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改性后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在制备治疗急、慢性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5399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物理改性后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在制备治疗急、慢性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ー种物理改性后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在制备治疗急慢性肾病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蛇毒是由蛇的毒腺分泌的多种组分构成的复杂混合物。蛇毒是由蛇的毒腺分泌的多种组分构成的复杂混合物。新鮮毒液呈蛋清祥粘稠液体,具有特殊的腥味。不同蛇种毒液色泽各异,中华眼镜蛇蛇毒呈淡黄色。蛇毒的干物质中90%以上是蛋白质,是其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中华眼镜蛇蛇毒成分主要有眼镜蛇蛇毒因子(1%_2%)、心脏毒素 (40%_50%,又名细胞毒素、膜毒素)、神经毒素(10%)等其它类蛋白质。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眼镜蛇及其毒性成分可通经络,祛风湿,并具有强身健体之功效。早在二十世纪初,人们就开始应用蛇毒来缓解恶性肿瘤疼痛、神经痛和关节痛,随后出现一系列关于蛇毒有类似吗啡样镇痛作用的报道。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在蛇毒及其制品已应用于临床,除了镇痛作用夕卜,研究发现在抗风湿、抗肿瘤以及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面都有很好的疗效。甘油诱导的大鼠急性肾病可使大鼠出现蛋白尿、血尿,肾脏变大、水肿、色泽加深,肾小球及肾小管损伤、功能异常,其与临床上异型输血、挤压综合症引起的肾病非常相似,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阿霉素诱导的大鼠慢性肾病可使大鼠出现典型的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的表现,其动物模型的病理改变与人类微小病变肾病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病相似。肾病综合征在临床上是ー种较难治愈的疾病,临床上以蛋白尿为主要诊断指标,目前,针对肾病综合征的药物治疗仍以强的松等糖皮质激素为主,但长期应用副作用大,又易复发。本发明因此而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ー种物理改性后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在制备治疗急、慢性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种物理改性后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在制备治疗急、慢性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优选的,所述物理改性后的中华眼镜蛇蛇毒是将中华眼镜蛇蛇毒用去离子水溶解后加热变性并复性后得到的;加热温度控制在50 100°C之间,加热时间控制在Imin 300mino优选的,所述药物中还包括物理改性后的泰国和其它眼镜蛇蛇毒。优选的,所述药物中还包括未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泰国和其它眼镜蛇蛇毒或选自眼镜蛇蛇毒中存在的神经毒素、心脏毒素和眼镜蛇毒因子的ー种。优选的,所述药物中还包括眼镜蛇蛇毒或选自眼镜蛇蛇毒中存在的神经毒素、心脏毒素和眼镜蛇毒因子的ー种与其它药物组成的复方制剂。优选的,所述药物的给药剂型选自口腔速溶药膜、ロ服液、片剂、胶囊、喷雾剂、注射剂和透皮吸收制剂。所述药物可以是ロ服液、胶囊、片剂、涂剂、巴布剂、喷雾剂和注射剂等,所述药物可以是各种单方和复方制剂。所述药物是通过物理改性后的眼镜蛇蛇毒与其他药物活性成分一起形成复方制剂或通过物理改性后的眼镜蛇蛇毒与药用辅料形成单方制剂。所述药物中还包括未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或选自未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中起主要作用的神经毒素、心脏毒素(膜毒素)和眼镜蛇毒因子。所述药物中还包括物理改性后的其他眼镜蛇蛇毒。本发明中眼镜蛇蛇毒为眼镜蛇总毒。本发明发现将眼镜蛇总毒物理改性后可用于制备治疗急慢性肾病药物。本发明所用的眼镜蛇蛇毒为中华眼镜蛇总蛇毒,根据成份和药效的相同性,所述蛇毒还包括其他眼镜蛇蛇毒。所述药物可以制备成选自以下的剂型口腔速溶药膜、ロ服液、胶囊、片剂、喷雾剂、注射剂和经皮吸收制剂。当然,所述药物还包括各种单方和复方制剂。尽管中华眼镜蛇蛇毒在临床上已用于治疗风湿和缓解恶性肿瘤疼痛、神经痛和关节痛等,但目前还没有文献报道中华眼镜蛇蛇毒可通过ロ服、鼻(ロ)粘膜喷雾、透皮给药和注射给药能治疗急慢性肾病。本发明研究中首次发现中华眼镜蛇蛇毒对甘油诱导的实验动物急性肾病和阿霉素诱导的实验动物慢性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这ー发现,将对急慢性肾病的研究和药物开发产生重大的影响,并有临床实用价值,为中华眼镜蛇蛇毒开辟临床新的用途。本发明涉及中华眼镜蛇蛇毒在制备治疗急慢性肾病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经动物实验证实物理改性后的中华眼镜蛇总毒在药学上有效剂量(如大鼠1-3000 μ g/kg,人I 1000 μ g/kg)范围内能有效降低急慢性肾病的尿蛋白,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改善肾脏病理损伤程度,恢复肾功能,具有用量小、安全、可ロ服、可注射、可透过ロ鼻粘膜和皮肤给药等优点。本发明通过中华眼镜蛇总毒经物理方法处理达到减毒增效目的,物理处理后的眼镜蛇毒能有效降低急慢性肾病的尿蛋白,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改善肾脏病理损伤程度,恢复肾功能,其疗效超过未经处理的眼镜蛇毒。所述药物包括ロ服液、口腔速溶药膜、胶囊、片齐U、喷雾剂、注射剂和经皮吸收制剂等,所述药物还包括各种单方和复方制剂。本发明中的眼镜蛇是人工饲养的眼镜蛇,在无菌条件下采毒,经冷冻干燥成淡黄色粉末,低温保存。本发明通过中华眼镜蛇总毒经物理方法处理达到减毒增效目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在临床上已用于治疗风湿和缓解恶性肿瘤疼痛、神经痛和关节痛等,但都用纯化的神经毒素、多种蛇毒的混合制剂或眼镜蛇毒和其它中药的复方制剂。鉴于中华眼镜蛇蛇毒毒性比较大,蛇毒中的药用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其结构和生物活性可以被理化因素改变。蛇毒在用过氧化氢处理后,ニ硫键被打开,其毒性大大降低,但是镇痛作用也几乎消失,提示生物学活性被破坏。而蛋白质加热后可发生可逆性变性,变性后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或部分大分子蛋白质因加热部分分解为小分子量蛋白质。试验证明这种加热变性并复性之后的蛇毒毒性明显减少,而药效增加。本发明发现加热变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有效降低急慢性肾病的尿蛋白,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改善肾脏病理损伤程度,恢复肾功能。这ー发现,将对急慢性肾病研究和药物开发产生重大的影响,并有临床实用价值,为中华眼镜蛇蛇毒开辟临床新的用途。本发明的优点是I.采用经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毒性低而药效高。2.中华眼镜蛇蛇毒能降低急慢性肾病引起的大鼠24h尿蛋白含量。3.中华眼镜蛇蛇毒能降低急慢性肾病引起的大鼠肾功能障碍指标ー肌酐、尿素氮的升尚。4.中华眼镜蛇蛇毒能减轻阿霉素诱导的大鼠慢性肾病高血脂的症状。5.中华眼镜蛇蛇毒能改善阿霉素诱导的大鼠慢性肾病低蛋白血症。6.中华眼镜蛇蛇毒能改善阿霉素诱导的大鼠慢性肾病血清电解质紊乱。7.中华眼镜蛇蛇毒能增强阿霉素诱导的大鼠慢性肾病机体抗氧化能力,减轻脂质过氧化引起的损伤。8.中华眼镜蛇蛇毒能减轻急慢性肾病引起的大鼠肾组织病理学损伤。9.中华眼镜蛇蛇毒用量少,有效范围大,从I 3000 μ g/kg都有很好的治疗急慢性肾病的作用。人用剂量约为I 1000 μ g/kg。10.中华眼镜蛇蛇毒多种给药途径包括皮肤给药、ロ服、ロ(鼻)粘膜喷雾和注射等均有效。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ー步描述图I为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对甘油诱导的大鼠急性肾病脏器系数的影响对比結果。图2为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对甘油诱导的大鼠急性肾病24h尿蛋白含量的影响对比結果。图3为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对甘油诱导的大鼠急性肾病血肌酐、血尿素氮的影响对比結果。图4为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对甘油诱导的大鼠急性肾病血总胆固醇的影响对比结果。图5为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对甘油诱导的大鼠急性肾病病理损伤的影响对比結果。图6为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慢性肾病24h尿蛋白的影响对比结果。图7为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慢性肾病血清胱抑素-C的影响对比結果。图8为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慢性肾病血肌酐、尿素氮的影响对比結果。图9为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慢性肾病高血脂症的影响对比结果。图10为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慢性肾病低白蛋白血症的影响对比結果。图11为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慢性肾病血清电解质水平的影响对比結果。图12为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慢性肾病机体抗氧化能力以及脂质过氧化引起的损伤的影响对比結果。图13为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慢性肾病肾脏病理损伤的影响对比結果。图14为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慢性肾病透射电镜观察肾脏损伤的影响对比結果。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ー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 本发明而不限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实验的条件做进ー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实施例物理处理后的中华眼镜蛇蛇毒的动物药效学实验( I)甘油诱导的大鼠急性肾病实验本实验将大鼠禁水24h后,按照大鼠体重8ml/kg分两侧臀部肌肉注射50%甘油复制急性肾病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个组别生理盐水对照组、模型组、中华眼镜蛇蛇毒加热小剂量组(20 μ g/kg)、中剂量组(40 μ g/kg)、大剂量组(80 μ g/kg)。物理改性后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在治疗甘油诱导大鼠急性肾病试验中,实施例采用灌胃给药,给药剂量在 1-3000 μ g/kg, 一天一次。复制模型72h后,采用4%水合氯醛麻醉大鼠,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取血清检测肾功能指标;取出肾脏用4%甲醛固定,切片染色;收集大鼠处死前24h尿液,检测尿蛋白及尿常规。实验结果如下图I为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对甘油诱导的大鼠急性肾病脏器系数的影响。其中***表示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p〈0. 001 ;#表示与模型组比较,p〈0. 05,###表示与模型组比较,p〈0.001。从图I可以看到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4个造模组的大鼠肾脏系数均有明显増大;而与模型组比较,给予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治疗组的肾脏系数均有不同程度减小。图2为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对甘油诱导的大鼠急性肾病24h尿蛋白的影响。其中#*表示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p〈0. 001 ;#表示与模型组比较,p〈0. 05,###表示与模型组比较,p〈0. 001。从图2可以看到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4个造模组的大鼠24h尿蛋白均有明显升高趋势;而与模型组比较,给予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治疗组的24h尿蛋白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图3为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对甘油诱导的大鼠急性肾病血肌酐、血尿素氮的影响。其中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表示ρ〈0·05, **表示ρ〈0·01,林*表示ρ〈0·001。从图3可以看到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4个造模组的大鼠血肌酐、尿素氮均有明显升高趋势;而与模型组比较,给予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治疗组的血肌酐、尿素氮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图4为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对甘油诱导的大鼠急性肾病血总胆固醇的影响。其中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表示p〈0. 05,**表示p〈0. 01,。从图4可以看到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4个造模组的大鼠血总胆固醇均有升高趋势;而与模型组比较,给予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治疗组的血总胆固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图5为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对甘油诱导的大鼠急性肾病病理损伤的影响。由图5可以看到,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的肾小球球囊清晰,小球内毛细血管结构正常,肾小管轮廓清楚,管腔明显,上皮细胞未见病变,未见管型,间质血管正常。模型组大鼠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发生脂肪变性、崩解坏死,部分近曲小管及远曲小管凝固性坏死,多数肾小管有红细胞管型及蛋白管型形成,管腔扩张;肾小球受到水肿扩张变形的肾小管的挤压,略微变形,部分肾小球脱落,整体数量減少。给予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治疗组较模型组肾小管坏死程度明显减轻,坏死范围减小,肾小管水肿变化减轻,上皮细胞脂肪变性有所恢复,红细胞管型和蛋白管型数量明显减少;肾小球数量增多,小球毛细血管结构较正常。 (2)阿霉素诱导的大鼠慢性肾病实验本实验采用单剂量尾静脉注射6mg/kg阿霉素复制大鼠慢性肾病,此法将引起大鼠肾病综合征(NS)也叫做原发性肾小球肾病、肾小球肾病、肾病等。肾病综合征(NS)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大量蛋白尿,也是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主要起源如大量蛋白尿可导致低蛋白血症,进而引起水肿、闻脂血症,感染及营养不良等。本实验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个组别生理盐水对照组、模型组、中华眼镜蛇蛇毒加热小剂量组(20μ g/kg)、中剂量组(40μ g/kg)、大剂量组(80μ g/kg)。物理改性后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在治疗甘油诱导大鼠急性肾病试验中,实施例采用灌胃给药,给药剂量在1-3000 μ g/kg, 一天一次。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I周、2周、3周、4周将大鼠置于清洁的代谢笼中,留取24h尿液,用考马斯亮蓝法測定24h尿蛋白含量。复制模型4周后,采用4%水合氯醛麻醉大鼠,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取血清检测肾功能指标、生化指标;取出肾脏用4%甲醛固定,切片染色;检测血清SOD以及肾组织匀浆MDA水平。实验结果如下图6为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慢性肾病24h尿蛋白的影响。其中,##表示与模型组比较,P〈0. 01,###表示与模型组比较,p〈0. 001。由图6可以看至IJ,阿霉素诱导的大鼠慢性肾病会导致大鼠尿蛋白明显升高,且随着病情的发展不断升高,但给予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治疗组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图7为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慢性肾病血清胱抑素C的影响。其中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表示p〈0. 05。胱抑素C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血清胱抑素C较血肌酐、尿素氮更灵敏地反映肾功能早期、轻度的损伤。从图7可以看到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4个造模组的大鼠血清胱抑素C均有升高趋势;模型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且相对于模型组,给予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治疗组的血清胱抑素C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图8为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慢性肾病血肌酐、尿素氮的影响。其中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表示ρ〈0·05, **表示ρ〈0·01,林*表示ρ〈0·001;与模型组比较,#表示ρ〈0. 05,##表示ρ〈0. 01,###表示ρ〈0. 001。从图8可以看到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4个造模组的大鼠血肌酐、尿素氮均有明显升高趋势;而与模型组比较,给予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治疗组的血肌酐、尿素氮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图9为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慢性肾病高血脂症的影响。其中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表示p〈0. 001;与模型组比较,#表示p〈0. 05,##表示p〈o. 01,###表示p〈0. 001。从图9可以看到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4个造模组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有明显升高趋势;而与模型组比较,给予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治疗组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以中华眼镜蛇蛇毒40yg/kg治疗组效果最佳。图10为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慢性肾病低白蛋白血症的影响。其中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表示ρ〈0·01 ;***表示ρ〈0· 001;与模型组比较,##表示ρ〈0. 01,###表示p〈0. 001。从图10可以看到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4个造模组的大鼠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白蛋白/球蛋白比例降低;而与模型组比较,给予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40 μ g/kg治疗组的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球蛋白降低,白蛋白/球 蛋白比例升高,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图11为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慢性肾病血清电解质水平的影响。其中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表示P〈0. 05,#*表示p〈0. 001;与模型组比较,#表示p〈0. 05,##表示p〈0. 01,###表示p〈0. 001。由图11可以看到阿霉素诱导的大鼠慢性肾病会引起血清钠、氯、磷离子含量升高;而与模型组比较,给予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治疗组的血清钠、氯、磷离子含量有不同程度降低,图12为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慢性肾病机体抗氧化能力以及脂质过氧化引起的损伤的影响。其中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表示p〈0. 05 ;与模型组比较,#表示p〈0. 05。血清SOD已被广泛用于评价机体抗氧化能力,肾组织MDA用于评价脂质过氧化水平。由图12可以看到,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4个造模组的大鼠血清SOD降低,肾组织MDA升高;而与模型组比较,给予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治疗组的血清SOD有不同程度升高,肾组织MDA有不同程度降低。图13为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慢性肾病肾脏病理损伤的影响。由图13可以看到,HE (苏木精-伊红)染色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肾脏肾小球系膜区无增生、沉积物,毛细血管丛未见增生,毛细血管壁未见增厚,血管腔未见狭窄,基底膜未见病变,肾小囊无粘连病变,肾小球结构层次明显;模型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脏肾小球挤压变形,肾小球毛细血管丛与囊壁有部分粘连,肾小管膨胀变形,出现大量蛋白管型,管腔内有嗜伊红物的聚集,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空泡变性,有的上皮细胞甚至坏死凋落,肾间质和肾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侵润;而给予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治疗组的大鼠肾脏肾小球病变有所改善,肾小管蛋白管型较少见,间质炎性细胞侵润減少,其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AS(过碘酸雪夫)染色模型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脏肾小球基底膜明显增厚,毛细血管球破坏萎縮,肾小管见蛋白管型;而给予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肾脏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情况有所改善,肾小管蛋白管型减少,其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Masson三色染色模型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脏肾小球毛细血管丛结构有所破坏,肾小球囊壁增厚,肾小球毛细血管丛与囊壁有部分粘连,间质有胶原增生的现象,炎性细胞侵润明显;而给予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肾小球病变有所改善,囊壁未见增厚,肾小管蛋白管型较少见,间质炎性细胞侵润减少,其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图14为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慢性肾病透射电镜观察肾脏损伤的影响。由图14可以看到,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GBM)无皱缩,足突清晰;模型组大鼠GBM皱缩明显,足突广泛融合;而给予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20 μ g/kg治疗组大鼠足突广泛消失,胶原纤维明显增多,给予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40 μ g/kg、80 μ g/kg治疗组大鼠GBM无皱缩,足突融合情况减轻。从上述的试验可以看出中华眼镜蛇蛇毒能降低急慢性肾病引起的大鼠24h尿蛋白含量升高。中华眼镜蛇 蛇毒能降低急慢性肾病引起的大鼠肾功能障碍指标ー肌酐、尿素氮的升高。中华眼镜蛇蛇毒能减轻阿霉素诱导的大鼠慢性肾病高血脂的症状。中华眼镜蛇蛇毒能改善阿霉素诱导的大鼠慢性肾病低蛋白血症。中华眼镜蛇蛇毒能改善阿霉素诱导的大鼠慢性肾病血清电解质紊乱。中华眼镜蛇蛇毒能增强阿霉素诱导的大鼠慢性肾病机体抗氧化能力,减轻脂质过氧化引起的损伤。中华眼镜蛇蛇毒能减轻急慢性肾病引起的大鼠肾组织病理学损伤。上述实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是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物理改性后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在制备治疗急、慢性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2.根据权利要求I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改性后的中华眼镜蛇蛇毒是将中华眼镜蛇蛇毒用去离子水溶解后加热变性并复性后得到的;加热温度控制在50 100°C之间,加热时间控制在Imin 300min。
3.根据权利要求I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中还包括物理改性后的泰国眼镜蛇和其它眼镜蛇蛇毒。
4.根据权利要求I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中还包括未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或选自中华眼镜蛇蛇毒中存在的神经毒素、心脏毒素和眼镜蛇毒因子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I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中还包括改性和未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或眼镜蛇蛇毒中存在的神经毒素、心脏毒素和眼镜蛇毒因子的一种与其它药物组成的复方制剂。
6.根据权利要求I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给药剂型选自口腔速溶药膜、口服液、片剂、胶囊、喷雾剂、注射剂和透皮吸收制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理改性后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在制备治疗急、慢性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所述物理改性后的中华眼镜蛇蛇毒是将中华眼镜蛇蛇毒用去离子水溶解后加热变性并复性后得到的;加热温度控制在50~100℃之间,加热时间控制在1min~300min。本发明发现加热变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有效降低急慢性肾病的尿蛋白,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改善肾脏病理损伤程度,恢复肾功能。
文档编号A61K35/58GK102846666SQ201210228609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4日
发明者秦正红, 王姝之, 何鹤 申请人:苏州人本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