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26470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含有红参、山药、枸杞子、山茱萸、鳖甲、菊花、车前子、牡丹皮、天麻、白术(炒)、菟丝子、葛根、地龙、杜仲等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目前临床多以控制血糖和激光治疗为主,疗效不甚理想,因而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临床价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病变进一步发展或累及黄斑区时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下降,怕光,色觉减退等症状,是造成失明的主要原因。造成这些病变主要与视网膜血管变细,硬化狭窄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有直接关系,长期的视网膜缺血缺氧,使新生血管释放因子释放,新生血管生成,病变进入增殖期,导致不可逆的病理改变。积极有效地控制糖尿病,要使空腹和餐后血糖均接近正常水平,使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的基本措施,血糖控制的优劣,关系到视网膜病变的轻重。因此早期改善视网膜微循环障碍,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对视网膜病变,特别是早期病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本发明认为本症应以养阴益气、清肝明目、活血化瘀为法,经科学组方,精选中药,研制出纯中药制剂。本发明的产品经现代药理及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具有改善循环的作用,对大鼠血清蛋白和晶状体蛋白的非酶糖基化有明显抑制作用,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微循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药,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红参27 33份,山药8 12份,枸杞子8 12份,山茱萸16 24份,鳖甲3 7份,菊花3 7份,车前子3 7份,牡丹皮5 10份,天麻12 18份,白术(炒)3 7份,菟丝子2 5份,葛根0.8 1.2份,地龙5 12份,杜仲I 5份。所述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可以采用以下中的任意一种: 制法一:将上述组分原料净选,粉碎过80 100目筛,混匀,按照粉和水质量比1:0.4
制成水丸,干燥,即得。制法二:将上述组分原料净选,其中红参、山药、葛根粉碎过80 100目筛,混合均匀,得药材细粉;其余药材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水为药材量的8 10倍,提取I 2小时,第二次加水为 药材量的6 8倍,提取0.5 1.5小时,合并煎液,用160 200目筛滤过,滤液浓缩至密度为1.25 1.30g/cm3的清膏,与上述药材细粉混匀,制成水丸,干燥,SP得。
制法三:将上述组分原料净选,其中红参、山药、葛根粉碎过80 100目筛,混合均匀,得药材细粉;其余药材加70%乙醇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加70%乙醇为药材量的8 10倍,回流提取I 2小时,第二次加70%乙醇为药材量6 8倍,回流提取0.5 1.5小时,合并煎液,用160 200目筛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药液继续浓缩至密度为1.25 1.30g/cm3的清膏,与上述药材细粉混匀,制成水丸,干燥,即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患者可将本发明产品直接服用。本发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药具有如下特点:
1、方便:用本发明产品,患者使用方便,且治疗效果良好。2、安全:本发明产品选用天然植物药为原料,组方符合中医理论,对人体无毒无害。3、疗效显著:本发明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本发明中药药物配方中,各原料药的作用是:
红参、山药、枸杞子、山茱萸、鳖甲为君,其中红参能“补五脏,除邪气明目……”(《本经》),和山药、枸杞子、山茱萸、鳖甲合用以益气养阴明目。以菊花、车前子、牡丹皮清肝泻火明目,天麻平肝化浊,白术益气助君药达养阴益气、清肝明目之效而为臣药。菊花辛、苦,微寒,归肝、肺经,疏风清热,解毒明目;车前子味甘性寒,归肾、肝、肺经,能清肝明目,与菊花相伍,用于目赤、内障、视物昏暗、肝热目赤肿痛。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本草纲目》谓其“和血、生血、凉血,以治血中伏火,除烦热。”天麻润而不燥,主入肝经,长于平肝息风,具平肝阳、清肝火之功。

菟丝子辛、甘,平,归肝、肾经,具有补肝明目作用,常用于治肝肾不足,目暗不明。葛根甘、辛、凉,归肝、胃经,能发表解肌,解热生津,用于热病烦渴功效颇佳。方以菟丝子补养肝肾明目,葛根开清气以明目,地龙活血,杜仲补益肝肾,共为佐助药,助君臣诸药以达益气养阴、清肝明目之效。以上多数药物如枸杞子、菊花、丹皮、天麻、葛根等均含有异黄酮类化合物,经现代药理及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具有改善循环的作用,方中诸药相须为用,共奏益气养阴、清肝明目之功。可用于消渴日久、气阴耗伤、肝火上炎所致的眼部疾患,症见双目浑蒙、视物不
清、重视。采用本发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治疗标准如下:
显效 (I)视力进步3行以上。(2)眼底改变显示视网膜微血管瘤数由(+++)减少到(++),或由(++)减少到( + ),或由(+ )到消失;眼底出血量由(+++)减少到( + ),或由(++)到消失,渗出量由(+++)减少(++),或由(++)减少到( + ),或由(+ )到消失;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改变有2项以上指标达到要求。(I)和(2)同时满足为显效。有效(I)视力进步2行以上。(2)眼底改变显示视网膜微血管瘤数由(+++)减少至|J(++),或由(++)减少到(+),或由(+)到消失,眼底出血量由(+++)减少到(+),或由(++)到消失,渗出量由(+++)到(++),或由(++)到(+),或由(+)到消失;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改变有I项以上指数达到要求。(I)和(2)同时满足为有效。无效各项指标基本无变化。恶化视力退步2行以上,或荧光造影显示病变有新的进展。
每位患者给予常规降血糖,降血压及降血脂药物治疗,使糖化血红蛋白< 7%,血压控制在130/85mmHg以下,血脂达到正常或更低。治疗组每日服用本发明产品4.5 9g,分早晚一日二次口服。对照组应用多贝斯口服,一次0.5g,一日2次,每连续服用3周后停服I周。3个月为I个疗程,3个疗程为一疗效周期。2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116例,眼部病变经荧光造影及眼底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本发明产品治疗组和抗凝药物对照组各58人。治疗组:男35例,女23例;对照组:男33例,女25例。结果两组总体疗效见表I。表I两组总体疗效观察表(P < 0.05)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红参27 33份,山药8 12份,枸杞子8 12份,山茱萸16 24份,鳖甲3 7份,菊花3 7份,车前子3 7份,牡丹皮5 10份,天麻12 18份,炒白术3 7份,菟丝子2 5份,葛根0.8 1.2份,地龙5 12份,杜仲I 5份。
2.权利要求1所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下述方法中的任意一种: 制法一:将各组分原料净选,粉碎过80 100目筛,混匀,制成水丸,干燥,即得; 制法二:将各组分原料净选,其中红参、山药、葛根粉碎过80 100目筛,混合均匀,得药材细粉;其余药材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水为药材量的8 10倍,提取I 2小时,第二次加水为药材量的6 8倍,提取0.5 1.5小时,合并煎液,用160 200目筛滤过,滤液浓缩至密度为1.25 1.30g/cm3的清膏,与上述药材细粉混匀,制成水丸,干燥,即得;制法三:将上述组分原料净选,其中红参、山药、葛根粉碎过80 100目筛,混合均匀,得药材细粉;其余药材加70%乙醇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加70%乙醇为药材量的8 10倍,回流提取I 2小时,第二次加70%乙醇为药材量6 8倍,回流提取0.5 1.5小时,合并提取液,用160 200目筛 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药液继续浓缩至密度为1.25 1.30g/cm3的清膏,与上述药材细粉混匀,制成水丸,干燥,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含有红参、山药、枸杞子、山茱萸、鳖甲、菊花、车前子、牡丹皮、天麻、白术(炒)、菟丝子、葛根、地龙、杜仲等组份。本发明产品选用天然植物药为原料,组方符合中医理论,对人体无毒无害,患者使用方便,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文档编号A61K35/56GK103120767SQ20131009194
公开日2013年5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1日
发明者王钢柱 申请人:王钢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