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科用耦合剂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0582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超声科用耦合剂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用具,尤其涉及一种超声科用耦合剂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超声科B超室,必须使用耦合剂才能使设备和人体良好接触,提高临床质量,但是,当室温较低时,耦合剂比较冷,当涂抹到人体后会使患者感到不适;此外,目前,耦合剂剂瓶均采用人工挤压的方式挤出耦合剂,剂瓶中残留的耦合剂无法利用,造成耦合剂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对耦合剂加热和减少耦合剂浪费的超声科用耦合剂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一种超声科用耦合剂加热装置,包括壳体和剂瓶,其中,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若干个剂瓶加热腔和若干个倒置腔,所述剂瓶加热腔和所述倒置腔由内向外均依次设置有导热层、加热层和隔热层,所述倒置腔的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倒圆锥形,所述倒置腔内设置有余量收集瓶。所述余量收集瓶包括瓶底、瓶身、瓶颈和瓶盖,所述瓶底向内凹陷形成与所述剂瓶的颈部配合使用的锥形底,所述锥形底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加热层内设置有电加热丝。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 果为:能够方便将耦合剂加热,减少临床就诊者的不适,而且能够将耦合剂剂瓶中余量的耦 合剂收集起来,减少耦合剂的浪费,节约资源;其中,壳体内设置有剂瓶加热腔和倒置腔,剂瓶加热腔用于加热盛有耦合剂的剂瓶,加热层内的电加热丝通电后能够通过导热层将热量传递给剂瓶,倒置腔内设置有能够循环使用的余量收集瓶,余量收集瓶倒放在倒置腔内,将含有余量耦合剂的剂瓶倒插到余量收集瓶的锥形底上,剂瓶的瓶口穿过锥形底上的单向阀进入余量收集瓶内,余量的耦合剂将顺势流入余量收集瓶内,余量收集瓶通过导热层受热,当收集耦合剂将满时,取出余量收集瓶即可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余量收集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壳体;2、隔热层;3、加热层;4、导热层;5、剂瓶;6、剂瓶颈部;7、剂瓶加热腔;8、倒置腔;9、余量收集瓶;10、单向阀;11、剂瓶瓶口 ;12、锥形底;13、瓶
颈;14、瓶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方案进行阐述。[0012]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超声科用耦合剂加热装置,包括壳体I和剂瓶5,其中,壳体I内设置有三个剂瓶加热腔7和一个倒置腔8,剂瓶加热腔7和倒置腔8由内向外均依次设置有导热层4、加热层3和隔热层2,倒置腔8的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倒圆锥形,倒置腔8内设置有余量收集瓶9 ;余量收集瓶9包括瓶底、瓶身、瓶颈13和瓶盖14,瓶底向内凹陷形成与剂瓶颈部6配合使用的锥形底12,锥形底12上设置有单向阀10 ;加热层3内设置有电加热丝。壳体I内设置有剂瓶加热腔7和倒置腔8,剂瓶加热腔7用于加热盛有耦合剂的剂瓶5,加热层3内的电加热丝通电后能够通过导热层4将热量传递给剂瓶5,倒置腔8内设置有能够循环使用的余量收集瓶9,余量收集瓶9倒放在倒置腔8内,将含有余量耦合剂的剂瓶5倒插到余量收集瓶9的锥形底12上,剂瓶瓶口 11穿过锥形底12上的单向阀10进入余量收集瓶9内,余量的耦合剂将顺势流入余量收集瓶9内,余量收集瓶9通过导热层4受热,当收集耦合剂将满时,取出余量收集瓶9即可使用。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超声科用耦合剂加热装置,包括壳体和剂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若干个剂瓶加热腔和若干个倒置腔,所述剂瓶加热腔和所述倒置腔由内向外均依次设置有导热层、加热层和隔热层,所述倒置腔的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倒圆锥形,所述倒置腔内设置有余量收集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科用耦合剂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量收集瓶包括瓶底、瓶身、瓶颈和瓶盖,所述瓶底向内凹陷形成与所述剂瓶的颈部配合使用的锥形底,所述锥形底上设置有单向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声科用耦合剂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层内设置有电 加热丝。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声科用耦合剂加热装置,包括壳体和剂瓶,其中,壳体内设置有若干个剂瓶加热腔和若干个倒置腔,剂瓶加热腔和倒置腔由内向外均依次设置有导热层、加热层和隔热层,倒置腔的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倒圆锥形,倒置腔内设置有余量收集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将耦合剂加热,减少临床就诊者的不适,而且能够将耦合剂剂瓶中余量的耦合剂收集起来,减少耦合剂的浪费,节约资源。
文档编号A61B8/00GK203138546SQ20132013186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2日
发明者朱应林 申请人:朱应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