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4793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背景技术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以急性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与腹痛、腹泻、痢疾后重及排脓血样大便等肠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终年均有发生,但多流行于夏秋季节,人群对本病有普遍易感性,幼儿及青壮年发病 率较高,尤其是中毒性痢疾比较集中发生于儿童。对于菌痢的治疗一般采用呋喃唑酮或磷霉素钙、硫酸庆大霉素片等治疗,但对严重性菌痢效果不明显,治疗周期长。本病并未虽然在肠,但肠与胃密切相邻,如湿热、疫毒之气,上攻于胃,或久痢伤正,胃虚气逆,则胃不纳食,成为噤口痢;如痢疾迁延,正虚邪恋,则成久痢或时愈时发的休息痢;痢久不愈反复发作,不但损伤脾胃,而且影响及肾,导致脾肾亏虚,而致痢下不止。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配制简单、疗效显著的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石菖蒲2飞份、夏枯草6 12份、大青叶扩15份、木香3、份、山楂3、份、篇蓄扩15份、水仙花扩15份、槐花4 10份、马齿苋扩15份、木槿花3、份、仙鹤草扩15份、松木皮扩15份、石见穿6 12份、杨树花扩15份、地榆6 12份、芭蕉花Γ10份。其优选的重量配比为
石菖蒲4份、夏枯草9份、大青叶12份、木香6份、山楂6份、篇蓄12份、水仙花12份、槐花7份、马齿苋12份、木槿花6份、仙鹤草12份、松木皮12份、石见穿9份、杨树花12份、地榆9份、芭蕉花7份。本发明所述中药为粉剂或丸剂。将各种原料清洗干净后,打粉混合,制成粉剂或丸
齐U,定量服用。本发明所采用的各原料的药用性能为
石菖蒲豁痰开窍,化石和胃,宁心益志。主治热病神昏,痰厥,健忘,失眠,耳鸣,耳聋,噤口痢,风湿痹痛;
夏枯草清肝明目,散结解毒。主治目赤羞明,目珠疼痛,头痛眩晕,耳鸣,瘰疬瘿瘤,乳痈痄腮,痈疖肿毒,急、慢性肝炎;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主治温热病高热烦渴,神昏,斑疹,吐血,衄血;黄疸,泻痢;丹毒,喉痹,口疮,痄腮;
木香行气止痛,调中导滞。主治胸胁胀满,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痢疾后重;
山楂消食健胃,行气散瘀。主治饮食积滞,脘腹胀痛,泄泻痢疾,血瘀痛经、经闭,产后腹痛、恶露不尽,疝气或睾丸肿痛;篇蓄利水通淋,杀虫止痒。主治淋证,黄疸,带下,泻痢,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妇女阴蚀,皮肤湿疮,疥癣,痔疾;
水仙花清心悦神,理气调经,解毒辟秽。主治神疲头昏,月经不调,痢疾,疮肿;
槐花凉血止血,清肝明目。主治肠风便血,痔疮下血,赤白痢,血淋,崩漏,吐血,衄血,疮疡肿毒,并可预防中风;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热毒泻痢,热淋血淋,赤白带下,崩漏,痔血痈肿,丹毒瘰疬,湿癣白秃;
木槿花清热凉血,解毒消肿。主治肠风泻血,赤白痢疾,肺热咳嗽,咳血,白带,疮疖痈肿,烫伤; 仙鹤草收敛止血,消积止痢,解毒消肿。主治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及外伤出血,腹泻,痢疾,脱力劳伤,疟疾;。松木皮祛风,胜湿,活血,敛疮。主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肠风下血,久痢,痈疽久不收ロ,湿疹,金疮,烧烫伤;
石见穿异名紫參,化瘀散结,清热利湿。主治噎膈,痰喘,瘰疬,痈肿,痛经,经闭,湿热黄疸,痢疾,带下;
杨树花清热解毒,化湿止痢。主治细菌性痢疾,肠炎;
地榆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痔血、血痢、崩漏、赤白带下,疮痈肿痛,湿疹,阴;
芭蕉花化痰,散瘀,止痛。主治胸膈饱胀,脘腹痞疼,吐酸反胃,呕吐痰涎,头目昏眩,心痛,怔忡,风湿疼痛,痢疾。配方中,大青叶、马齿苋、木槿花、地榆主要用于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消斑;カロ配夏枯草、篇蓄、槐花、杨树花,主要用于解毒透疹、活血除烦,疏肝解郁、凉血消斑清肝明目、散结解毒、利水通淋、杀虫止痒;又配木香、水仙花、仙鹤草、松木皮,用于行气止痛、理气调中、解毒辟秽、收敛止血、消积止痢;再配石菖蒲、山楂、石见穿、芭蕉花,用于豁痰开窍、宁心益志、消食健胃、行气散瘀。本发明以清热解毒、收敛止血、消积止痢、行气和胃为治则,多种药材组合协同,主要用于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活血、杀虫止痒、宁心益志、行气散瘀、调中和胃,对细菌性痢疾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临床观察
(I)临床资料
本发明人于2005年至今,对463例细菌性痢疾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其中,男197例,女266例,年龄6个月到47岁。(2)治疗方法
ロ服,一日三次,毎次5 10g,饭后服用。根据患者病情轻重计算治疗时间,轻度患者服用3天左右,重病患者连服10天即可痊愈。(3)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症状全部消失;主要理化检测指标均为正常。显效全部症状消除或主要症状消除;理化检测指标基本正常。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理化检测指标有所改善。
无效主要理化检测指标与治疗前无变化。(4)临床结果
临床治愈 396 M (85. 53%),显效 41 例(8. 86%),有效 26 例(5. 62%),无效 0 例(0. 81%),总有效率为100%。本发明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药效持续时间长,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生产成本低,有利于病患及时减轻病状。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I :
取石菖蒲2g、夏枯草6g、大青叶9g、木香3g、山楂3g、篇蓄9g、水仙花9g、槐花4g、马齿觅9g、木Ii花3g、仙鹤草9g、松木皮9g、石见穿6g、杨树花9g、地榆6g、色蕉花4g,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打粉混合,制成粉剂或丸剤。 用法用量ロ服,一日三次,毎次5 10g,饭后服用。实施例2
取石菖蒲6g、夏枯草12g、大青叶15g、木香9g、山楂9g、篇蓄15g、水仙花15g、槐花10g、马齿觅15g、木Ii花9g、仙鹤草15g、松木皮15g、石见穿12g、杨树花15g、地榆12g、色蕉花IOg,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打粉混合,制成粉剂或丸剤。用法用量ロ服,一日三次,毎次5 10g,饭后服用。实施例3
取石菖蒲4g、夏枯草9g、大青叶12g、木香6g、山楂6g、篇蓄12g、水仙花12g、槐花7g、马齿觅12g、木Ii花6g、仙鹤草12g、松木皮12g、石见穿9g、杨树花12g、地榆9g、色蕉花7g,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打粉混合,制成粉剂或丸剤。用法用量ロ服,一日三次,毎次5 10g,饭后服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其特征为,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石菖蒲2飞份、夏枯草6 12份、大青叶扩15份、木香3、份、山楂3、份、篇蓄扩15份、水仙花扩15份、槐花4 10份、马齿苋扩15份、木槿花3、份、仙鹤草扩15份、松木皮扩15份、石见穿6 12份、杨树花9 15份、地榆6 12份、芭蕉花4 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其特征为,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石菖蒲4份、夏枯草9份、大青叶12份、木香6份、山楂6份、篇蓄12份、水仙花12份、槐花7份、马齿苋12份、木槿花6份、仙鹤草12份、松木皮12份、石见穿9份、杨树花12份、地榆9份、芭蕉花7份。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为粉剂或丸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中药应用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该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以石菖蒲、夏枯草、大青叶、木香、山楂、萹蓄、水仙花、槐花、马齿苋、木槿花、仙鹤草、松木皮、石见穿、杨树花、地榆和芭蕉花为原料,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配制而成。本发明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药效持续时间长,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生产成本低,有利于病患及时减轻病状。
文档编号A61K36/888GK102772598SQ201210295050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0日
发明者解连新 申请人:解连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