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用随床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648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医疗用随床托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疗用随床托架,包括承托部(4)和支撑该承托部(4)的支撑部(3),所述支撑部(3)从所述承托部(4)向下延伸,并且所述随床托架还包括用于夹持床体(1)的夹持部(2),该夹持部(2)的夹持面沿所述床体(1)的宽度方向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支撑部(3)的两侧。向下延伸到床体的支撑部上对称设置的夹持部的夹持面能够将随床托架稳定地置于床体之上,这样,在承托部承载各种医疗用物品的同时只利用了床体上方的空间,从而降低了对床体外侧空间的占用,并且夹持部和床体的夹持结合方式简单并且稳定,能够保证各种医疗用物品的稳定承托。
【专利说明】医疗用随床托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医疗用随床托架。
【背景技术】
[0002]医院内的住院患者经常因病情需要外出行各种检查、介入性或手术治疗,这就需要通常在其卧床情况下在院内或院际间进行转运。其中,患者的医疗文书(例如病历)、影像学资料、治疗用药品、个人用品等都需要同时携带。特别是ICU中的危重症患者,往往因呼吸衰竭或循环衰竭,转运过程中必须携带呼吸机、氧气瓶、监测仪、负压吸引器、输液泵、微量泵、人工呼吸器、抢救药品等大量医疗设备。而由于要频繁出入电梯,且床体较宽,上述物品及设备无法再用占用一定空间的推车装载后随病床一同转运。即使使用小型化的推车,也存在与床体没有可靠固定连接,途中容易发生碰撞或分离。因此,临床上最常见的做法是将上述物品及设备都利用患者身体与床之间的空隙堆放在病床上,或者由医护人员及家属徒手携带。
[0003]采用前者将使得病床上显得非常的凌乱,而且存在压迫患者躯体、各种管线及导管相互缠绕及意外脱出、不慎坠落等风险,医疗隐患极大;后者则存在无谓占用人力资源,迫使增加人手,并分散了医护人员对转运过程中患者本身医疗安全的关注程度。
[0004]因此,提供一种能够承载上述物品、并且不占用床体外侧空间的设备具有积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疗用随床托架,该随床托架在承载各种医疗用物品的同时,能够降低床体外侧的空间占用。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疗用随床托架,该随床托架包括承托部和支撑该承托部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从所述承托部向下延伸,并且所述随床托架还包括用于夹持床体的夹持部,该夹持部的夹持面沿所述床体的宽度方向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两侧。
[0007]优选地,所述支撑部在所述宽度方向形成为拱形支撑结构,该拱形支撑结构形成有向上凹入的弧形凹入区。
[0008]优选地,所述夹持部高度可调节地连接在所述支撑部上。
[0009]优选地,所述夹持部具有宽度调节部。
[0010]优选地,所述夹持部的夹持面形成为槽型结构,位于所述支撑部两侧的所述夹持部的所述槽型结构相向地开口。
[0011]优选地,所述床体包括床板和从该床板向上凸出的扶手,所述夹持部的夹持面分别夹持在该扶手上,所述扶手的表面为弧形结构,所述夹持部包括夹持本体和设置在该夹持本体的内侧的夹块,该夹块远离所述夹持本体的贴合面形成为适应所述扶手的弧形结构。[0012]优选地,所述夹持本体包括呈角度布置地第一段和第二段,该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内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夹块以分别沿周向适应所述扶手的弧形结构。
[0013]优选地,所述床体包括床板,所述夹持部的夹持面分别夹持在所述床板沿宽度方向上的两边缘上,所述夹持部的夹持面分别形成为相向开口的直角结构,形成该直角结构的两边分别贴合所述床板的上表面和侧表面。
[0014]优选地,所述床体包括床板,所述夹持部的夹持面分别夹持在所述床板沿宽度方向上的两边缘上,所述夹持部连接在所述支撑部高度方向的两端之间的内侧并向内凸出于所述支撑部,所述夹持部的夹持面贴合在所述床板的上表面,从所述夹持部向下延伸的部分所述支撑部贴合所述床板的侧面。
[0015]优选地,所述承托部包括承托氧气瓶的弧形凹槽和/或夹持医疗仪器的限位块和/或悬挂输液袋的输液架。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向下延伸到床体的支撑部上对称设置的夹持部的夹持面能够将随床托架稳定地置于床体之上,这样,在承托部承载各种医疗用物品的同时只利用了床体上方的空间,从而降低了对床体外侧空间的占用,并且夹持部和床体的夹持结合方式简单并且稳定,能够保证各种医疗用物品的稳定承托。
[0017]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9]图1是本实用 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随床托架夹持在床体上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带医疗设备);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随床托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夹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随床托架夹持在床体上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带医疗设备);
[0023]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随床托架夹持在床体上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带医疗设备)。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I 床体 2 夹持部
[0026]3 支撑部4 承托部
[0027]5输液袋6 医疗仪器
[0028]7氧气瓶 8 紧固孔
[0029]9弧形凹入区
[0030]11扶手12 床板
[0031]21夹块22 夹持本体
[0032]23安装板 24 夹持面
[0033]25第一段26 第二段
[0034]41弧形凹槽 42 限位块[0035]43挂钩44 输液架
【具体实施方式】[003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37]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底、顶、高度方向”通常是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随床托架正常工作的状态下定义的,具体地可参考,图1、图2、图4、图5所示的图面方向。“长度方向、宽度方向”是以床体I为基础定义的,其中床体沿病人正常躺卧的方向为长度方向,沿病人的两侧方向为宽度方向。这些方位词只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38]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疗用随床托架,该随床托架包括承载各种医疗用物品的承托部4和支撑该承托部4的支撑部3,支撑部3从承托部4向下延伸,并且随床托架还包括用于夹持床体I的夹持部2,该夹持部2的夹持面沿床体I的宽度方向对称地设置在支撑部3的两侧。因此,向下延伸到床体的支撑部上对称设置的夹持部能够将随床托架置于床体之上,即,在承托部4承载各种医疗用物品的同时利用了床体I上方的空间,从而降低了对床体I外侧空间的占用,不会妨碍床体在转运时进出电梯等狭窄空间,并且承托部4根据需要能够使得各种医疗用物品合理布置,而不会影响到病人。另外,夹持部2和床体I的夹持结合方式,操作简单并且稳定并且能够保证各种医疗用物品的稳定承托。
[0039]需要说明的是,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有多种,例如承托部4、支撑部3和夹持部2的具体结构,为了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至介绍其中的三种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只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40]首先,对床体I进行夹持的夹持部2的夹持面优选地形成为槽型结构,并且位于支撑部3两侧的夹持部2的槽型结构相向地开口,以通过两侧对称的槽型结构将床体I夹持在中间,从而保证随床托架的稳定性。具体地,由于床体I 一般为水平放置,随床托架在长度方向上的自由端通常不需特意锁定只需通过夹持面和床体I的摩擦力约束即可,因此,为了方便操作随床托架对床体I的夹持,这种槽型结构优选为L型槽,以通过对称设置于两侧的L型槽保证将随床托架在放置在床体I上后,即可实现对随床托架的宽度方向上和高度方向上的锁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夹持部还可以形成为η型槽或其他夹持结构,例如配置各种本领域公知的夹持件,对于此类变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0041]对于该夹持部2的具体结构,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了三种设置方式。如图1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床体I包括床板12和从该床板12向上凸出的扶手11,该床体I为医院中常见的病床,可实现病人的转运。对此,优选地,夹持部2的夹持面分别夹持在该扶手11上,以借助两侧的扶手11完成对随床托架的支撑。其中通常地,扶手11的表面为弧形结构,因此,夹持部2包括夹持本体22和设置在该夹持本体22的内侧的夹块21,该夹块21远离夹持本体22的贴合面24形成为适应扶手11的弧形结构。因此,通过这种弧形贴合面24能够使得夹持部稳定地对扶手进行夹持。其中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夹持本体22包括呈角度布置地第一段25和第二段26,该第一段25和第二段26即构成了上述的L型槽的夹持结构,其中为了稳定夹持扶手11,该第一段25和第二段26的内侧分别设置有上述夹块21,以分别沿周向适应扶手11的弧形结构,从而保证了随床托架在扶手11上的稳定支撑,在使用时只需将随床托架整体放置在该扶手11上即可通过夹持部2自动实现对床体I的夹持,操作简单且稳定可靠。
[0042]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中均采用了通过夹持部2将随床托架夹持到床体I的床板12上的方式。这种方式通常应用于不设扶手的医疗床,例如CT机的床体。具体地,如图4所示,该床体I包括床板12,夹持部2的夹持面分别夹持在床板12沿宽度方向上的两边缘上,夹持部2的夹持面分别形成为相向开口的直角结构,形成该直角结构的两边分别贴合床板12的上表面和侧表面,从而完成对床板12的夹持。
[0043]而如图5所示,不同于第二实施方式中夹持部2从支撑部3向外侧延伸的结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夹持部从支撑部3向内侧延伸。其中夹持部2连接在支撑部3高度方向上的两端之间的内侧并向内凸出于支撑部3,夹持部2的夹持面贴合在床板12的上表面,从夹持部2向下延伸的部分支撑部3贴合床板12的侧面,从而通过夹持部2和部分支撑部3的配合,使得夹持部2的夹持面仍能够实现分别夹持在床板12沿宽度方向上的两边缘上。即,虽然夹持部2本身非槽状结构,但支撑部I进行配合后仍然能够实现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床体I的夹持效果。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夹持部2为直杆结构即可。另外,在此实施方式中,夹持部2还可以为一根卡杆,其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侧的所述支撑部3上,对于这种方式同样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0044]上述介绍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种夹持部2对床体I的不同夹持方式,除此之外,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可以实现对床体I的夹持的结构和方式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0045]另外,优选地,夹持部2优选为可拆卸地安装在支撑部3上的独立部件,例如通过螺栓等紧固件进行其的安装,以方便根据不同的床体I结构更换不同的夹持部2。并且优选地,为了进一步适应不同的床体I和需要,夹持部2高度可调节地连接在支撑部3上。其中这种高度可调节的方式有多种,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2所示,夹持部2包括安装板23,支撑部3上设置有沿高度方向布置的多个紧固孔8,安装板23通过紧固件与紧固孔8连接。因此在需要调节夹持部2的高度时,只需使安装板23和不同高度的紧固孔8相连即可,操作方便。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通过插槽、插孔等方式进行夹持部2的连接,对于此类本领域公知的连接方式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0046]另外,夹持部2还可以具有宽度调节部,该宽度调节部可以由夹持部2本身结构形成,也可以由夹持部2和支撑部3的连接结构实现。例如,可参考图2至图4所示,将形成有拐角结构的夹持部2设计为独立的两段,例如图3中,可将第二段26沿宽度方向可滑动地连接在第一段25上,具体地可宽度调节部可包括相互配合的滑槽和滑轨,该滑槽和滑轨分别设置在第一段25和第二段26上,并且该宽度调节部还包括将第二段26解锁地锁定在第一段上的锁定件。因此,只需通过锁定和解锁该紧固件并沿滑轨移动第二段26即可实现夹持部的在宽度上的调节。此外,还可以通过设计第一段25和安装板23进行沿宽度方向可滑动地连接的方式实现上述的夹持部2的宽度调节。通过该能够调节夹持部2的宽度的宽度调节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随床托架可适应于各种宽度的床体。另外对于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调节夹持部2本身宽度或相对于支撑部3的宽度的方式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0047]上述介绍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随床托架的夹持部2的结构,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部和承托部的设计也具有明显优势。其中优选地,支撑部3在宽度方向形成为拱形支撑结构,该拱形支撑结构形成有向上凹入的弧形凹入区9。因此,通过该拱形支撑结构的设计,即能够证据支撑部3的宽度方向上的支撑能力,使得支撑更加稳定,更主要的是,能够通过弧形凹入区9使得病人的双腿穿过,而不会压迫到病人的身体。其中该拱形支撑结构可以通过具有弧形下边缘的筋板实现。该筋板连接在支撑部3两侧的支腿结构上。该支撑结构能够沿长度方向延伸,以便于能够在长度方向多布置几套夹持部2,使得整体随床托架的稳定性更好。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在一侧支撑部上布置有两套夹持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多套,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0048]另外,为了满足对各类医疗用物品的承载需求,随床托架的承托部可以形成为各种结构,,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承托部4包括了成为板状的托盘结构,该托盘结构上可设置用于承托氧气瓶7的弧形凹槽41,该弧形凹槽的弧形表面能够适应氧气瓶7的圆柱形表面从而防止其滚动,另外还形成有用于夹持医疗仪器6的限位块42,该限位块42可在托盘上限制出用于放置例如方形的医疗仪器6的放置槽,以防止医疗仪器6的移动。其中限位块42的个数和结构的变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另外为了承载最为常见的输液袋5,承托部4还包括用于悬挂输液袋5的输液架44,输液架44上设置有挂钩43。其中输液架44的位置可优选设置在随床托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以便于护士操作。除板状的托盘结构外,承托部4还可以包括形成为框架结构的托架,即利用形成框架的杆件组成各种容纳空间,对于此类对承托部的各种变形实施方式也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0049]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疗用随床托架不仅能够为各类医疗用物品提供稳定的承托,而且不会占用床体以外的空间、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0050]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51]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52]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医疗用随床托架,其特征在于,该随床托架包括承托部(4)和支撑该承托部(4)的支撑部(3 ),所述支撑部(3 )从所述承托部(4 )向下延伸,并且所述随床托架还包括用于夹持床体(I)的夹持部(2),该夹持部(2)的夹持面沿所述床体(I)的宽度方向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支撑部(3)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床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在所述宽度方向形成为拱形支撑结构,该拱形支撑结构形成有向上凹入的弧形凹入区(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床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2)高度可调节地连接在所述支撑部(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床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2)具有宽度调节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床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2)的夹持面形成为槽型结构,位于所述支撑部(3 )两侧的所述夹持部(2 )的所述槽型结构相向地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随床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I)包括床板(12)和从该床板(12)向上凸出的扶手(11),所述夹持部(2)的夹持面分别夹持在该扶手(11)上,所述扶手(11)的表面为弧形结构,所述夹持部(2)包括夹持本体(22 )和设置在该夹持本体(22 )的内侧的夹块(21),该夹块(21)远离所述夹持本体(22 )的贴合面(24 )形成为适应所述扶手(11)的弧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随床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本体(22)包括呈角度布置地第一段(25)和第二段(26),该第一段(25)和第二段(26)的内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夹块(21)以分别沿周向适应所述扶手(11)的弧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随床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I)包括床板(12),所述夹持部(2)的夹持面分别夹持在所述床板(12)沿宽度方向上的两边缘上,所述夹持部(2)的夹持面分别形成为相向开口的直角结构,形成该直角结构的两边分别贴合所述床板(12)的上表面和侧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随床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I)包括床板(12),所述夹持部(2)的夹持面分别夹持在所述床板(12)沿宽度方向上的两边缘上,所述夹持部(2 )连接在所述支撑部(3 )高度方向的两端之间的内侧并向内凸出于所述支撑部(3),所述夹持部(2)的夹持面贴合在所述床板(12)的上表面,从所述夹持部(2)向下延伸的部分所述支撑部贴合所述床板(12)的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床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部(4)包括承托氧气瓶(7)的弧形凹槽(41)和/或夹持医疗仪器(6)的限位块(42)和/或悬挂输液袋(5)的输液架(44)。
【文档编号】A61G7/05GK203555912SQ201320724562
【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5日
【发明者】李宏亮, 么改琦, 吕凤祥, 李守巍, 丁英 申请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