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芒硝腹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次性覆压式芒硝腹带,设有主体部分和绑带部分,所述的主体部分是一个长方形结构,主体部分设有开口,所述的绑带部分由主体部分向外延伸,所述绑带部分开口两侧通过第一尼龙粘扣带和第二尼龙粘扣带粘合成一个整体,主体部分中间是芒硝填充层,内侧是全棉层,外侧是无纺布层。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一次性腹带腹围宽度足够,能适用于较多的患者需求,一次性腹带保护皮肤,也防止药性流失和被褥污染,一次性腹带使用简易且方便。
【专利说明】一次性芒硝腹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辅助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关于一次性芒硝腹带。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对于临终关怀病房中的腹水病人,我们常采用芒硝覆压腹部的方法来帮助腹水排出,然而目前市面上没有现成的覆压式腹带。芒硝覆压治疗所需的芒硝量比较大,且患者腹部膨隆明显,当前没有一种适用于较多患者需求的芒硝腹带。
[0003]中国专利文献CN201220431592.9,申请日2012.08.29,公开了一种芒硝专用腹带,提供了一种新型固定性好的芒硝腹带。但是关于一次性芒硝腹带目前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定性好,适用范围广,且实用性强,操作简单方便的一次性芒硝腹带。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次性覆压式芒硝腹带,设有主体部分和绑带部分,所述的主体部分是一个长方形结构,主体部分设有开口,所述的绑带部分由主体部分向外延伸,所述绑带部分开口两侧通过第一尼龙粘扣带和第二尼龙粘扣带粘合成一个整体,主体部分中间是芒硝填充层,内侧是全棉层,外侧是无纺布层。
[0007]所述的主体部分长40-50cm,宽20_30cm,每个绑带部分长40_50cm。
·[0008]所述的主体部分长45cm,宽25cm,每个绑带部分长45cm。
[0009]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0010]1、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腹带腹围宽度足够,能适用于较多的患者需求。
[0011]2、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腹带保护皮肤,也防止药性流失和被褥污染。
[0012]3、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腹带使用简易且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性芒硝腹带的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2是沿图1 A-A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6]附图1和附图2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0017]1.主体部分2.绑带部分
[0018]3.第一尼龙粘扣带4.第二尼龙粘扣带
[0019]5.芒硝填充层6.全棉层
[0020]7.无纺布层[0021]实施例1
[0022]请参看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性芒硝腹带结构示意图,所述的芒硝腹带设有主体部分I和绑带部分2,所述的主体部分I是一个长方形结构,长45cm,宽25cm,开口为信封式。所述的绑带部分2由主体部分I向外延伸,每个绑带部分2长45cm,所述绑带部分2开口两侧通过第一尼龙粘扣带3和第二尼龙粘扣带4粘合成一个整体。
[0023]请参看图2,图2是沿图1 A-A处的剖面图,主体部分中间是芒硝填充层5,内侧是全棉层6,外侧是无纺布层7。
[0024]需要说明的是:在日常使用中我们发现芒硝覆压治疗所需的芒硝量比较大,且患者腹部膨隆明显,故主体部分设计长45宽25cm,周边绑带单长45cm,两者合拢后可用腹围可达130-135cm,能适用于较多的患者需求。由于芒硝覆压后腹水消退会出现腹部皮肤渗水,为保护皮肤,因此腹带主体和绑带的内侧亲肤层应选用吸水性好的全棉布,外侧层应选用不易渗水的无纺布层,既可防止药性流失又可防止被褥污染。
[0025]主体部分I长40-50cm,宽20_30cm,每个绑带部分2长40_50cm。
[002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次性芒硝腹带,设有主体部分和绑带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部分是一个长方形结构,主体部分设有开口,所述的绑带部分由主体部分向外延伸,所述绑带部分开口两侧通过第一尼龙粘扣带和第二尼龙粘扣带粘合成一个整体,主体部分中间是芒硝填充层,内侧是全棉层,外侧是无纺布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芒硝腹带,其特征在于,主体部分长40-50cm,宽20_30cm,每个绑带部分长40-5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芒硝腹带,其特征在于,主体部分长45cm,宽25cm,每个绑带部分长45cm。
【文档编号】A61F13/14GK203408166SQ201320442124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4日
【发明者】陈琦, 吕联, 罗维, 黄建平, 张彤 申请人:上海市闸北区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