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风热犯肺所致风温肺热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687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风热犯肺所致风温肺热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风热犯肺所致风温肺热病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麻黄5~15份、杏仁10~20份、石膏20~40份、甘草5~15份、款冬花10~20份、紫苑花10~20份、玄参10~20份、紫苏9~15份、百部5~15份、桑白皮10~20份、茯苓10~20份、玉竹9~15份、桔梗5~15份、远志4~12份、陈皮10~20份、川贝3~9份、黄芩5~15份和阿胶6~12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宣肺平喘、化痰止咳、清热泻火、润燥生津的功效,其治疗风热犯肺所致风温肺热病疗效显著,作用可靠,其组分药源广、配制简便、无毒副作用。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风热犯肺所致风温肺热病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风热犯肺所致风温肺热病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风温肺热病是由风热病邪犯肺,热壅肺气,肺失清肃所致,以发热,咳嗽,胸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冬春两季多发。从临床表现来看,风温肺热病可概括西医的急性肺炎、支气管周围炎和急性支气管炎等急性肺部感染疾病。
[0003]中医认为,本证是因外感风热之邪,侵犯肺卫所致。本病是因机体正气不足,营不内守,卫不御外,抗病能力低下,暴感风热之邪而发。
[0004]根据中医理论,针对风热犯肺所致风温肺热病的发病机理,以宣肺平喘、化痰止咳、清热泻火为治则,进行辩证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制方便、药源广、成本低、疗效显著、作用可靠、无副作用的治疗风热犯肺所致风温肺热病的中药组合物。
[000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风热犯肺所致风温肺热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麻黄5~15份、杏仁10~20份、石膏20~40份、甘草5~15份、款冬花10~20份、紫苑花10~20份、玄参10~20份、紫苏9~15份、百部5~15份、桑白皮10~20份、获茶10~20份、玉竹9~15份、桔梗5~15份、远志4~12份、陈皮10~20份、川贝3~9份、黄芩5~15份和阿胶6~12份。
[0007]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风热犯肺所致风温肺热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麻黄10份、杏仁15份、石膏30份、甘草10份、款冬花15份、紫苑花15份、玄参15份、紫苏12份、百部10份、桑白皮15份、茯苓15份、玉竹12份、桔梗10份、远志8份、陈皮15份、川贝5份、黄芩10份和阿胶9份。
[0008]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杏仁具有祛痰止咳、平喘润肠、下气开痹的功效;石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的功效;款冬花具有润肺下气、化痰止嗽的功效;紫苑花具有润肺下气、化痰止咳的功效;玄参具有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的功效;紫苏梗具有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的功效;百部具有润肺下气止咳的功效;桑白皮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效;玉竹具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功效;桔梗具有宣肺祛痰、养气补血、利五脏、补五劳的功效;远志具有安神益智、祛痰镇惊、行气散郁的功效;陈皮具有理气健脾、调中利水、燥湿化痰的功效;川贝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平喘、清热化痰的功效;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阿胶具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的功效。本发明组合物中的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共奏宣肺平喘、化痰止咳、清热泻火、润燥生津之功效,对风热犯肺致风温肺热病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0009]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其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作用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总有效率93%,治愈率达67%。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11]实施例1
一种治疗风热犯肺所致风温肺热病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麻黄10g、杏仁15g、石膏30g、甘草10g、款冬花15g、紫苑花15g、玄参15g、紫苏12g、百部10g、桑白皮15g、获茶15g、玉竹12g、桔梗10g、远志8g、陈皮15g、川贝5g、黄岑IOg和阿胶(烊冲)9g。
[0012]实施例2
一种治疗风热犯肺所致风温肺热病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麻黄5g、杏仁20g、石膏20g、甘草15g、款冬花10g、紫苑花20g、玄参10g、紫苏15g、百部5g、桑白皮20g、获茶10g、玉竹15g、桔梗5g、远志12g、陈皮10g、川贝9g、黄岑5g和阿胶(烊冲)12g。
[0013]实施例3
一种治疗风热犯肺所致风温肺热病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麻黄15g、杏仁10g、石膏40g、甘草5g、款冬花20g、紫苑花10g、玄参20g、紫苏9g、百部15g、桑白皮10g、获茶20g、玉竹9g、桔梗15g`、远志4g、陈皮20g、川贝3g、黄岑15g和阿胶6g。
[0014]实施例4
一种治疗风热犯肺所致风温肺热病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麻黄7g、杏仁18g、石膏25g、甘草Hg、款冬花12g、紫苑花18g、玄参12g、紫苏13g、百部6g、桑白皮18g、获茶13g、玉竹14g、桔梗6g、远志I IgH 12g、川贝8g、黄岑8g和阿胶(烊冲)10g。
[0015]实施例5
一种治疗风热犯肺所致风温肺热病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麻黄13g、杏仁12g、石膏35g、甘草7g、款冬花18g、紫苑花12g、玄参18g、紫苏10g、百部13g、桑白皮13g、获茶18g、玉竹10g、桔梗13g、远志5g、陈皮18g、川贝3g、黄岑13g和阿胶(烊冲)7g。
[0016]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除阿胶外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将组方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15~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约6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次煎煮,加水没过药面约6厘米,水沸后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去渣取汁,合并。
[0017]本发明以实施例1所给出的一种治疗风热犯肺所致风温肺热病的中药组合物,做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一、一般性资料: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20~60岁。病程最短者0.5个月,最长者达0.5年,平均0.3年。[0018]二、诊断依据:
1、以身热、咳嗽、烦渴,或伴气急、胸痛为主症;
2、病重者可见壮热,颜面潮红,烦躁不安,神昏谵语,或四肢厥冷等症;
3、冬春两季较多。具有起病急、传变快、病程短的特点;
4、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者,属细菌性感染;正常或偏低者以病毒性感染为
主;
5、肺部有实变体征,或可闻及干湿性罗音;
6、痰直接涂片或培养可以找到病原体;
7、胸部X线透视或摄片,可见一侧或两侧肺叶或肺段炎性阴影。
[0019]三、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一天一剂,水煎两遍取汁约300ml,分早、晚两次饭前半小时温热服用。五天为一疗程。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之物。
[0020]四、疗效标准:
1、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实验室及X线等检查恢复正常;
2、好转: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有所改善,X线检查肺部病灶尚未完全吸收;
3、未愈:病情未见好转。
`[0021]五、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2-10个疗程,治愈20例,好转8例,未愈2例。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
[0022]六、典型病例:
病例1:
王某,男,69岁。身热无汗,微恶风寒,咳嗽痰少,头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一个疗程后,自觉嗓子不适感减轻,头痛消失;继续服用一个疗程,症状消失,治愈。
[0023]病例2:
田某,女,39岁,身热口渴不欲饮,痰少,头痛,咳嗽。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一个疗程后,咳嗽显著减轻,灼热感逐渐减轻;续服一个疗程后,各症状消失,治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风热犯肺所致风温肺热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麻黄5~15份、杏仁10~20份、石膏20~40份、甘草5~15份、款冬花10~20份、紫苑花10~20份、玄参10~20份、紫苏9~15份、百部5~15份、桑白皮10~20份、茯苓10~20份、玉竹9~15份、桔梗5~15份、远志4~12份、陈皮10~20份、川贝3~9份、黄芩5~15份和阿胶6~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风热犯肺所致风温肺热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麻黄10份、杏仁15份、石膏30份、甘草10份、款冬花15份、紫苑花15份、玄参15份、紫苏12份、百部10份、桑白皮15份、茯苓15份、玉竹12份、桔梗10份、远志8份、陈皮15份、川贝5份、黄芩10份和阿胶9份。
【文档编号】A61K33/06GK103550642SQ201310510654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6日
【发明者】孙胜波 申请人:荣成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