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形气管异物取出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40852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锥形气管异物取出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管异物取出器,它由中空软管、与软管相连的凹锥形弹性软头,软管末端内的液囊组成,液囊内含粘合剂,锥形头纵截面呈双U形,由强度比较好的弹性材料做成,双U形锥形头内为空腔,与和外相通的导管相接。喉镜暴露声门,将本取出器外涂润滑油,用注射器通过导管抽出锥形头内气体,把锥形头送入气管,至遇阻不能前进,用注射器通过导管向锥形头内注入适量气体,将锥形头与异物贴紧,用注射器由软管口向内注入适量气体,使液囊破裂,粘合剂流出,粘合剂与异物粘牢后,缓慢拔出取出器,即取出异物。本发明具有方便快捷、无需支气管镜,无副损伤,可取出较大嵌顿的球形异物的优点。
【专利说明】锥形气管异物取出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手术器械。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气管异物取出的医疗手术器械。
【背景技术】
[0002]气管、支气管异物为很多临床科室的常见急症,异物一旦进入气管可危及生命。目前这类疾病的治疗大都在支气管镜下用取物钳等取出,但对较大的卡在气管中的质硬球形异物,取物钳在取出这类异物时常无能为力,即便钳住也易损伤气管,更易滑脱,通过声门裂也很难,临床中常因缺少专用取出这些异物的手术器械使手术失败,并且支气管镜在基层也不普及,以致不少患者因反复转院耽搁了宝贵的抢救时间而死去。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快捷、无需支气管镜,无副损伤,可取出较大嵌顿的球形异物。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支气管异物取出器由由中空软管、与软管相连的凹圆锥形弹性软头,软管末端内的液囊组成,液囊内含粘合剂, 粘合剂具有粘性大,遇空气粘性增强并快速固化的特点;锥形头纵截面呈双U形,由强度比较好的弹性材料做成,双U形锥形头内为空腔,与和外相通的导管相接,锥形头粘合面粗糙,周缘为凹槽。锥形头与异物贴紧后,将粘合剂均匀分布于锥形头与异物接触面,粘合剂与异物粘牢后,取出器即与异物粘牢,缓慢拔出取出器,即可取出异物。
[000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气管异物取出器的双U形锥形头内为空腔,抽气后变小,容易通过声门进入气管,进入气管遇到异物再充气变大,容易与异物粘合。
[0006]2、锥形头周缘的凹槽可以防止粘合剂漏出。
[0007]3、中空软管末端内的液囊结构,便于保护粘合剂,也便于工厂生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发明充气后的纵剖面图
在图中1、中空软管2、液囊膜3、粘合剂4、锥形头5、粘合面6、凹槽7、导管8、气

图2是本发明未充气时的纵剖面图,用以显示充气前后锥型头形状的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0]用喉镜暴露声门,将本取出器外涂润滑油后,用注射器通过导管抽出锥形头内气体,锥形头变小后,通过金属导丝把锥形头送入气管,逐渐深入,至遇阻不能前进,再反复前后运动确认为异物后,用注射器通过导管向锥形头内注入适量气体,锥形头变大,将锥形头与异物贴紧,用注射器由软管口向内注入适量气体,使液囊破裂,粘合剂流出,缓慢旋转软管,使粘合剂均匀分布于锥形头与异物接触面,约三分钟后,粘合剂与异物粘牢,取出器即与异物粘牢,缓慢拔出取出器,即取出异物。
[0011]对特殊类型的异物,如单用本发明不好取出,可由本发明与本人的另一发明“双囊气管异物取出器”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权利要求】
1.一种气管异物取出器,由中空软管(1),与中空软管(I)相连的锥形头(4),液囊(3)和导管(7)等组成,其特征是:异物取出部分由锥形头与粘合剂共同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异物取出器,其特征是:锥形头纵截面呈双U形,由强度比较好的弹性材料做成,双U形锥形头内为空腔,与和外相通的导管相接,锥形头粘合面粗糙,周缘为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异物取出器,其特征是:中空软管末端内含液囊,粘合剂具有粘性大,遇空气粘性增强并快速固化的特点。
【文档编号】A61B17/50GK103622731SQ201210309817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9日
【发明者】陈宏涛, 朱红灿 申请人:陈宏涛, 朱红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