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慢性气管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治疗慢性气管炎的药物,特别涉及到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治疗慢性气管炎的药物,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生活中,慢性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病症,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炎性变化,粘液分泌增多,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为主要特征。本病早期症状较轻,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且病程缓慢,故不为人们注意。晚期病变进展,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肺功能遭受损害,影响健康及劳动力极大。本病为我国常见多发病之一,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吸烟患者明显高于不吸烟患者,在我国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农村较城市发病率稍高。所以对慢性气管炎应当提高警惕,尽早治疗。 目前西药治疗慢性气管炎的药物较多,如青霉素类及喹诺酮类药物、头孢克罗或头孢呋辛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等。这些药物长期使用对人体的副作用都很大,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消除表面疼痛症状,治疗后容易复发,常常难以根治。中医治疗慢性气管炎尤其独特的优势。中医认为,慢性支气管炎依其临床表现多分为实证,虚证两大类。慢性支气管炎为久病,久病必虚,故本病的本质多属虚寒。反映在肺、脾、肾三脏之虚,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缓解期。如果上呼吸道反复感染,病情加剧,则出现实、热、痰、湿的证候,形成邪实正虚的复杂局面。主要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临床上根据具体症状具体治疗。现有治疗该病的中药往往针对一种特定的症状,而慢性气管炎的原因较多,因此经常因为不对症而影响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适用于多种慢性气管炎的中药,它治疗效果好,成本低,毒副作用较小。提供该药物的制备方法是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本发明的药物是由下述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黄芪10 — 20 冬瓜仁10 — 20 麻黄10 — 20 茯苓皮5 —15百部5—15白芍5—15。本发明药物各组分进一步的质量配比为
黄芪12 冬瓜仁12 麻黄15 茯苓皮10 百部7 白芍7。上述各组分的药物可以制成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药物,本发明优选的剂型是口服液。本发明药物的具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取上述质量份数的原料混合,加2-4倍药量的水,用水煎煮20-40分钟后提取滤液。用此方法水煎3次,取三次滤液混合,灭菌消毒,分装制成口服液。
中医认为,慢性气管炎主要有实证和虚证两种情况,实证(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有外寒内饮,痰湿内聚,燥热伤肺等情况;虚证(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缓解期)有脾肺两虚,肺肾两虚等情况,阴不敛阳,气失摄纳,则现派阴虚之象。本方重在清燥化痰,宣通肺气,针对内有水饮,外感风寒的情况采取内外合治的方法,方中麻黄可以发汗解表,方中诸药合理配伍,互补协同,辩证治疗,本方除疲降气,对于由肺燥感寒、风热袭肺等慢性气管炎等病症都有很好的疗效。为验证本发明药物的实际疗效,应用本发明药物配合临床治疗气管炎病人68例,其中慢性气管炎病人51例,结果治愈49例,治愈率为72. 1%,明显好转14例,总有效率92. 6%,临床试验结果证明,本发明药物疗效确切,并且无毒副作用,临床应用安全可靠。本发明药物价格较为低廉。
具体实施例方式
按照下述重量准备原材料
黄芪I. 2 kg、冬瓜仁I. 2 kg、麻黄I. 5 kg、茯苓皮I kg、百部0. 7 kg、白芍0. 7 kg。取上述质量份数的原料混合均匀,加2-4倍药量的水,用水煎煮20-40分钟后提取滤液。用此方法水煎3次,取三次滤液混合,灭菌消毒,分装制成口服液。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慢性气管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是由下述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 黄芪10 — 20 冬瓜仁10 — 20 麻黄10 — 20 茯苓皮5 —15百部5—15白芍5—15。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慢性气管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是由下述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 黄芪12 冬瓜仁12 麻黄15 茯苓皮10 百部7 白芍7。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治疗慢性气管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剂是口服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慢性气管炎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上述质量份数的原料混合,加2-4倍药量的水,用水煎煮20-40分钟后提取滤液,用此方法水煎3次,取三次滤液混合,灭菌消毒,分装制成口服液。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气管炎的药物,它是以黄芪、冬瓜仁、麻黄、茯苓皮、百部、白芍为原料制得,该药物可以制成临床使用的多种药剂,以口服液为优选剂型,本发明药物清燥化痰,宣通肺气,对于慢性气管炎有很好的疗效,有效率高,临床应用安全可靠,无明显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P11/00GK102784342SQ20121031812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日
发明者范文忠 申请人:范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