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充气式防术区受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为一种充气式防术区受压装置。
背景技术:
植皮手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保持固定的体位,如太高患肢防止肢体肿胀,并将术区腾空防止术区受压,这能够提高术后皮片成活率,改善手术治疗效果。然而,目前患者保持体位的辅助工具一般为医院提供的枕头、被褥等,用于垫在术区周围,防止术区受压,该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防止术区受压的要求,但是长时间使用后,枕头、被褥等辅助工具容易变形和移位,并对术区边缘造成压迫。另外,市场上也有一些水垫、海绵垫、气圈和棉垫等辅助工具,但是这些辅助工具多是针对褥疮患者而设计的,无法满足术后患者术后防术区受压的使用需求。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探索一种充气式防术区受压装置,该充气式防术区受压装置能够满足术后患者防术区受压的需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充气式防术区受压装置,该充气式防术区受压装置够满足术后患者防术区受压的需求。要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式防术区受压装置,包括垫体,所述垫体的中部设有用于防止术区受压的凹槽或镂空结构,且所述垫体内设有充气气囊,所述充气气囊上设有用于连接充气装置的充气管。进一步,所述垫体上设有用于将垫体固定在患者身体上的固定装置。进一步,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垫体上的固定带。进一步,所述固定带的一端设有与垫体相连的扣环I,所述垫体上间隔地设有与扣环I配合的扣环II。进一步,所述垫体上设有两组相互平行并用于防止移位的限位结构,每一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两个用于夹在患者支撑部位两侧的限位旁垫,所述限位旁垫与所述垫体设置为一体。进一步,每一组的两个所述限位旁垫之间的距离与人体腿部或手臂的直径相匹配,两组所述限位结构之间的距离与人体的背部或腰骶部宽度相匹配。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式防术区受压装置,通过在垫体的中部设置凹槽或镂空结构,能够有效防止垫体与患者术区接触,即使用时,将垫体内充满空气,并将垫体垫在术区周围,能够将术区悬空,保护术区不受压,能够提高术后恢复效果,满足患者术后防术区受压的需求,且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式防术区受压装置还可根据需要调节垫体内的气压,能够方便调节垫体的高度,提高患者的使用舒适度。通过在垫体上设置固定装置,能够将垫体固定在患者身上,防止垫体在长时间使用后移位,保证垫体不会压迫术区;通过在垫体上设置两组限位结构,每一组限位结构包括两个用于夹在患者支撑部位两侧,能够防止垫体移位,且通过将每一组的两个限位旁垫设置为与人体腿部或手臂的直径相匹配,两组限位结构之间的距离设置为与人体的背部或腰骶部宽度相匹配,能够采用一个垫体满足患者腿部、手臂的支撑和背部、腰骶部的支撑,使用更加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式防术区受压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式防术区受压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式防术区受压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充气式防术区受压装置,包括垫体1,垫体I的中部设有用于防止术区受压的凹槽或镂空结构la,且垫体I内设有充气气囊2,充气气囊2上设有用于连接充气装置的充气管
3。本实施例的垫体I中部设置镂空结构,防止垫体I与患者术区接触,本实施例的垫体I呈椭圆形。本实施例的充气式防术区受压装置,通过在垫体I的中部设置凹槽或镂空结构,能够有效防止垫体I与患者术区接触,即使用时,将垫体I内充满空气,并将垫体I垫在术区周围,能够将术区悬空,保护术区不受压,能够提高术后恢复效果,满足患者术后防术区受压的需求,且本实施例的充气式防术区受压装置还可根据需要调节垫体I内的气压,能够方便调节垫体的高度,提高患者的使用舒适度。进一步,垫体I上设有用于将垫体I固定在患者身体上的固定装置,本实施例的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垫体I上的固定带4,固定带4的一端设有与垫体I相连的扣环I 5,垫体I上间隔地设有与扣环I 5配合的扣环II 6,通过在垫体I上设置多个扣环II 6,能够方便布置固定带4的位置,便于将垫体I固定在患者身上,本实施例的垫体I上设有4个扣环II 6。通过在垫体I上设置固定装置,能够将垫体I固定在患者身上,防止垫体I在长时间使用后移位,保证垫体不会压迫术区。第二实施例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式防术区受压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充气式防术区受压装置,包括垫体1,垫体I的中部设有用于防止术区受压的凹槽或镂空结构,且垫体I内设有充气气囊2,充气气囊2上设有用于连接充气装置的充气管3。本实施例的垫体I中部设置镂空结构,防止垫体I与患者术区接触,本实施例的垫体I设置为方形。进一步,垫体I上设有两组相互平行并用于防止移位的限位结构,每一组限位结构包括两个用于夹在患者支撑部位两侧的限位旁垫7,限位旁垫7与垫体I设置为一体,当垫体I内充气时,限位旁垫7内也充气。通过在垫体I上设置两组限位结构,每一组限位结构包括两个用于夹在患者支撑部位两侧的限位旁垫7,能够防止垫体I移位。优选的,每一组的两个限位旁垫7之间的距离与人体腿部或手臂的直径相匹配,两组限位结构之间的距离与人体的背部或腰骶部宽度相匹配,通过将每一组的两个限位旁垫7设置为与人体腿部或手臂的直径相匹配,两组限位结构之间的距离设置为与人体的背部或腰骶部宽度相匹配,能够采用一个垫体满足患者腿部、手臂的支撑和背部、腰骶部的支撑,使用更加方便,本实施例同一组的两个限位旁垫7的距离与人体腿部相匹配,两组限位结构之间的距离与人体背部相匹配,即采用本实施例的充气式防术区受压装置,能够同时满足人体腿部和背部的支撑。当然,垫体I上还可同时设置固定装置和限位结构,其原理和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再累述。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充气式防术区受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垫体,所述垫体的中部设有用于防止术区受压的凹槽或镂空结构,且所述垫体内设有充气气囊,所述充气气囊上设有用于连接充气装置的充气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防术区受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体上设有用于将垫体固定在患者身体上的固定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式防术区受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垫体上的固定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式防术区受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的一端设有与垫体相连的扣环I,所述垫体上间隔地设有与扣环I配合的扣环II。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充气式防术区受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体上设有两组相互平行并用于防止移位的限位结构,每一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两个用于夹在患者支撑部位两侧的限位旁垫,所述限位旁垫与所述垫体设置为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式防术区受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组的两个所述限位旁垫之间的距离与人体腿部或手臂的直径相匹配,两组所述限位结构之间的距离与人体的背部或腰骶部宽度相匹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气式防术区受压装置,包括垫体,所述垫体的中部设有用于防止术区受压的凹槽或镂空结构,且所述垫体内设有充气气囊,所述充气气囊上设有用于连接充气装置的充气管。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式防术区受压装置,通过在垫体的中部设置凹槽或镂空结构,能够有效防止垫体与患者术区接触,即使用时,将垫体内充满空气,并将垫体垫在术区周围,能够将术区悬空,保护术区不受压,能够提高术后恢复效果,满足患者术后防术区受压的需求,且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式防术区受压装置还可根据需要调节垫体内的气压,能够方便调节垫体的高度,提高患者的使用舒适度。
文档编号A61G7/065GK203017261SQ20132003272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2日
发明者流沙, 陈亮, 雷光荣, 张艳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