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脾胃不和、脘腹胀痛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0695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脾胃不和、脘腹胀痛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中药为原料治疗脘腹胀痛、脾胃不和、气滞的药物。
背景技术
脾胃是人体五脏六腑气机升降的枢纽,也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和赖以生存的水谷之海。脘腹胀痛大多数是胃病,在中医里属于胃脱痛、噪杂、吞酸范畴,其病机是由于肝胃失和、脾胃虚弱、肝胃气滞、气滞血瘀所引起。脾胃不和、疏运不调常易引发胃痛、腹胀、食欲减退、肢体倦怠、神疲乏力等症状,造成这些的原因既有生活上的饮食不规律,也有因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造成的心理负担过重、情绪不稳等。近年来,脾胃病的临床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如不加调理,还可能进一步引起胃溃疡、胃穿孔、胃出血和慢性胃炎等症状。 因此,治疗脾胃不和、脘腹胀痛应当从疏肝理气、醒脾健胃、降逆止呕及导滞和中方面入手, 采用健胃开脾、行气化滞、调肝理气的天然植物药,方有利于治愈此类疾病。目前治疗胃病的中成药主要有温胃舒、养胃舒、三九胃泰等,虽然对胃炎有一定的疗效,但都不能对胃病有针对性的彻底治愈,不适合现阶段治疗此类病症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脾胃不和、气滞腹胀的药物,其按照中医理论组方,疗效显著、成本低廉、毒副作用极小。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药剂由以下重量份组成
法半夏10-15份,干姜4-8份,黄连3-5份,柴胡8-12份,玫瑰花10-15份,白芍10-15 份,当归9-13份,熟地20-30份,麦冬15-25份,枳壳7_10份,佛手10-12份,鸡内金10-15 份,焦槟榔5-7份,焦山楂8-10份,炒麦芽10-20份,炒谷芽20-25份,菟丝子15-20份,桑葚30-35份,厚朴5-10份。本发明的上述中药组合物加入制备不同剂型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如增稠剂、 黏合剂、甜味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的口服制剂,例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等。本发明的药剂加工方法优选如下步骤
(1)按上述配比称取各种药材原料,并用人工方法挑除杂质;
(2)将挑选好的原料在50°C环境下烘干,并用常规方法消毒;
(3)用粉碎设备将原料打碎成50目左右的粉末,并将各种粉末掺混均匀;
(4)将步骤(3)所得的混合后粉末倒入电加热容器内,加药粉重量10倍的水煎煮2小时,温度不超过10(TC,过滤药渣,收集所得药液;
(5)将步骤(4)所得药渣加重量5倍的水再次煎煮I小时,温度不超过100°C,过滤药渣,收集药液;(6)将两次所收集得药液合并,离心分离除去剩余的细小药渣后进行浓缩;浓缩温度 80°C,时间40分钟;
(7)加入适量增稠剂麦芽糊精,充分搅拌,使其达到浓度90%左右;
(8)加入防腐剂,喷雾干燥成型;
(9)制粒、过筛、分装、灭菌、质检、包装,得到成品颗粒剂。用法口服,每次I到2袋,温水冲开后送服,每次2次,7天为一疗程,通常疗程为 3-6个可见效果。本发明的药剂加工方法还可以优选如下步骤
(1)按上述配比称取各种药材原料,并用人工方法挑除杂质;
(2)将挑选好的原料在70°C环境下烘干,并用常规方法消毒;
(3)用粉碎设备将原料打碎成细粉,并过1000目筛,将各筛后的粉末混匀后装入胶囊;
(4)分装、灭菌、质检、包装,得到成品。用法口服,每次3到4粒,温水送服,每次2次,7天为一疗程,通常疗程为3-6个可见效果。本发明的药剂加工方法还可以优选如下步骤
(1)按上述配比称取各种药材原料,并用人工方法挑除杂质;
(2)将挑选好的原料在50°C环境下烘干,并用常规方法消毒;
(3)用粉碎设备将原料打碎成50目左右的粉末,并将各种粉末掺混均匀;
(4)将步骤(3)所得的混合后粉末倒入电加热容器内,加药粉重量10倍的水煎煮2小时,温度不超过10(TC,过滤药渣,收集所得药液;
(5)将步骤(4)所得药渣加重量5倍的水再次煎煮I小时,温度不超过100°C,过滤药渣,收集药液;
(6)将两次所收集得药液合并,离心分离除去剩余的细小药渣后进行浓缩;浓缩温度 80°C,时间40分钟;
(7)加入适量增稠剂麦芽糊精,充分搅拌,使其达到浓度90%左右;
(8)加入适量蜂蜜,改善适口度;
(9)喷雾干燥成型;
(10)过筛、分装、灭菌、质检、包装,得到成品丸剂。用法口服,每次I丸,温水送服,每次2次,7天为一疗程,通常疗程为3-6个可见效果。本发明药剂的加工方法还可以优选如下步骤
(1)按上述配比称取各种药材原料,并用人工方法挑除杂质;
(2)将挑选好的原料在50°C环境下烘干,并用常规方法消毒;;
(3)用粉碎机将上述挑拣好的原材料粉碎至50目左右的粗颗粒,倒入电加热容器中, 并加入原材料重量8倍的水进行煎煮,时间2小时,温度不超过100°C,过滤药渣,收集药液 A ;
(4)将过滤所得药渣加入其重量5倍的水继续煎煮,时间90分钟,温度不超过100°C, 过滤药渣,收集药液B ;
(5)将过滤的药渣再次加入3倍重量的水进行煎煮,时间I小时,温度不超过100°C,过滤药渣,收集药液C ;
(6)将收集的药液ABC合并一处,离心分离除去剩余的细小药渣后进行减压浓缩;浓缩温度80。。,时间40分钟;
(7)放冷,原液灌封,辐照灭菌,检验、包装,得到口服液。用法口服,每次I到2瓶,每瓶10ml,每天两次,7天为一疗程,通常疗程为3_6个可见效果。
治愈标准无任何腹胀症状,疼痛消失,饮食正常,情绪改善。好转标准腹胀症状减轻,偶发胀气,疼痛基本消失,饮食接近正常,心情好转。无效服用6个疗程以上未见任何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I
按如下配比称取主料和辅料
法半夏10份,干姜4份,黄连3份,柴胡8份,玫瑰花10份,白芍10份,当归9份,熟地 20份,麦冬15份,枳壳7份,佛手10份,鸡内金10份,焦槟榔5份,焦山楂8份,炒麦芽10 份,炒谷芽20份,菟丝子15份,桑葚30份,厚朴5份。(I)按上述配比称取各种药材原料,并用人工方法挑除杂质;
(2)将挑选好的原料在50°C环境下烘干,并用常规方法消毒;
(3)用粉碎设备将原料打碎成50目左右的粉末,并将各种粉末掺混均匀;
(4)将步骤(3)所得的混合后粉末倒入电加热容器内,加药粉重量10倍的水煎煮2小时,温度不超过10(TC,过滤药渣,收集所得药液;
(5)将步骤(4)所得药渣加重量5倍的水再次煎煮I小时,温度不超过100°C,过滤药渣,收集药液;
(6)将两次所收集得药液合并,离心分离除去剩余的细小药渣后进行浓缩;浓缩温度 80°C,时间40分钟;
(7)加入适量增稠剂麦芽糊精,充分搅拌,使其达到浓度90%左右;
(8)加入防腐剂,喷雾干燥成型;
(9)制粒、过筛、分装、灭菌、质检、包装,得到成品颗粒剂。实施例2
法半夏12份,干姜7份,黄连4份,柴胡9份,玫瑰花12份,白芍11份,当归10份,熟地25份,麦冬20份,枳壳8份,佛手11份,鸡内金14份,焦槟榔6份,焦山楂9份,炒麦芽 15份,炒谷芽22份,菟丝子17份,桑葚31份,厚朴7份。本发明的药剂加工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1)按上述配比称取各种药材原料,并用人工方法挑除杂质;
(2)将挑选好的原料在70°C环境下烘干,并用常规方法消毒;
(3)用粉碎设备将原料打碎成细粉,并过1000目筛,将各筛后的粉末混匀后装入胶囊;
(4)分装、灭菌、质检、包装,得到成品。用法口服,每次3到4粒,温水送服,每次2次,7天为一疗程,通常疗程为3_6个可见效果。
实施例3
法半夏15份,干姜8份,黄连5份,柴胡12份,玫瑰花15份,白芍15份,当归13份,熟地30份,麦冬25份,枳壳10份,佛手12份,鸡内金15份,焦槟榔7份,焦山楂10份,炒麦芽20份,炒谷芽25份,菟丝子20份,桑葚35份,厚朴10份。本发明的药剂加工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1)按上述配比称取各种药材原料,并用人工方法挑除杂质;
(2)将挑选好的原料在50°C环境下烘干,并用常规方法消毒;
(3)用粉碎设备将原料打碎成50目左右的粉末,并将各种粉末掺混均匀;
(4)将步骤(3)所得的混合后粉末倒入电加热容器内,加药粉重量10倍的水煎煮2小时,温度不超过10(TC,过滤药渣,收集所得药液;
(5)将步骤(4)所得药渣加重量5倍的水再次煎煮I小时,温度不超过100°C,过滤药渣,收集药液;
(6)将两次所收集得药液合并,离心分离除去剩余的细小药渣后进行浓缩;浓缩温度 80°C,时间40分钟;
(7)加入适量增稠剂麦芽糊精,充分搅拌,使其达到浓度90%左右;
(8)加入适量蜂蜜,改善适口度;
(9)喷雾干燥成型;
(10)过筛、分装、灭菌、质检、包装,得到成品丸剂。用法口服,每次I丸,温水送服,每次2次,7天为一疗程,通常疗程为3-6个可见效果。实施例4
按如下配比称取
法半夏15份,干姜8份,黄连5份,柴胡12份,玫瑰花15份,白芍15份,当归13份,熟地30份,麦冬25份,枳壳10份,佛手12份,鸡内金15份,焦槟榔7份,焦山楂10份,炒麦芽20份,炒谷芽25份,菟丝子20份,桑葚35份,厚朴10份。(I)按上述配比称取各种药材原料,并用人工方法挑除杂质;
(2)将挑选好的原料在50°C环境下烘干,并用常规方法消毒;;
(3)用粉碎机将上述挑拣好的原材料粉碎至50目左右的粗颗粒,倒入电加热容器中, 并加入原材料重量8倍的水进行煎煮,时间2小时,温度不超过100°C,过滤药渣,收集药液 A ;
(4)将过滤所得药渣加入其重量5倍的水继续煎煮,时间90分钟,温度不超过100°C, 过滤药渣,收集药液B ;
(5)将过滤的药渣再次加入3倍重量的水进行煎煮,时间I小时,温度不超过100°C,过滤药渣,收集药液C ;
(6)将收集的药液ABC合并一处,离心分离除去剩余的细小药渣后进行减压浓缩;浓缩温度80°C,时间40分钟;
(7)放冷,原液灌封,辐照灭菌,检验、包装,得到口服液。;
用法口服,每次I到2瓶,每瓶10ml,每天两次,7天为一疗程,通常疗程为3-6个可见效果。
典型病例(I):张某,女,30岁,事业单位职员;工作压力较大,2年前开始出现腹胀、腹痛、大便溏薄、全天肢体乏力、情绪急躁症状,常识市售各种胃病药物均无明显改善, 2010年施用本发明丸剂进行医治。每天两丸,温水送服,服用四周后,每天腹胀现象逐渐消退,六周后已无明显症状。遂改用本发明颗粒冲剂进行继续调养,4个月后复查时已无相关症状。典型病例(2):赵某,女,50岁,外企职员,因工作较忙且食无定时,从2009年开始出现胃胀、食欲减退、常伴恶心、易疲倦等症状,全天感觉腹内胀气严重,影响坐立。施用本发明胶囊剂进行治疗,每天2次,每次4粒,温水送服;服用三周后,胃痛消失,食欲逐渐恢复,精神转好,服用六周后,基本痊愈,再无腹胀感。典型病例(3):刘某,男,37岁,每日作息和饮食不规律,腹胀时间长达I年,并伴有夜间失眠、常伴胃痛、皮肤粗糙、口气不良等症状。服用本发明颗粒剂三周后,明显好转,六周后疮愈。典型病例(4):方某,男,42岁,中学教师,常年患有胃病,并伴有恶心、食欲不佳、 腹胀、精神匮乏、大便干等症状,服用本发明丸剂4周后,胃痛逐渐消失,食欲恢复明显,腹胀减轻,精神提升,改用口服液继续调养,又服用4周后,各种症状消失。疗效统计
本发明药剂共尝试治疗病人82例,用药一般在3-6个疗程内会见到好转效果,6-8个疗程可基本上达到治愈效果,8个疗程内达到痊愈的人数在62人,8个疗程内有明显好转,需要继续服药以治愈的人数在15人,仅有5例病人在6-8个疗程后仍物任何明显改变。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治疗脾胃不和、腹胀患者有显著疗效。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脘腹胀痛、脾胃不和的药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 法半夏10-15份,干姜4-8份,黄连3-5份,柴胡8-12份,玫瑰花10-15份,白芍10-15份,当归9-13份,熟地20-30份,麦冬15-25份,枳壳7_10份,佛手10-12份,鸡内金10-15 份,焦槟榔5-7份,焦山楂8-10份,炒麦芽10-20份,炒谷芽20-25份,菟丝子15-20份,桑葚30-35份,厚朴5-10份。
2.如权利要求I所述药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法半夏10份,干姜4份,黄连3份,柴胡8份,玫瑰花10份,白芍10份,当归9份,熟地 20份,麦冬15份,枳壳7份,佛手10份,鸡内金10份,焦槟榔5份,焦山楂8份,炒麦芽10 份,炒谷芽20份,菟丝子15份,桑葚30份,厚朴5份。
3.如权利要求I所述药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法半夏12份,干姜7份,黄连4份,柴胡9份,玫瑰花12份,白芍11份,当归10份,熟地25份,麦冬20份,枳壳8份,佛手11份,鸡内金14份,焦槟榔6份,焦山楂9份,炒麦芽 15份,炒谷芽22份,菟丝子17份,桑葚31份,厚朴7份。
4.如权利要求I所述药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法半夏15份,干姜8份,黄连5份,柴胡12份,玫瑰花15份,白芍15份,当归13份,熟地30份,麦冬25份,枳壳10份,佛手12份,鸡内金15份,焦槟榔7份,焦山楂10份,炒麦芽20份,炒谷芽25份,菟丝子20份,桑葚35份,厚朴10份。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步骤进行(1)按上述配比称取各种药材原料,并用人工方法挑除杂质;(2)将挑选好的原料在50°C环境下烘干,并用常规方法消毒;(3)用粉碎设备将原料打碎成50目左右的粉末,并将各种粉末掺混均匀;(4)将步骤(3)所得的混合后粉末倒入电加热容器内,加药粉重量10倍的水煎煮2小时,温度不超过10(TC,过滤药渣,收集所得药液;(5)将步骤(4)所得药渣加重量5倍的水再次煎煮I小时,温度不超过100°C,过滤药渣,收集药液;(6)将两次所收集得药液合并,离心分离除去剩余的细小药渣后进行浓缩;浓缩温度 80°C,时间40分钟;(7)加入适量增稠剂麦芽糊精,充分搅拌,使其达到浓度90%左右;(8)加入防腐剂,喷雾干燥成型;(9)制粒、过筛、分装、灭菌、质检、包装,得到成品颗粒剂。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步骤进行(1)按上述配比称取各种药材原料,并用人工方法挑除杂质;(2)将挑选好的原料在70°C环境下烘干,并用常规方法消毒;(3)用粉碎设备将原料打碎成细粉,并过1000目筛,将各筛后的粉末混匀后装入胶囊;(4)分装、灭菌、质检、包装,得到成品。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步骤进行(1)按上述配比称取各种药材原料,并用人工方法挑除杂质;(2)将挑选好的原料在50°C环境下烘干,并用常规方法消毒;(3)用粉碎设备将原料打碎成50目左右的粉末,并将各种粉末掺混均匀;(4)将步骤(3)所得的混合后粉末倒入电加热容器内,加药粉重量10倍的水煎煮2小时,温度不超过10(TC,过滤药渣,收集所得药液;(5)将步骤(4)所得药渣加重量5倍的水再次煎煮I小时,温度不超过100°C,过滤药渣,收集药液;(6)将两次所收集得药液合并,离心分离除去剩余的细小药渣后进行浓缩;浓缩温度 80°C,时间40分钟;(7)加入适量增稠剂麦芽糊精,充分搅拌,使其达到浓度90%左右;(8)加入适量蜂蜜,改善适口度;(9)喷雾干燥成型;(10)过筛、分装、灭菌、质检、包装,得到成品丸剂。
8.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步骤进行(1)按上述配比称取各种药材原料,并用人工方法挑除杂质;(2)将挑选好的原料在50°C环境下烘干,并用常规方法消毒;;(3)用粉碎机将上述挑拣好的原材料粉碎至50目左右的粗颗粒,倒入电加热容器中, 并加入原材料重量8倍的水进行煎煮,时间2小时,温度不超过100°C,过滤药渣,收集药液 A ;(4)将过滤所得药渣加入其重量5倍的水继续煎煮,时间90分钟,温度不超过100°C, 过滤药渣,收集药液B ;(5)将过滤的药渣再次加入3倍重量的水进行煎煮,时间I小时,温度不超过100°C,过滤药渣,收集药液C ;(6)将收集的药液ABC合并一处,离心分离除去剩余的细小药渣后进行减压浓缩;浓缩温度80°C,时间40分钟;(7)放冷,原液灌封,辐照灭菌,检验、包装,得到口服液。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腹胀、脾胃不和的药物,采用法半夏,干姜,黄连,柴胡,玫瑰花,白芍,当归,熟地,麦冬,枳壳,佛手,鸡内金,焦槟榔,焦山楂,炒麦芽,炒谷芽,菟丝子,桑葚,厚朴为原料,加入制备不同剂型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如增稠剂、黏合剂、甜味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的口服制剂,例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等。与现有各种市售滴鼻液等药剂相比,具有成本低、加工简单、疗效显著,使用安全,治愈率高、不复发、不反弹等效果,容易被患者接受。
文档编号A61K36/9068GK102580023SQ201210039209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1日
发明者钱建良 申请人:常熟市方塔涂料化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