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荔枝核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提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荔枝核滴丸以及制备该荔枝核滴丸的方法。
背景技术:
蒸枝核(LycheeSeed, Litchi Seed),为无患子科植物蒸枝(Litchi Chinensis)的干燥成熟种子,别名蒸仁、蒸核、大蒸核,收载于《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性温,味甘、微苦,具有行气散结,祛寒止痛功效。《本草纲目》记载,荔枝核“止渴、益人颜色、食之止烦渴”(烦渴病,现代医学称为糖尿病)。研究表明,荔枝核有降低血糖、调节血脂、提高抗氧化、抑 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作用。荔枝核所含成分研究较为充分,主要成分有皂苷、黄酮及花色素类、植物留醇类、鞣质及多酚类、脂肪酸、氨基酸、蛋白质和多糖等。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显示荔枝核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血糖和血脂,有效治疗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荔枝核资源,开发成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供临床应用,对改变因生活方式改变而引起的糖尿病患病率居高不下的趋势,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市场价值。荔枝核在目前仅作为中药配剂供临床的应用,也有制成片剂供实验研究的报道,但作为成药未见报道。专利号为ZL 201110003494. 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荔枝核皂苷提取工艺,CN102526315公开了一种提取荔枝核有效部位群的制备方法,获得了质量可控的荔枝核提取物,但仍需将该提取物通过制剂工艺制备为便于临床使用的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质量可控、安全稳定、便于临床应用的荔枝核滴丸。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所述荔枝核滴丸的方法。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荔枝核滴丸,该滴丸是由I重量份的荔枝核提取物和3 5重量份的基质组成,所述基质为聚乙二醇4000和聚乙二醇6000的混合物,其中聚乙二醇4000和聚乙二醇6000的重量比为1:广1:2。当所述荔枝核提取物与基质的重量比高于1:3时,药物与基质的融合性差,药液黏度大,滴制困难;当荔枝核提取物与基质的重量比低于1:5时,药液太稀,无法控制滴制的速度。当荔枝核提取物与基质的重量比为1:5 1:3时,药液黏度适中,易于滴制。根据本发明的荔枝核滴丸,所述荔枝核提取物和所述基质的重量之比为1:4。根据本发明的荔枝核滴丸,所述聚乙二醇4000和所述聚乙二醇6000的重量比为1:2。根据本发明的荔枝核滴丸,所述荔枝核提取物通过采用以下步骤获得将荔枝核药材粉碎,加入8 10倍药材量的70v/v%乙醇进行超声提取2次,每次I小时;合并2次的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后用蒸馏水稀释以生药量计浓度为O. 4g/ml,静置过夜;过滤,滤液通过AB-8大孔树脂吸附,先用水洗脱,继用75v/v%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稠膏后真空低温干燥,即得荔枝核提取物;该提取物含荔枝核总黄酮、总皂苷和鞣质,三者含量之和达到70%以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所述荔枝核滴丸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I)分别按量称取荔枝核提取物和基质;(2)将所述基质加热至熔融,边搅拌边加入荔枝核提取物,混匀,将所得混合液加入滴丸机贮液罐,保温75°C,通过滴头匀速滴入装有冷却剂的收集器中,所述冷却剂的保温温度为5°C ;(3)滴制完后,取出药丸,筛选出合格的药丸,除去表面冷却剂,真空室温干燥过夜,即得荔枝核滴丸。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所述冷却剂为二甲基硅油。当冷却剂温度优选为5°C,在该温度时,滴制出的滴丸圆整度最好,且滴丸之间不黏连。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所述滴头的滴速优选为20 25滴/min。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荔枝核滴丸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的荔枝核滴丸理化性质稳定,质量可控。(2)本发明的荔枝核滴丸发挥药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3)本发明的荔枝核滴丸采用符合传统中药理论和中药现代化的要求的荔枝核有效部位群为原料,提取物中总黄酮、鞣质、总皂苷三者含量之和达70%以上,(4)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简单,技术成熟,方便临床应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试验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及试验例。实施例I步骤一制取荔枝核有效部位群提取物将荔枝核粉碎成粗粉。取IOOg荔枝核粉,第一次加入IOOOml的70v/v%乙醇,浸泡O. 5小时后超声提取I小时,倾出提取液至容器备用;药渣继续加入IOOOml的70v/v%乙醇,超声提取I小时,倾出提取液与第一次的提取液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浸膏用蒸馏水稀释定容至250ml,静置过夜;滤过,滤液首先以每小时2倍柱床体积的流速通过已处理的AB-8大孔树脂柱,然后用3倍树脂量的纯水以每小时2倍柱床体积的流速进行洗脱,弃去水洗液,然后再以5倍药材量的75v/v%乙醇以每小时2倍柱床体积的流速进行洗脱树脂上的有效物质并收集此部分乙醇洗脱液;将醇洗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的浸膏;将浸膏水浴蒸干,放入真空干燥箱室温真空干燥,即得到荔枝核有效部位群的提取物。得到的提取物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有关物质的含量总黄酮含量(指占总固物的质量比)为22%,总皂苷含量(指占总固物的质量比)为21%,鞣质含量(指占总固物的质量比)为30%。步骤二制备荔枝核滴丸称取以上荔枝核提取物IOg,聚乙二醇4000为20g,聚乙二醇6000为20g,将聚乙二醇加热至熔融,边搅拌边加入荔枝核提取物,混匀,将混合液加入滴丸机贮液罐,保温75°C,通过滴头匀速滴入以二甲基硅油为冷却剂的收集器中,其中冷却剂保温5 V,滴速为20滴/min。滴制完后,取出药丸,筛选出合格的药丸,除去表面冷却剂,真空低温干燥过夜,即得荔枝核滴丸。丸重35mg,成型良好。实施例2步骤一制取荔枝核有效部位群提取物将荔枝核粉碎成粗粉。取IOOg荔枝核粉,第一次加入800ml的70v/v%乙醇,浸泡O. 5小时后超声提取I小时,倾出提取液至容器备用;药渣继续加入800ml的70v/v%乙醇,超声提取I小时,倾出提取液与第一次的提取液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浸膏用蒸馏水稀释定容至250ml,静置过夜;滤过,滤液首先以每小时2倍柱床体积的流速通过已处理的AB-8大孔树脂柱,然后用3倍树脂量的纯水以每小时2倍柱床体积的流速进行洗脱,弃去水洗液,然后再以5倍药材量的75v/v%乙醇以每小时2倍柱床体积的流速进行洗脱树脂上的有效物质并收集此部分乙醇洗脱液;将醇洗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继续浓 缩至相对密度为I. 05的浸膏;将浸膏水浴蒸干,放入真空干燥箱室温真空干燥,即得到荔枝核有效部位群的提取物。得到的提取物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有关物质的含量总黄酮含量(指占总固物的质量比)为21%,总皂苷含量(指占总固物的质量比)为20%,鞣质含量(指占总固物的质量比)为30%。步骤二制备荔枝核滴丸称取以上荔枝核提取物IOg,聚乙二醇4000为15g,聚乙二醇6000为15g,将聚乙二醇加热至熔融,边搅拌边加入荔枝核提取物,混匀,将混合液加入滴丸机贮液罐,保温750C,通过滴头匀速滴入以二甲基硅油为冷却剂的收集器中,其中冷却剂保温5°C,滴速为25滴/min。滴制完后,取出药丸,筛选出合格的药丸,除去表面冷却剂,真空室温干燥过夜,即得荔枝核滴丸。丸重30mg,成型良好。实施例3步骤一制取荔枝核有效部位群提取物将荔枝核粉碎成粗粉。取IOOg荔枝核粉,第一次加入900ml的70v/v%乙醇,浸泡
O.5小时后超声提取I小时,倾出提取液至容器备用;药渣继续加入900ml的70v/v%乙醇,超声提取I小时,倾出提取液与第一次的提取液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浸膏用蒸馏水稀释定容至250ml,静置过夜;滤过,滤液首先以每小时2倍柱床体积的流速通过已处理的AB-8大孔树脂柱,然后用3倍树脂量的纯水以每小时2倍柱床体积的流速进行洗脱,弃去水洗液,然后再以5倍药材量的75v/v%乙醇以每小时2倍柱床体积的流速进行洗脱树脂上的有效物质并收集此部分乙醇洗脱液;将醇洗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I. 05的浸膏;将浸膏水浴蒸干,放入真空干燥箱低温真空干燥,即得到荔枝核有效部位群的提取物。得到的提取物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有关物质的含量总黄酮含量(指占总固物的质量比)为21%,总皂苷含量(指占总固物的质量比)为20%,鞣质含量(指占总固物的质量比)为31%。步骤二制备荔枝核滴丸称取以上荔枝核提取物IOg,聚乙二醇4000为16. 6g,聚乙二醇6000为33. 4g,将聚乙二醇加热至熔融,边搅拌边加入荔枝核提取物,混匀,将混合液加入滴丸机贮液罐,保温75°C,通过滴头匀速滴入以二甲基硅油为冷却剂的收集器中,其中冷却剂保温5°C,滴速为20滴/min。滴制完后,取出药丸,筛选出合格的药丸,除去表面冷却剂,真空室温干燥过夜,即得荔枝核滴丸。丸重41mg,成型良好。实施例4步骤一制取荔枝核有效部位群提取物将荔枝核粉碎成粗粉。取IOOg荔枝核粉,第一次加入IOOOml的70v/v%乙醇,浸泡O. 5小时后超声提取I小时,倾出提取液至容器备用;药渣继续加入IOOOml的70v/v%乙醇,超声提取I小时,倾出提取液与第一次的提取液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浸膏用蒸馏水稀释定容至250ml,静置过夜;滤过,滤液首先以每小时2倍柱床体积的流速通过已处理的AB-8大孔树脂柱,然后用3倍树脂量的纯水以每小时2倍柱床体积的流速进 行洗脱,弃去水洗液,然后再以5倍药材量的75v/v%乙醇以每小时2倍柱床体积的流速进行洗脱树脂上的有效物质并收集此部分乙醇洗脱液;将醇洗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I. 05的浸膏;将浸膏水浴蒸干,放入真空干燥箱低温真空干燥,即得到荔枝核有效部位群的提取物。得到的提取物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有关物质的含量总黄酮含量(指占总固物的质量比)为22%,总皂苷含量(指占总固物的质量比)为20%,鞣质含量(指占总固物的质量比)为31%。步骤二制备荔枝核滴丸称取以上荔枝核提取物IOg,聚乙二醇4000为13. 4g,聚乙二醇6000为26. 6g,将
聚乙二醇加热至熔融,边搅拌边加入荔枝核提取物,混匀,将混合液加入滴丸机贮液罐,保温75V,通过滴头匀速滴入以二甲基硅油为冷却剂的收集器中,其中冷却剂保温5°C,滴速为20滴/min。滴制完后,取出药丸,筛选出合格的药丸,除去表面冷却剂,真空室温干燥过夜,即得荔枝核滴丸。丸重33mg,成型良好。试验例I荔枝核滴丸初步稳定性研究按照实施例I 4的方法共制备3批荔枝核滴丸,每批次为1000粒,分别分装至塑料瓶,密封,置恒温培养箱中,在温度40°C ±2°C、相对湿度75% ±5%条件下进行试验,在试验期间第0、1、2、3、6个月末取样检测,实验期间外观性状均无变化,而未制成滴丸的荔枝核提取物很快即变质。其余检测项目包括溶散时限(按照《中国药典》一部2010版附录ΧΠ A方法)、总黄酮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总皂苷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总鞣质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如下稳定性实验结果如表I所示表I本发明的荔枝核滴丸初步稳定性实验结果
权利要求
1.一种荔枝核滴丸,其特征在于该滴丸由I重量份的荔枝核提取物和3 5重量份的基质组成,所述基质为聚乙二醇4000和聚乙二醇6000的混合物,其中聚乙二醇4000和聚乙二醇6000的重量比为1:1 1:2。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荔枝核滴丸,其特征在于所述荔枝核提取物和所述基质的重量之比为1:4。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荔枝核滴丸,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二醇4000和所述聚乙二醇6000的重量比为1:2。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任一项所述的荔枝核滴丸,其特征在于所述荔枝核提取物通过采用以下步骤获得将荔枝核药材粉碎,加入8 10倍药材量的70v/v%乙醇进行超声提取2次,每次I小时;合并2次的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后用蒸馏水稀释以生药量计浓度为O. 4g/ml,静置过夜;过滤,滤液通过AB-8大孔树脂吸附,先用水洗脱,继用75v/v%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稠膏后真空低温干燥,即得荔枝核提取物;该提取物含荔枝核总黄酮、总皂苷和鞣质,三者含量之和达到70%以上。
5.制备权利要求I至4任一项所述荔枝核滴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按量称取荔枝核提取物和基质; (2)将所述基质加热至熔融,边搅拌边加入荔枝核提取物,混匀,将所得混合液加入滴丸机贮液罐,保温75°C,通过滴头匀速滴入装有冷却剂的收集器中,所述冷却剂的保温温度为 5。。; (3)滴制完后,取出药丸,筛选出合格的药丸,除去表面冷却剂,真空室温干燥过夜,SP得荔枝核滴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剂为二甲基硅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滴头的滴速为20 25滴/min。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荔枝核滴丸,其由1重量份的荔枝核提取物和3~5重量份的基质组成,所述基质为聚乙二醇4000和聚乙二醇6000的混合物,其中聚乙二醇4000和聚乙二醇6000的重量比为1:1~1:2。所述的荔枝核提取物,是将荔枝核药材用70v/v%乙醇进行超声提取2次,用AB-8大孔树脂纯化后真空室温干燥得到,该提取物含荔枝核总黄酮、总皂苷和鞣质,三者含量之和达到70%以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以上荔枝核滴丸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涉及的荔枝核滴丸具有理化性质稳定、适于长时间贮存、生物利用度高、质量可控、工艺简单、便于临床应用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P29/00GK102836265SQ20121035921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4日
发明者郭洁文, 钟世顺, 叶碧波 申请人:广州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