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袋状负压创伤包扎敷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3972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袋状负压创伤包扎敷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用的袋状内可形成良好负压、便于各类创伤包扎、护理,并能促进伤口愈合的外用敷料产品;即一种袋状负压创伤包扎敷料。二背景技术
在各类创伤(车祸伤、烧伤、战伤等)的救治过程中,对伤口及创面进行快速有效的包扎,对于创伤的救治十分重要。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对于创伤治疗行
至有效的技术,但以以往传统的方法实施伤口的负压封闭引流时,其操作十分复杂,对包扎材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操作者难以掌握,工作强度大而且价格十分昂贵;在创伤的创面,尤其是肢体创面上形成稳定的负压引流并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在创伤伤口的防水、防污染、清洁、引流和止血等,以防止伤口感染,赢得救治机会和救治时间,促进伤口愈合方面,还没有理想的负压创伤包扎敷料。理想的负压创伤包扎敷料还应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利于在战场等救治环境中快速应用,快速起效。提高救治者的工作效率,降低救治的难度和工作强度;目前应用的各类敷料中还没有能满足这些要求的品种。三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袋状负压创伤包扎敷料。用于各类创伤救治过程中,对创伤创面尤其是肢体创伤进行方便、快速、有效的包扎,并能在创面上形成稳定的负压引流,以达到对创伤伤口的防水、防污染、清洁、引流和止血等,防止伤口感染,赢得救治机会和救治时间,促进伤口愈合。同时提高救治者的工作效率,降低救治的难度和工作强度。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为了理解方便,同时参看附图,图中标号放在零部件名称后的括号内。一种袋状负压创伤包扎敷料,由负压敷料袋(I)、吸附结构和固定带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吸附结构中内层医用海绵(3)上面接触单向通气负压吸引接头(4),单向通气负压吸引接头(4)内装均匀排列的集束微管(5),起分散负压形成良好引流作用的集束微管(5)上面联通单向通气阀(6),外接一个圆形伞状的吸盘一单向通气负压吸引接头裙部
(7),单向通气负压吸引接头(4)连接负压吸引管(8)。所述的一种袋状负压创伤包扎敷料,其特征在于负压敷料袋(I)局部单层位于内层医用海绵(3)和单向通气负压吸引接头裙部(7)之间,在使用状态中的负压敷料袋(I)局部所夹单层开口范围小于单向通气负压吸引接头裙部(7)。所述的一种袋状负压创伤包扎敷料,其特征在于单向通气阀(6)通过负压吸引管(8)与负压吸引源连通。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I、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简单的结构,操作简便,故实现了一种能在创伤创面上快速、有效形成稳定的、负压引流效果明显的包扎敷料。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袋状负压创伤包扎敷料可以对创伤创面尤其是肢体创伤进行方便、快速、有效的包扎。赢得救治机会和救治时间。[0014]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单向阀、集束微管等结构设计能在创面上形成更为稳定的负压和更好的引流效果。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袋状负压创伤包扎敷料采用的透气不透水的高分子薄膜材料,达到对创伤伤口的防水、防污染、清洁、引流和止血等功效。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于创面形成良好负压及引流,有明显的抑制创面细菌定植、繁殖,防止伤口感染的作用。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于创面形成良好负压及引流,有明显的促进伤口愈合作用。7、本实用新型使用操作简单,易行。可明显提高救治者的工作效率,降低救治的难度和工作强度。8、吸盘的吸力临床经验值是负压维持在O. 04—0. 02MP效果较为理想,必要时可行间断负压吸引治疗,对创面同样有效。创伤包扎敷料像一个绑带样子只要把伤口覆盖、周边粘接固定,将伤口覆盖、周边粘接固定的方法就是传统的VSD敷料治疗方法。但是由于创面周边的皮肤常不清洁、有液体渗出或者不完整,经常导致负压无法实现,另外传统的方法负压吸引管的气密性也无法保证。与传统方法比较,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更广,操作更为便利、快捷,负压产生的成功率更高。四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I为单件负压敷料袋I结构示意图;图2为单向通气负压吸引接头4整体结构不意图及其局部俯视结构不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使用结构意图;图4为图3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微管集束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的标号1、负压敷料袋;2、敷料袋开口部位;3、内层医用海绵;4、单向通气负压吸引接头;5、集束微管;6、单向通气阀;7、单向通气负压吸引接头裙部;8、负压吸引管;9、密封胶带;10、模拟受伤肢体。五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


图1,为单件负压敷料袋I结构示意图,采用防水无孔薄层塑料薄膜制成三边闭合、一边开口的矩形袋状结构,当然也可做成其他圆柱形等袋状结构,这里的矩形带类似超市的购物袋结构,可卷曲、折叠,便于生产,其尺寸可任意,如长250_ 1500_,宽150mm 500mm,薄膜厚度 O. 02mm O. 2mm。参看图2,为单向通气负压吸引接头4结构不意图,单向通气负压吸引接头4米用娃胶、塑料等材料制成伞形吸盘状,底面为圆形,直径20mm 60mm,内部有微管集束5结构,背部顶端为其蒂部,其内有单向通气阀6结构。单向通气负压吸引接头4底面外缘有单面粘胶的塑料薄膜为单向通气负压吸引接头裙部7。上面的蒂部通过抗折、抗塌陷负压吸引管8与负压吸引源或称作负压动力源连通。如图3、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使用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袋状负压创伤包扎敷料,包括负压敷料袋I、内层医用海绵3、单向通气负压吸引接头4、负压吸引管8、密封胶带9组成。作为独立件一内层医用海绵3采用经无菌处理的无毒,高弹性,抗老化医用海绵,厚度5mm 20mm,长1 50mm 250mm,宽1 50mm 250mm,其面积可按具体创伤面积的大小裁剪或拼接。在图3-图4中,先将内层海绵3固定在模拟受伤肢体10的创面上,然后套上负压敷料袋1,再在负压敷料袋I对应内层医用海绵3的位置上开洞,洞的大小应不大于单向通气负压吸引接头裙部7的大小,将单向通气负压吸引接头4及单向通气负压吸引接头裙部7整体贴于负压敷料袋I的开洞处。同时参看图2,外壳整体呈下大上小结构,内装有均匀排列的集束微管5,集束微管5上面的壳体收缩处连接单向通气阀6,集束微管5下面的壳体放大处连接单向通气负压吸引接头裙部7,形成一个圆形面积的吸盘,该吸盘与下面的内层医用海绵3直接接触吸附。单向通气阀6外端口连接负压吸引管8,负压吸引管8向外延伸连接负压动力源或者是负压泵。此时即可在负压敷料袋I内形成负压。使用工作原理所述的袋状负压创伤包扎敷料 ,其使用过程中可将受伤部位套入或穿入负压敷料袋I中,如受伤部位肢体过长,无法套入,可打开负压敷料袋I开口处的对侧边,形成两个开口。在负压敷料袋I开口处对应的皮肤上涂火棉胶,并用密封胶带9封闭开口。所述的袋状负压创伤包扎敷料,其使用过程中在创伤创面部位对应的负压敷料袋1,即敷有医用海绵3对应的负压敷料袋I处剪洞,面积不大于所要采用的单向通气负压吸引接头4底面面积。利用裙部7的单面粘胶的塑料薄膜将单向通气负压吸引接头4贴于负压敷料袋I剪洞处连通负压吸引源,在负压敷料袋I内产生负压。单向通气负压吸引接头4内的集束微管5结构可良好的分散负压,并对医用海绵3上的液体形成良好引流,单向通气阀6则可以防止液体和气体的倒流。使用时按照下列步骤进行一、先清洗伤口、清创,处理活动性出血,并擦干周围皮肤上的液体。二、将内层海面按创伤创面大小修剪,敷于创面上,可使用绷带简单固定。三、将受伤部位套入负压敷料袋I中,如受伤部位无法套入,可打开负压敷料袋I开口处的对侧边,形成两个开口。在负压敷料袋I开口处对应的皮肤上涂火棉胶,并用密封胶带9封闭开口。四、在创伤创面部位,即敷有医用海绵处剪洞,面积不大于单向通气负压吸引接头4底面面积。五、利用裙部的单面粘胶的塑料薄膜将单向通气负压吸引接头4贴于负压敷料袋I剪洞处。六、通过单向通气负压吸引接头4蒂部连接负压吸引管8与负压吸引源连通产生负压。
权利要求1.一种袋状负压创伤包扎敷料,由负压敷料袋(I)、吸附结构和固定带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吸附结构中内层医用海绵(3)上面接触单向通气负压吸引接头(4),单向通气负压吸引接头(4)内装均匀排列的集束微管(5),起分散负压形成良好引流作用的集束微管(5)上面联通单向通气阀(6),外接一个圆形伞状的吸盘一单向通气负压吸引接头裙部(7),单向通气负压吸引接头(4)连接负压吸引管(8)。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袋状负压创伤包扎敷料,其特征在于负压敷料袋(I)局部单层位于内层医用海绵(3)和单向通气负压吸引接头裙部(7)之间,在使用状态中的负压敷料袋(I)局部所夹单层开口范围小于单向通气负压吸引接头裙部(7)。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袋状负压创伤包扎敷料,其特征在于单向通气阀(6)通过负压吸引管(8)与负压吸引源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袋状负压创伤包扎敷料。目前负压封闭引流是对创伤治疗行至有效的技术,但传统的方法实施伤口负压封闭引流时,操作十分复杂,对包扎材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研制一种袋状负压创伤包扎敷料。结构由负压敷料袋1、内层医用海绵3和单向通气负压吸引接头4和负压吸引管8组成;伞形单向通气负压吸引接头4内部有微管集束结构5和单向阀6,该单向阀6通过负压吸引管8与负压吸引源连通,通气负压吸引接头底面外缘薄膜为裙部7。优点能在创面上形成更为稳定的负压和更好的引流效果,对创伤伤口起到防水、防污染、清洁、引流和止血的作用,同时提高救治者的工作效率,降低救治的难度和工作强度。
文档编号A61F13/02GK202568632SQ20122019516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4日
发明者王宏坤 申请人:王宏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