膜外腔,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指示器由于空气注气过多引起的并发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滤膜的硬膜外腔指示器,包括三通管、弹性体薄膜、单向阀,所述三通管具有外口接头、内口接头和上口接头,所述外口接头用于与注射器接头连接,所述内口接头与穿刺针接头连接,所述上口接头与弹性体薄膜连接;其特征在于外口接头设有微孔滤膜和单向阀。所述的带有滤膜的硬膜外腔指示器中,所述微孔滤膜由卡环固定。所述的带有滤膜的硬膜外腔指示器中,所述单向阀由阀门扣环固定于三通外口接头。所述微孔滤膜的直径为2-10mm ;优选地,微孔滤膜的直径为4mm,以与注射器鲁尔的标准直径匹配使用。所述微孔滤膜的孔径为0. 15-0. 25 μ m ;优选地,微孔滤膜的孔径为0. 22 μ m,以与
注射器鲁尔的标准直径匹配使用。优选地,所述微孔滤膜为聚丙烯膜、混合纤维素膜、尼龙膜、PTFE膜或聚醚砜膜。优选地,所述弹性体薄膜为聚氨酯薄膜、硅胶薄膜或橡胶薄膜。所述的带有滤膜的硬膜外腔指示器中,三通管的内口接头的内腔直径是逐渐变小的。配合使用的注射器即一次性注射针筒,无针头,注射器材料可以为塑料或玻璃,体积为2mL或2. 5mL。配合使用的穿刺针标有刻度,可显示针尖刺入人体内的长度。所述穿刺针为中空管状,远近两端有开口。穿刺针有两翼,在使用时便于稳定方向和用力推进。本实用新型的带有滤膜的硬膜外腔指示器使用方法可以简单表述如下首先将注射器与三通的外口接头接合,气体或液体通过微孔滤膜、单向阀和三通的上口接头注入到薄膜。薄膜向上凸起呈气囊状并处于饱满状态,再将穿刺针刺入人体皮下,将穿刺针和三通的内口接头接合,双手稳握穿刺针的两翼,缓慢推进穿刺针,在推进的过程中,发现充气气囊瞬间变瘪或发现生理盐水水滴向穿刺针方向移动,则立即停止推进,由此可以准确判断穿刺针远端已至硬膜外间隙。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穿刺成功率和效率高,对患者损伤小的有益技术效果。

图1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带有滤膜的硬膜外腔指示器与穿刺针和注射器组合使用时的剖面图;图2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带有滤膜的硬膜外腔指示器充气后的工作状态的剖面图;图3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带有滤膜的硬膜外腔指示器的剖面图。图中附图标记所代表的含义分别为1-注射器;2-扣环;3-微孔滤膜;4-单向阀; 5-三通管;6-弹性体薄膜;7-穿刺针。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带有滤膜的硬膜外腔指示器包括三通5、薄膜6、单向阀4、微孔滤膜3。三通按照方向分为外口接头、内口接头和上口接头,三通的外口接头与注射器接头连接,三通的内口接头与穿刺针7接头连接,在单向阀4前还有微孔滤膜3,孔径为0.22 μ m,微孔滤膜的直径约4mm。微孔滤膜可为混合纤维素膜材料。单向阀4和微孔滤膜3由扣环2固定于三通外口接头,三通接头的上口有薄膜6,薄膜6在注射器充气后向上凸起为半球状或凸台状。薄膜6为聚氨酯材料。设置微孔滤膜3注气可限制穿刺时气体的注入量,空气注入量不超过lmL,减少气体注入过多引起的剧烈头痛、脊髓压迫、硬脑外积气及影响麻醉药扩散等并发症。使用方法将2mL注射器1与三通5的外口接头接合,气体通过微孔滤膜3和单向阀4和三通5的上口接头注入到薄膜6。薄膜6向上凸起呈气囊状并处于饱满状态,再将穿刺针7刺入人体皮下,将穿刺针7和三通5的内口接头接合,双手紧握穿刺针7的两翼, 缓慢推进穿刺针7,在推进的过程中,发现充气气囊6瞬间变瘪,由此可以准确判断穿刺针7 的远端已至硬膜外间隙,立即停止推进。本实用新型的产品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因此穿刺成功率和效率高,对患者损伤小。实施例2带有滤膜的硬膜外腔指示器包括三通5、薄膜6、单向阀4、微孔滤膜3。三通5按照方向分为外口接头、内口接头和上口接头,三通5的外口接头与注射器1接头连接,三通的内口接头与穿刺针7接头连接。在单向阀4前有微孔滤膜3,孔径为0. 22 μ m,微孔滤膜的直径约4mm。微孔滤膜为聚醚砜材料。单向阀4和微孔滤膜3由扣环2固定于三通外口接头,三通接头的上口有薄膜6,薄膜在注射器注入生理盐水后向上凸起,体积不超过lmL。 薄膜6为橡胶材料。通过向薄膜6注入生理盐水可避免因气体注入而引起的剧烈头痛、脊髓压迫、硬脑外积气及影响麻醉药扩散等并发症。使用方法将2mL注射器1与三通5的外口接头接合,并利用注射器1向薄膜6注入生理盐水至气囊凸出,再将穿刺针7刺入人体皮下,将穿刺针7和三通5的内口接头接合,双手紧握穿刺针7的两翼,缓慢推进穿刺针,在推进的过程中,发现薄膜6气囊内的生理盐水水滴向穿刺针7方向移动,由此可以准确判断穿刺针7的远端已至硬膜外间隙,立即停止推进。本实用新型产品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因此穿刺成功率和效率高,对患者损伤小。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不能解释为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所做出的等同的变形和改变的实施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滤膜的硬膜外腔指示器,包括三通管、弹性体薄膜、单向阀,所述三通管具有外口接头、内口接头和上口接头,所述外口接头用于与注射器接头连接,所述内口接头用于与穿刺针接头连接,所述上口接头与弹性体薄膜连接;其特征在于外口接头设有微孔滤膜和单向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膜外腔指示器,特征在于所述微孔滤膜由卡环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膜外腔指示器,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由阀门扣环固定于三通外口接头。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硬膜外腔指示器,特征在于所述微孔滤膜的直径为 2-10mmo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硬膜外腔指示器,特征在于所述微孔滤膜的直径为4mm ο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硬膜外腔指示器,特征在于所述微孔滤膜的孔径为 0. 15-0. 25 μ 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硬膜外腔指示器,特征在于所述微孔滤膜的孔径为0.22 μ m。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硬膜外腔指示器,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薄膜为聚氨酯薄膜、硅胶薄膜或橡胶薄膜。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硬膜外腔指示器,特征在于所述微孔滤膜为聚丙烯膜、混合纤维素膜、尼龙膜、PTFE膜或聚醚砜膜。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硬膜外腔指示器,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管的内口接头的内腔直径是逐渐变小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滤膜的硬膜外腔指示器,包括三通管、弹性体薄膜、单向阀,所述三通管具有外口接头、内口接头和上口接头,所述外口接头用于与注射器接头连接,所述内口接头与穿刺针接头连接,所述上口接头与弹性体薄膜连接;其特征在于外口接头由外向内依次设有微孔滤膜和单向阀。本实用新型的指示器配有微孔滤膜,囊泡直径更小,因此即进行空气过滤,又限制了空气注入量,克服了空气不洁和注气过多引起的并发症,从而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穿刺成功率和效率高,对患者损伤小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M5/31GK202314731SQ20112043971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9日
发明者孙杰, 孟庆怡, 尹荣林, 徐海林, 李华鹏, 许松玲, 赵忠华, 陈凡 申请人:北京天助畅运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