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鼓胀的茵陈蒿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12531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鼓胀的茵陈蒿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鼓胀的茵陈蒿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臌胀是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萎黄、脉络暴露为特徵的病症。致病原因有因于情志郁结,气失调达,肝脾受伤者;有因于饮食不节,嗜酒过度,脾胃受伤,运化失职者;有因虫积或其他传染病损仍肝脾,阻碍气血者。腹部胀大是本病的主要特征。望诊可见病人腹部突出,平卧时高出于胸部,坐位及走路时突出于身前,四肢一般不肿,或反而更见消瘦,故称为单腹胀,或形象化地称为“蜘蛛胀”。本病初起以气胀为主,病人虽感腹胀,但按之尚柔软,叩之如鼓,仅在转侧时有振水声;病至后期则腹水显著增多,腹部胀大绷急,按之坚满, 并可出现脐心突出。青筋暴露,脉络瘀阻等症状。病人面色多属萎黄或黧黑,巩膜或见黄染,面部或颈胸部皮肤出现红丝赤缕等。本病主要由于酒食不节,情志不舒,劳欲过度,感染血吸虫以及黄疸、积聚失治等因素,导致肝、脾、肾三脏功能障碍,气、血、水积聚腹内而成。临床辨证,根据病程和正邪关系,一般发病初期多属肝脾失调,气滞湿阻。应根据病机,分清气滞、血瘀、湿热和水湿的偏盛,分别采用理气祛湿、行气活血、健脾利水等法,必要时亦可暂用峻剂逐水。病程日久,或素体虚弱,病机可出现脾肾阳虚或肝肾阴虚,治宜健脾温肾和滋养肝肾。本病的病理由于本虚标实,虚实交错,故治疗需注意攻补兼施,补虚不忘实,泄实不忘虚。西医药治标不治本,且容易产生的副作用多,用中医中药的手段来治疗臌胀疾病,标本兼顾,是一极待开发的渠道,治疗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配伍完善,无毒副作用,疗效可靠的治疗鼓胀的茵陈蒿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治疗鼓胀的茵陈蒿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茵陈蒿200-400份、香附150-350份、薤白100-200份、木香100-200份、金钱草100-200 份、茯苓 100-200 份。所述的治疗鼓胀的茵陈蒿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茵陈蒿300份、香附250份、薤白150份、木香150份、金钱草150份、茯苓150份。所述的治疗鼓胀的茵陈蒿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为按比例称取中药原料茵陈蒿300份、香附250份、薤白150份、木香150份、金钱草150份、茯苓150份,清洗晾干,粉碎成颗粒,加水浸泡I. 5小时,然后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原料药8倍量的水,武火煎沸后,再文火煎煮1-2小时,取煎液、滤过,第二次加原料药6倍量的水,煎煮0. 5-1. 5小时,取两次煎液,滤过,热封袋中,每袋180ml,高温灭菌,包装即得。
用法与用量口服本发明中药制剂,每次180ml,每日2次,饭后半小时,15天为I个疗程。本发明原料药的药理作用如下,茵陈蒿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清利湿热、利胆退黄;香附辛、微苦、微甘、平,归肝、三焦经,疏肝理气、调经止痛;薤白温、味辛、味苦,入肺经、胃经、大肠经,通阳散结、行气导滞;木香辛、苦、温,归脾、胃、肝、大肠经,芳香行散、可升可降、行气止痛、调中宣滞;金钱草甘、咸、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除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安神;诸药共奏疏肝理气、除湿散满之功,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对气滞湿阻型臌胀患者有显著治疗效果,可迅速缓解腹大按之不坚,肋下胀满疼痛,尿少,纳差,食后腹胀的症状,本制剂无毒副作用,治疗效果显著,从根本上解除了患者的痛苦。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中药原料茵陈蒿300份、香附250份、薤白150份、木香150份、金钱草150份、茯 苓150份。制备方法按比例称取中药原料茵陈蒿300份、香附250份、薤白150份、木香150份、金钱草150份、茯苓150份,清洗晾干,粉碎成颗粒,加水浸泡I. 5小时,然后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原料药8倍量的水,武火煎沸后,再文火煎煮1-2小时,取煎液、滤过,第二次加原料药6倍量的水,煎煮0. 5-1. 5小时,取两次煎液,滤过,热封袋中,每袋180ml,高温灭菌,包装即得。实施例2:中药原料茵陈蒿400份、香附350份、薤白200份、木香200份、金钱草200份、茯苓200份。制备方法按比例称取中药原料茵陈蒿400份、香附350份、薤白200份、木香200份、金钱草200份、茯苓200份,清洗晾干,粉碎成颗粒,加水浸泡I. 5小时,然后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原料药8倍量的水,武火煎沸后,再文火煎煮1-2小时,取煎液、滤过,第二次加原料药6倍量的水,煎煮0. 5-1. 5小时,取两次煎液,滤过,热封袋中,每袋180ml,高温灭菌,包装即得。实施例3:中药原料茵陈蒿200份、香附150份、薤白100份、木香100份、金钱草100份、茯苓100份。制备方法按比例称取中药原料茵陈蒿200份、香附150份、薤白100份、木香100份、金钱草100份、茯苓100份,清洗晾干,粉碎成颗粒,加水浸泡I. 5小时,然后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原料药8倍量的水,武火煎沸后,再文火煎煮1-2小时,取煎液、滤过,第二次加原料药6倍量的水,煎煮0. 5-1. 5小时,取两次煎液,滤过,热封袋中,每袋180ml,高温灭菌,包装即得。实施例4 临床试验I) 一般资料
采用本发明中药制剂共治疗34例患者中,男24例,年龄17_55岁,平均36岁,病程最短I个月,最长2年;女10例,年龄16-30岁,平均23岁;病程最短I个月,最长2年。2)诊断标准主症腹大按之不坚,肋下胀满疼痛,尿少,纳差,食后腹胀,舌苔白腻,脉弦。3)治疗方法口服本发明实施例I中药汤剂,每次180ml,每日2次,饭后半小时,15天为I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后停药,全面判定疗效,3个月后随访,统计复发情况。4)疗效评价标准治愈体征及症状完全改善,心情舒畅,精神焕发。显效体征及症状显著改善,心情舒畅,精神很好。有效体征及症状有改变,偶感稍有不适,但能接受。无效体征无改变,症状如前。5)治疗结果患者50例病例中,经2个疗程治疗,其中治愈27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疗程最短15天,最长45天,随访一年未见复发。实施例5 典型病例陶某,27岁,女,腹大按之不坚,肋下胀满疼痛,尿少,纳差,食后腹胀,舌苔白腻,脉弦,服用实施例I的中药制剂I周见效,3个疗程治愈。实施例6 典型病例马某,19岁,男,腹大按之不坚,肋下胀满疼痛,尿少,纳差,食后腹胀,舌苔白腻,脉弦,服用实施例I的中药制剂I周见效,2个疗程治愈。
权利要求
1.治疗鼓胀的茵陈蒿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 茵陈蒿200-400份、香附150-350份、薤白100-200份、木香100-200份、金钱草100-200份、茯苓100-200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鼓胀的茵陈蒿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 茵陈蒿300份、香附250份、薤白150份、木香150份、金钱草150份、茯苓150份。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鼓胀的茵陈蒿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 按比例称取中药原料茵陈蒿300份、香附250份、薤白150份、木香150份、金钱草150份、茯苓150份,清洗晾干,粉碎成颗粒,加水浸泡I. 5小时,然后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原料药8倍量的水,武火煎沸后,再文火煎煮1-2小时,取煎液、滤过,第二次加原料药6倍量的水,煎煮0. 5-1.5小时,取两次煎液,滤过,热封袋中,每袋180ml,高温灭菌,包装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鼓胀的茵陈蒿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茵陈蒿200-400份、香附150-350份、薤白100-200份、木香100-200份、金钱草100-200份、茯苓100-200份,诸药共奏疏肝理气、除湿散满之功,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对气滞湿阻型臌胀患者有显著治疗效果,可迅速缓解腹大按之不坚,肋下胀满疼痛,尿少,纳差,食后腹胀的症状,本制剂无毒副作用,治疗效果显著,从根本上解除了患者的痛苦。
文档编号A61K36/8962GK102716308SQ20121021978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8日
发明者陈慧婷 申请人:陈慧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