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管路切换装置及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7099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流体管路切换装置及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窥镜的送气/送水按钮等所使用的流体管路切换装置。详细而言, 涉及减少部件件数且还降低了内窥镜的操作对部件的负担的内窥镜用的流体管路切换装置、及使用该流体管路切换装置的内窥镜。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内窥镜插入到人体等生物体内而用于脏器的诊断、检查等。
内窥镜基本上包括插入到人体内的插入部、进行插入部的操作或送气/送水等操作的操作部、与送气机构、吸水机构或吸引泵等连接的连接器(LG(Light Guide)连接器)、 以及将连接器与操作部及插入部连接的通用软线(LG软性部)等。
另外,插入部具有装入有具有CCD传感器的摄像单元或照明透镜等的前端部、基端侧的长条的软性部、转向部。转向部设置在前端部与软性部之间,能够根据操作部的操作而弯曲。
如前所述,在插入部的前端部装入具有CCD传感器等的摄像单元、用于将导光件 (光纤)的前端部及导光件所传播来的光向检查部位照射的照明透镜(观察窗)等。
进而,在插入部的前端部还设置有用于将活组织检查钳子等处置器具插入被处置部的钳子孔(钳子通道)、用来进行用于照明透镜或被处置部的清洗、使体腔膨胀而扩大观察视野的送气等操作的送气/送水喷嘴(送气通道)等。
在使用了送气/送水喷嘴而具有送气/送水的功能的内窥镜中,挠性的管从连接器通过通用软线、操作部及插入部而插通至前端部。通过该管而将从与连接器连接的送气源或吸水源供给来的空气或水向插入部的前端部供给并射出。
另外,在操作部设置有与该管连通的(流体)管路切换装置。在内窥镜中,通过对该管路切换装置进行操作,由此能够进行送气及送水的实施/停止。
作为一例,该管路切换装置如专利文献I所示那样包括与前述的从连接器插通至前端部的管连接的工作缸;沿轴线方向移动自如地插入在该工作缸中的活塞及安装在活塞的上端部且具有供医师进行操作的按钮头(手指碰触构件)的(操作)按钮;大致圆筒状的按钮承受件(活塞限动器及包围构件)。
按钮插通在按钮承受件中而被保持。另外,按钮和按钮承受件构成为按钮不会意外地从按钮承受件脱落的结构。进而,按钮被弹簧向上方(按钮的压入方向=与内窥镜侧相反的方向)施力。
在该管路切换装置中,工作缸固定在内窥镜操作部的规定位置处。通过在该工作缸中插入按钮的活塞且将按钮承受件安装在规定位置处,由此构成管路切换装置,且将该管路切换装置安装于内窥镜。
在内窥镜的管路切换装置中,通过按钮的按压(压下)或松开、形成在按钮及按钮头上的空气排出孔的闭塞或打开等使用按钮头的按钮的操作,从而能够进行送水的实施/ 停止、送气的实施/停止、送气与送水的切换等。
另外,在活塞的外周安装有将工作缸与活塞之间的空间沿着轴线方向分离的大致圆筒状的填料(密封构件)。
在管路切换装置中,利用该填料将在工作缸与活塞之间的空间形成的水及空气的流路分离,且根据按钮的操作来进行管路切换装置内的流路相对于与工作缸连接的管的切换。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第3651982号公报
其中,在管路切换装置中,需要在对工作缸或填料不造成负担的情况下稳定地进行适当的送气/送水动作。为此,优选在按钮头的按压/松开时,能够使活塞相对于工作缸的轴线方向笔直地移动(压入/返回)。
因此,还如专利文献I所示,在这样的由工作缸和按钮构成的管路切换装置中,在工作缸内的活塞上安装有两个用于能够进行适当的按钮的按压/松开的作为引导构件的滑块。
该滑块为树脂制的大致圆筒状的构件,通过将活塞插通于贯通孔而安装在活塞上。滑块的外周面的直径与工作缸的内周面的直径大致相同。活塞通过该滑块与工作缸内周面滑动接触而沿轴线方向移动自如。
因此,在该管路切换装置中,将滑块作为引导构件,从而能够通过按钮头的操作而使按钮沿工作缸的轴线方向适当地移动。
另一方面,在管路切换装置中,由于需要这样的用于引导按钮的滑块,因此部件件数增加。
另外,如前所述,在活塞上除滑块以外还安装填料等。并且,众所周知,内窥镜用的管路切换装置非常小。 因此,对安装于工作缸内的活塞上的两个滑块来说,无法充分稳定来适当引导按钮的情况居多。此外,滑块自身与活塞内部滑动接触而移动,因此该滑块的滑动接触也给活塞带来负担。其结果是,对工作缸或填料施加不必要的负担,导致构件的寿命变短。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用的流体管路切换装置,从而在内窥镜的送气/送水按钮等所利用的流体管路切换装置中,能够减少部件件数,并且能够通过按钮头的按压/松开而使按钮沿工作缸的轴线方向适当地移动,还能够减少对工作缸或填料施加的负担。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该管路切换装置的内窥镜。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流体管路切换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与设置在内窥镜中的多个管路连接的工作缸;具有活塞、按钮头及多个填料的按钮,其中所述活塞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且下端侧的至少一部分收容在所述工作缸内,所述按钮头安装在所述活塞的上端部,所述多个填料在所述工作缸内表面与活塞外表面之间将所述工作缸内沿着轴线方向分离,并对应于所述管路而安装在所述活塞上;具有供所述按钮插通的贯通孔,且将该贯通孔与所述工作缸内连通而安装在所述内窥镜的操作部上的按钮承受件,进而,所述按钮头的下端部始终插入到所述按钮承受件的贯通孔中,该按钮头的下端部作为使所述按钮仅沿所述工作缸的轴线方向移动的引导构件而发挥作用。
在这样的本发明的流体管路切换装置中,优选所述按钮头的下端部及所述按钮承受件的贯通孔均为圆筒状。
另外,优选所述活塞具有滑块,所述滑块始终与所述工作缸的内表面接触,而对所述按钮进行引导使其仅沿所述工作缸的轴线方向移动。另外,优选所述滑块仅有一个。
另外,优选所述按钮头为树脂制。
另外,优选所述工作缸的内部及所述活塞朝向下方而逐步变细。
另外,优选所述按钮承受件包括具有所述贯通孔的金属制构件、收容该金属制构件且安装在所述内窥镜上的橡胶制构件。另外,优选所述按钮承受件一体成形。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内窥镜具有插入到体腔内的插入部、用于从该插入部的前端部射出流体的多个管路、及用于变更从所述前端部射出的流体的流体管路切换装置,所述内窥镜通过将所述插入部插入到体腔内来对被观察部进行观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管路切换装置具有与所述管路连接的工作缸;具有活塞、按钮头及多个填料的按钮,其中所述活塞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且下端侧的至少一部分收容在所述工作缸内,所述按钮头安装在所述活塞的上端部,所述多个填料在所述工作缸内表面与活塞外表面之间将所述工作缸内沿着轴线方向分离,且对应于所述管路而安装在所述活塞上;具有供所述按钮插通的贯通孔,且将该贯通孔与所述工作缸内连通而安装在所述内窥镜的操作部上的按 钮承受件, 进而,所述按钮头的下端部始终插入到所述按钮承受件的贯通孔中,该按钮头的下端部作为使所述按钮仅沿所述工作缸的轴线方向移动的引导构件而发挥作用。
在这样的本发明的内窥镜中,优选所述按钮的按钮头的下端部及所述按钮承受件的贯通孔均为圆筒状。
另外,优选所述按钮的活塞具有滑块,所述滑块始终与所述工作缸的内表面接触, 而对所述活塞进行引导使其仅沿所述工作缸的轴线方向移动。
另外,优选所述滑块仅有一个。
另外,优选在所述按钮中,所述按钮头的与所述按钮承受件接触的接触部为树脂制。
另外,优选所述工作缸的内部及所述按钮的活塞朝向下方而逐步变细。
另外,优选所述按钮承受件包括具有所述贯通孔的金属制构件、收容该金属制构件且安装在所述内窥镜上的橡胶制构件。另外,优选所述按钮承受件一体成形。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流体管路切换装置利用于内窥镜的送气/送水按钮等,包括 工作缸;具有以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的状态插入到工作缸中的活塞及按钮头的按钮;供按钮插通而对其进行保持,且安装在内窥镜操作部上的大致圆筒状的按钮承受件。
本发明中,在这样的内窥镜用的流体管路切换装置中,在将按钮头的下端部(内窥镜的内部侧的端部=按钮的按压方向的端部)始终插入到安装在内窥镜操作部上的按钮承受件中的状态下,使该按钮头的下端部作为使按钮仅沿工作缸的轴线方向移动的引导件而发挥作用。
S卩,取代所述专利文献I所示那样通常为了引导活塞而固定在工作缸内的活塞上的滑块,而使用于供医师进行操作的构件而必需设置的按钮头(其下端部)具有与滑块同样的作用。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减少内窥镜的送气/送水按钮等所利用的流体管路切换装置的部件件数,实现结构的简化或低成本化。
另外,该流体管路切换装置中,使对内窥镜进行操作的医师所直接操作的按钮头作为引导构件而发挥作用。因此,能够更为准确地沿轴线方向引导按钮(活塞),防止对工作缸或填料施加无用的力,从而能够减轻对上述部件施加的负担,实现部件的长寿命化。
进而,在工作缸内部,减少与工作缸内表面滑动接触的构件,因此在这点上也能够减轻对工作缸施加的负担,从而实现工作缸的长寿命化。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利用本发明的流体管路切换装置的本发明的内窥镜的一例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部的示意图。
图3是用于说明内窥镜内的流体管路的示意图。
图4(A)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内窥镜中使用的送气/送水按钮的按钮及按钮承受件的截面的图,(B)是示意性地表示该送气/送水按钮的截面的图。
图5 (A)及(B)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内窥镜中使用的送气/送水按钮的作用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内窥镜
12插入部
14操作部
14a壁部
16通用软线
18LG连接器
20视频连接器
24前端部
26转向部
28软性部
32钳子口
34吸引按钮
36送气/送水;
38LR捏手·
40UD捏手
42LR制动器
46UD制动器
48吸引连接器
48L吸引通道
50送水连接器
50L送水通道
52送气连接器
52L送气通道
54LG棒
60照明透镜
62钳子孔
62L钳子通道
64送气/送水喷嘴
64L送气/送水通道
68按钮
70按钮承受件
72工作缸
72a大径区域
72b中径区域
72c小径区域
72d最小径区域
72e水导入部
76活塞
76a小径部
76b长孔
76c、76d、78a、98a 贯通孔
78按钮头
80a肋
80b、80c、84、90 凹部
80d凸缘
82a、82b、82c、82d 填料
86滑块
92挡板
94下端区域
98(按钮承受件)主体
100安装罩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流体管路切换装置及内窥镜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1示意性地表示利用本发明的流体管路切换装置的本发明的内窥镜的一例。
图1所示的内窥镜10是插入到体腔(消化管、耳鼻咽喉等)等进行治疗或检查的处置部中来进行体内的观察、静止图像或动态图像的摄影、生物体组织的提取等处置等的构件。
内窥镜10是使用CXD传感器对检查部位的图像进行摄像(摄影),从而进行检查部位的观察、动态图像或静止图像的摄影的所谓的电子显示器型的内窥镜。该内窥镜10与通常的内窥镜同样地具备插入部12、操作部14、通用软线16、LG连接器18、及视频连接器 20。
另外,插入部12是插入到体腔内等检查部位中的长条的部位,与公知的内窥镜同样地具有前端(插入侧的前端=与操作部14相反的一端)的前端部24、转向部26、软性部 28。
操作部14是进行内窥镜10的操作的部位。
在操作部14上与通常的内窥镜同样地配置钳子口 32、用于从前端部24进行吸引的吸引按钮34、用于从前端部24进行送气及送水的送气/送水按钮36等。
该送气/送水按钮36是本发明的内窥镜用的流体管路切换装置。内窥镜10除了作为设置在操作部14上的送气/送水按钮36利用了本发明的流体管路切换装置这点外, 基本上是公知的内窥镜。
在操作部14上还设置有使转向部26向左右方向弯曲的LR捏手38、使转向部26 向上下方向(与所述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弯曲的UD捏手40、用于将转向部26在弯曲状态下保持的LR制动器42及UD制动器46。
进而,在作为电子显示器的内窥镜10中,除了上述的操作机构以外,还设置有变焦开关、静止图像 的摄影开关、动态图像的摄影开关、停格开关等、使用摄像单元(CCD传感器)来对图像进行观察/摄影的内窥镜所具有的各种开关。
LG(Light Guide)连接器18是使用内窥镜的设施中的用于将吸引源、送水源、送气源等与内窥镜10连接的部位。因此,在该LG连接器18上设置用于将内窥镜10与吸引源(吸引机构)连接的吸引连接器48 (参照图3)、用于与送水源(供水源=吸水机构)连接的送水连接器50、用于与送气源(送气机构)连接的送气连接器52等。
另外,在LG连接器18上设置用于与照明光源连接的LG棒54、使用电子手术刀时与S软线连接的S端子等。
如前所述,内窥镜10为电子显示器。因此,在LG连接器18上连接用于将处理器装置与内窥镜10连接的视频连接器20。后述的前端部24的CXD传感器摄像到的图像(图像数据)等通过信号线而经由该LG连接器18从视频连接器20向处理器装置等输出。
通用软线(LG软性部)16是将LG连接器18与操作部14连接的部位。
在该通用软线16中收容/插通有与送水连接器50连接的送水通道50L、与送气连接器52连接的送气通道52L、与吸引连接器48连接的吸引通道48L、导光件、信号线等(参照图3)。
如前所述,内窥镜10的插入部12具有前端部24、转向部26、及软性部28。
转向部(弯曲部)26是为了使前端部24插入目的位置或位于目的位置而在操作部14的LR捏手38等的操作下向上下及左右(正交的四个方向)弯曲的区域。
软性部28是将前端部24及转向部26与操作部14相连的部位。该软性部28是相对于向检查部位的插入具有充分地挠性的长条的部位。
图2示意性地表示前端部24的正面(插入部12的前端面)。
在图示例的内窥镜10中,在前端部24装入有摄像单元所具有的摄影透镜58及照明透镜60。
摄像单元是装入有CXD传感器或摄影透镜58等摄影所必需的元件或光学部件等而单元化了的构件。用于传送摄像单元摄影到的图像的信号线经由插入部12(转向部26 及软性部28)、操作部14、通用软线16、LG连接器18而插通至视频连接器20。
照明透镜60是用于将导光件(例如细的光纤束)传播来的光向被检查部照射的透镜。导光件穿过插入部12 (同前)、操作部14、通用软线16而插通至LG连接器18的LG 棒54。
另外,在插入部12的前端部24形成有用于将钳子向处置部送出的钳子孔62、用于进行送气及送水的送气/送水喷嘴64。
图3示意性地表示内窥镜10中的流体管路。
前述的钳子口 32通过钳子通道62L与钳子孔62连通。
LG连接器18的吸引连接器48与吸引通道48L连接。吸引通道48L从连接器18 穿过通用软线16而到达操作部14,在操作部14与吸引按钮34连接。进而,吸引通道48L 从吸引按钮34与钳子通道62L连接。
另外,LG连接器18的送水连接器50与送水通道50L连接。送水通道50L从LG 连接器18穿过通用软线16而到达操作部14,在操作部14与送气/送水按钮36连接。进而,送水通道50L从送气/送水按钮36与送气/送水通道64L连接。
另一方面,LG连接器18的送气连接器52与送气通道52L连接。送气通道52L也穿过通用软线16而到达操作部14,在操作部14与送气/送水按钮36连接。进而,送气通道52L也从送气/送水按钮36与送气/送水通道64L连接。·
与送水通道50L及送气通道52L连接的送气/送水通道64L穿过插入部12 (软性部28及转向部24)而在插入部12的前端部24与送气/送水喷嘴64连接。
图4表示该送气/送水按钮36的简要剖视图。
该送气/送水按钮36基本上由按钮68、按钮承受件70、工作缸72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中,(A)表示按钮68及按钮承受件70,⑶表示包括工作缸72在内送气/ 送水按钮36被装入到内窥镜10的操作部14中的状态。
如图4(B)所示,工作缸72是下表面闭塞且金属制的大致圆筒形的构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下”是指内窥镜10(操作部14)的内部侧(即,按钮68的按压方向 (压入方向)),“上”是指内窥镜10的外部侧(即,从该按压松开的松开方向)。
内窥镜10的操作部14在规定位置处具有圆形的贯通孔,且以包围该贯通孔的方式竖立设置大致圆筒状的壁部14a。在该壁部14a的内表面上形成有螺纹牙。另一方面,在工作缸72的上端部外表面上也形成有螺纹牙。在内窥镜10中,通过将工作缸72的上端部的外表面与该壁部14a的内表面螺合,由此将工作缸72固定于操作部14。
工作缸72的内部朝向轴线方向的下方以四个阶段逐渐地直径变小(大径区域 72a、中径区域72b、小径区域72c及最小径区域72d),在最下端部直径变大(水导入部 72e)。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工作缸72与在后详述的按钮68的活塞76的轴线方向(中心线方向)一致,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将该方向简称为“轴线方向”。
在工作缸72中,在最下端部的水导入部72e形成有水的流入口 50i,而在此处连接送水通道50L的送入侧。另外,在小径区域72c的下端部形成有水的流出口(活塞76的对面侧),而在此处连接送水通道50L的送出侧。
进而,在工作缸72中,在中径区域72b的下端部形成有空气的导入口 52i,而在此处连接送气通道52L的送入侧。另外,在大径区域72a形成有空气的排出口(活塞76的对面侧),而在此处连接送气通道52L的送出侧。
按钮68由活塞76和按钮头78构成。
活塞76是金属制的大致圆柱的构件,下端部附近成为小径部76a。活塞76除了上端的一部分外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地收容在工作缸72中。
另外,在活塞76的中心形成(穿设)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长孔76b。该长孔76b 形成为在图4(B)所示的按钮68未被按压的状态下,下端位于工作缸72的中径区域72b的下端部附近。
另外,长孔76b的下端在按钮68被按压至最下方时位于工作缸72的小径区域 7 2c (参照图 5(B))。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将按钮68未被按压的状态也称作“固定位置”,将按钮68被按压至最下方的状态也称作“按压位置”。
在活塞76上以贯通至长孔76b的方式形成有沿着轴线方向分离的两个贯通孔76c 及 76d。
上方的贯通孔76d形成为在固定位置处位于工作缸72的大径区域72a,在按压位置处位于工作缸72的中径区域72b。
下侧的贯通孔76c形成在长孔76b的下端部。如前所述,在固定状态下,长孔76b 的下端部位于中径区域72b的下端部。从而,该下侧的贯通孔76c在固定位置处位于工作缸72的中径区域72b,且在按压位置处位于工作缸72的小径区域72c。
在活塞76的小径部76a的下端部整周地形成有沿着轴线方向分离的两个肋80a。 另外,在这两个肋80a之间嵌入/保持在外周具有凸部的圆筒状的填料82a。
填料82a由橡胶或具有弹性的树脂形成。该填料82a通过与工作缸72的内表面整周抵接,由此将工作缸72内表面与活塞76外表面之间的空间沿着轴线方向液密性及气密性地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填料82a形成为至少与工作缸内表面抵接的抵接部在固定位置及按压位置处位于以下所示的规定位置为好。
关于以上点,其它填料82b 82d也同样。
肋80a及填料82a形成为,在固定位置处填料82a位于工作缸72的最小径区域 72d,在按压位置处填料82a位于工作缸72的水导入部72e。
另外,填料82a的外径(最大径)大于最小径区域72d的内径且小于水导入部72e 的内径。即,填料82a在最小径区域72d将工作缸72内表面与活塞76外表面之间的空间沿着轴线方向液密性及气密性地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将工作缸72内表面与活塞76外表面之间的空间称作“工作缸72内”。另外,将各填料进行的该工作缸72内的轴线方向上的液密及气密性地分离也称作“沿着轴线方向分离”。
在紧接着活塞76的小径部76a的上方整周地形成凹部80b。在该凹部80b嵌入/ 保持在外周具有凸部的圆筒状的填料82b。
凹部80b及填料82b形成为,填料82b始终(无论在固定位置还是在按压位置处) 位于工作缸72的小径区域72c。另外,填料82b的外径大于小径区域72c的内径。S卩,填料 82b将工作缸72内的小径区域72c沿着轴线方向分离。
在活塞76的凹部80b的上方且在贯通孔76c与76d之间整周地形成凹部80c。在该凹部80c嵌入/保持在外周具有凸部的圆筒状的填料82c。
凹部80c及填料82c形成为,填料82c始终位于中径区域72b。填料82c的外径大于中径区域72b的内径。S卩,填料82c将工作缸72内的中径区域72b沿着轴线方向分离。
进而,凹部80c及填料82c形成为,在按压位置处,填料82c的下端部与成为工作缸72的中径区域72b与小径区域72c的交界的台阶抵接,而在该位置处将工作缸72内沿着轴线方向分离。
在活塞76的凹部80c及上侧的贯通孔76d的上方形成在上下端具有肋的凸缘部 80do在该凸缘部80d的肋之间嵌入/保持在外周具有凸部的圆筒状的填料82d。
凸缘部80及填料82d形成为填料82d始终位于工作缸72的大径区域72a。另外, 填料82d的外径大于大径区域72a的内径。S卩,填料82d将工作缸72内的大径区域72a沿着轴线方向分离。
如前所述,工作缸72的内部形成为,大径区域72a、中径区域72b、小径区域72c及最小径区域72d从上方朝向下方逐步缩径。
另外,如上所述,就安装在活塞76上的填料来说,最上部的填料82d将大径区域 72a沿着轴线 方向分离,填料82d下方的填料82c将中径区域72b沿着轴线方向分离,填料 82c下方的填料82b将小径区域72c沿着轴线方向分离,填料82b下方的填料82a将最小径区域72d沿着轴线方向分离。
S卩,在图示例中,工作缸72内朝向下方逐步缩径,安装在活塞76上的填料也相应地朝向下方而外径变小。
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由此在将按钮68装入工作缸72时,能够防止填料与形成在工作缸72的内表面上的转向部(例如插入口 52i等)滑动接触的情况。
即,根据该结构,在为了对内窥镜10进行清洗等而将按钮68取下,清洗完成后等情况下再次安装按钮68时,能够防止填料在工作缸72内的转向部等处发生损伤。因此,能够实现填料的长寿命化且防止装入时的填料的损伤所引起的不良情况。
在活塞76上的凹部80b (填料82b)与长孔76b的下部之间整周地形成凹部84。 在该凹部84嵌入/保持大致圆筒状的滑块86。
滑块86是硬质的树脂制的构件。另外,凹部84及滑块86形成为,滑块86始终位于工作缸72的小径区域72c。
这里,滑块86具有能够插入到工作缸76的小径区域72c且与小径区域72c的内径大致相同的外径。从而,滑块86在按钮68被按压/松开时与工作缸72的小径区域72c 内周面的整周抵接并沿轴线方向滑动接触而移动。
S卩,滑块86是对按钮68 (活塞76)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引导构件,以使按钮68仅沿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引导按钮68。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滑块86可以有多个。
然而,在本发明中,后述的按钮头78的下端部(下端区域94)与滑块同样地作为按钮68的引导构件而发挥作用。因此,只要在工作缸内在一处进行引导,就能够稳定地进行适当的按钮68的按压/松开。
从而,考虑到部件件数减少和施加在工作缸上的负担等,优选配置在工作缸内的作为引导构件的滑块86为一个。
进而,在活塞76的凹部80c (填料82c)的上方整周地形成凹部90。在该凹部90 嵌入/保持挡板92。
挡板92是下端部壁厚且上端部附近逐渐缩径的大致圆筒状的橡胶制的构件。挡板92通过将下端部的壁厚部嵌入凹部90中而保持在活塞76上。另外,凹部90及挡板92 形成为,挡板92覆盖活塞76的上侧的贯通孔76d,且挡板92的上端部在贯通孔76d上与活塞的外周整周抵接。
该挡板92是具有所谓的用于自行车的轮胎中的胶管心(虫5厶)这样的作用的构件。
即,挡板92通过上端与活塞76的外周面抵接而气密性地覆盖贯通孔76d,但其上端成为自由端。因此,当从贯通孔76d排出空气时,挡板92在来自内部的压力的作用下上端部扩展,而将空气向挡板92的外部排出。反之,在从外部施加有压力的情况下,挡板92 保持覆盖着贯通孔76d的状态而作为止回阀发挥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示例中,挡板92与其下方的填料82为不同体,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S卩,根据工作缸72、活塞76的形状或结构的不同,也可以将挡板92和其下方的填料82c —体地成形。
在按钮68的上端部安装覆盖活塞76的上端部的按钮头78。按钮头78 (尤其是其上表面)是在使用了内窥镜10的诊断等中供医师直接接触来操作送气/送水按钮36的部位。
在图示例中,按钮头78是外径朝向下方以三阶段逐渐减少且在中心具有贯通孔的大致圆筒状的构件。另外,按 钮头78通常由树脂等形成。
该按钮头78例如通过螺合而安装在活塞76的上端部。
作为一例,按钮头78的贯通孔形成为,上方成为小径部78a且下方成为大径部 78b,下方的大径部78b与活塞76的上端部螺合。
另一方面,按钮头78的贯通孔的上方的小径部78a在按钮头78安装于活塞76时与形成在活塞76上的长孔76b —致(连通)。
如前所述,在图示例中,按钮头78的外径具有朝向下方而逐渐变小的三阶段的直径。在此处,上两段没有形成为圆筒状的外形,而具有倾斜部或弯曲部。相对于此,最下段的下端区域94的外表面形成为通常的圆筒形状。
按钮头78中,下端区域94的至少下端部始终(B卩,无论在固定位置还是在按压位置处)插入到后述的按钮承受件70 (按钮承受件主体98)的贯通孔98a中。
另外,下端区域94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地插入到该贯通孔98a中,且下端区域94 的外径与该贯通孔98a的内径大致相同。优选的是,下端区域94以沿着轴线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周向上的至少一部分与贯通孔98a滑动接触的状态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地插入到贯通孔98a中。更优选的是,下端区域94以沿着轴线方向的整个区域(按钮的按压行程的整个区域)及/或周向上的整个区域与贯通孔98a滑动接触的状态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地插入到贯通孔98a中。
即,在本发明中,按钮头78(其下端区域94)与前述的安装在活塞76上的滑块86 同样地作为用于使按钮68仅沿轴线方向移动的引导构件而发挥作用。
在本发明中,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由此能够实现部件件数减少、工作缸72或填料的负担减轻等作用效果。关于该点,在后详述。
按钮承受件70是将按钮68保持为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且用于按钮68安装在内窥镜10的操作部14(壁部14a)上的构件。
在图示例中,按钮承受件70包括供按钮68插通的按钮承受件主体98、覆盖嵌合该按钮承受件主体98的安装罩100。
按钮承受件主体98 (以下也称作主体98)为金属制的构件,具有下端部附近闭塞的双重管形状(截面大致U字状的圆环形状)。即,主体98在中心具有圆形的贯通孔98a。
按钮68插通在该贯通孔98a中而由按钮承受件70保持为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
这里,如图4所示,按钮头78的第二段(轴线方向上的中间段)的外径大于主体 98的贯通孔98a的内径。另外,活塞76的最靠上的供填料82d安装的凸缘80d的外径也大于主体98的贯通孔98a的内径。
从而,按钮68不会意外地从主体98 (按钮承受件70)脱落。
另外,在主体98的下端部附近的闭塞面与按钮头78的最大径部的下表面之间配置弹簧102。
该弹簧102对按钮头78向上方施力。按钮68被该弹簧102向上方施力,在凸缘 SOd与主体98的下表面(形成 贯通孔98a的筒的下端)抵接的位置处停止而保持在固定位置处。
如前所述,主体98的贯通孔98a供按钮68插通。
另外,如前所述,在送气/送水按钮36中,在按钮68的上端部安装的按钮头78作为用于使按钮68仅沿轴线方向移动的引导构件而发挥作用。S卩,在按钮68的上端部安装的按钮头78的下端区域94以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的状态始终插入到贯通孔98a中,且下端区域94的外径与贯通孔98a的内径大致相同。
关于这点,在后详述。
安装罩100为橡胶制的大致圆筒状的构件。
该安装罩100在筒内的上方收容/覆盖嵌合所述双重管形状的按钮承受件主体 98,从而利用自身的弹性保持按钮承受件主体98。
另外,安装罩100的内径与前述的形成在操作部14上的大致圆筒状的壁部14a的外径大致相同。进而,在安装罩100的内侧下端部整周地形成凸状的安装部100a。
如前所述,安装罩100为圆筒状,且在上部收容双重管结构的主体98。从而,通过利用安装罩100来覆盖嵌合壁部14a,由此主体98的贯通孔98a与安装在壁部14a上的工作缸72内连通。
图示例的送气/送水按钮36中,按钮68的活塞76插入到工作缸72中,安装罩100的安装部IOOa覆盖嵌合形成在操作部14上的壁部14a的外部而与壁部14a卡合。
在送气/送水按钮36中,由此将按钮68及按钮承受件70装拆自如地安装在内窥镜10的操作部14上,从而构成送气/送水按钮36。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示例中,按钮承受件70由金属制的主体98和覆盖嵌合该主体 90的安装罩100形成,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即,在本发明中,供按钮68插通的按钮承受件可以通过例如使用了树脂的成形等而一体地形成。此时,按钮承受件向内窥镜的装拆自如的安装可以通过利用与按钮承受件 70同样的弹性的方法、利用螺合或凹凸的嵌合、使用了固定构件的安装等公知的方法来进行。
以下,参照图5对送气/送水按钮36的作用进行说明,由此对本发明的液体管路切换装置更为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5(A)(图4(B))所示,在固定状态下,按钮68在弹簧102的作用下向上方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固定状态下,按钮头78的下端区域94的至少下端部也插入到大致相同直径的按钮承受件70的主体98的贯通孔98a中。
在固定状态下,从送水通道50L供给来的水从流入口 50i向工作缸76的水导入部 72e输送。
在固定状态下,配置在活塞76的下端部的填料82a位于水导入部72e上方的最小径区域72d。如前所述,该填料82a在最小径区域72d的规定位置处将工作缸72内沿着轴线方向分离。
从而,在固定状态下,输送到水导入部72e中的水在该水导入部72e停止,而不会向此处以外的部位输送。
另一方面,从送气通道52L供给的空气从导入口 52i向工作缸72内输送。
在固定状态下,位于小径区域72c的填料82b在该导入口 52i所形成的位置的下方将工作缸72内沿着轴线 方向分离,位于中径区域72b的填料82c在该导入口 52i所形成的位置的上方将工作缸72内沿着轴线方向分离。
从而,从导入口 50i向工作缸72内输送的空气从位于中径区域72b的下端部的贯通孔76c向活塞76的长孔76b输送,经由长孔76b及按钮头78的贯通孔(小径部78a)向送气/送水按钮36 (按钮68)的外部排出。
这里,在该固定状态下进行来自送气/送水喷嘴64的送气时,对内窥镜10进行操作的医师用手指闭塞按钮头78的贯通孔78a。
由此,输送到活塞76的长孔76b中的空气失去去处,从活塞76的上侧的贯通孔 76d将挡板92压开而向工作缸72内输送,从形成在工作缸72上的未图示的排出口向送出侧的送气通道52L输送。
输送到送气通道52L中的空气接着向送气/送水通道64L输送,而从插入部12的前端部24的送气/送水喷嘴64射出。
进而,当医师对按钮头78进行按压时,成为图5(B)所示的按压状态。
在该状态下,在最小径区域72d处将工作缸72内沿着轴线方向分离的填料82a向其下方的水导入部72e移动。如前所述,填料82a的直径小于水导入部72e的内径。从而,输送到水导入部72e中的水被输送至最小径区域72d及由小径区域72c的填料82b分离出的区域。这里,在工作缸72的小径区域72c的下端部形成未图示的排出口,并在此处连接送水通道50L的送出侧。从而,输送到小径区域72c的水被向送水通道50L输送。
输送到送水通道50L中的水接着向送气/送水通道64L输送,而从插入部12的前端部24的送气/送水喷嘴64射出。
这里,如前所述,填料82c形成为,在按压位置处,填料82c的下端部与成为工作缸 72的中径区域72b与小径区域72c的交界的台阶抵接,而在该位置处将工作缸72内沿着轴线方向分离。
另外,在按压状态下,下侧的贯通孔76c位于小径区域72c。此外,水被位于贯通孔 76c的下方的填料82b挡住。
从而,在按压状态下,从与送气通道52L连接的流入口 52i输送来的空气不会从贯通孔76c向活塞76内的长孔76b输送。即,根据送气/送水按钮36,能够在按压状态下阻隔送气而适当地仅输送水。
进而,当医师松开按钮头78的按压时,在弹簧102的作用下按钮68向上方移动而成为固定状态。
这里,如前所述,按钮头78的下端区域94能够插入到按钮承受件70 ((按钮承受件)主体98)的贯通孔98a中,且下端区域94的外径与贯通孔98a的内径大致相同。进而, 按钮头78的下端区域94无论在固定位置还是在按压位置处都将至少下端部插入到贯通孔 98a 中。
即,在送气/送水按钮36中,使用按钮承受件70,从而使作为医师进行操作的部位而必需设置的按钮头78作为使按钮68(活塞76)仅沿轴线方向移动的引导构件来发挥作用。
从而,即使用于使按钮68仅沿轴线方向移动的作为引导构件的滑块86为一个,也能够在医师按压/松开按钮68时适当地使按钮68仅沿轴线方向移动。
因此,送气/送水按钮36 (本发明的流体管路切换装置)与专利文献I等所示的目前的送气/送水按钮相比,能够减少部件件数且实现结构的简化和低成本化。
另外,在送气/送水按钮36中,使对内窥镜进行操作的医师所直接操作的按钮头 78作为引导构件而发挥作用。因此,能够更为准确地将按钮68沿轴线方向引导,防止对工作缸或填料施加无用的力,从而减轻施加在上述部件上的负担,实现部件的长寿命化。
进而,在送气/送水按钮36中,减少了与工作缸72的内表面滑动接触的滑块。在这点上,能够减轻施加在工作缸72上的负担,从而实现工作缸72的长寿命化。
另外,如前所述,图示例的送气/送水按钮36的优选方式为,工作缸72内朝向下方逐步缩径,安装在活塞76上的填料相应地也朝向下方而外径变小。
如前所述,这样的结构能够增长填料的寿命。另一方面,当按钮68的移动方向歪斜时,在下端侧活塞76的按压力变强,对工作缸72施加的负担变大。
相对于此,根据本发明,如前所述,能够稳定地对按钮68沿轴线方向适当地进行按压。因此,如图示例所示,即使是工作缸72及活塞76朝向下方逐步缩径的结构,也能够防止在工作缸72上施加大的负担的情况。
使按钮头78 (其下端区域94)作为引导构件而发挥作用时,面抵接与点抵接相比, 引导性更为良好。从而,优选按钮承受件70的贯通孔98a及插入到贯通孔98a中的下端区域94均形成为具有某程度的长度(高度)的筒状、尤其是圆筒形。其中,尤其优选贯通孔 98a及下端区域94均形成为具有按钮68的按压行程以上的长度的圆筒形。
另外,在本发明中,固定状态下按钮头78的下端区域94向按钮承受件70的贯通孔98a的插入量并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从能够进行更为稳定的引导等方面出发,优选使该插入量在可能的范围内长。
另外,在图示例中,通过将按钮头78的下端区域94及按钮承受件70 (按钮承受件主体98)的贯通孔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圆筒状,由此能够使按钮头78与滑块86同样作为用于使按钮68仅沿轴线方向移动的引导构件而发挥作用。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即,在本发明中,只要能够使按钮头的下端部插入供按钮插通的按钮承受件的贯通孔中,由此使按钮头作为用于使按钮68仅沿轴线方向移动的引导构件而发挥作用即可, 可以利用各种形状或结构。换言之,在本发明中,只要按钮头作为使按钮仅沿轴线方向移动的引导构件而发挥作用即可,可以利用将直线状的棒状物沿其轴线方向引导的各种形状或结构。
以上,对本发明的内窥镜用的液体管路切换装置及内窥镜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当然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或改良。
工业实用性
能够在用于各种诊疗或检查的内窥镜中合适地利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流体管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工作缸,其与设置在内窥镜中的多个管路连接;按钮,其具有活塞、按钮头及多个填料,其中所述活塞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且下端侧的至少一部分收容在所述工作缸内,所述按钮头安装在所述活塞的上端部,所述多个填料在所述工作缸内表面与活塞外表面之间将所述工作缸内沿着轴线方向分离,并对应于所述管路而安装在所述活塞上;按钮承受件,其具有供所述按钮插通的贯通孔,将该贯通孔与所述工作缸内连通且安装在所述内窥镜的操作部上,而且,所述按钮头的下端部始终插入到所述按钮承受件的贯通孔中,该按钮头的下端部作为使所述按钮仅沿所述工作缸的轴线方向移动的引导构件而发挥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管路切换装置,其中,所述按钮头的下端部及所述按钮承受件的贯通孔均为圆筒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管路切换装置,其中,所述活塞具有滑块,所述滑块始终与所述工作缸的内表面接触,而对所述按钮进行引导使其仅沿所述工作缸的轴线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管路切换装置,其中,所述滑块仅有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管路切换装置,其中,所述按钮头为树脂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管路切换装置,其中,所述工作缸的内部及所述活塞朝向下方逐步变细。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管路切换装置,其中,所述按钮承受件包括具有所述贯通孔的金属制构件、收容该金属制构件且安装在所述内窥镜上的橡胶制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管路切换装置,其中,所述按钮承受件被一体成形。
9.一种内窥镜,其具有插入到体腔内的插入部、用于从该插入部的前端部射出流体的多个管路、及用于变更从所述前端部射出的流体的流体管路切换装置,所述内窥镜通过将所述插入部插入到体腔内来对被观察部进行观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管路切换装置具有工作缸,其与所述管路连接;按钮,其具有活塞、按钮头及多个填料,其中所述活塞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且下端侧的至少一部分收容在所述工作缸内,所述按钮头安装在所述活塞的上端部,所述多个填料在所述工作缸内表面与活塞外表面之间将所述工作缸内沿着轴线方向分离,且对应于所述管路而安装在所述活塞上;按钮承受件,其具有供所述按钮插通的贯通孔,将该贯通孔与所述工作缸内连通且安装在所述内窥镜的操作部上,而且,所述按钮头的下端部始终插入到所述按钮承受件的贯通孔中,该按钮头的下端部作为使所述按钮仅沿所述工作缸的轴线方向移动的引导构件而发挥作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窥镜,其中,所述按钮的按钮头的下端部及所述按钮承受件的贯通孔均为圆筒状。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内窥镜,其中,所述按钮的活塞具有滑块,所述滑块始终与所述工作缸的内表面接触,而对所述活塞进行引导使其仅沿所述工作缸的轴线方向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窥镜,其中,所述滑块仅有一个。
13.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内窥镜,其中,在所述按钮中,所述按钮头的与所述按钮承受件接触的接触部为树脂制。
14.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内窥镜,其中,所述工作缸的内部及所述按钮的活塞朝向下方逐步变细。
15.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内窥镜,其中,所述按钮承受件包括具有所述贯通孔的金属制构件、收容该金属制构件且安装在所述内窥镜上的橡胶制构件。
16.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内窥镜,其中,所述按钮承受件被一体成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用的流体管路切换装置及使用该切换装置的内窥镜,从而在内窥镜的送气/送水按钮等所利用的流体管路切换装置中,能够减少部件件数且能够进行适当的按钮的按压,从而能够减少施加在工作缸等上的负担。为了解决课题,流体管路切换装置具有与内窥镜的管路连接的工作缸;具有活塞、按钮头及多个填料的按钮,其中活塞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地收容在工作缸中,按钮头安装在活塞的上端部,多个填料将工作缸内沿着轴线方向气密性地分离;具有供活塞贯通的贯通孔,将贯通孔与工作缸内连通而安装在内窥镜的操作部上的按钮承受件,进而,按钮头的下端部始终插入到按钮承受件的贯通孔中,该按钮头的下端部作为使按钮仅沿工作缸的轴线方向移动的引导构件而发挥作用。
文档编号A61B1/012GK103006166SQ201210311000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6日
发明者志保田裕司, 福岛公威 申请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