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型医疗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9407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胶囊型医疗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入被检体内并对体内图像进行摄像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内窥镜领域中,出现了在具有胶囊型的壳体的内部具有摄像功能和无线通信功能的胶囊型医疗装置。一般,胶囊型医疗装置被导入被检体的体内,从被检体的体内获取摄像图像等与被检体相关的信息。以往,这种胶囊型医疗装置的组装以如下方式进行:通过向安装有摄像元件、无线模块等的多个基板之间填充粘接剂而使基板固化,从而以保持着基板间隔的状态使基板单元化,并将该单元化了的基板插入胶囊型壳体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 - 20507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 - 272439号公报但是,在如上所述利用粘接剂使基板等单元化的情况下,组装工序较复杂,需要较长时间。另外,作为另一组装方法,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使用隔离件组装基板等的构造,但是组装的详细内容未被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容易、并且能够比以往缩短组装时间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构造及其制造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达到目的,本发明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其具有胶囊形状;第I基板和第2基板,该第I基板和第2基板的至少一者设有摄像元件,该第I基板和第2基板借助于挠性基板相连结;第I基板保持构件,其用于保持上述第I基板;第2基板保持构件,其用于保持上述第2基板;以及电池,其配置于上述第I和第2基板保持构件之间;上述第I基板保持构件、第2基板保持构件以及上述电池在将上述电池夹入保持着上述第I基板的上述第I基板保持构件和保持着第2基板的第2基板保持构件之间的状态下容纳于上述壳体内。在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挠性基板中的、配置于上述第I基板保持构件的一端侧的区域设有电池接触片,该电池接触片在将上述电池夹入上述第I基板保持构件和第2基板保持构件之间时弹性变形而与上述电池相接触。在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包括:有底的第I壳体构件,其具有筒部;以及第2壳体构件,其具有胶囊形状,与上述第I壳体构件相卡合而成为上述第I壳体构件的盖;上述第2基板保持构件、上述电池及上述第I基板保持构件沿上述第I壳体构件的内部的底侧依次配置,上述第2壳体构件覆盖插入上述筒部内的上述第I基板保持构件,并且在弹性压缩 了上述电池接触片的状态下嵌入上述第I壳体构件内。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的特征在于,该胶囊型医疗装置还包括摄像透镜和保持该摄像透镜的透镜保持架,上述第I基板保持构件包括在与上述壳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分割而成的两个构件,通过将上述透镜保持架的至少一部分夹入该两个构件彼此之间来确定上述透镜保持架在上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和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置,并且通过将上述第I基板夹入该两个构件彼此之间来确定上述第I基板在与上述壳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置。在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I基板保持构件和第2基板保持构件分别具有用于确定在容纳于上述壳体内部的状态下相对于上述壳体在长度方向和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置的定位部。在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池安装于上述第2基板保持构件的与上述第I壳体构件的底侧相反一侧的端部,在上述第2基板上形成有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的发送用天线,上述第2基板以上述发送用天线的形成面与上述第I壳体构件的底相对的方式安装于上述第2基板保持构件,在上述电池的与上述第2基板保持构件的连接面侧安装有设有舌片的第2电池接触片,该舌片向上述第2基板侧突出并与上述第2基板电连接,该舌片具有弹性力,上述第2基板与上述电池在空间上相离开,并且借助于上述舌片电连接。在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基板保持构件由在与上述壳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分割而成的两个构件构成,通过将上述第2基板夹入该两个构件彼此之间来确定上述第2基板保持构件在上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和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置。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的特征在于,该胶囊型医疗装置还包括与上述电池不同的第2电池,该第2电池容纳于上述第I基板保持构件与第I电池之间,在上述第2电池的上述第I电池侧端面上设有不产生弹性变形的第3电池接触片。

在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壳体的内壁上形成有供上述挠性基板配设的槽部。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的特征在于,该胶囊型医疗装置还包括第3基板,在该第3基板上安装了根据来自外部的磁力切换电源的接通断开的开关,上述壳体包括外周带有圆筒形状的部分,在具有上述圆筒形状的部分的外周的局部形成有平面部,上述第3基板的配置方向根据上述平面部的位置而确定。在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壳体的内壁上形成有供上述挠性基板配设的槽部,该槽部在周向上的位置与上述平面部在周向上的位置不同。在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壳体构件包括由透明的树脂材料形成的半球部和与该半球部相连结的该圆筒部。在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圆筒部与上述半球部之间的交界部设有成形时产生的分型线。本发明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该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工序(a),使第I基板和第2基板中的上述第I基板保持于第I基板保持构件,该第I基板和第2基板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摄像元件,且该第I基板和第2基板借助于挠性基板相连结;工序(b),使上述第2基板保持于第2基板保持构件;以及工序(C),向由第I壳体构件和第2壳体构件构成的具有胶囊形状的壳体的内部依次容纳上述第2基板保持构件、电池、上述第I基板保持构件。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该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制造方法在上述工序(a)之前还包括在上述挠性基板的配设于上述第I基板保持构件的一端侧的区域安装电池接触片的工序,该电池接触片在上述工序(C)中进行容纳时弹性变形而与上述电池相接触,在上述工序(C)中,利用上述第2壳体构件覆盖插入到上述筒部内的上述第I基板保持构件,并且将上述第2壳体构件以弹性压缩了上述电池接触片的状态嵌入上述第I壳体构件内。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该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制造方法在上述工序(C)之前还包括当容纳于上述壳体内时在上述第2基板保持构件的与上述第I基板保持构件相对一侧的端部安装上述电池的工序。在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工序(C)中,在上述电池与上述第I基板保持构件之间插入与上述电池不同的第2电池,该第2电池在一个端面上安装有不产生弹性变形的电池接触片,使该第2电池的不产生弹性变形的电池接触片朝向第I电池侧地插入该第2电池。根据本发明,由于将电池夹入保持第I基板的第I基板保持构件与保持第2基板的第2基板保持构件之间,在该状态下将第I基板保持构件、第2保持构件以及电池容纳于壳体内,因此能够容易地组装胶囊型医疗装置,并且,能够比以往缩短组装需要的时间。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胶囊型医疗装置所具有的功能部的外观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胶囊型医疗装置所具有的功能部的结构的功能框图。图4A是从开口侧观察图1所示的圆顶部看到的俯视图。图4B是图4A的A — A剖视图。图5A是从开口侧观察图1所不的外壳部的俯视图。图5B是图5A的B — B剖视图。图6A是图5A的C — C剖视图。图6B是以图6A所示的D — D线为切断面截取了外壳部的情况下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第I块部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构成图7所示的隔离件的第I隔离件分割体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构成图7所示的隔离件的第2隔离件分割体的立体图。图10是图7的E — E剖视图。图11是表示图10所示的第3透镜的立体图。图12A是从摄像元件侧观察图10所示的透镜架的立体图。图12B是从光入射侧观察图10所示的透镜架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图10所示的物镜单元的组装方法的流程图。图14是表示对位后的第3透镜和透镜架的俯视图。图15是表示图1所示的负极接点弹簧的俯视图。图16是图15的F — F剖视图。
图17是表示图7所示的第1块部的组装方法的流程图。图18是表示图1所示的第1电池部组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9是表示图18所示的正极接点构件的构造的立体图。图20是说明图18所示的第1电池部组的制作方法的图。图21是表示图1所示的第2电池部组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2是说明普通的圆盘型电池的负极面侧的构造的图。图23是表示图21所示的绝缘片的构造的立体图。图24是说明图21所示的第2电池部组的制作方法的图。图25是表示图1所示的第2块部的外观的俯视图。图26是图25的G — G剖视图。图27是以使第1隔离件分割体和第2隔离件分割体分离的状态表示的图。图28是以使第1隔离件分割体和第2隔离件分割体嵌合的状态表示的图。图29是表示正极接点构件卡合部的放大立体图。图30是以图26的H — H线为切断面截取了隔离件的情况下的剖视图。图31是表示正极接点构件位置限制部的放大立体图。图32是说明第1电极部组向第2块部的组装方法的图。图33是表示图1所示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组装方法的流程图。图34A是表示将第2块部和第1电池部组插入外壳部的步骤的图。图34B是表示将第2电池部组插入外壳部的步骤的图。图34C是表不将第1块部插入外壳部的步骤的图。图34D是表示将圆顶部盖到第I块部上的步骤的图。图34E是表示完成了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图。图35是表示图1所示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图36是表示变形例I中的照明基板的形状的俯视图。图37是表示变形例2中的照明基板的形状的俯视图。图38是表示变形例3中的照明基板和透镜架的外形的剖视图。图39是表示变形例4中的照明基板和透镜架的外形的立体图。图40是表示变形例5中的隔离件的形状和安装有负极接点弹簧的基板部分的立体图。图41是例示挠性基板的弯折部的局部剖视图。图42是表示变形例6中的挠性基板的制作例的主视图。图43是表示变形例6中的挠性基板的另一制作例的剖视图。图44是表示变形例6中的挠性基板的又一制作例的剖视图。图45是表示变形例6中的挠性基板的又一制作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另外,本发明并不被这些实施方式所限定。另外,在各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示出。需注意的是,附图是示意性的,各部分的尺寸关系、比例与实际不同。在附图彼此之间,也包括彼此的尺寸关系、比例不同的部分。(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胶囊型医疗装置I包括:胶囊形状的壳体2,其由具有半球状的圆顶部10和具有筒部的有底的外壳部20构成;第I块部3,其在隔离件300上组装有各种功能部;电池部4 ;以及第2块部5,其在隔离件500上组装有各种功能部。组装于第I块部3的功能部和组装于第2块部5的功能部利用挠性基板6电连接。第2块部5、电池部4及第I块部3依次容纳于外壳部20内,被与外壳部20卡合而成为盖的圆顶部10密闭在壳体2内。第I块部3包括:照明部30,其用于产生对被检体进行照明的照明光;物镜单元200,其用于对经由圆顶部10从外部入射的光进行聚光并使其成像于摄像元件42的受光部;摄像部40,其通过对经由物镜单元200接收的光进行光电转换而生成表示图像的电信号;以及控制部50,其用于对胶囊型医疗装置I的电源进行接通/断开控制等各种控制。其中,物镜单元200被设计为入射光瞳位置与圆顶部10的球心一致。在控制部50设有在与电池部4之间确保电导通的负极接点弹簧480。电池部4包括将电池与接点构件等一体化而成的第I电池部组400和第2电池部组 450。第2块部5具有接收在摄像部40中生成的电信号、并将该电信号与无线信号重叠进行发送的无线通信部60。图2是概略表 示借助于挠性基板6相连接的照明部30、摄像部40、控制部50及无线通信部60的外观的俯视图。图2的(a)表示照明部30朝向正面的状态,图2的(b)表示照明部30朝向背面的状态。另外,图3是表示这些功能部的结构的框图。照明部30具有与挠性基板6 —体的挠性的照明基板31和安装于照明基板31的多个照明元件32。在照明基板31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圆形状的开口 33,照明元件32配置在开口 33的周围。照明元件32例如是产生白色的照明光的LED。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照明元件32以均等的间隔配设在开口 33的周围。这些照明元件32串联连接,与后述的照明驱动电路相连接。这种照明部30在壳体2内部的位置通过使物镜单元200贯穿于照明基板31的开口 33来确定。摄像部40包括与挠性基板6 —体的挠性的摄像基板41、倒装法安装于摄像基板41的CMOS等摄像兀件42以及用于使摄像兀件42执行摄像动作的电路部43。在摄像基板41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方形形状的开口 44。摄像元件42配设为使受光面42a朝向摄像基板41侧、且受光面42a的周缘部与开口 44的周围相抵接。由此,如图2的(b)所示,受光面42a自开口 44暴露出。摄像元件42接收通过了开口 44的光并进行光电转换,从而生成表示与被摄体对应的图像的电信号。电路部43包含:摄像控制部43a,其用于控制摄像元件42的摄像动作,并且与该摄像动作同步地控制照明驱动部53c (后述)的动作;信号处理部43b,其用于对由摄像元件42生成的电信号实施规定的信号处理并转换成图像信号;内部寄存器43c,其用于存储与胶囊型医疗装置I相关的信息(ID信息等);以及振荡电路43d,其用于根据后述的晶体振子55所产生的振动生成时钟信号。另外,摄像元件42与电路部43既可以设置在相同的IC芯片内,也可以分别设置在独立的IC芯片内。
控制部50包含由刚性基板形成的控制基板51和安装于控制基板51的簧片开关52、电源IC53、存储器54、晶体振子55等电子零件组50G。控制基板51通过锡焊与挠性基板6电连接。另外,在控制基板51的端部区域中的、与供挠性基板6延伸的部分不同的区域中,在与隔离件300进行对位时所使用的耳部51a形成为比挠性基板6更向外侧突出那样的形状。簧片开关52对外部磁场发生反应而进行开关动作。电源IC53包含与簧片开关52的开关动作相应地控制电源的起动/停止的电源控制部53a、在电源控制部53a的控制下对照明部30、摄像部40进行电源供给的电源部53b以及驱动照明部30的照明驱动部53c。存储器54例如是EEPR0M,用于存储动作设定信息等。另外,在控制基板51背侧的与挠性基板6 —体形成的基板部分640,使用焊锡490安装有负极接点弹簧480。无线通信部60具有由刚性基板形成的无线通信用的基板(以下,称作无线基板)61、形成在无线基板61上的无线信号发送用的天线(以下,称作发送用天线)62以及安装于无线基板61的无线通信用的电子零件63。无线基板61利用焊锡490而与挠性基板6电连接。在无线基板61的端部区域中的、与供挠性基板6延伸的部分不同的区域中,形成有在与隔离件500进行对位时所使 用的耳部61a。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控制生产上的偏差,通过在无线基板61上将天线形成图形来实现发送用天线62。电子零件63例如包含构成调制部63a的元件等,该调制部63a对从摄像部40输出的图像信号进行调制。在无线基板61的背侧的挠性基板面上设有与第I电池部组400电连接的焊盘64。接着,详细说明壳体2。图4A是从开口侧观察圆顶部10的俯视图。另外,图4B是图4A的A — A剖视图。圆顶部10包括半球状的圆顶半球部10a、具有与圆顶半球部IOa的外径相同的外径的圆筒形状的圆顶把持部IOb以及以外径比圆顶把持部IOb的外径小的方式设有切口、并与外壳部20嵌合的圆顶圆筒部10c。也可以在圆顶半球部IOa与圆顶把持部IOb之间的交界处配置成形时产生的分型线。利用这种分型线,能够容易地目视确认圆顶半球部IOa与圆顶把持部IOb之间的交界。圆顶半球部IOa是成为胶囊型医疗装置I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的部分。圆顶半球部IOa的位于摄像部40的光学视野范围内的区域的表面被实施了镜面精加工。圆顶把持部IOb设置为在组装等时能够不与镜面精加工部分相接触地把持圆顶半球部10a。圆顶圆筒部IOc的外径与后述的外壳嵌合部20c的内径大致相等。另外,圆顶把持部IOb的端面IOd在将圆顶圆筒部IOc嵌合于外壳部20时供外壳部20的端面(外壳端部20g)抵接。通过设置这种端面10d,能够进行圆顶部10与外壳部20在长度方向上的准确的对位。如图4A所示,为了限制圆顶圆筒部IOc相对于外壳部20的旋转,在圆顶圆筒部IOc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旋转限制部10e。另外,在圆顶部10的内周侧设有在将第I块部3等安装于壳体2的内部时进行定位的内壁肋IOf。这种圆顶部10使用相对于由照明部30照射的可见光等照明光透明、并且具有生物适应性的材料(例如聚碳酸酯、丙烯酸、环烯聚合物等树脂材料)通过注射模塑成形而形成。
图5A是从开口侧观察外壳部20的俯视图。另外,图5B是图5A的B — B剖视图。外壳部20包含半球形状的外壳半球部20a和具有与外壳半球部20a的外径相同的外径的圆筒形状的外壳圆筒部20b。外壳半球部20a是成为胶囊型医疗装置I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的部分。在外壳圆筒部20b的开口侧的端部设有供圆顶圆筒部IOc嵌合的外壳嵌合部20c。外壳嵌合部20c的内径大于外壳圆筒部20b的外壳嵌合部20c之外的部分的内径。这样,通过将外壳嵌合部20c的壁厚形成得比其他部分薄,从而在使圆顶圆筒部IOc嵌合时,能够将圆顶圆筒部IOc与外壳嵌合部20c相加的厚度设为与外壳圆筒部20b的其他部分相同的程度,即使在外壳嵌合部20c的区域,也能够确保充分的内部空间。在外壳部20的内壁上形成有外壳槽部20d。外壳槽部20d是为了在将第I块部3等容纳于壳体2的内部时确保配设挠性基板6的空间、并且在使圆顶部10嵌合时供设于圆顶圆筒部IOc的旋转限制部IOe卡合而设置的。如图5A所示,外壳槽部20d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成为槽的底部侧(从开口侧观察为外周侧)的宽度较窄的大致梯形状。设为这种形状是为了抑制注射模塑成形外壳部20时的急剧的壁厚变化,从而不损害成形性。为了在将第2块部5等容纳于壳体2内部时进行定位,在外壳半球部20a的内侧的多个部位形成有向内周侧突出的外壳内壁肋20e。另外,在图5A中,外壳内壁肋20e设置在四个部位,但是外壳内壁肋20e的数量、大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仅形成I个跨越外壳部20的内周整体连续的环状的外壳内壁肋。图6A是图5A的C 一 C剖视图,图6B是以图6A所示的D — D线为切断面截取了外壳部20的情况下的剖视图。如图6A和图6B所示,为了判断壳体2的朝向,在外壳圆筒部20b的外周侧形成有将外周的一部分切割为平面状而成的平面部(所谓的D形切割)20f。平面部20f设置于外壳圆筒部20b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区域(例如,外壳半球部20a侧端部)。平面部20f在周向上的位置并不特别限定,但是为了以某种程度确保外壳圆筒部20b的厚度,优选的是预先与外壳槽部20d的位置错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相对于外壳槽部20d沿周向偏移了 90度的位置设 置平面部20f。通过相对于这种平面部20f预先确定容纳于壳体2内的内置物的朝向,从而能够根据壳体2的外观来判断内置物的朝向。另外,在图6A和图6B中,在相对的两个位置设置了平面部20f,但是也可以设在一个部位。这种外壳部20也可以是不透明的有色构件,使用具有生物适应性的材料(例如聚砜、聚碳酸酯等树脂材料)通过注射模塑成形而形成。这种壳体2用配置在圆顶圆筒部IOc的外周侧与外壳嵌合部20c的内周侧之间的粘接剂7液密地密封(参照图1)。接着,详细说明第I块部3。图7是表示第I块部3的外观的立体图。另外,在图7中,图中的上侧是圆顶部10的方向。如图7所示,隔离件300整体具有圆筒形状的外形,由利用穿过圆筒形状的中心轴线的平面二分割成的一对分割体(第I隔离件分割体310和第2隔离件分割体320)构成。第I隔离件分割体310和第2隔离件分割体320在彼此之间夹入并保持物镜单元200、照明部30、摄像部40及控制部50。圆顶嵌合部300a是被圆顶部10夹持并与圆顶圆筒部IOc的内壁相嵌合的部分。圆顶嵌合部300a的外径被确定为与圆顶圆筒部IOc的内径大致相等,隔离件300的上端部300b以能够与圆顶部10的内壁肋IOf相抵接的方式进行插入。隔离件300的上端部300b成为照明基板31的承受面。通过使从该上端部300b突出的物镜单元200的部分贯穿开口 33来配设照明基板31。图8是表示第I隔离件分割体310的立体图。在第I隔离件分割体310上,用于从侧方支承物镜单元200的透镜架卡合部310a形成在圆弧上的两个位置。这些透镜架卡合部310a的截面具有-字形状。另外,在这些透镜架卡合部310a之间设有用于限制物镜单元200在旋转方向上的位置偏移的透镜架旋转限制部310b。另外,在第I隔离件分割体310上形成有从侧方夹入控制基板51的基板卡合部310c。在该基板卡合部310c上设有与控制基板51的耳部51a相卡合从而用于限制控制基板51的旋转方向的位置偏移的基板旋转限制部310d。在第I隔离件分割体310的外周部形成有挠性基板承受部(以下,简称为“挠性承受部”)300c。挠性承受部300c是用于将从摄像基板41向控制基板51侧延伸的挠性基板6以不会被第I隔离件分割体310与第2隔离件分割体320夹持的方式暂且向隔离件300的外侧躲开配置的部分。通过如此使挠性基板6向隔离件300的外侧躲开,从而使挠性基板6的弯折量减少,减少了对挠性基板6的损害。在挠性承受部300c的与挠性基板6相接触的棱线上形成有R倒角。另外,这种挠性承受部300c只要设置于第I隔离件分割体310和第2隔离件分割体320中的任意一者即可。

第I隔离件分割体310包括轮毂310e和嵌合孔310f作为用于与第2隔离件分割体320 —体化的嵌合部。图9是表示第2隔离件分割体320的立体图。在第2隔离件分割体320上,用于从侧方支承物镜单元200的透镜架卡合部320a形成在圆弧上的两个位置。这些透镜架卡合部320a的截面具有-字形状。另外,在这些透镜架卡合部320a之间设有用于限制物镜单元200在旋转方向上的位置偏移的透镜架旋转限制部320b。另外,在第2隔离件分割体320上形成有从侧方夹入控制基板51的基板卡合部320c。在该基板卡合部320c上设有与控制基板51的耳部51a相卡合从而用于限制控制基板51的旋转方向的位置偏移的基板旋转限制部320d。而且,第2隔离件分割体320包括形成在与第I隔离件分割体310的轮毂310e相对的位置的嵌合孔320f和形成在与嵌合孔310f相对的位置的轮毂320e。这种第I和第2隔离件分割体310、320例如通过使用了聚碳酸酯、ABS树脂、聚甲醛(Ρ0Μ)、改性聚苯醚(PPE)(改性ΡΡ0)等树脂材料的注射模塑成形而形成。特别是由于改性PPO与其他树脂相比轻量且机械强度较强,因此具有在组装状态下难以产生裂纹等优点。接着,详细说明物镜单元200。图10是表示图7的E — E截面的一部分的示意图。物镜单元200包括第I 第3透镜201 203、光圈204以及对这些光学零件进行定位并保持的透镜架205。物镜单元200利用设置于第3透镜203的摄像元件抵靠部203f定位于摄像元件42的受光面42a。物镜单元200与摄像基板41利用粘接剂207相互固定。另外,借助于该粘接剂207,物镜单元200内的光学系统被密封。在物镜单元200的透镜架205上设有用于使物镜单元200夹持于隔离件300的透镜架卡合部310a和320a的隔离件嵌合部205g。第I 第3透镜201 203例如是使用环烯聚合物(C0P)、聚碳酸酯、丙烯酸等树脂通过注射模塑成形而形成的透明透镜,配置为各个光轴彼此一致。如图10所示,第I透镜201是具有彼此相对的第I透镜面201a和第2透镜面201b的凹透镜,使第I透镜面201a朝向光的入射方向而配置。在第I透镜201的第I透镜面201a侧周缘部(透镜面的外侧),以与光轴正交的方式设有透镜架抵靠部201c。另外,第I透镜201的外周侧面的一部分成为成形为与光轴同轴的圆筒形的透镜架嵌合部201d。在第I透镜201的第2透镜面201b侧端面的周缘部,以与光轴正交的方式设有与光圈204相抵接的光圈承受部201e。第2透镜202是具有彼此相对的第I透镜面202a和第2透镜面202b的凹透镜,使第I透镜面202a朝向第I透镜201侧而配置。在第2透镜202的第I透镜面202a侧端面的周缘部,以与光轴正交、并且比第I透镜面202a突出的方式设有与光圈204相抵接的光圈承受面202c。另外,第2透镜202的外周侧面的一部分成为成形为与光轴同轴的圆筒形的透镜架嵌合部202d。该透镜架嵌合部202d的直径大于透镜架嵌合部201d的直径。在第2透镜202的第2透镜面202b侧端面的周缘部,以与光轴正交的方式设有与第3透镜203相抵接的透镜承受部202e。第3透镜203是具有彼此相对的第I透镜面203a和第2透镜面203b的凸透镜,使第I透镜面203a朝向第2透镜202侧而配置。在第3透镜203的第I透镜面203a侧端面的周缘部,以与光轴正交、并且比第I透镜面203a突出的方式设有与第2透镜202相抵接的透镜抵靠部203c。另外,第3透镜的外周侧面的一部分成为成形为与光轴同轴的圆筒形的透镜架嵌合部203d。该透镜架嵌合部203d的直径大于透镜架嵌合部202d的直径。图11是从第2透镜面203b侧观察第3透镜203的立体图。在第2透镜面203b侧的底面203e的周缘部设有多个摄像元件`抵靠部203f。摄像元件抵靠部203f的数量和配置只要根据摄像基板41的开口 44和摄像元件42的受光面42a的大小及形状来确定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开口 44的四个顶点的内侧端部对应的四个部位设置有摄像元件抵靠部203f。这些摄像元件抵靠部203f具有圆柱形状,形成为与摄像元件42相抵接的四个抵靠面203g包含于与光轴正交的同一面内。在第3透镜203的底面203e侧的侧面区域203h(未涉及透镜架嵌合部203d的区域)形成有用于判断摄像元件抵靠部203f的朝向的位置对准标记部203i。位置对准标记部203i能够用注射模塑成形第3透镜203时的浇口切割剩余部来代替。再次参照图10,光圈204是为了确定光学系统的亮度和焦点深度而配设的。作为光圈204,例如使用将磷青铜等金属成形为较薄的板状并通过冲切、蚀刻等加工而成的黑色的金属光圈、将聚酯等树脂片冲切加工而成的黑色的树脂光圈等。光圈204具有与第2透镜202的透镜架嵌合部202d大致相等的外径,具有在中心部形成有与外周同轴的圆形状的开口 204a的环形状。图12A是从摄像元件侧观察透镜架205的立体图,图12B是从光入射侧观察的立体图。透镜架205是为了使第I 第3透镜201 203及光圈204的光轴一致、并且限定各个透镜面的间隔进行保持而设置的。透镜架205例如通过使用了聚碳酸酯(PC)等树脂的注射模塑成形、使用了 SUS或黄铜等金属等的切削加工制作而成。透镜架205的颜色为了遮光而优选设为黑色。透镜架205是具有两端开口的筒状构造的架体,设有组装时供第I 第3透镜201 203及光圈204插入的插入用开口 206a和摄像时供照明光入射的入射光用开口
206b ο在透镜架205的入射光用开口 206b侧端部附近的内壁上形成有直径与第I透镜201的透镜架嵌合部201d的直径大致相等、并且同轴的透镜嵌合部205a。另外,在透镜嵌合部205a的外周侧,以与光轴正交的方式形成有与透镜架抵靠部201c相抵接的透镜承受部 205b。在图12A的朝向中,透镜承受部205b上方的内壁侧面成为直径与第2透镜202的透镜架嵌合部202d的直径大致相等、并且同轴的透镜嵌合部205c。另外,透镜嵌合部205c上方的内壁侧面成为直径与第3透镜203的透镜架嵌合部203d的直径大致相等、并且同轴的透镜嵌合部205d。而且,在透镜嵌合部205d的上方设有直径比透镜嵌合部205d的直径大的间隙形成部205e。在利用间隙形成部205e嵌入第3透镜203时,在第3透镜203的侧面203h与透镜架205之间形成有能够容纳位置对准标记部203i (图11)的间隙。在透镜架205的插入用开口 206a侧端面的开口的外侧形成有位置对准标记部205f。另外,在插入用开口 206a侧端部附近形成有用于使透镜架205保持于隔离件300的隔离件嵌合部205g。在插入用开口 206a侧端面的开口周围设有朝向外侧向隔离件嵌合部205g侧倾斜的倾斜部205h。利用该倾斜部 205h,在透镜架205与摄像基板41之间确保配置粘接剂207的空间。如图12B所示,透镜架205包括从入射光用开口 206b侧朝向插入用开口 206a扩展的锥状的照明基板导入部205i和与照明基板导入部205i的下端相同直径的圆筒部205j。照明基板导入部205i是贯穿形成于照明基板31的开口 31a内的部分,通过将外形稍微形成为锥状而易于贯穿。为了将照明基板31相对于透镜架205的定位,照明基板导入部205i的下端的直径成为与开口 31a大致相同的直径。另一方面,圆筒部205j是与隔离件300相嵌合的部分。在隔离件嵌合部205g上的圆筒部205j的侧面设有与隔离件300的透镜架旋转限制部310b和320b相卡合从而限制透镜架205相对于隔离件300的位置偏移的隔离件旋转限制部205k。接着,参照图13说明物镜单元200的组装方法。首先,在步骤S21中,以插入用开口 206a朝上的方式(图12A的朝向)将透镜架205设置在稳定的位置。在接下来的步骤S22中,从插入用开口 206a以使第I透镜面201a朝向下方的状态插入第I透镜201,使透镜架嵌合部201d与透镜嵌合部205a相嵌合,并且使透镜架抵靠部201c与透镜承受部205b相抵接。由此,第I透镜201在径向和轴向上的对位完成。在接下来的步骤S23中,从插入用开口 206a插入光圈204,使外周与透镜嵌合部205a相嵌合,并且使一个端面与第I透镜201的光圈承受部201e相抵接。由此,光圈204在周向和轴向上的对位完成。
在接下来的步骤S24中,从插入用开口 206a以使第I透镜面202a朝向下方的状态插入第2透镜202,使透镜架嵌合部202d与透镜嵌合部205a相嵌合,并且使光圈承受面202c与光圈204相抵接。由此,第2透镜202在周向和轴向上的对位完成。在接下来的步骤S25中,在第3透镜203的透镜架嵌合部203d的整周涂敷了热固化型或UV固化型等的粘接剂的基础上,如图14所示那样在目视或显微镜下旋转调整第3透镜203,以使得第3透镜203的位置对准标记部203i与透镜架205的位置对准标记部205f相对。通过该调整,确定了四个摄像元件抵靠部203f相对于透镜架205的位置。进而,在步骤S26中,从插入用开口 206a以使第I透镜面203a朝向下方的状态插入第3透镜203。然后,使透镜架嵌合部203d与透镜嵌合部205d相嵌合,并且使透镜抵靠部203c与第2透镜202的透镜承受部202e相抵接。由此,第3透镜203在周向和轴向上的对位完成。在步骤S27中,通过使涂敷于第3透镜203的透镜架嵌合部203d的粘接剂固化,从而对透镜架205的内部进行密封。由此,完成物镜单元200。接着,参照图15说明控制基板51的背侧的配置于挠性的基板部分640的负极接点弹簧480。图15是表示负极接点弹簧480的俯视图。负极接点弹簧480在容纳于壳体2内的状态下被弹性压缩,电连接控制基板51与第2电池部组450,并且吸收壳体2内部的公差,以该负极接点弹簧480为交界向两个方向对壳体2内的内置物施力。负极接点弹簧480包括对相对的第2电池部组450 (参照图1)施力并且维持导通的三个弹簧部481、三个突出部482、中央平面部483以及设于外周部的缺口部484。弹簧部481在中央平面部483的周围配置在相对于中央平面部483的中心相互成为120°旋转对称的位 置。这样,通过利用相对于中央平面部483的中心旋转对称的三个点支承电池453,从而能够将电池453以稳定的状态配置在负极接点弹簧480上。弹簧部481的弹簧载荷(按压载荷)设定为对于电池453的接触阻力为500m Ω以下。另外,弹簧部481的高度(位移)设定为吸收壳体2内的内置物在轴向上的偏差。另外,按压载荷设定为在该轴向上的偏差的范围内能够产生处于上述接触阻力范围内的力。图16是图15的F — F剖视图。如图16所示,弹簧部481在位置P1、P2、P3这三个部位弯折。由此,能够获得弹簧部481的总的位移量。另外,由此,能够使在弹簧部481弯曲时应力集中的位置分散,因此能够抑制由塑性变形引起的弹簧特性变差。突出部482以相对于中央平面部483的中心相互成为120°旋转对称的方式与弹簧部481错开位置而配置。突出部482设置为向与弹簧部481的弯折方向相同的方向(在图15中为纸面的手边侧)突出。由此,防止弹簧部481比规定的高度深地弯折,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由塑性变形引起的弹簧特性变差。中央平面部483被用作自动安装负极接点弹簧480时的弹簧吸附面。中央平面部483的尺寸优选的是例如直径约4.5mm以上。该尺寸根据能够吸附负极接点弹簧480的吸附部的形状来确定。缺口部484以规定的间隔设置于负极接点弹簧480的外周。缺口部484的形状例如为R0.25mm。该形状根据安装负极接点弹簧480时的锡焊的焊盘形状来确定。这种负极接点弹簧480通过使用了 SUS (例如SUS304CSP)、磷青铜(例如C5210P)等具有弹簧特性的金属薄板的冲压成形加工进行成形,通过实施例如厚度5 μ m左右的镀N1-P的基底处理以及厚度0.5 μ m左右的镀Au — Co的表面处理制作而成。进而,负极接点弹簧480通过在设置于外周部的缺口部484中例如以90°间隔锡焊在四个部位,从而被固定并导通于控制基板51的背侧的挠性基板6的部分。接着,参照图17说明第I块部3的组装方法。首先,在步骤S31中,将摄像基板41安装在物镜单元200上。具体地说,首先,一边参照透镜架205的位置对准标记部205f (图14),一边将摄像元件抵靠部203f经由摄像基板41的开口 44抵靠于摄像元件42的受光面42a。之后,使用UV固化型等的粘接剂等预固定摄像基板41与物镜单元200。在步骤S32中,在透镜架205的倾斜部205h与摄像基板41之间配置UV固化型等的粘接剂207并使其固化。由此,对包括摄像元件42的受光面42a在内的空间进行密封,抑制由灰尘、湿气等的侵入引起的光学特性的降低。在步骤S33中,将物镜单元200安装在第I隔离件分割体310上。具体地说,在使透镜架205的隔离件旋转限制部205k与第I隔离件分割体310的透镜架旋转限制部310b相卡合的状态下,使隔离件嵌合部205g从侧方与透镜架卡合部310a相卡合。此时,自摄像基板41朝向控制基板51延伸的挠性基板6朝向挠性承受部300c侦U。在步骤S34中,将控制基板51安装在第I隔离件分割体310上。具体地说,使控制基板51的耳部51a与基板旋转限制部310d相卡合,从侧方向基板卡合部310c插入控制基板51。在步骤S35中,将第2隔离件分割体320安装在第I隔离件分割体310上。S卩,相对于第I隔离件分割体310,从侧方夹入摄像基板41和控制基板51,使第2隔离件分割体320卡合。然后,使第I隔离件分割体310的轮毂310e与第2隔离件分割体320的嵌合孔320f相嵌合,并且使第2隔离件分割体320的轮毂320e与第I隔离件分割体310的嵌合孔310f相嵌合。此时,为了确定透镜架205相对于隔离件300的在轴向上的位置,只要通过紧紧嵌入来固定透镜架卡合部310a及透镜架卡合部320a与隔离件嵌合部205g即可。在步骤S36中,使透镜架205的照明基板导入部205i贯穿于照明基板31的开口31a并进行预固定。在此,通过安装圆顶部10,使与自摄像基板41延伸的挠性基板6相连接的照明基板31相对于隔离件300的位置被固定。因此,在该阶段中,在挠性基板6的恢复力的作用下,照明基板31的位置完全不确定。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适当地调节摄像基板41与照明基板31之间的挠性基板6的长度、照明基板导入部205i的直径以及开口 31a的直径,防止了照明基板31自照明基板导入部205i脱落。具体地说,挠性基板6的恢复力向斜上方的朝向对照明基板31起作用,以使得摄像基板41与照明基板31之间的挠性基板6的长度不会变得过长。由此,开口 31a的内周勾挂于照明基板导入部205i,因此能够防止照明基板31自照明基板导入部205i脱落。接着, 详细说明电池部4。图18是表示第I电池部组400的外观的立体图。第I电池部组400由具有圆盘型(按钮型)的电池402、用于与电池402的正极面相接触而获得导通的正极接点构件401以及使电池402与正极接点构件401 —体化的连结构件403构成。图19是表示正极接点构件401的构造的立体图。
正极接点构件401是例如厚度为0.1mm左右的具有弹簧特性的金属构件。在正极接点构件401的外周部的相对的两个位置,以成为相对的朝向的方式设有在保持隔离件500时使用的隔离件卡合部401a。在正极接点构件401的底面的中央部附近设有按压无线基板61、并且用于将电池402与无线基板61电连接起来的基板接点部401b。基板接点部401b构成了在组装于壳体时向无线基板61侧突出并延伸的舌片,具有在组装时按压无线基板61的弹簧特性。在正极接点构件401的外周部设有以正极接点构件401的底面为基准立起90°的方式弯折的三个L字弯曲部401c。这些L字弯曲部401c中的一个L字弯曲部401c设置在与基板接点部401b相对的位置。另外,L字弯曲部401c中的其他两个L字弯曲部401c设置在夹着基板接点部401b彼此面对称的位置。在正极接点构件401的底面的多个部位(在图19为三个部位)形成有朝向与电池402之间的接触面突出的凸部401d。利用该凸部401d确保正极接点构件401与电池402之间的导通。这种正极接点构件401通过使用了 SUS (例如SUS304CSP)、磷青铜(例如C5210P)等具有弹簧特性的金属薄板的冲压成形加工进行成形,进而通过实施例如厚度3 μ m左右的镀Ni — P的基底处理以及厚度0.5 μ m左右的镀Au — Co的表面处理制作而成。连结构件403由通过加热而收缩的PET、PVC等热收缩管构成。具体地说,为了抑制对电池402的热量影响,优选的是使用因80°C左右的低温的短时间的加热而收缩的材料。另外,为了抑制第I电池部组400的直径的增加,优选的是使用收缩后的壁厚成为
0.05mm 0.1mm左右的材料。接着,说明第I电池部组400的制作方法。首先,如图20所示,在电池402的正极面侧以凸部401d成为向电池402侧突出的朝向的方式配置正极接点构件401。然后,以覆盖正极接点构件401的周缘部和电池402的侧面的一部分的方式盖上连结构件403。此时,也可以与正极接点构件401的形状相匹配地对连结构件403预先设置缺口等。另外,只要在至少三个部位以连结构件403从正极接点构件401的周缘部到电池402的侧面连续的方式配置连结构件403即可。在该状态下,通过对连结构件403进行加热并使其收缩,从而使电池402与正极接点构件401 —体化。由此,完成图18所示的第I电池部组400。图21是表示第2电池部组450的外观的立体图。第2电池部组450由具有圆盘型(按钮型)的电池453、组装时用于防止第I电池部组400的电池402短路的绝缘片451、获取电池453与第I电池部组400之间的接点的接点板452以及使该电池453、绝缘片451及接点板452 —体化的连结构件454构成。在此,如图22所示,一般具有圆盘型的电池460的负极面侧具有自相反侧的正极面延伸的电池正极罐461与内侧的负极462被隔膜463分离的构造。因此,如图1所示,在使第I电池部组400的负极侧(电池402的负极面)与第2电池部组450的正极侧(电池453的正极面)相对配置的情况下,若预先将相对的面设为裸露的状态,则电池402的电池正极罐与负极借助电池453的正极面而相导通, 有可能短路。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电池453的正极面侧配置绝缘片451,从而防止短路发生。图23是表示绝缘片451的立体图。绝缘片451包括具有与电池453的外径相同程度的外径的圆形部451a和自此向外周侧延伸的规定数量(例如四个)的延伸部451b。在绝缘片451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供接点板452的凸部452a露出的开口部451c,绝缘片451利用除该开口部451c以外的区域覆盖电池453的正极面。延伸部451b以规定的间隔(例如90° )设置于圆形部451a的外周。这些延伸部451b被夹入电池453的侧面与连结构件454之间,以将接点板452包入电池453的方式保持接点板452。各个延伸部451b的端部具有顶端扩展的刮刀形状。由此,被夹入电池453的侧面与连结构件454之间的部分的面积变大,因此绝缘片451被稳定地保持。只要在该刮刀形状的部分设置倾斜了 45°左右的倾斜部451d即可。由此,当将连结构件454盖在电池453上时,能够以不使延伸部451b产生弯折等的前提以沿着电池453的侧面的方式配置延伸部451b。这种绝缘片451例如通过对聚酰亚胺薄膜(例如DU P0NT-T0RAY (日文:東>.r工>)公司制的KAPTON (注册商标,日文:力卜 >)薄膜)进行冲压冲切加工制作而成。在接点板452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凸部452a。接点板452在该凸部452a处与第I电池部组400的电池402的负极面相接触而获得导通,并且在与凸部452a的形成面相反侧的面上与电池453的正极面相接触而获得导通。该凸部452a的高度被确定为顶点比绝缘片451的厚度高。另外,为了提高凸部452a的刚性,优选的是凸部452a在自接点板452立起的立起部分的直径形成得尽可能小。这种接点板452例如通过使用了薄壁成形较容易的磷青铜(C5191)的冲压成形加工进行成形,进而通过实施例如厚度0.5 μ m左右的镀Ni — P的基底处理以及厚度0.5 μ m左右的镀Au - Co的表面处理制作而成。连结构件454与连结构件403相同地由PET、PVC等热收缩管构成。该连结构件454在收缩后的状态下配置为在正极面453a侧稍微比绝缘片451的上表面下降,只要设为连结构件454的端部不向正极面453a延伸即可。由此,不必在组装后的电池453与电池402之间设置连结构件454用的退避空间,能够实现空间的节省。另外,连结构件454只要以至少覆盖向负极面453b侧延伸的电池正极罐的部分的方式缠绕即可。由此,在组装等时其他金属零件与负极面453b侧相接触,能够预防短路发生。接着,说明第2电池部组450的制作方法。首先,如图24所示,在电池453的正极面453a侧依次配置接点板452和绝缘片451。然后,以覆盖电池453的侧面的方式盖上连结构件454。此时,只要以将绝缘片451的延伸部451b按压于电池453的侧面的方式盖上连结构件454即可。由此,设置于延伸部451b的倾斜部451d与连结构件454的内壁相接触并呈沿着内壁的形状弯曲,因此不必预先使绝缘片451习惯性弯曲等。在该状态下,通过对连结构件454进行加热并使其收缩,从而使电池453、接点板452及绝缘片451 —体化。由此,完成图21所示的第2电池部组450。接着,详细说明第2块部5。图25是从无线通信部60的发送用天线62形成面侧观察第2块部5的外观的俯视图。另外,图26是图25的G — G剖视图。另外,在图26中,也一起示出安装于第2块部5的第I电池部组400。如图25所示, 隔离件500整体具有圆筒形状的外形,由利用穿过圆筒形状的中心轴线的平面二分割成的一对分割体(第I隔离件分割体510和第2隔离件分割体520)构成。第I隔离件分割体510和第2隔离件分割体520在彼此之间夹入并保持无线通信部60。
图27是以使第I隔离件分割体510和第2隔离件分割体520相互分离的状态表示的图。在第I隔离件分割体510上,从侧方支承无线基板61的无线基板卡合部510a形成在圆弧上的两个位置。该无线基板卡合部510a的截面为了夹入无线基板61而具有-字形状。在这些无线基板卡合部510a之间设有与无线基板61的耳部61a相卡合并用于限制无线基板61的旋转方向的位置偏移的无线基板旋转限制部510b。另外,第I隔离件分割体510具有轮毂510c和嵌合孔510d作为用于与第2隔离件分割体520 —体化的嵌合部。在第2隔离件分割体520上,从侧方支承无线基板61的无线基板卡合部520a形成在圆弧上的两个位置。该无线基板卡合部520a的截面为了夹入无线基板61而具有口字形状。在这些无线基板卡合部520a之间设有与无线基板61的耳部61a相卡合、并用于限制无线基板61的旋转方向的位置偏移的无线基板旋转限制部520b。另外,第2隔离件分割体520包括形成在与第I隔离件分割体510的轮毂510c相对的位置的嵌合孔520d和形成在与嵌合孔510d相对的位置的轮毂520c。如图28所示,在隔离件500的中央部附近设有基板接点用开口 500a。如图26所示,该基板接点用开口 500a是供电连接第I电池部组400与无线基板61的正极接点构件401的基板接点部401b配置的空间。在该基板接点用开口 500a中,自正极接点构件401立起的基板接点部401b与形成在无线基板61背侧的挠性基板6上的焊盘64相接触。由此,不会增加挠性基板6的弯折次数,能够使无线基板61与电池部4隔开一定程度地进行配设。在此,优选的是,基板接点用开口 500a的轴向的长度(即,从无线基板61背面到隔离件500的电池部4侧端面的长度)根据从无线通信部60发送的无线信号的强度、电池部4的大小等来设计。其理由是因为,通常若在无线信号的放射源附近配置金属构件,则无线信号的放射特性变差 ,但是像本实施方式这样,通过适当地设计基板接点用开口 500a的长度,能够使无线基板61与电池部4仅离开获得规定的无线特性所需的距离并且电连接。另外,在隔离件500的圆周部的彼此相对的位置形成有两个分别供形成于正极接点构件401的两个隔离件卡合部401a固定的正极接点构件卡合部500b。图29是表示正极接点构件卡合部500b的放大立体图。如图29所示,作为正极接点构件卡合部500b的形状,为了易于将隔离件卡合部401a嵌入正极接点构件卡合部500b,只要将面bl设为构成圆锥面的一部分的倾斜面、将面b2设为构成圆筒的侧面的一部分的曲面、将面b3设为倾斜的平面即可。图30是以图26的H —H线为切断面截取了隔离件500的情况下的剖视图。如图30所示,在隔离件500中,在三个部位设有通过切掉圆周的一部分而形成的正极接点构件位置限制部500c。图31是表示正极接点构件位置限制部500c附近的放大立体图,表示正极接点构件401的嵌入前的样子。如图31所示,正极接点构件位置限制部500c是与形成于正极接点构件401的L字弯曲部401c相卡合的部分。由此,当嵌入隔离件500时,正极接点构件401相对于隔离件500的绕轴的旋转受到限制。在隔离件500的圆周部形成有挠性承受部500d。挠性承受部500d是用于将从保持于隔离件500的无线基板61延伸的挠性基板6以不会被第I隔离件分割体510与第2隔离件分割体520夹持的方式暂且向隔离件500的外侧躲开配置的部分。这样,通过使挠性基板6向隔离件500的外侧躲开,从而能够抑制挠性基板6的过度弯折并减少损害。另夕卜,在挠性承受部500d的与挠性基板6相接触的棱线上形成有R倒角。在挠性承受部500d的两侧的两个位置形成有从圆周向外侧突出的旋转限制部500e。旋转限制部500e是在第2块部5容纳于外壳部20时与外壳槽部20d相卡合的部分,与外壳槽部20d相匹配地具有大致三角形状。由此,防止将第2块部5插入外壳部20时的第2块部5发生旋转。在隔离件500的顶端侧(配置于外壳部20的半球侧的一侧)的外周上设有较大的R倒角部500f。由此,当将第2块部5插入外壳部20时,R倒角部500f与外壳半球部20a内壁的R部分相接触,隔离件500相对于外壳部20自动地定心。这种隔离件500 (第I和第·2隔离件分割体510、520)例如通过使用了聚碳酸酯、ABS树脂、聚甲醛(Ρ0Μ)、改性聚苯醚(PPE)(改性ΡΡ0)等树脂材料的注射模塑成形而形成。特别是,由于改性PPO与其他树脂相比较轻且机械强度较强,因此具有在组装状态下难以产生裂纹等优点。第2块部5如下进行组装。首先,将安装有电子零件63的无线基板61安装在第I隔离件分割体510上。此时,使无线基板61的耳部61a与无线基板旋转限制部510b相卡合,将无线基板61从侧方插入无线基板卡合部510a。另外,此时,自无线基板61延伸的挠性基板6向挠性承受部500d行进。接着,使第2隔离件分割体520以在与第I隔离件分割体510之间夹入无线基板61的方式从侧方与第I隔离件分割体510相卡合。然后,使第I隔离件分割体510的轮毂510c与第2隔离件分割体520的嵌合孔520d相嵌合,使第2隔离件分割体520的轮毂520c与第I隔离件分割体510的嵌合孔510d相嵌合。接着,说明第I电池部组400向第2块部5的安装方法。首先,如图32的(a)所示,按照设置于第I电池部组400的正极接点构件401的三个L字弯曲部401c与设置于隔离件500的三个正极接点构件位置限制部500c的标记,对齐旋转方向上的位置。接着,如图32的(b)所示,使正极接点构件卡合部500b靠近正极接点构件401的隔离件卡合部401a。如图32的(b)所示,若正极接点构件卡合部500b与隔离件卡合部401a相接触,则隔离件卡合部401a沿着面bl被按压扩展。若进一步将正极接点构件卡合部500b按压于隔离件卡合部401a,则隔离件卡合部401a在通过面b2之后在自身的弹性力的作用下沿着面b3恢复原来的形状(图32的(C))。由此,隔离件500与第I电池部组400被正极接点构件401保持。另外,当压入隔离件500时,只要一边相对于正极接点构件401平行地维持隔离件500 一边来进行即可。这是因为,由此,三个正极接点构件位置限制部500c的外周在大致相同的时刻与三个L字弯曲部401c的内周相接触,因此能够防止隔离件500移动或倾斜一定的限度以上,能够防止使L字弯曲部401c变形。在此,说明正极接点构件卡合部500b和正极接点构件401的形状的关系及弹簧特性。优选的是,隔离件卡合部401a在正极接点构件卡合部500b相接触时自然地被按压扩展,并且当进一步按压正极接点构件卡合部500b时,以在面b3上产生恢复力的方式沿着径向将弯折部顶点al配置在面bl的两端的范围内。另外,在正极接点构件401中,两个隔离件卡合部401a向被按压于正极接点构件401的底面的方向按压隔离件500,另一方面,基板接点部401b克服该按压力而产生向隔离件500侧按压无线基板61的力。因此,只要以两个隔离件卡合部401a的押压力的合力大于基板接点部401b的反作用力的方式设定正极接点构件401的弹簧特性即可。由此,能够维持将基板接点部401b按压于无线基板61的状态,并且能够预先将隔离件500保持于正极接点构件401。接着,参照图33和图34A 图34E说明胶囊型医疗装置I的制造方法。首先,使挠性基板6从隔离件500的两个旋转限制部500e之间延伸,以使挠性基板6的弯折部分沿着挠性承受部500d的R倒角的部分的方式进行配置(步骤S101)。接着,如图34A所示,将安装有第I电池部组400的第2块部5插入外壳部20 (步骤S102)。此时,维持使隔离件500的旋转限制部500e与外壳部20内壁的外壳槽部20d相卡合的状态。接着,如图34B所示,在第I电池部组400的负极面进入比外壳端部20g靠内侧的阶段,在第I电池部组400的负极面上载置第2电池部组450以使得其正极面相抵接(步骤S103)。通过朝向外壳部20内压入第2电池部组450,从而将第2电池部组450、第I电池部组400及第2块部5进一步插入外壳部20 (步骤S104)。如图34C所示,在第2电池部组450的负极面进入比外壳端部20g靠内侧的阶段,对齐第1块部3的轴线与外壳部20的轴线,将第I块部5插入外壳部20 (步骤S105)。

在第1块部3的端部到达外壳端部20g的阶段暂时中断插入操作,利用镊子等把持圆顶部10的圆顶把持部10b,在圆顶圆筒部IOc的外周面上涂敷热固化或UV固化的粘接剂7 (步骤S106)。接着,在对齐了旋转限制部IOe与外壳槽部20d的位置的基础上,如图34D所示,将圆顶部10盖在自外壳端部20g突出的第I块部3上,使圆顶圆筒部IOc与圆顶嵌合部300a相卡合(步骤S107)。然后,对第I块部3施力并进行插入直至外壳端部20g与圆顶部10的端面IOd相抵接(步骤S108)。在该状态下,一边沿壳体2的长度方向施加载荷以使得圆顶部10不会自外壳部20浮起一边使粘接剂7固化(步骤S109)。由此,完成图34E所示的胶囊型医疗装置I。接着,参照图2和图35说明胶囊型医疗装置I的动作。图35是表示胶囊型医疗装置I的动作的流程图。若使用磁体等从外部对胶囊型医疗装置I施加磁场(步骤S201:Yes),则簧片开关52对该外部磁场发生反应而进行开关动作(步骤S202)。在该开关动作进行了规定的时间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203:Yes),电源控制部53a使电源部53b起动(步骤S204)。另一方面,在未施加有外部磁场的情况下(步骤S201:No),或者在外部磁场的施加时间比规定的时间短的情况下(步骤S203:No),电源控制部53a进行待机直至外部磁场再次施加于胶囊型医疗装置I。接着,摄像控制部43a根据存储在存储器54内的动作设定信息设定内部寄存器43c,使摄像元件42起动(步骤S205)。而且,摄像控制部43a在使照明部30发光之前使累积于摄像元件42的各个传感器像素中的电荷放电并复位(步骤S206)。接着,照明驱动部53c向照明部30供给电源并使其开始发光(步骤S207)。此时,为了通过将照明部30的光量与发光时间设为比例关系来进行调光控制,需要快速启动照明部30的发光。因此,只要在发光之前预先升压、在发光开始的时刻开始流入电流即可。在照明部30开始发光之后,摄像控制部43a进行待机直至经过规定的时间(步骤S208:No)。然后,若经过了规定的时间(步骤S208:Yes),则摄像控制部43a开始读出来自传感器像素的电信号(步骤S209)。在此,在照明部30开始发光之后等待经过规定时间是因为,电压因照明部的发光而暂时降低,因此在电压恢复并稳定之后读出信号。信号处理部43b对从传感器像素读出的电信号实施信号处理而生成图像信号,并且对图像信号附加关联信息(步骤S210)。作为具体的信号处理,包括用于减少电信号的位数的非线性化处理。另外,关联信息包括照明部30的发光时间信息、存储于内部寄存器43c的胶囊型医疗装置I的ID信息等。为了提高噪声耐性这些关联信息例如重复附加三次。调制部对从信号处理部43b输出的图像信号进行调制,经由发送用天线62进行无线发送(步骤S211)。电源控制部53a对电池部4的电压是否处于规定值以上进行确认(步骤S212)。在电压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212:Yes),动作返回步骤S206。另一方面,在电压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步骤S212:No),电源控制部53a使来自电源部53b的输出停止,将电池连接于恒定电阻(步骤S213)。如以上所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通过将构成胶囊型医疗装置的零件组块化并插入胶囊的壳体2内来进行组装,因此能够使组装时处理的零件个数减少,能够在短时间内容易地进行组装操作。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物镜单元200中,在第I 第3透镜201 203上设置彼此抵靠的面,并且设置与透镜架205相嵌合的面,因此仅靠使各个零件依次落入透镜架205内就能够在轴向和径向两个方向上确定零件的位置。因而,不需要进行物镜单元的焦点调整和轴线调整。不需要像以往那样用于限定透镜面的间隔等的构件,能够减少零件数量。另外,由于组装操作变简单,因此在操作中,能够减少像透镜的损伤、灰尘的附着那样使光学性能降低的因素。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物镜单元200中,由于使自第3透镜203延伸的摄像元件抵罪部203f直接抵罪于摄像兀件42,因此能够唯一地确定弟3透镜203与摄像兀件42之间的距离。因而,不需要进行针对摄像元件42的焦点调整和轴线对齐操作。另外,由于利用粘接剂对摄像元件抵靠部203f的外侧进行密封,因此不需要配置保护摄像元件42的受光面的玻璃板等,能够削减零件个数,并且能够简化组装操作。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减少挠性基板6的弯折部位的数量并提高耐久性。另外,内置于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各个功能部并不限定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件。例如,也可以设为两个摄像部配置于胶囊型的壳体两侧的所谓的双眼胶囊型医疗装置。在该情况下,也是通过分别使两个摄像部单元化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操作。另外,内置于胶囊型医疗装置的电池也并不限定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两个。例如,在将电池设为一个的情况下,只要省略第2电池部组450而仅使用第I电池部组400即可。在该情况下,第I电池部组400直接与负极接点弹簧480相连接。或者,通过增加第2电池部组450的数量,也能够设置三个以上的电池。在该情况下,只要向第I电池部组400与第I块部3之间插入期望数量的第2电池部组450即可。(变形例I)接着,说明与挠性基板6 —体形成的挠性的照明基板31的形状的变形例。图2所示的照明基板31形成为对圆环的外周的两个位置进行了 D形切割而成的形状。通过如此进行D切割,从而易于从挠性基板6的根部(与照明基板31之间的连接部分)弯折自照明基板31延伸的挠性基板6。但是,由此,当向外壳部20内容纳照明部30等并盖上圆顶部10时,照明基板31与圆顶圆筒部IOc的端面IOd相接触的面积变小,因此有时不能够利用端面IOd充分地按压照明基板31。其结果,照明基板31自规定位置浮起,对各个照明元件32的位置的限制有可能变得不稳定。因此,在本变形例I中,例如如图36所示,将照明基板610的整体形状设为圆环状,切入自照明基板610延伸的挠性基板的部分(延伸部611)两侧的一部分,形成耳部612。由此,易于从根部弯折延伸部611,并且照明基板610对于圆顶圆筒部IOc的端面IOd的接触面积增加。其结果,当盖上圆顶部10时,能够利用端面IOd充分地按压照明基板610,从而能够稳定地维持各个照明元件32的位置。(变形例2)接着,说明照明基板31的形状的另一变形例。当将照明部30组装于第I块部3时,照明基板31以使物镜单元200(透镜架205)贯穿于开口 33的状态被保持,但是照明基板31自身的位置并不固定。因此,当将第I块部3插入外壳部20内并盖上圆顶部10时,需要操作者一边按压照明基板31—边进行操作,有可能导致操作性降低、操作时间增加。因此,在本变形例2中,例如如图37所示,将照明基板620的整体形状设为圆环状,在延伸部621的两侧设 置耳部622,并且在圆环的内周侧设置顶端比该内周向内径侧突出的舌部623。在舌部623的两侧设有切口,由此,舌部623能够以向照明基板620的基板面的正交方向掀起的方式变形。舌部623向内径侧的突出量只要是舌部623能够与贯穿于开口 624的透镜架205的外周充分地接触的程度即可。若将这种照明基板620盖在透镜架205上,则沿着透镜架205变形的舌部623欲恢复原来的平面形状,在按压透镜架205的方向上作用有力。利用由此在舌部623与透镜架205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能够抑制照明基板620自透镜架205脱落。其结果,能够提高胶囊型医疗装置I的组装操作的操作性,能够缩短操作时间。另外,舌部623的抑制照明基板620脱落的强度(S卩,摩擦阻力的大小)能够利用舌部623从开口 624的圆周向内径侧突出的突出量和从舌部623的顶端到根部(缺口部分的端部)之间的距离来调整。另外,设置舌部623的位置并不被限定,但是如图37所示,若设置在延伸部621的对面侧,则能够高效地限制照明基板620的位置而优选。而且,设置舌部623的数量并不特别限定,也可以设置两个以上的舌部。(变形例3)在使用设有如变形例2中说明的舌部623的照明基板620的情况下,如图38所示,也可以在透镜架205的外周中的、与舌部623相干扰的位置(即,延伸部621的对面侧的外周)设置突起部208。在该情况下,能够可靠地防止照明基板620自透镜架205脱落。
(变形例4)接着,说明照明基板31的形状的另一变形例。当将照明部30组装于第I块部3时,为了进行定位,有时使用双面胶带、粘接剂等将照明基板31预固定于透镜架205。但是,在如此进行预固定的情况下,需要额外增加与使用粘接剂相应的工时。另外,在定位失误时必须剥离粘接剂等,重新操作较困难,并且也有可能产生不良情况导致成品率降低。因此,在本变形例4中,例如如图39所示,在透镜架205的外周设置朝向外侧突出的一个以上(在图39中为两个)的引导部209,在该引导部209的上部设置比引导部209进一步突出的爪部210。另一方面,关于照明基板630侧,通过将整体形状设为圆环状,局部切开内周的与引导部209对应的位置,设置一个以上的(在图39中为两个)凹部631。然后,使凹部631与引导部209对齐并将照明基板630盖在透镜架205上,在使爪部210穿过了凹部631之后,使凹部631与引导部209相嵌合。由此,照明基板630在周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利用爪部210抑制照明基板630自透镜架205脱落。根据这种变形例4,不使用粘接剂等就能够将照明基板630容易地预固定于透镜架205。因而,能够削减预固定的工时,定位的重新操作也变容易。其结果,也能够抑制由定位的重新操作引起的不良情况产生。(变形例5)接着,说明隔离件300的变形例。

当将安装有图2所示的负极接点弹簧480的挠性的基板部分640定位于隔离件300时,有时使用双面胶带、粘接剂等将基板部分640预固定于隔离件300。但是,该情况也会产生格外花费预固定的工时、并且在误定位时难以重新操作这样的问题。因此,在本变形例5中,例如如图40所示,在隔离件300的内周设置基板部分640的定位用的引导壁331,并且在与引导壁331相对的位置设置预固定用的爪部332。只要引导壁331和爪部332优选在成为挠性基板6的两侧的位置各设置一个即可。引导壁331具有与隔离件300的轴线平行的平面333。通过一边使作为基板部分640的一个挠性基板6侧的端部的平坦部641与该平面333相抵接一边将基板部分640插入隔离件300内,从而能够容易地确定基板部分640相对于隔离件300的位置。另外,通过使基板部分640的另一个挠性基板6侧的端部642与爪部332相卡合,从而能够容易地将挠性基板6预固定于隔离件300。另外,爪部332向内径侧的突出量只要根据基板部分640的尺寸确定即可。(变形例6)接着,说明挠性基板6的变形例。当组装胶囊型医疗装置I时,一边使连接安装了各个功能部的基板之间的挠性基板6弯折,一边将第I块部3、电池部4及第2块部5容纳于壳体2内。此时,如图41所示,挠性基板6有时在操作者不希望的位置弯折(参照不希望的弯折部6a、6b)。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导致挠性基板6上的图案断线或者挠性基板6自身破损。因此,为了在操作者希望的部位使挠性基板弯折,在本变形例6中,如下制作挠性基板。图42是表示挠性基板的制作例的俯视图。例如如图42所示,与作为在将挠性基板650配置在壳体2上时想维持直线状态的部分的直线部651的宽度a相比,将想成为弯折部位的弯折部652的宽度b (b < a)设为较窄。图43是表示挠性基板的另一制作例的剖视图。例如如图43所示,与挠性基板660的直线部661的厚度Cl1相比,也可以将弯折部662的厚度d2形成得较薄。这种挠性基板660例如能够通过使直线部661上的覆盖层的厚度(例如50 μ m)与弯折部662上的覆盖层的厚度(例如12.5 μ m)不同来进行制作。图44是表示挠性基板的其他另一制作例的剖视图。在与挠性基板的直线部的厚度相比将弯折部的厚度形成得较薄的情况下,例如如图44所示,也可以仅在挠性基板670的一个面上使覆盖层的厚度在直线部671与弯折部672不同等来进行厚度的调节。在该情况下,能够简化挠性基板的制作工序。图45是表示挠性基板的其他另一制作例的俯视图。例如如图45所示,利用由热固化树脂构成的抗蚀剂形成挠性基板680的直线部681,利用由聚酰亚胺树脂构成的覆盖层形成弯折部682。由于聚酰亚胺树脂与热固化树脂相比柔软性较高,因此能够使挠性基板680在弯折部682可靠地弯折。附图标记说明I胶囊型医疗装置;2壳体;3第I块部;4电池部;5第2块部;6挠性基板;7粘接剂;10圆顶部; IOa圆顶半球部;IOb圆顶把持部;IOc圆顶圆筒部;IOd端面;IOe旋转限制部;IOf内壁肋;20外壳部;20a外壳半球部;20b外壳圆筒部;20c 外壳嵌合部;20d 外壳槽部;20e 外壳内壁肋;20f 平面部;20g 外壳端部;30照明部;31a 开口;31照明基板;32照明元件;33开口;40 摄像部;41摄像基板;42 摄像元件;42a受光面;43 电路部;43a摄像控制部;43b 信号处理部;43c内部寄存器;43d振荡电路;44 开口;50 控制部;50G 电子零件组;51控制基板;51a耳部;52簧片开关;53电源IC ;53a电源控制部;53b电源部;53c照明驱动部;54存储器;55晶体振子;60无线通信部;61无线基板;61a耳部;62发送用天线;63 电子零件;64焊盘;200物镜单元;201第I透镜;201a、202a、203a第I透镜面;201b、202b、203b第2透镜面;201c透镜架抵靠部;201d、202d、203d透镜架嵌合部;201e光圈承受部;202第2透镜;202e透镜承受部;202c光圈承受面;203第3透镜;203c 透镜抵靠部;203e 底面;203f 摄像元件抵靠部;203g抵靠面;203h侧面区域;203i 位置对准标记部;204 光圈;204a 开口;205 透镜架;205a、205c、205d透镜嵌合部;205b透镜承受部;205e间隙形成部;205f位置对准标记部;205g隔离件嵌合部;205h 倾斜部;205i 照明基板导入部;205j圆筒部;205k 隔离件旋转限制部;206a插入用开口;206b入射光用开口;207粘接剂;208突起部;209引导部;210爪部;300隔离件;300a圆顶嵌合部;300b上端部;300c挠性承受部;310第I隔离件分割体;310a、320a 透镜架卡合部;310b、320b 透镜架旋转限制部;310c、320c基板卡合部;310d、320d 基板旋转限制部;310e、320e 轮毂;310f、320f 嵌合孔;320第2隔离件分割体;331引导壁;332爪部;400第I电池部组;401正极接点构件;401a 隔离件卡合部;401b 基板接点部;401c L字弯曲部;401d 凸部;402、453 电池;403、454 连结构件;450 第2电池部组;451 绝缘片;451b 延伸部;451c 开口部;451d 倾斜部;452 接点板;452a 凸部;453a 正极面;453b 负极面;461 电池正极罐;462 负极;463 隔膜;480 负极接点弹簧;481 弹簧部;482 突出部;483中央平面部;484缺口部;490焊锡;500隔离件;500a基板接点用开口;500b正极接点构件卡合部;500c正极接点构件位置限制部;500d挠性承受部;500e旋转限制部;500f R倒角部;510第I隔离件分割体;510a、520a无线基板卡合部;510b、520b无线基板旋转限制部;510c、520c 轮毂;510d、520d 嵌合孔;520 第2隔离件分割体;610、620,630 照明基板;650、660、670、680 挠性基板;611、621 延伸部;612、622 耳部;623舌部;631凹部;641平坦 部;642端部;6a、6b不希望的弯折部;651、661、671、681直线部;652、662、672、682弯折部;673覆盖层。
权利要求
1.一种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具有胶囊形状; 第I基板和第2基板,该第I基板和第2基板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摄像元件,该第I基板和第2基板借助于挠性基板相连结; 第I基板保持构件,其用于保持上述第I基板; 第2基板保持构件,其用于保持上述第2基板;以及 电池,其配置于上述第I基板保持构件和上述第2基板保持构件之间; 上述第I基板保持构件、上述第2基板保持构件以及上述电池在将上述电池夹入保持着上述第I基板的上述第I基板保持构件和保持着上述第2基板的上述第2基板保持构件之间的状态下容纳于上述壳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挠性基板中的、配置于上述第I基板保持构件的一端侧的区域设有电池接触片,该电池接触片在将上述电池夹入上述第I基板保持构件和上述第2基板保持构件之间时弹性变形而与上述电池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包括: 有底的第I壳体构件,其具有筒部;以及 第2壳体构件,其具有胶囊形状,与上述第I壳体构件相卡合而成为上述第I壳体构件的盖; 上述第2基板保持构件、上述电池及上述第I基板保持构件从上述第I壳体构件的内部的底侧依次配置, 上述第2壳体构件覆盖插入上述筒部内的上述第I基板保持构件,并且在弹性压缩了上述电池接触片的状态下嵌入上述第I壳体构件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胶囊型医疗装置还包括摄像透镜和保持该摄像透镜的透镜保持架, 上述第I基板保持构件包括在与上述壳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分割而成的两个构件,通过将上述透镜保持架的至少一部分夹入该两个构件彼此之间来确定上述透镜保持架在上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和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置,并且通过将上述第I基板夹入该两个构件彼此之间来确定上述第I基板在与上述壳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基板保持构件和上述第2基板保持构件分别具有用于确定在容纳于上述壳体内部的状态下相对于上述壳体在长度方向和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置的定位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池安装于上述第2基板保持构件的与上述第I壳体构件的底侧相反一侧的端部, 在上述第2基板上形成有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的发送用天线, 上述第2基板以上述发送用天线的形成面与上述第I壳体构件的底相对的方式安装于上述第2基板保持构件,在上述电池的与上述第2基板保持构件相连接的连接面侧安装有设有舌片的第2电池接触片,该舌片向上述第2基板侧突出并与上述第2基板电连接,该舌片具有弹性力,上述第2基板与上述电池在空间上相离开,并且借助于上述舌片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基板保持构件由在与上述壳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分割而成的两个构件构成,通过将上述第2基板夹入该两个构件彼此之间来确定上述第2基板保持构件在上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和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胶囊型医疗装置还包括与上述电池不同的第2电池,该第2电池容纳于上述第I基板保持构件与第I电池之间, 在上述第2电池的上述第I电池侧端面上设有不产生弹性变形的第3电池接触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壳体的内壁上形成有供上述挠性基板配设的槽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胶囊型医疗装置还包括第3基板,在该第3基板上安装了根据来自外部的磁力切换电源的接通断开的开关, 上述壳体包括外周具有圆筒形状的部分, 在具有上述圆筒形状的部分的外周的局部形成有平面部, 上述第3基板的配置方向根据上述平面部的位置而确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壳体的内壁上形成有供上述挠性基板配设的槽部,该槽部在周向上的位置与上述平面部在周向上的位置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壳体构件包括由透明的树脂材料形成的半球部和与该半球部相连结的该圆筒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圆筒部与上述半球部之间的交界部设有成形时产生的分型线。
14.一种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工序(a),使第I基板和第2基板中的上述第I基板保持于第I基板保持构件,该第I基板和第2基板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摄像元件,且该第I基板和第2基板借助于挠性基板相连结; 工序(b),使上述第2基板保持于第2基板保持构件;以及 工序(c),向由第I壳体构件和第2壳体构件构成的具有胶囊形状的壳体的内部依次容纳上述第2基板保持构件、电池、上述第I基板保持构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制造方法在上述工序(a)之前还包括在上述挠性基板的配设于上述第I基板保持构件的一端侧的区域安装电池接触片的工序,该电池接触片在上述工序(C)中进行容纳时弹性变形而与上述电池相接触,在上述工序(C)中,利用上述第2壳体构件覆盖插入到上述筒部内的上述第I基板保持构件,并且将上述第2壳体构件以弹性压缩了上述电池接触片的状态嵌入上述第I壳体构件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制造方法在上述工序(c)之前还包括当容纳于上述壳体内时在上述第2基板保持构件的与上述第I基板保持构件相对一侧的端部安装上述电池的工序。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 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工序(c)中,接触片在上述电池与上述第I基板保持构件之间插入与上述电池不同的第2电池,该第2电池在一个端面上安装有不产生弹性变形的电池接触片,使该第2电池的不产生弹性变形的电池接触片朝向第I电池侧地插入该第2电池。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装容易、并且能够比以往缩短组装时间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构造等。该胶囊型医疗装置包括具有胶囊形状的壳体(2)、借助于挠性基板相连结的摄像基板(41)和无线基板(61)、保持摄像基板(41)的隔离件(300)、保持无线基板(61)的隔离件(500)以及配置于隔离件(300)与(500)之间的第2电池部组(450),隔离件(300)和(500)以及第2电池部组(450)在将第2电池部组(450)夹入分别保持着摄像基板(41)和无线基板(61)的隔离件(300)与(500)之间的状态下容纳于壳体(2)内。
文档编号A61B1/00GK103153157SQ20118004922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9日
发明者濑川英建 申请人: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