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灭菌器通循环水冷却的装置及方法

文档序号:1273663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干热灭菌器通循环水冷却的装置及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水循环冷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干热灭菌器通循环水冷却的装置及方法,装置在内壳体内设冷却器组件,冷却器组件的进水管通过设置在壳体上部的第一冷却接管后连接进水三通接头,冷却器组件的出水管通过设置在壳体上部的第二冷却接管后连接出水三通接头,进水三通接头一端通过进水控制阀与进水过滤器相连接,进水三通接头的另一端通过进压缩气控制阀与压缩空气过滤减压阀相连接,出水三通接头的一端设置冷却水回收控制阀,出水三通接头的另一端设置冷却水排空控制阀。本发明适用于各制药企业在用干热灭菌器对灭菌物品进行灭菌后,通循环水对干热灭菌器进行强制冷却,缩短干热灭菌器的冷却时间,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简单实用。
【专利说明】干热灭菌器通循环水冷却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公开一种水循环冷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干热灭菌器通循环水冷却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各制药企业在使用干热灭菌器对灭菌物品进行灭菌之后,冷却阶段常采用向干热灭菌器内部吹自然风的方式对灭菌器进行冷却,通常需要80~90分钟,冷却时间较长,能耗大,生产效率比较低。随着制药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大,以及各药厂之间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这就需要在药品生产中能够尽可能的提高生产效率,增大产能,降低能耗。

【发明内容】

[0003]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缩短干热灭菌器的冷却时间、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的干热灭菌器通循环水冷却的装置及方法。
[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所述的干热灭菌器通循环水冷却的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内壳体和外壳体之 间设置保温层,内壳体内部设置冷却器组件,冷却器组件的进水管通过设置在壳体上部的第一冷却接管后连接进水三通接头,冷却器组件的出水管通过设置在壳体上部的第二冷却接管后连接出水三通接头,进水三通接头一端通过进水控制阀与进水过滤器相连接,进水三通接头的另一端通过进压缩气控制阀与压缩空气过滤减压阀相连接,出水三通接头的一端设置冷却水回收控制阀,出水三通接头的另一端设置冷却水排空控制阀。
[0006]所述的干热灭菌器通循环水冷却的装置通过循环水冷却,降低了干热灭菌器的冷却时间,确保干热灭菌器冷却阶段冷却时间控制在60分钟以内,降低了能耗,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大了产能。
[0007]进一步地优选,第一冷却接管和第二冷却接管下端与冷却器组件的进水管和出水管的交接处设置密封垫并通过螺钉固定,上端与冷却器组件的进水管和出水管的交接处设置堵板。通过设置密封垫和堵板,增强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密封性。
[0008]进一步地优选,保温层外侧设置保温罩。保证保温层的洁净度。
[0009]进一步地优选,进水三通接头与进水控制阀、进水过滤器、进压缩气控制阀和压缩空气过滤减压阀通过卡箍紧固,出水三通接头与冷却水回收控制阀和冷却水排空控制阀通过卡箍紧固。
[0010]所述的干热灭菌器通循环水冷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1]步骤一:先将进水控制阀和冷却水回收控制阀开启,冷却循环水经过进水过滤器和冷却器组件的进水管进入到冷却器组件中,对干热灭菌器进行强制冷却,冷却水通过冷却器组件的出水管经冷却水回收控制阀后排出;
[0012]步骤二 ;冷却结束后,关闭进水控制阀和冷却水回收控制阀;[0013]步骤三:将进压缩气控制阀和冷却水排空控制阀开启,经过压缩空气过滤减压阀过滤后压缩空气进入到冷却器组件中,将残留在冷却器组件中的冷却水通过冷却水排空控制阀排出;
[0014]步骤四:排空结束后,关闭进压缩气控制阀和冷却水排空控制阀。
[0015]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6]所述的干热灭菌器通循环水冷却的装置及方法先通过冷却水进入冷却器组件进行冷却,再通过压缩空气将冷却器组件中的冷却水排空,整个过程简单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冷却时间,同时在装置的内外壳之间的保温层上设置一层保温罩,保证了整个设备的洁净度,在冷却器组件与壳体的交界处设置堵板和密封垫,保证了设备在整个冷却过程中的密封性。本发明适用于各制药企业在用干热灭菌器对灭菌物品进行灭菌后,通循环水对干热灭菌器进行强制冷却,缩短干热灭菌器的冷却时间,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简单实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1、冷却器组件;2、内壳体;3、保温层;4、保温罩;5、外壳体;6、螺钉;7、密封垫;8、第一冷却接管;9、堵板;10、进水管;11、进水过滤器;12、进水控制阀;13、进水三通接头;14、进压缩气控制阀;15、压缩空气过滤减压阀;16、冷却水回收控制阀;17、出水三通接头;18、冷却水排空控制阀;19、卡箍;20、第二冷却接管;21、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0020]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干热灭菌器通循环水冷却的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内壳体2和外壳体5,内壳体2和外壳体5之间设置保温层3,内壳体2内部设置冷却器组件1,冷却器组件I的进水管10通过设置在壳体上部的第一冷却接管8后连接进水三通接头13,冷却器组件I的出水管21通过设置在壳体上部的第二冷却接管20后连接出水三通接头17,进水三通接头13 —端通过进水控制阀12与进水过滤器11相连接,进水三通接头13的另一端通过进压缩气控制阀14与压缩空气过滤减压阀15相连接,出水三通接头17的一端设置冷却水回收控制阀16,出水三通接头17的另一端设置冷却水排空控制阀18。
[0021]其中,所述的第一冷却接管8和第二冷却接管20下端与冷却器组件I的进水管10和出水管21的交接处设置密封垫7并通过螺钉6固定,上端与冷却器组件I的进水管10和出水管21的交接处设置堵板9,保温层3外侧设置保温罩4。进水三通接头13与进水控制阀12、进水过滤器11、进压缩气控制阀14和压缩空气过滤减压阀15通过卡箍19紧固,出水三通接头17与冷却水回收控制阀16和冷却水排空控制阀18通过卡箍19紧固。
[0022]一种干热灭菌器通循环水冷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3]步骤一:先将进水控制阀12和冷却水回收控制阀16开启,冷却循环水经过进水过滤器11和冷却器组件I的进水管10进入到冷却器组件I中,对干热灭菌器进行强制冷却,冷却水通过冷却器组件I的出水管21经冷却水回收控制阀16后排出;
[0024]步骤二 ;冷却结束后,关闭进水控制阀12和冷却水回收控制阀16 ;[0025]步骤三:将进压缩气控制阀14和冷却水排空控制阀18开启,经过压缩空气过滤减压阀15过滤后压缩空气进入到冷却器组件I中,将残留在冷却器组件I中的冷却水通过冷却水排空控制阀18排出;
[0026]步骤四:排空结束后,关闭进压缩气控制阀14和冷却水排空控制阀18。
[0027]本发 明适用于各制药企业在用干热灭菌器对灭菌物品进行灭菌后,通循环水对干热灭菌器进行强制冷却,缩短干热灭菌器的冷却时间,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简单实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干热灭菌器通循环水冷却的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内壳体(2)和外壳体(5),内壳体(2)和外壳体(5)之间设置保温层(3),其特征在于:内壳体(2)内部设置冷却器组件(1),冷却器组件(I)的进水管(10)通过设置在壳体上部的第一冷却接管(8)后连接进水三通接头(13),冷却器组件(I)的出水管(21)通过设置在壳体上部的第二冷却接管(20 )后连接出水三通接头(17 ),进水三通接头(13 ) —端通过进水控制阀(12 )与进水过滤器(11)相连接,进水三通接头(13)的另一端通过进压缩气控制阀(14)与压缩空气过滤减压阀(15 )相连接,出水三通接头(17 )的一端设置冷却水回收控制阀(16 ),出水三通接头(17)的另一端设置冷却水排空控制阀(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热灭菌器通循环水冷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冷却接管(8)和第二冷却接管(20)下端与冷却器组件(I)的进水管(10)和出水管(21)的交接处设置密封垫(7)并通过螺钉(6)固定,上端与冷却器组件(I)的进水管(10)和出水管(21)的交接处设置堵板(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热灭菌器通循环水冷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层(3)外侧设置保温罩(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热灭菌器通循环水冷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三通接头(13)与进水控制阀(12)、进水过滤器(11)、进压缩气控制阀(14)和压缩空气过滤减压阀(15)通过卡箍(19)紧固,出水三通接头(17)与冷却水回收控制阀(16)和冷却水排空控制阀(18)通过卡箍(19)紧固。
5.一种干热灭菌器通循环水冷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先将进水控制阀(12)和冷却水回收控制阀(16)开启,冷却循环水经过进水过滤器(11)和冷却器组件(I)的进水管(10)进入到冷却器组件(I)中,对干热灭菌器进行强制冷却,冷却水通过冷却器组件(I)的出水管(21)经冷却水回收控制阀(16)后排出; 步骤二 ;冷却结束后,关闭进水控制阀(12)和冷却水回收控制阀(16); 步骤三:将进压缩气控制阀(14)和冷却水排空控制阀(18)开启,经过压缩空气过滤减压阀(15)过滤后压缩空气进入到冷却器组件(I)中,将残留在冷却器组件(I)中的冷却水通过冷却水排空控制阀(18)排出; 步骤四:排空结束后,关闭进压缩气控制阀(14)和冷却水排空控制阀(18)。
【文档编号】A61L2/04GK103736108SQ201310684172
【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3日
【发明者】李明, 林峰, 孙藤 申请人: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