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下用盐田光囱石与芒硝制取硫酸钾的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3265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常温下用盐田光囱石与芒硝制取硫酸钾的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光囟石(NaCl·KCl·MgCl2·6H2O)与芒硝(Na2SO4或Na2SO410H2O)制取硫酸钾的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方法,如中国发明专利93100790公开的,是用盐田光囟石和无水芒硝为原料,通过高温热溶-冷却-水分解制取硫酸钾的工艺(以下简称热溶法工艺),采用热溶法工艺生产硫酸钾存在以下缺点1.热溶法工艺是在60-80℃下进行热溶分离氯化钠,热溶母液需冷却至5-10℃后分离钾混盐,此过程的能耗较大。
2.热溶法工艺在热溶和冷却过程中的液固比在16-25,物料循环量大,使单元设备的生产能力降低。
3.热溶法工艺仅有硫酸钾单一产品,使生产成本增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常温下用盐田光囟石与芒硝制取硫酸钾的工艺。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即一种常温下盐田光囟石与芒硝制取硫酸钾的工艺,其特征是工艺步骤如下1.将天然芒硝用清水溶解至饱和,分离除去机械杂质,得饱和硫酸钠清液备用;2.将盐田光囟石破碎后,用含钾母液进行常温分解,30-60分钟后加入正(反)浮选剂进行浮选分离得到粗氯化钾备用;3.将步骤2所得的粗氯化钾用含有活性剂的母液进行盐析结晶得到精制氯化钾;所述活性剂可以采用表面活性剂或消泡剂,如十二烷基磺酸钠和磷酸三丁脂;其量按10~100g/1000kg粗氯化钾加入;4.常温下,将步骤1获得的饱和硫酸钠清液与步骤2获得的粗氯化钾反应30-60分钟,液固分离后得到钾芒销及供步骤2使用的KCl含量不大于8%的含钾母液备用;5.常温下,将步骤4获得的钾芒硝与步骤3获得的精制氯化钾溶液反应30-60分钟,液固分离后得到硫酸钾产品。
上述工艺的步骤2中盐田光囟石中的氯化镁全部转入液相,将其排放盐田,自然蒸发后,重新得到盐田光囟石;步骤3所得的精制氯化钾的KCl含量大于90%,为本工艺的副产品;最终产品硫酸钾产品的K2SO4含量不低于93%,其C1-含量小于1.5%。
上述工艺所述的常温一般为10-25℃。
本发明的上述工艺由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常温下以盐田光囟石与芒硝为原料生产硫酸钾并副产氯化钾的方法是①将盐田光囟石130kg经破碎机破碎至20-80目后加入含钾母液695kg进行常温分解,反应时间为30分钟,反应后的料浆进入浮选机,加入反浮选剂20g进行浮选,刮出浆沫用离心机进行分离得到粗氯化钾42kg;②将25kg粗氯化钾加入含活性剂2g的溶液中进行常温盐析,反应时间为60分钟,液固分离后得到精制氯化钾22Kg。
③用天然风化芒硝11Kg溶于水中,除去不溶物后加入粗氯化钾17kg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30分钟,液固分离后的固相与精制氯化钾饱和溶液40kg反应30分钟,液固分离后得到硫酸钾产品10.8kg,副产氯化钾9.05kg。
上述方法所得产品质量为K2SO4中含K2O 51%,Cl-含量1.1%,KCL中含K2O 59.8%,NaCl 1.4%。
本发明上述工艺由于工艺直接在盐湖地区进行,就地取材,并在常温下进行、可降低能耗、在工艺过程中的液固比在2-4之间、可提高单元设备的生产能力、工艺过程中可副产部分氯化钾,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盐田光囟石和芒硝制取硫酸钾的工艺,其特征是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天然芒硝用清水溶解至饱和,分离除去机械杂质,得饱和硫酸钠清液备用;(2).将盐田光囟石破碎后,用含钾母液进行常温分解,30-60分钟后加入正(反)浮选剂进行浮选分离得到粗氯化钾备用;(3).将步骤2所得的粗氯化钾用含有活性剂的母液进行盐析结晶得到精制氯化钾;所述活性剂可以采用表面活性剂或消泡剂,如十二烷基磺酸钠和磷酸三丁脂;其量按10~100g/1000kg粗氯化钾加入;(4).常温下,将步骤1获得的饱和硫酸钠清液与步骤2获得的粗氯化钾反应30-60分钟,液固分离后得到钾芒销及供步骤2使用的KCl含量不大于8%的含钾母液备用;(5).常温下,将步骤4获得的钾芒硝与步骤3获得的精制氯化钾溶液反应30-60分钟,液固分离后得到硫酸钾产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利用盐田光囱石矿与芒硝在常温下制取硫酸钾的方法,其特征是:在常温下浮选氯化钾和转化制取硫酸钾,通过常温盐析结晶副产氯化钾。本发明工艺流程简单,设备投资低,不需高温热溶和低温冷却,减少能耗,降低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C01D5/00GK1305953SQ0110707
公开日2001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01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1年1月20日
发明者王啸, 宋海宁 申请人:重庆中体体育设施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