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草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
背景技术: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改变。其常见症状有上腹疼痛、饱胀、暖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等;胃十二指肠溃疡 也是一种常见多发的慢性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患者返酸、暖气、疼痛时常出现,特别是饥饿或食欲不振时特别严重,十分痛苦。发生在十二指肠部位的局限性组织缺失,累及粘膜、粘膜下层和肌层的非特异性溃疡,其形成的机理是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与十二指肠的抵御作用之间失去平衡,是具有反复发作倾向的一种慢性消化道疾病。目前市场上治疗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的药物众多,但理想者甚少,彻底治愈者更为少见,且极易复发。其中大多数效果缓慢或药效不理想,相当多的同类产品针对性较强,或单纯和中,或单纯健脾化湿,或健脾和胃,而不调合五脏,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治疗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存在着副作用大、治标不治本的不足,提供一种配制简便、药源广、疗效好,成本低,无毒副作用小的治疗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组成厚朴12g、陈皮12g、当归12g、白芍12g、木香10g、柴胡10g、海螵蛸30g、半夏10g、吴茱萸10g、黄连6g、砂仁6g、茯苓12g、苍术10g、蒲公英20g、枳壳10g、炎甘草10g、黄花20g。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中,其原料药物厚朴苦、辛、性温;归脾经、胃经、大肠经;具有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的功效。陈皮性温,味辛、苦;入脾经、胃经、肺经;具有理气健脾、调中利水、燥湿化痰的功效。当归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白芍苦酸,凉;入肝、脾经;具有通顺血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的功效。木香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肺经;具有行气止痛、调中导滞的功效。柴胡苦、微寒;归肝经、胆经;具有疏散退热、升阳舒肝的功效;海螵蛸味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的功效。半夏辛、温、有毒;入脾、胃经;具有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吴茱萸性热味苦寒,归肝、脾、胃、肾经;有散热止痛、降逆止呕之功。黄连苦,寒,无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砂仁味辛,性温;归脾经、胃经、肾经;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功效。茯苓性味甘、淡,平。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效。苍术辛、苦,温;归脾、胃、肝经;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的功效。蒲公英味甘,微苦,性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枳壳味苦、酸,性微寒;归肺、脾、肝、胃、大肠经;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效。炙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的功效。黄花甘,平;归肝、脾、肾经;养血平肝,利尿消肿。上述诸药合而为伍,在化食消积、健脾和胃、温中止呕的基础上,着重从整体上调理五脏,使后天之本脾胃与其它各脏腑和谐,共同管理机体,从而从根本上达到治疗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功效。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水煎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经临床验证治愈率较高,且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疗效好、见效快,安全可靠。经临床验证,治疗患者186例,有效率达96. 77%。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组成厚朴12g、陈皮12g、当归12g、白芍12g、木香10g、柴胡10g、海螵蛸30g、半夏6g、吴茱萸6g、黄连6g、破仁6g、茯苓12g、苍术10g、蒲公英20g、枳壳10g、炙甘草6g、黄花20g。制备及服用方法每日一剂,每付药煎煮两遍,将原料混合入砂锅内,加水泡透;先武火煎沸,再以文火煎半小时,滤出药液约150ml,药渣内加水再煎半小时,再滤出药液约 150ml。两次药液混合,分别于早、晚饭前温服。十五天为一疗程。一种治疗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临床疗效总结一、一般资料本发明中药应用于临床多年来,治疗186例患者,年龄26 59岁;病程2个月 3年。二、诊断标准I、有返酸、嗳气、胃部疼痛病史。2、经胃肠造影或胃镜诊断有溃疡创面。三、治疗标准治愈返酸、疼痛消失,胃镜或X光检查溃疡已消失。显效返酸、疼痛消失,胃镜或X光检查溃疡由活动期转为瘢痕期或已基本消失。有效返酸、嗳气、疼痛明显减轻,胃镜检查溃疡由活动期转为愈合期,溃疡面缩小50%以上。无效返酸、嗳气、疼痛无明显减轻,物理诊断溃疡面缩小小于50%。四、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每日一剂,将原料混合入砂锅内,加水泡透;先武火煎沸,再以文火煎半小时,滤出药液150ml,药渣内加水再煎半小时,再滤出药液150ml。两次药液混合,分别于早饭前半小时,晚饭前一小时温服。十五天为一疗程。孕妇忌服。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寒凉食物。五、治疗效果治疗186例,临床治愈144例(77. 42 % ),显效20例(10. 75 % ),有效16例(8. 6% ),无效 6 例(3. 23%),总有效率 96. 77%。六、典型病例I、魏某,女,39岁,自我感觉上腹不适、时有隐痛,腹胀、哎气,胸口烧灼感,纳差。钡检,慢性胃炎,服用十剂后,自觉胀痛明显减轻,继服十剂,诸症消失,食欲增进,随访至今再未复发。2、肖某,男,35岁,自感觉上腹隐痛、烧灼感严重伴消化不良、呕吐时有带血。既往史嗜酒,就诊胃镜检查胃十二指肠溃疡,服用一疗程疼痛减轻、两个疗程后诸症消失,随 访至今再未复发。3、董某,女,45岁,自感觉节律性上腹隐痛,伴哎气、泛酸、嘈杂、胸口灼热感。就诊钡餐诊检胃十二指肠溃疡,服药二疗程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组成厚朴12g、陈皮12g、当归12g、白芍12g、木香10g、柴胡10g、海螵蛸30g、半夏10g、吴茱萸10g、黄连6g、砂仁6g、茯苓12g、苍术10g、蒲公英20g、枳壳10g、炙甘草10g、黄花20g。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一种治疗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组成厚朴12g、陈皮12g、当归12g、白芍12g、木香10g、柴胡10g、海螵蛸30g、半夏10g、吴茱萸10g、黄连6g、砂仁6g、茯苓12g、苍术10g、蒲公英20g、枳壳10g、炙甘草10g、黄花20g。本发明中药服用方便、易于吸收、见效快、疗效好、价格低,经临床应用观察治疗患者186例,有效率达96.77%。
文档编号A61K35/56GK102764403SQ20121025954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8日
发明者刘晓云, 孙建萍, 聂伟志, 邵海燕, 隋显玉 申请人:刘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