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陶瓷原位包覆的镁人工骨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27424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生物陶瓷原位包覆的镁人工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陶瓷原位包覆的镁人工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以磷酸三钙为主要成份的生物陶瓷与动物骨骼矿物组成类似,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植入人体后能够自然降解,并被组织吸收,而且其降解吸收速率与新骨生长速率大致相当,因此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生物陶瓷材料的强度较低,使其在骨缺损修复方面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金属材料的强度大都高于人类骨骼,但大多数金属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差。钛、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很高的机械强度,但价格昂贵。开发兼顾生物相容性、机械强度,并且价格合理的骨缺损修复材料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陶瓷原位包覆的镁人工骨及其制备方法。铸造成型的镁人工骨表面原位包覆有磷酸三钙生物陶瓷。生物陶瓷原位包覆的镁人工骨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铸造成型的镁人工骨用洗涤剂或有机溶剂清洗干净,去除表面油污;
2)将草酸溶入其质量8-10倍的醇中,配制成醇溶液;将清洗过的镁人工骨吊挂并浸泡在配制好的草酸的醇溶液中,反应15至30分钟;
3)与草酸反应后的镁人工骨吊挂并浸泡在浓度为5-10%的钙盐溶液中,反应15至30分钟。4)将磷酸溶入其质量5-8倍的醇中,配制成醇溶液,将与钙盐溶液反应后的镁人工骨吊挂并浸泡在磷酸的醇溶液中,反应10-15分钟。5)与磷酸的醇溶液反应后的镁人工骨先在60-80° C烘干,然后在210至260° C温度下煅烧I至3小时,即得到生物陶瓷原位包覆的镁人工骨。所述的洗涤剂是去污粉、洗衣粉、皂类、纯碱、烧碱中的一种或数种。所述的有机溶剂是丙酮、汽油、氯仿中的一种或数种。所述的醇是乙二醇、丙醇、异丙醇、丙三醇中的一种或数种。所述的钙盐溶液是氯化钙或硝酸钙溶解于乙二醇或丙三醇中配制成的溶液。本发明有益效果:
提供的生物陶瓷原位包覆的镁人工骨,表层包覆了以磷酸三钙为主要成份的生物陶瓷,它与动物骨骼矿物组成类似,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内部是铸造成型的镁骨骼,机械强度远高于人类骨骼和生物陶瓷材料。本发明提供的材料兼有生物陶瓷的生物相容性,以及镁的机械强度。其制备方法简便、技术可靠,成本远低于钛、钽等骨缺损损修复材料。
具体实施例方式镁人工骨的铸造成型使用的是公知技术。
生物陶瓷原位包覆的镁人工骨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I)将铸造成型的镁人工骨用洗涤剂或有机溶剂清洗干净,去除表面油污;
所述的洗涤剂是去污粉、洗衣粉、皂类、纯碱、烧碱中的一种或数种,所述的有机溶剂是丙酮、汽油、氯仿中的一种或数种。2)将草酸溶入其质量8-10倍的醇中,配制成醇溶液;将清洗过的镁人工骨吊挂并浸泡在配制好的草酸的醇溶液中,反应15至30分钟。镁与草酸的反应为:
Mg - H2C2O- -> MgC20.- H]卞 ⑴
使用醇作为草酸的溶剂,是避免镁与水的反应:
Mg 一 IH2O Mg(OH)2 - H2T (2)
所述的醇是乙二醇、丙醇、异丙醇、丙三醇中的一种或数种。推荐使用乙二醇或丙三醇,因为其化学活性较弱,能减缓镁与草酸的反应速度,也能避免醇与镁反应,生成MgH2。镁人工骨与草酸的反应时间,应根据反应速度掌握,草酸镁层的厚度应控制在I至2毫米,不宜超过镁人工骨最小直径的10%,以免影响其机械强度。3)与草酸反应后的镁人工骨吊挂并浸泡在浓度为5-10%的钙盐溶液中,反应15至30分钟。在氯化钙或硝酸钙的醇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
MgC2O4 + CaCl2 — CaC2O4+ MgCl2(3)
所述的钙盐溶液是氯化钙或硝酸钙溶解于乙二醇或丙三醇中配制成的溶液。推荐使用乙二醇或丙三醇,因为其化学活性较弱,能减反应速度。(3)属于置换反应,即溶液中的Ca置换了固相中的Mg。4)将磷酸溶入其质量5-8倍的醇中,配制成醇溶液,将与钙盐溶液反应后的镁人工骨吊挂并浸泡在磷酸的醇溶液中,反应10-15分钟。草酸钙与磷酸的反应为:
3CaC204 + 2H3P04 — Ca3(PO4)2 + 3H2C204(4)
CaC2O4 + H3PO4 — CaHPO4 + H2C2O4(5)
所述的醇是乙二醇、丙醇、异丙醇、丙三醇中的一种或数种。推荐使用乙二醇或丙三醇,因为其化学活性较弱,能减缓反应速度。使用醇作为磷酸的溶剂,是为了避免产物之一CaHPO4被水溶解。5)与磷酸的醇溶液反应后的镁人工骨先在60-80° C烘干,然后在210至260° C温度下煅烧I至3小时,即得到生物陶瓷原位包覆的镁人工骨。在烘干和煅烧过程中,首先是溶剂挥发,反应物固化;随着温度的升高,残余的磷酸也随之蒸发并分解(磷酸沸点158° C):
2H3P04 — P2O5+ 3H20(6)
当温度高于203° C时,产物中的CaHPO4亦分解:
6CaHP04 — 2Ca3 (PO4)2 + P2O5+ 3H20 (7)
此外,煅烧过程在金属镁的表面会形成致密氧化层,对镁形成化学保护。经由以上方法制备生物陶瓷原位包覆的镁人工骨兼有磷酸三钙的亲生物性,以及金属镁的机械强度。植入人体后 ,磷酸三钙会被组织吸收,被人体自身骨骼取代。实施例1:I)将铸造成型的镁人工骨用去污粉清洗干净,去除表面油污。2)将草酸溶入8倍的乙二醇中,配制成溶液;将清洗过的镁人工骨吊挂并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反应20分钟。3)与草酸反应后的镁人工骨吊挂并浸泡在浓度为10%的氯化钙乙二醇溶液中,反应20分钟。4)将磷酸溶入5倍的乙二醇中,配制成醇溶液,将与钙盐溶液反应后的镁人工骨吊挂并浸泡在磷酸的醇溶液中,反应10-15分钟。5)与氯化钙溶液反应后的镁人工骨先在80° C烘干,然后在210° C温度下煅烧3小时,即得到生物陶瓷原位包覆的镁人工骨。实施例2:
1)将铸造成型的镁人工骨用丙酮清洗干净,去除表面油污;
2)将草酸溶入10倍的丙醇中,配制成醇溶液;将清洗过的镁人工骨吊挂并浸泡在配制好的草酸的醇溶液中,反应15分钟。3)与草酸反应后的镁人工骨吊挂并浸泡在浓度为5%的硝酸钙丙醇溶液中,反应15分钟。4)将磷酸溶入8倍的丙醇中,配制成醇溶液,将与钙盐溶液反应后的镁人工骨吊挂并浸泡在磷酸的醇溶液中 ,反应10-15分钟。5)与硝酸钙的醇溶液反应后的镁人工骨先在60° C烘干,然后在260° C温度下煅烧I小时,即得到生物陶瓷原位包覆的镁人工骨。实施例3:1)将铸造成型的镁人工骨用汽油清洗干净,去除表面油污。2)将草酸溶入9倍的异丙醇中,配制成醇溶液;将清洗过的镁人工骨吊挂并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反应20分钟。3)与草酸反应后的镁人工骨吊挂并浸泡在浓度为8%的硝酸钙异丙醇溶液中,反应20分钟。4)将磷酸溶入6倍的异丙醇中,配制成醇溶液,将与钙盐溶液反应后的镁人工骨吊挂并浸泡在磷酸的醇溶液中,反应10-15分钟。5)与硝酸钙的醇溶液反应后的镁人工骨先在70° C烘干,然后在240° C温度下煅烧2小时,即得到生物陶瓷原位包覆的镁人工骨。实施例4:1)将铸造成型的镁人工骨用洗衣粉清洗干净,去除表面油污。2)将草酸溶入10倍的丙三醇中,配制成醇溶液;将清洗过的镁人工骨吊挂并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反应30分钟。3)与草酸反应后的镁人工骨吊挂并浸泡在浓度为8%的氯化钙丙三醇溶液中,反应30分钟。4)将磷酸溶入8倍的丙三醇中,配制成醇溶液将与钙盐溶液反应后的镁人工骨吊挂并浸泡在磷酸的醇溶液中,反应10-15分钟。5)与氯化钙的醇溶液反应后的镁人工骨先在80° C烘干,然后在260° C温度下煅烧3小时,即得到生物陶瓷原位包覆的镁人工骨。
权利要求
1.一种生物陶瓷原位包覆的镁人工骨,其特征在于铸造成型的镁人工骨表面原位包覆有磷酸三钙生物陶瓷。
2.一种生物陶瓷原位包覆的镁人工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步骤如下: 1)将铸造成型的镁人工骨用洗涤剂或有机溶剂清洗干净,去除表面油污; 2)将草酸溶入其质量8-10倍的醇中,配制成醇溶液;将清洗过的镁人工骨吊挂并浸泡在配制好的草酸的醇溶液中,反应15至30分钟; 3)与草酸反应后的镁人工骨吊挂并浸泡在浓度为5-10%的钙盐溶液中,反应15至30分钟; 4)将磷酸溶入其质量5-8倍的醇中,配制成醇溶液,将与钙盐溶液反应后的镁人工骨吊挂并浸泡在磷酸的醇溶液中,反应10-15分钟; 5)与磷酸的醇溶液反应后的镁人工骨先在60-80°C烘干,然后在210至260° C温度下煅烧I至3小时,即得到生物陶瓷原位包覆的镁人工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物陶瓷原位包覆的镁人工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洗涤剂是去污粉、洗衣粉、皂类、纯碱、烧碱中的一种或数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物陶瓷原位包覆的镁人工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是丙酮、汽油、氯仿中的一种或数种。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物陶瓷原位包覆的镁人工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醇是乙二醇、丙醇、异丙醇、丙三醇中的一种或数种。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 种生物陶瓷原位包覆的镁人工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钙盐溶液是氯化钙或硝酸钙溶解于乙二醇或丙三醇中配制成的溶液。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陶瓷原位包覆的镁人工骨及其制备方法。铸造成型的镁人工骨表面原位包覆有磷酸三钙生物陶瓷。制备方法步骤如下将铸造成型的镁人工骨清洗干净,去除表面油污;将草酸配制成醇溶液;将清洗过的镁人工骨吊挂并浸泡在配制好的草酸的醇溶液中反应;然后浸泡在浓度为5-10%的钙盐溶液中反应;将磷酸配制成醇溶液,将与钙盐溶液反应后的镁人工骨吊挂并浸泡在磷酸的醇溶液中反应;与磷酸的醇溶液反应后的镁人工骨先在60-80°C烘干,然后煅烧1至3小时,即得到生物陶瓷原位包覆的镁人工骨。本发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内部是铸造成型的镁骨骼,机械强度远高于人类骨骼和生物陶瓷材料;制备方法简便、技术可靠,成本低。
文档编号A61L27/04GK103170011SQ20131012272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0日
发明者叶瑛, 李林蔚, 贾健君, 陆普选, 刘舒婷, 黄元凤, 陈雪刚, 夏枚生 申请人:浙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