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口胃管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8168阅读:7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经口胃管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经口胃管固定器。
背景技术
胃管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有经胃管往病人胃里注入食物或药物;通过胃管抽吸胃液。胃管按插入方式分为经口胃管(胃管由口腔插入,经由咽部、食管到达胃部)和经鼻胃管(胃管由鼻腔插入,经由咽部、食管到达胃部)。采用经口胃管时,通过口腔将胃管插入胃部后,需要对胃管进行固定。目前常用的经口胃管固定方法是用胶布包绕胃管后粘贴在病人两侧面颊上,这种胃管固定方法存在下述缺点胶布粘性易减弱或丧失,以致连接不牢固,胃管易松脱、错位;在胃管留置期间,不 便于根据需要调节胃管的插入深度;在胃管留置期间,不便于医护人员清理病人口腔中的痰液;采用胶布粘贴会使一些病人出现皮肤过敏。而且,在胃管留置期间,为了防止病人咬住胃管,以避免出现胃管不通畅、胃管破损等情况,通常使用开口器将病人的口张开,或者将一牙垫用胶带固定在胃管上供病人咬住,但使用开口器会致使病人感觉不舒服,而将牙垫用胶带固定在胃管上则存在操作不方便、牙垫固定不牢固等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经口胃管固定器,这种经口胃管固定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可靠地将胃管固定,并且可避免病人直接咬住胃管。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经口胃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圆形套管、紧固螺母和第一圆管状牙垫;固定板上设有胃管插孔和吸痰孔,固定板两端分别设有穿带孔;圆形套管设于固定板上表面上,第一圆管状牙垫设于固定板下表面上,并且圆形套管的腔体通过胃管插孔与第一圆管状牙垫的腔体连通;圆形套管的下部为外螺纹连接段、上部为夹持段,外螺纹连接段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夹持段的管壁上设有多个轴向延伸的开口,相邻两个开口之间形成夹持片,紧固螺母的下部为内螺纹连接段、上部为锁紧段,内螺纹连接段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内螺纹连接段上的内螺纹与外螺纹连接段上的外螺纹相匹配,锁紧段的内壁是下大上小的圆锥面。更优选方案中,上述固定板下表面上还设有第二圆管状牙垫,第二圆管状牙垫的腔体与吸痰孔连通。优选第二圆管状牙垫与第一圆管状牙垫外径相等。通常,胃管插孔为圆形通孔,圆形套管的内径、第一圆管状牙垫的内径均等于胃管插孔的直径,并且圆形套管的中心线、第一圆管状牙垫的中心线均与胃管插孔的中心线重合;吸痰孔为圆形通孔,第二圆管状牙垫的内径等于吸痰孔的直径,并且第二圆管状牙垫的中心线与吸痰孔的中心线重合。上述圆形套管的内径通常略大于胃管的外径,以便于穿插胃管。上述夹持段的管壁上通常设有三至六个所述轴向延伸的开口,相应的,所述夹持片有三至六个。使用时,胃管前端依次穿过紧固螺母、圆形套管、胃管插孔、第一圆管状牙垫,然后经病人口腔插入病人胃部内的适当位置;接着将固定板沿胃管下移,使第一圆管状牙垫、第二圆管状牙垫进入病人口腔内(病人的牙齿咬在第一圆管状牙垫、第二圆管状牙垫上,可避免病人直接咬住胃管),并使固定板的下表面紧贴病人口腔周围部位;然后使紧固螺母旋紧在圆形套管上,由于锁紧段的内壁是下大上小的圆锥面,因此在旋紧紧固螺帽的过程中,随着紧固螺帽下移,锁紧段内壁对各夹持片上端施加作用力,使各夹持片向内弯曲,从而将胃管夹紧,使胃管固定在经口胃管固定器上。上述固定板两端的穿带孔用于安装系带,通过系带将固定板两端连接后,系带置于病人颈部后侧,从而将经口胃管固定器的位置固定。经口胃管固定器的位置固定后,在胃管留置期间,当需要调节胃管的插入深度时,只需松开紧固螺母,调节好胃管位置后再将紧固螺母旋紧,调节过程快速方便。在胃管留置期间,需要清理病人口腔中的痰液时,可由医护人员将吸痰管自吸痰孔伸入病人口腔中进行吸痰操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可靠地将胃管固定,胃管不易松脱、错位,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根据需要快速方便地调节胃管的位置;使用时第一圆管状牙垫套在胃·管上,可避免病人直接咬住胃管,确保胃管通畅,并保护胃管不被咬坏;通过设置吸痰孔,便于医护人员及时清理病人口腔中的痰液。另外,固定胃管时无需用胶布粘贴在病人面颊上,可避免胶布粘贴引起的皮肤过敏。

图I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俯视图;图3是图I中夹持段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和图2所示,这种经口胃管固定器包括固定板I、圆形套管2、紧固螺母3、第一圆管状牙垫4和第二圆管状牙垫5。固定板I上设有胃管插孔6和吸痰孔7,固定板I两端分别设有穿带孔8。圆形套管2设于固定板I上表面上,第一圆管状牙垫4设于固定板I下表面上,并且圆形套管2的腔体23通过胃管插孔6与第一圆管状牙垫4的腔体41连通;圆形套管2的下部为外螺纹连接段21、上部为夹持段22,外螺纹连接段21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夹持段22的管壁上设有多个轴向延伸的开口 24,相邻两个开口 24之间形成夹持片25,紧固螺母3的下部为内螺纹连接段31、上部为锁紧段32,内螺纹连接段31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内螺纹连接段31上的内螺纹与外螺纹连接段21上的外螺纹相匹配,锁紧段32的内壁是下大上小的圆锥面。圆形套管2的内径略大于胃管的外径。胃管插孔6为圆形通孔,圆形套管2的内径、第一圆管状牙垫4的内径均等于胃管插孔6的直径,并且圆形套管2的中心线、第一圆管状牙垫4的中心线均与胃管插孔6的中心线重合。参考图3,本实施例中,夹持段22的管壁上设有三个开口 24,相应的,夹持片25有三个。第二圆管状牙垫5设于固定板I下表面上,第二圆管状牙垫5的腔体51与吸痰孔7连通,第二圆管状牙垫5与第一圆管状牙垫4外径相等。吸痰孔7为圆形通孔,第二圆管状牙垫5的内径等于吸痰孔7的直径,并且第二圆管状牙垫5的中心线与吸痰孔7的中心
线重合。 使用时,胃管前端依次穿过紧固螺母3、圆形套管2、胃管插孔6、第一圆管状牙垫4,然后经病人口腔插入病人胃部内的适当位置;接着将固定板I沿胃管下移,使第一圆管状牙垫4和第二圆管状牙垫5进入病人口腔内(病人的牙齿咬在第一圆管状牙垫4和第二圆管状牙垫5上,可避免病人直接咬住胃管),并使固定板I的下表面紧贴病人口腔周围部位;然后使紧固螺母3旋紧在圆形套管2上,由于锁紧段32的内壁是下大上小的圆锥面,因此在旋紧紧固螺帽3的过程中,随着紧固螺帽3下移,锁紧段32内壁对各夹持片25上端施加作用力,使各夹持片25向内弯曲,从而将胃管夹紧,使胃管固定在经口胃管固定器上。固定板I两端的穿带孔8用于安装系带,通过系带将固定板I两端连接后,系带置于病人颈部后侧,从而将经口胃管固定器的位置固定。经口胃管固定器的位置固定后,在胃管留置期间,当需要调节胃管的插入深度时,松开紧固螺母3,调节好胃管位置后再将紧固螺母3旋紧。在胃管留置期间,需要清理病人口腔中的痰液时,可由医护人员将吸痰管自吸痰孔7、第二圆管状牙垫5的腔体51伸入病人口腔中进行吸痰操作。
权利要求1.一种经口胃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圆形套管、紧固螺母和第一圆管状牙垫;固定板上设有胃管插孔和吸痰孔,固定板两端分别设有穿带孔;圆形套管设于固定板上表面上,第一圆管状牙垫设于固定板下表面上,并且圆形套管的腔体通过胃管插孔与第一圆管状牙垫的腔体连通;圆形套管的下部为外螺纹连接段、上部为夹持段,外螺纹连接段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夹持段的管壁上设有多个轴向延伸的开口,相邻两个开口之间形成夹持片,紧固螺母的下部为内螺纹连接段、上部为锁紧段,内螺纹连接段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内螺纹连接段上的内螺纹与外螺纹连接段上的外螺纹相匹配,锁紧段的内壁是下大上小的圆锥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经口胃管固定器,其特征是所述固定板下表面上还设有第二圆管状牙垫,第二圆管状牙垫的腔体与吸痰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口胃管固定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圆管状牙垫与第一圆管状牙垫外径相等。
专利摘要一种经口胃管固定器,包括固定板、圆形套管、紧固螺母和第一圆管状牙垫;固定板上设有胃管插孔和吸痰孔,固定板两端分别设有穿带孔;圆形套管设于固定板上表面上,第一圆管状牙垫设于固定板下表面上,并且圆形套管的腔体通过胃管插孔与第一圆管状牙垫的腔体连通;圆形套管的下部为外螺纹连接段、上部为夹持段,外螺纹连接段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夹持段的管壁上设有多个轴向延伸的开口,相邻两个开口之间形成夹持片,紧固螺母的下部为内螺纹连接段、上部为锁紧段,内螺纹连接段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锁紧段的内壁是下大上小的圆锥面。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可靠地将胃管固定,并且可避免病人直接咬住胃管。
文档编号A61M25/02GK202761885SQ20122049684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6日
发明者郑卓双, 陈映琳, 施少霞 申请人: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