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笔式安全采血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6846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笔式安全采血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的说是一种具有持针器的新型笔式安全采血针,它与真空采血管配合,用于静脉血标本的采集过程。
背景技术
对血液标本的采集通常有以下三种途径和可以选择的采集器具(I)皮下采血多用于对血液细胞成分的分类计数检测及简单的血浆成分的分析与测量;多使用皮下(实芯或三棱形针尖)采血针;(2)、静脉采血用于对血液细胞学、病原学、免疫学、遗传学、血浆成分中生物化学及其他相关学科指标进行详尽的检测,在临床中应用甚广,多使用笔式、分体式静脉(中空)采血针或注射器;(3)、动脉采血,多在危重急症中对动脉血气成分及心脑肺代谢状态的指标检测,应用较少,多使用动脉采血穿刺器(带针)进行采集。
·
目前在静脉采血中,各国临床医护人员,均使用笔式采血针、分体式静脉采血针和注射器;本发明仅涉及静脉血采集过程中的穿刺采血器具。I、笔式采血针其结构是贯通的针管,其两端都有锋利的刃口 ;针管中下段固定在针座上,IU端称为静脉芽刺针、后端称为集血针、集血针表面有阻血套、针管两端有保护套管。使用时,将采血针旋转固定在持针器外筒前端,实施静脉穿刺,成功后,将真空采血管插入持针器后端空腔,使集血针后端刃口穿过阻血套并贯穿刺入真空管胶塞,在负压作用下,将血液抽入采血管内;如此反复,可实现多管次血标本的采集;采血完毕,拔出静脉穿刺针,局部止血,对废弃的采血针,需要护士再次将采血针前端护套,复套在采血针外表,然后旋转针体,将采血针从持针器上取下,再将采血针丢弃在废物盒中;此操作中护士双手复套过程,由于多种原因,护士手指常常易被针尖刺伤,发生针刺伤害,引发血源性疾病的感染或传播,如丙肝、艾滋病;后果极其严重。2、分体式静脉采血针其结构是在静脉输液针的软管尾端针座上,连接一只集血针构成。它在使用时,也需要将集血针旋转固定在持针器外筒前端,手持静脉穿刺针对静脉实施穿刺,成功后,将真空采血管插入持针器后端空腔,使集血针刃口穿过阻血套并刺入真空管胶塞,在负压作用下,将血液吸入采血管。需要时,如此反复,可实现多管采血;采血完毕,拔出静脉穿刺针,局部止血,对废弃的采血针处置,需护士手捏集血针针座外表,然后旋转针体,将采血针从持针器上取下,连同静脉穿刺针丢弃在废物盒中;上述过程中,由于采血软管较长,约20厘米,使静脉穿刺针及软管内的残存血液,在采血针及软管取下的过程中,血液会随处流淌,污染环境或人体,可能造成疾病的传播;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及废弃物处置人员的手指也非常容易被采血针尖刺伤,因针刺伤害引发感染血源性疾病;后果极其严重。3、一次性使用注射器在发展中国家,基层医院及住院病人中,常常在静脉输液前,医护人员会先使用静脉输液针进行静脉穿刺,成功后,将注射器锥头与静脉输液针后端接口插接,抽取静脉血,然后再转移到采血管中,(常需要反复多次,才能完成多管标本的采集,)此过程需要打开真空采血管胶塞,把血液排出转移到采血管内,在锥头与输液针接口插接及向采血管中转移的过程中,常常会污染手指,存在一定的风险,且操作繁琐。根据美国国家医疗部门统计发生在注射穿刺与采血过程的针刺伤占针刺伤害发生率的26% ;美国联邦政府于2000年颁布《针刺安全与预防》法案要求医疗机构必须为雇员提供安全的医疗器具;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署制定的接触血源疾病的工作人员的操作标准,其中要求在注射、穿刺操作规程,坚决杜绝手取下针头、折弯针头、离断针头、复套针头护套的行为。我国由于经济及历史原因,临床采血操作还多是使用注射器穿刺采集及使用以上两种采血针采集静脉血的方式。根据我国医学统计,学术杂志报道,临床护理从业人员被针刺伤害的发生率高达80%以上。危害极其严重。国内已有笔式安全采血针方案被公开,如ZL :201010578014. 3、ZL 201020649838. 0 ;和ZL =201010622685. 5 ;上述几种技术方案,可在采血过程中,能够将穿刺针回缩进入外筒中,有效避免针刺伤害、消除血源性疾病感染风险的安全、但还存在一些不足穿刺针尖在外力作用下,还可能从外筒锥孔露出,存在刺伤他人的可能。再者,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压缩弹簧提供针座和穿刺针回弹的驱使动力;在生产组装过程中,由于细小的弹簧会相互缠绕,分拣困难,给生产造成极大麻烦,使生产效率变得极低,已成为国内外医疗器械生产行业在此类需要弹簧的器械生产过程中的困扰生产效率的一大难题。在世界范围内,目前尚无能够自动分拣细小微型弹簧的自动化生产设备;本技术方案,就是为克服上述不足而设计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静脉采血针在使用过程及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而提出的解决方案。它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简便实用、价廉、可简化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同时,还可简化临床操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消除针刺伤害的特点;具体的说,它是一种具有持针器的安全型笔式采血针,配合真空采血管用于对静脉血的米集过程。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笔式安全采血针,由针管、针座、阻血套、外筒、护套组成;其特征在于针座的中央有孔,内粘接针管,针座中下段的外缘有三个向下方外展的弧形翼片,外筒中下段内壁有环形突嵴,外筒的前端有锥头,锥头有内孔并在开口处缩小且与外筒内腔相通,外筒前端外壁呈圆锥形变化缩小与锥头连接,在外筒的锥形侧壁表面有一扇形开窗;外筒可分解为筒体和内箍组合而成;针座可分解为上针座和下针座组合而成;针管可分解为穿刺针和集血针两个独立部分。所说的针座的前端有通孔,针座下端开孔的边缘呈外翻膨大,通孔中粘接有穿刺针管和集血针管,针座的中下段的外缘有三个向下的外展弧形翼片,其中两个翼片的最大直径等于或小于外筒的内径,两翼片的底边外缘有弧形平面,外展翼片之间有夹角a,角度可以在20° —180°之间;针座的外展翼片之间的夹角a大于外筒前端锥形筒体内壁夹角3,差值在1°以上;另一个外展翼片的上沿延长、下沿缩短,使其外缘最大半径小于外筒内径,在第三个外展翼片的弧形表面有一层厚度在1.0-2. Omm左右的扇形弧面,构成触发按键;触发按键的表面有多个纵向条索突起,条索突起到针座轴心的距离等于或小于外筒内腔的半径;触发按键底面,可被外筒前端锥形侧壁的开窗的底边支撑,并被外筒开窗(外侧的按键触板遮盖;两外展翼片底边到穿刺针针管尖端的距离X小于外筒锥孔内壁到外筒内腔环形突嵴(的高度W。针管(I)的中下段有一侧孔(13),其上段较长为穿刺针
(11),下段较短为集血针(12),以不锈钢材料制成,穿刺针(11)和集血针(12)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分体的。外筒为管状结构,其内部中空,外筒下端边缘向外卷边形成手柄,外筒前端有锥头,锥头有孔并与外筒内腔相通,孔口在上端缩小形成缩窄台阶,孔口以下内孔直径大于针座上段的外径,外筒前端锥形筒体的内壁夹角P,角度可在19° —179°之间;外筒下段内腔有一环形突嵴,环形突嵴形成的圆环内径小于针座中下段外展翼片的最大直径;环形突嵴到手柄边缘的距离Y大于阻血套的长度Z。在与外筒手柄长轴垂直的外筒前端锥形筒体的侧壁,有扇形开窗,开窗角度在30-60°之间,开窗的外边缘有轻度突起,开窗底边的外缘有一向外、向上方的薄片,其大小约等于开窗面积,成为按键触板。
·
所说的外筒可以由筒体和内箍共同构成,筒体的中下段内径扩大,与上段内径形成一个环形台阶,筒体中下段扩大的内径等于内箍的外径;筒体下段内壁有一环形突起,其上缘到内壁环形台阶的距离等于内箍的高度。所说的一种新型笔式安全采血针,其特征在于内箍是一个镂刻有缝隙的环形结构,其上端是外壁完整的圆圈;其中下段外壁有数个开缝,开缝间有向内下弯曲的翘片,数个翘片形成的圆周内径小于针座外展翼片的最大外径;内箍及翘片采用塑性材料或弹性材料制作,在外力作用下,可以变形和恢复原状;在与开缝相间的内箍的下端内壁,有数个向内伸展的弧形突起,弧形突起的内径小于针座外展翼片的最大外径;突起的上表面是平面,下表面向外倾斜。针座可由上针座和下针座共同组成;上针座的下孔扩大为;下针座的上段内孔直径等于上针座下孔外径,二者相互粘接后形成的内部空间用于观察穿刺观察的静脉回血现象;上针座和下针座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以常规静脉采血方法操作取下前端护套,行静脉穿刺,成功后,右手握外筒固定静脉穿刺针位置,左手拿真空采血管,将采血管胶塞端插入外筒尾端空腔,拇指压真空采血管底部,四指分开把持外筒卷边手柄,手指用力相互紧握,将真空采血管插入外筒,使集血针刺破阻血套并穿过真空采血管前端胶塞,采血管内的真空负压可将静脉血液抽吸进入真空采血管,待负压消失时,亦即采集血量达到预定要求时,拔出采血管;如果需要,可重复上述动作,实现多管的静脉血采集。待采血结束时,拔出静脉采血针,一手局部压迫止血,同时用握持外筒的该手拇指向下按压按键触板,使之沿外筒前端弧形开窗向下向内移动,通过条索传递压力将针座中下段外展的触发按键向内移动,使其脱离外筒锥形筒体侧壁开窗底边的支撑与限制,由于针座被弯曲变形,在材料应力作用下,使针座迅速恢复常态,针座外展翼片的复原作用力,(调整外展翼片与外筒夹角的差额,改换材料的种类,都可以调整材料应力的大小);此力作用于外筒内壁,会产生一个使针座迅速向外筒内腔弹射的作用力,该作用力带动针座、针管、阻血套一同迅速回缩进入外筒的空间内,直至针座的外展翼片被外筒内壁的环形突嵴限制而停止在外筒内。由于针座中下段的二个外展翼片的底边外缘有弧形平台直径小于外筒内壁的渐变狭窄斜面的直径,针座被限制在外筒内壁的环形突嵴于上述狭窄斜面之间;使得即使有意外的外力作用于集血针,穿刺针尖也不能再次通过锥孔外露于外筒锥头外。消除医护人员被针刺伤害的危险。
由于本发明采用了持针器与采血针一体化的结构使得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不再需要护士在操作规程中将采血针与持针器外筒连接旋紧安装、旋松取下的过程,减少了操作环节,消除了针刺伤害的风险。由于本发明采用了使针座外展翼片的夹角a大于外筒前端锥形体内壁夹角3、在安装针座时,挤压针座使其发生形变,利用针座外展翼片的触发按键被外筒锥形侧壁开窗底边支撑嵌合锁止的结构,使针座产生材料预应力;在使用后,通过按压按键触板、位移触发按键,启动安全防护特性,利用针座恢复原状时所产生的回弹力,将针座、穿刺针及阻血套迅速回缩进入外筒内的结构;及可使穿刺针座毁型、针头自动回缩进入外筒内并被屏蔽、消除医护人员被针刺伤害的发生。由于本发明采用了透明针座和扩大针座下端内孔空间,以及在穿刺针管的中下段管壁开有侧孔,可使得在穿刺静脉血管成功后,一旦到血液回流,经过针座圆弧面的放大反射作用,可迅速观察到血液回流,显示穿刺成功,还可提高工作效率。


·图I是本发明一种新型笔式安全采血针的整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一种新型笔式安全采血针的外筒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一种新型笔式安全采血针的针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一种新型笔式安全采血针的针座装在外筒前端锥体内初始位置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一种新型笔式安全采血针的针座在外筒前端锥体内最终位置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一种新型笔式安全采血针的整体组装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针座支撑翼片与外筒开窗底边嵌合的局部视图;图8是本发明一种新型笔式安全采血针的在启动安全特性时,按压触发按键后,针座翼片变化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一种新型笔式安全采血针在标本采集完毕,安全防护装置启动后,穿刺针自毁回缩进入外筒内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一种新型笔式安全采血针的第二实施例的外筒结构分解示意图;图11是本发明一种新型笔式安全采血针的第二实施例的针座结构分解示意图;图12是本发明一种新型笔式安全采血针的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组装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发明一种新型笔式安全采血针的第二实施例在启动安全特性时,穿刺针自毁回缩进入外筒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是本发明一种新型笔式安全采血针的整体结构分解示意图,由图可知,本发明一种新型笔式安全采血针是由以下部分组成的针管I、针座2、阻血套3、外筒4、护套5。针管I的前端有锋利的刃口,为静脉穿刺针11,后端也有锋利的刃口,为集血针12,针管的中下段有一侧孔13;阻血套3为一中空的盲管,其前端口部管壁增厚为31,用弹性密封材料(橡胶或硅胶、弹性塑料)制成;针座2带有三个外展翼片的圆柱结构,上下端有以贯通孔;外筒4为一中空管,前端正中有锥头,锥头与外筒之间有圆锥形筒体42连接;外筒下端有卷边形成的手柄;护套5为中空盲管。图2是本发明一种新型笔式安全采血针的外筒的结构示意图;由图2可知,外筒4呈圆形管状结构,其内部中空,外筒4下端边缘向外卷边形成手柄48,外筒上端有圆形锥头,锥头上端中央有孔41,该孔与外筒内腔相通,孔口在前端缩小形成缩窄台阶,锥头孔口以下部分内孔直径略大于针座上段外径,外筒的前端侧壁呈圆椎形变化缩小,直至与锥头外径相连接,形成一个圆锥形筒体42,在与手柄48长轴线垂直的圆锥形筒体侧壁平面上,开有一个约30-60°的扇形开窗43,并与外筒内腔相通,开窗43的底边位于圆锥形筒体42侧壁底边上方2-3mm ;成为支撑针座的触发按键的支撑平面45,在支撑平面45的外缘向外上方有一个面积约等于开窗的薄板,构成对开窗43的防护,也是启动安全特性时对针座触发按键施加压力的按键触板44 ;在外筒4的下段内壁,有一环形突嵴47,环形突嵴47上缘到卷边手柄48的距离Y大于阻血套3的长度Z (结合图6、图9);环形突嵴47形成的圆环内径小于针座2下段外展翼片24的最大直径。环形突嵴47上缘到外筒锥头内孔下端的距 离为W,该距离大于穿刺针尖到针座外展翼片底边的距离X ;在环形突嵴47的上方,内壁有燕尾状缩窄变化,使缩窄环46内壁直径小于针座外展翼片的最大直径。图3分别是本发明一种新型笔式安全采血针的针座结构示意图;其中3-②是在
3-①沿P箭头方向,以轴线为中心的的半剖视图;结合图3-①、3-②可知,针座2的前端正中有一贯通孔21,针座下端开孔的边缘呈外翻膨大25 ;针座的中上段外缘有对称的三个向下外展的弧形翼片24,其中二个翼片的最大直径等于或略小于外筒4内径,但大于外筒内壁环形突嵴47的内缘直径;也大于外筒内壁缩窄环46的直径;两翼片24的外缘是、有向上的弧形平台26,外展翼片相互之间存在夹角a,该夹角的角度可以在20° —180°范围内;翼片之间的夹角的夹角a大于外筒前端锥形筒体42内壁的夹角P,差值角度在1°以上;针座的另外一个外展翼片的上沿延长、下沿缩短,使其外缘最大半径小于外筒内径,在该外展翼片的弧形表面有一层厚度在1.0-2. Omm左右的扇形弧面,构成触发按键22 ;在触发按键22的表面有多个纵向条索突起24 ;触发按键22的大小与外筒前部锥形筒体42侧壁的开窗43对应,但整体尺寸略小于开窗43尺寸,相互之间有一定间隙;触发按键22的底边平面可被开窗43的底边即支撑平面45限位锁止;在针座内孔21的下段,内孔直径呈梭形扩大27,针座2以透明的有一定弹性的硬质材料制成。图4是本发明一种新型笔式安全采血针的针座装在外筒前端锥体内初始位置示意图;由图可知针座2安装在外筒前端的锥形筒体内,由于针座外展翼片之间存在夹角a,角度范围在20° —180°之间,该角度大于外筒前端锥形筒体的内壁夹角P,差值在1°以上。使得针座不能完全安装进入外筒前端,图中可以见到针座前端没有全部露出外锥孔。图5是本发明一种新型笔式安全采血针的针座在外筒前端锥体内最终位置状态示意图;由图可知,只有将针座用力压下前移,使针座夹角a缩小到与外筒前端锥形筒体内壁夹角P —致,即a = ^ ;才能将针座2完全安装到外筒前端锥形筒体的适合位置这时针座前端完全露出外筒、针座的支撑翼片被外筒开窗的底边支撑嵌合。图6是本发明一种新型笔式安全采血针的整体组装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穿刺针管I粘接在针座2内,上段稍长,为静脉穿刺针11,针管的下段露出针座的部分稍短,为集血针12,二者长度相差二倍左右,在针管的中下段有一侧孔13,并与针座中下段内孔的梭形扩大空间27重合,以便于采集过程中,在静脉穿刺时,方便的观察到回血,以判断静脉穿刺的成功与否;针座2下端的膨大部25与阻血套3的端部31套接,阻血套3将集血针12完全包裹在其囊腔中;针座2位于外筒4前端锥形筒体的内腔,穿刺针11刃口与外筒前端锥形侧壁开窗43平面一致;穿刺针11外表有护套5覆盖,护套5的端口内侧面与锥头外表紧配,以保护穿刺针尖,在使用时可以拔除护套5。图7是针座2的触发按键22与外筒开窗43的支撑平面44相互支撑的局部视图,是对图6的进一步说明;图7中,针座2被挤压、外展翼片24呈弓形变形,使其夹角a缩小等于外筒前端锥形筒体内夹角P后,被完全安装在外筒4的前端锥形筒体42内,针座2的触发按键22位于外筒锥形筒体42侧壁的开窗43中,触发按键22底边被开窗43的支撑平面44支撑,而形成对触发按键22及针座2的锁止和限位;触发按键22的表面的多个条索突起23突出于开窗43的边沿;触发钮键22则隐没于外筒4前端锥形筒体42的开窗43周边突起形成的防护中,以避免运输搬运或操作过程中的误触发。
·
图8是本发明一种新型笔式安全采血针的在启动安全特性时,按压触发按键后,针座翼片变化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一种新型笔式安全采血针在标本采集完毕,安全防护装置启动后,穿刺针自毁回缩进入外筒内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8、图9、结合图6,需要使用采血针时,先拔下前端的护套5,按照静脉穿刺常规,捆扎静脉压脉带,在待穿刺部皮肤局部消毒后,右手持外筒4,以穿刺针11行静脉穿刺,待穿刺成功后(可在透明的针座表面看到静脉回血的现象),右手握外筒4固定静脉穿刺针11位置,左手拿真空采血管,将采血管胶塞端插入外筒4尾端空腔,拇指压真空采血管底部,四指分开把持外筒卷边手柄48,手指用力相互紧握,将真空采血管插入外筒4,使集血针12刺破阻血套3并穿过真空采血管前端胶塞,采血管内的真空负压可将静脉血液抽吸进入真空采血管,待负压消失时,亦即采集血量达到预定要求时,拔出采血管;如果需要,可反复上述动作,实现多管的静脉血采集。待采血结束时,拔出静脉采血针,一手局部压迫止血;参见图8 :用握持外筒的该手拇指向下按压外筒前端的按键触板44,通过条索23传递压力将触发按键22向开窗43内移动变形(使触发按键22与轴心的夹角缩小),使触发按键2的底边脱离外筒前端的开窗43底边的支撑与限制,使针座2被释放;由于针座2安装初始就已经将翼片24之间的夹角a缩小,针座2变形而产生一定预应力,再加上对触发按键22的按压,也使针座翼片发生变形(触发按键也是翼片之一)产生材料应力,在以上三个翼片形变应力的共同作用下,针座恢复原始形态,可以产生瞬间的回弹力,参见图9 :该回弹力可带动针座2、针管I、阻血套3 —同迅速进入外筒4的空间内,直至针座2的外展翼片24被外筒4内壁的环形突嵴47限制而停止在外筒内;针座2外展翼片24的外缘表面的弧形平台26落入外筒内壁的燕尾状缩窄环46以下,被其限位,而不能再次向前外露出外筒锥头孔。由于外筒内环线突嵴47和燕尾状缩窄环46对针座2的上下限位,使得即使有意外的外力作用于集血针,穿刺针尖也不能再次通过锥头内孔外露于外筒锥头外。图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外筒4的整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其中10-②是10-①筒体6的剖视图;由图10可知,外筒4可由筒体6和内箍7共同构成。筒体6的中下段内径扩大,与上段内径形成一个环形台阶66,筒体6中下段扩大的内径等于内箍7的外径;筒体6下段内壁有一环形突起67,其上缘到内壁环形台阶66的距离等于内箍7的高度。由10-①可知,内箍7是一个镂刻有缝隙的环形结构,其上端是外壁完整的圆圈;其中下段外壁有数个开缝,每两个开缝间有向内下弯曲的翘片71,数个翘片71末端形成的圆周内径小于针座外展翼片的最大外径;内箍7及翘片71采用塑性材料或弹性材料制作,在外力作用下,可以变形和恢复原状;在与开缝相间的内箍的下端内壁,有数个向内伸展的突起72,突起72的内径小于针座外展翼片的最大外径;突起72的上表面是平面,下表面向外倾斜,以便于采血管的滑动插入。筒体6呈圆形管状结构,其下端边缘向外卷边形成手柄68,上端有圆形锥头,锥头上端中央有孔,孔与筒体内腔相通,孔口在前端缩小形成缩窄台阶,锥头孔口以下部分内孔直径大于针座上段外径,筒体的前端侧壁呈圆椎形变化缩小,直至与锥头外径相连接,形成圆锥形连接,在与手柄长轴线垂直的筒体侧壁平面上,开有一个约30-60°的扇形开窗,并与外筒内腔相通,开窗的底边位于圆锥形筒体侧壁底边上方2-3_ ;成为支撑针座的触发按键的支撑平面,在支撑平面的外缘向外上方有一个面积约等于开窗的薄板,构成对开窗的防护,也是启动安全特性时对针座触发按键施加压力的按键触板。
·图;其中11-①显示针座2的构成分解关系;11-②是11-①中上针座8的半剖视图,11-③是11-①中下针座9的剖视图;由图可知,针座2可由上针座8和下针座9共同组成;上针座8的前端正中有一贯通孔81,用于粘接穿刺针11 ;上针座下端的内孔85扩大,其外径等于下针座9的内孔径91 ;上针座的中上段外缘有三个向下外展的弧形翼片84,其中二个翼片的最大直径等于或略小于筒体6上端内径,但大于内箍7的突起72的内缘直径;也大于内箍7的翘片71内壁的最小内径;两翼片84的外缘有向上的弧形平台86,外展翼片84的夹角a在20° —180°之间,该夹角a大于筒体6前端锥形筒体内壁的夹角P,角度差值在1°以上;针座的另一个外展翼片的上沿延长、下沿缩短,使其外缘最大半径小于外筒内径,在该外展翼片的弧形表面有一层厚度在1.0-2. Omm左右的扇形弧面,构成触发按键82 ;在触发按键82的表面有多个纵向条索突起84 ;触发按键82的大小与外筒前部锥形筒体侧壁的开窗对应,但整体尺寸略小于开窗83的尺寸,且相互之间有一定间隙;触发按键82的底边平面可被开窗的底边即支撑限位锁止;上针座下段的内孔直径85扩大。内箍7的外径等于筒体6中下段的内径。内箍7的外径等于筒体6中下段的内径,内箍7的内径等于筒体6上段的内径。内箍7安装在筒体内的环形台阶66下方、并被筒体内环形突起67限位。下针座9为一圆形结构,其下端有孔92,孔内可粘结集血针管13,下针座9的上端有扩大的圆孔91,与下端内孔92相通;圆孔91的外径等于上针座下端的内孔85的外径,可以与上针座下端呈紧密配合或粘接。上、下针座均用透明的有一定弹性的硬质材料制成。图12是本发明一种新型笔式安全采血针的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组装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穿刺针管11粘接在针座上针座8内,集血针12粘接在下针座内;上下针座粘接后形成的空腔87在静脉穿刺时,可方便的观察到回血,以判断静脉穿刺的成功与否;下针座9下端与阻血套3的端部套接,阻血套3将集血针12完全包裹在其囊腔中;针座2整体位于筒体6的内腔上段,穿刺针11外表有护套5覆盖,护套5的端口内侧面与锥头外表紧配,以保护穿刺针尖,在使用时可以拔除护套5。图13是本发明一种新型笔式安全采血针的第二实施例在启动安全特性后,穿刺针自毁回缩进入外筒内的结构示意图;用握持外筒的该手拇指向下按压外筒前端的按键触板,通过条索83传递压力将触发按键82向开窗内移动变形(触发按键与轴心的夹角缩小),使触发按键82的底边脱离外筒前端的开窗65底边的支撑与限制,使上针座8被释放;由于上针座8安装初始就已经使翼片84弯曲使其夹角a缩小变形,在复原时会产生一定应力,再加上对触发按键22的按压,也使针座翼片发生变形(触发按键也是翼片之一),会产生材料应力,在以上三个翼片应力的共同作用下,针座8迅速回复原始形态,可以产生瞬间的回弹力,该力可带动上针座8、下针座9、针管I、阻血套3 —同迅速回缩进入筒体6的空间内,直至上针座8的外展翼片84被内箍7内壁的弧形突起77限制而停止在筒体6内;由于上针座8的外展翼片84的外缘表面的弧形平台86落入筒体内壁的内箍7的翘片71的下方,由于上针座外展翼片的弧形平台86的外径大于内箍翘片71的内壁直径,所以上针座8及穿刺针11被限制在筒体6内,不能再次向前外露与锥孔外。由于内箍7下端的突起72及其中下段的翘片71共同对上针座8的上下限制,使得即使有意外的外力作用于集血针,穿刺针尖也不能再次通过锥头内孔外露于外筒锥头外。以上构成本发明一种新型笔式安全采血针的整体结构。由于外筒长度大于针管长度;外筒内环状突嵴47到外筒下缘的距离Y大于阻血套·的长度Z ;环形突脊47上缘到外筒锥头内孔底端的距离W大于穿刺针尖到针座外展翼片的距离X;由于筒体内内箍突起72上缘到外筒下缘的距离Y大于阻血套的长度Z ;内箍突起72上缘到外筒锥头内孔底端的距离W大于穿刺针尖到针座外展翼片的距离X ;由于针座2下段的三个外展翼片的底边外缘有弧形平台26 ;外筒4环线突嵴47上方有燕尾状缩窄环46 ;由于上针座8下段的三个外展翼片的底边外缘有弧形平台86 ;内箍7的弧形突起72的上方有数个翘片71,且弧形突起72和翘片71的最小内径小于上针座8的外展翼片86的最大外径;以上结构和条件保证了穿刺针11回缩进入外筒后,不能再次外露于外筒之外。由于本发明不采用弹簧作为回缩动力,而是利用针座本身的材料形变应力,在释放的同时产生复原弹力,带动针座及穿刺针回缩进入外筒内被屏蔽的技术方案;使得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容易,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易于工业化生产。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在本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变形所能够实现的任何类似变形,都将落入本发明的技术范畴。工业应用性本发明的新型笔式安全采血针,具有针座材料形变应力、针座与筒体自锁触发、穿刺针尖屏蔽、针座限位装置,具有结构简洁、安全可靠、简便实用、价廉、可简化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生广;可简化临床操作程序、极大的提闻广品生广效率和提供临床医疗护理的工作效率、消除针刺伤害的特点,减轻病人痛苦,可用于对静脉血的采集、组织标本采集的过程;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笔式安全采血针,由针管(I)、针座(2)、阻血套(3)、外筒(4)、护套(5)和组成;其特征是针座(2)的中央有孔(21),内粘接针管(I),针座中下段的外缘有三个向下方外展的弧形翼片(24),外筒(4)中下段内壁有环形突嵴(47),外筒(4)的前端有锥头,锥头有内孔(41)并在开口处缩小且与外筒⑷内腔相通,外筒⑷前端外壁呈圆锥形变化缩小与锥头连接,在外筒(3)的锥形侧壁表面(42)有一扇形开窗(43);又 外筒⑷可分解为筒体(6)和内箍(7)组合而成;针座(2)可分解为上针座⑶和下针座(9)组合而成;针管(I)可分解为穿刺针(11)和集血针(13)两个独立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说的一种新型笔式安全采血针,其特征在于针座(2)的前端有通孔(21),针座下端开孔的边缘呈外翻膨大(25),通孔(21)中粘接有穿刺针管(11)和集血针管(12),针座的中下段的外缘有三个向下的外展弧形翼片,其中两个翼片(24)的最大直径等于或小于外筒(4)的内径,两翼片的底边外缘有弧形平面(26),外展翼片之间有夹角α,角度可以在20° —180°之间;针座(2)的外展翼片之间的夹角α大于外筒(4)前端锥形筒体内壁夹角β,差值在1°以上;另一个外展翼片的上沿延长、下沿缩短,使其外缘最大半径小于外筒内径,在第三个外展翼片的弧形表面有一层厚度在I. 0-2. Omm左右的扇形弧面,构成触发按键(22);触发按键(22)的表面有多个纵向条索突起(24),条索突起(24)到针座(2)轴心的距离等于或小于外筒(4)内腔的半径;触发按键(22)底面,可被外筒(4)前端锥形侧壁的开窗(43)的底边支撑,并被外筒开窗(43)外侧的按键触板(44)遮盖;两外展翼片(24)底边到穿刺针针管(11)尖端的距离⑴小于外筒锥孔(41)内壁到外筒内腔环形突嵴(47)的高度(W)。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说的一种新型笔式安全采血针,其特征在于针管(I)的中下段有一侧孔(13),其上段较长为穿刺针(11),下段较短为集血针(12),以不锈钢材料制成,穿刺针(11)和集血针(12)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分体的。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说的一种新型笔式安全采血针,其特征在于外筒(4)为管状结构,其内部中空,外筒(4)下端边缘向外卷边形成手柄(48),外筒前端有锥头,锥头有孔(41)并与外筒内腔相通,孔口在上端缩小形成缩窄台阶,孔口以下内孔直径大于针座(2)上段的外径,外筒前端锥形筒体的内壁夹角β,角度可在19° —179°之间;外筒下段内腔有一环形突嵴(47),环形突嵴(47)形成的圆环内径小于针座中下段外展翼片(24)的最大直径;环形突嵴(47)到手柄边缘的距离(Y)大于阻血套(3)的长度(Z)。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说的一种新型笔式安全采血针,其特征在于在与外筒手柄长轴垂直的外筒前端锥形筒体(42)侧壁,有扇形开窗(43),开窗角度在30-60°之间,开窗的外边缘有轻度突起,开窗(43)底边的外缘有一向外、向上方的薄片,其大小约等于开窗(43)面积,成为按键触板(44)。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说的一种新型笔式安全采血针,其特征在于外筒(4)是由筒体(6)和内箍(7)共同构成,筒体¢)的中下段内径扩大,与上段内径形成一个环形台阶(66),筒体¢)中下段扩大的内径等于内箍(7)的外径;筒体(6)下段内壁有一环形突起(67),其上缘到内壁环形台阶(66)的距离等于内箍(7)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说的一种新型笔式安全采血针,其特征在于内箍(7)是一个镂刻有缝隙的环形结构,其上端是外壁完整的圆圈;其中下段外壁有数个开缝,开缝间有数个向内下弯曲的翘片(71),数个翘片(71)形成的圆周内径小于针座外展翼片(26)的最大外径;内箍(7)及翘片(71)采用塑性材料或弹性材料制作,在外力作用下,可以变形和恢复原状;内箍⑵在与开缝相间的内箍的下端内壁,有数个向内伸展的突起(72),突起(72)的内径小于针座外展翼片的最大外径;突起(72)的上表面是平面,下表面向外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说的一种新型笔式安全采血针,其特征在于针座(2)由上针座(8)和下针座(9)共同组成;上针座(8)的下孔扩大为(85);下针座(9)的上段内孔(91)直径等于上针座下孔(85)外径,二者相互粘接后形成的内部空间(87)用于观察穿刺观察的静脉回血现象;上针座(8)和下针座(9)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全文摘要
一种新型笔式安全采血针,由护套、外筒、针座、针管、阻血套组成;外筒前端有锥头,锥头内孔与外筒内腔相通。针座中下段有三个外展翼片,其中二个翼片的最大直径等于或小于外筒内径,其外缘有弧形平面;另一个翼片缩短,其翼片底面可被外筒前端锥形筒体侧壁的开窗底边支撑锁止;外筒开窗的外侧有一按键触板覆盖。采血完成后,只需压下按键触板,将触发按键压下,脱离开窗底边的锁止,解除对针座的限制,针座形态复原产生应力,迅速弹射可带动针座及管进入外筒内腔、针座外展翼片及其弧形平面被外筒内环形突嵴和缩窄环上下限制而不能再次外露。本发明具有构造简单,制造容易、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一次性使用后毁型、自动收缩针尖,避免医护人员被针刺伤害。
文档编号A61B5/154GK102783953SQ201210294718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7日
发明者张亚平 申请人:张亚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