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中支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663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术中支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术中支架系统,所述术中支架系统包括人工血管部分以及与所述人工血管部分缝合在一起的主体支架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术中支架系统还包括一个侧支支架部分,所述侧支支架部分从所述人工血管部分或者所述主体支架部分向外侧横向延伸出来,且与所述人工血管部分或者所述主体支架部分连接并相通。本实用新型的术中支架系统能够节约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
【专利说明】一种术中支架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术中支架系统,所述术中支架系统可以用于主动脉(包括升主动脉、弓部和降主动脉)病变的开胸手术治疗。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的医疗技术中,对患有全程主动脉(包括升主动脉、弓部和降主动脉)病变的斯坦福(Stanford)A型夹层病人一般采用正中开胸手术治疗,其中,用人工血管进行升主动脉和弓部替换并在降主动脉真腔中送入一段人工血管(俗称象鼻子),为二次手术或二次介入治疗(覆膜支架植入术)做准备。大多数患者经过一次手术并不能完成治疗,因而还需要进行二次手术。但是,二次手术要从左肋下部开胸,手术风险大,费用高,且有一定的衔接难度。
[0003]之后研发出来的一种术中支架系统可解决二次手术的问题,采用该术中支架系统一次手术可完成全部治疗。该术中支架系统在图1中示出。图1为示出现有技术的开胸手术效果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I表示升主动脉,附图标记2表示左锁骨下动脉,附图标记3表示降主动脉。该术中支架系统包括术中支架部分400和人工血管500,术中支架部分400和人工血管500通过缝合口 700缝合在一起。在手术中,通过切开的主动脉直接将支架送入不能暴露的降主动脉3的真腔中,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支架上的覆膜材料可与手术替代用的人工血管缝合,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假体置换系统,因而能使大多数患者达到一次治疗的目的。采用该术中支架系统进行手术,不仅使原先的两次手术变为一次手术即可全部完成,而且还可缩短手术时间及减轻患者的二次手术的痛苦。
[0004]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些采用开胸手术治疗主动脉病变的常规治疗方法。但是,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0005](I).一些目前的开胸手术采用四分支人工血管,其中的三个分支分别与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吻合,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人体的解剖形态问题,左锁骨下动脉位于较深的胸腔内,很难操作,甚至无法看到,这增加了该分支的吻合难度,甚至在相当一部分手术中只好选择覆盖左锁骨下动脉,然后再通过搭桥手术来解决。这样,手术难度增加的同时,还增加了远期并发症。
[0006](2).目前存在一些三分支术中支架的临床病例报道,但是,采用三分支术中支架的临床远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首先,这类产品存在术中三根分支不易同时对准的问题,后期易造成一根或几根分支狭窄、甚至堵塞。其次,在吻合后,主动脉弓处血管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吻合处很容易产生远期病变,一旦这两个血管出现再病变,将很难处理。
[0007](3).现有的一些分支支架在侧支设计上不尽完善。首先,侧支回旋余地小,侧支进入分支血管后不能保证主体和侧支与血管良好贴合,同时主体和侧支结合处容易产生狭窄、甚至封堵。而增加侧支根部灵活性一般都要采用软膜设计,但是这也会间接地造成该结合处容易狭窄,因此以上两点很难兼顾。其次,侧支支架采用波浪形设计,这使支架容易在两个支架段交接的地方打折;而如果侧支支架采用螺旋丝编织,则其支架段容易在安装时移位。
[0008](4).现有支架一般均为直形支架,由于主动脉弓为三维扭曲形状,因此植入后支架不能和血管完全贴壁,易造成内漏。
[0009](5).现有人工血管等径,因而它不能适应人体实际变径血管的要求。
[0010](6).目前的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会给患者造成更大痛苦和带来更大手术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0011]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种术中支架系统,其能够节约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
[0012]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术中支架系统,所述术中支架系统包括人工血管部分以及与所述人工血管部分缝合在一起的主体支架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术中支架系统还包括一个侧支支架部分,所述侧支支架部分从所述人工血管部分或者所述主体支架部分向外侧横向延伸出来,且与所述人工血管部分或者所述主体支架部分连接并相通。
[0013]优选的是,所述主体支架部分包括主体支架以及覆盖在所述主体支架上的主体覆膜管,并且所述侧支支架部分包括侧支支架以及覆盖在所述侧支支架上的侧支覆膜管。
[0014]优选的是,所述侧支支架由一根丝沿着圆周方向以大致螺旋形状编织而成。
[0015]优选的是,所述侧支支架的每一圆周都有一个或多个用于缝制固定的A形顶点。
[0016]优选的是,所述主体支架部分采用预弯设计:
[0017]所述主体支架部分整体为波纹管形状,所述主体支架部分的刚侧和柔侧的波纹设计为具有不同的宽度和密度;或者
[0018]在所述主体支架部分的柔侧施加有约束。
[0019]优选的是,在所述主体支架部分的柔侧施加有约束的情况下,所述约束采用缝合或粘合所述主体支架部分的柔侧的一部分而实现。
[0020]优选的是,所述主体支架部分具有变径结构,以贴合实际血管的渐变内径结构。
[0021]优选的是,所述主体支架的各支架段之间相互独立。
[0022]优选的是,在所述侧支支架部分与所述人工血管部分或者所述主体支架部分的连接部位处设置有用于保持所述连接部位处的开口畅通的定位环。
[0023]优选的是,所述定位环整体上呈环形;或者所述定位环具有环形主体和一个或多个从所述环形主体延伸出来的凸缘。
[0024]优选的是,所述主体支架部分设有用于定位所述主体支架和绑扎所述主体支架且用于和主体控制导丝配合以控制所述主体支架的释放的主体支架束缚线。
[0025]优选的是,所述侧支支架部分设有用于定位所述侧支支架和绑扎所述侧支支架且用于和侧支控制导丝配合以控制所述侧支支架的释放的侧支支架束缚线。
[0026]本实用新型的术中支架系统能够节约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而且,本实用新型的术中支架系统能够提高侧支支架的柔顺性且使侧支支架更易于安装和固定。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开胸手术治疗,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特别是左锁骨下动脉的吻合难度,同时还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并提高开胸手术的成功率和术后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是,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特定实施例,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当然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实施例及其附图获得一些其它的实施例和附图。
[0028]图1为示出现有技术的开胸手术效果的示意图。
[0029]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术中支架系统的示意图。
[0030]图3A?图3C为采用预弯设计的主体支架部分的示意图。
[0031]图4A和图4B为侧支支架部分的侧支支架段编制示意图。
[0032]图5A、图5B、图5C和图为采用定位环来实现侧支支架部分与术中支架系统的主体部分结合的示意图。
[0033]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术中支架系统的安装示意图。
[0034]图7为控制导丝和束缚线的结点结构示意图。
[0035]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术中支架系统的示意图。
[0036]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术中支架系统在血管内释放之后的形态的示意图。
[0037]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术中支架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下面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应当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之内。
[0039]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术中支架系统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术中支架系统包括人工血管部分5以及与人工血管部分5缝合在一起的主体支架部分4。所述术中支架系统还包括一个侧支支架部分6,所述侧支支架部分6从所述人工血管部分5向外侧横向延伸出来,且与所述人工血管部分5连接并相通。所述术中支架系统整体上为单分支结构,属于一种侧支型的术中支架系统。
[0040]所述主体支架部分4包括主体支架以及覆盖在所述主体支架上的主体覆膜管。所述侧支支架部分6包括侧支支架以及覆盖在所述侧支支架上的侧支覆膜管。
[0041]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侧支支架部分6的设置位置也可以不同于上述的设计,具体地,侧支支架部分6也可以从所述主体支架部分4向外侧横向延伸出来且与所述主体支架部分4连接并相通。
[0042]侧支支架部分6的侧支支架可以由一根丝沿着圆周方向以大致螺旋形状编织而成。侧支支架部分6的侧支支架的每一圆周都有一个或多个用于缝制固定的A形顶点10。
[0043]如图2所示,主体支架部分4设有主体支架束缚线9,该主体支架束缚线9用于定位所述主体支架和绑扎所述主体支架,并且用于和主体控制导丝配合以控制所述主体支架的释放。在图2中,附图标记7表不术中支架系统的远端,附图标记8表不术中支架系统的近端。
[0044]主体支架部分4的主体支架和侧支支架部分6的侧支支架可由镍钛合金、钴基合金、不锈钢、尼龙或聚氨脂等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主体覆膜管和侧支覆膜管及相应束缚线的材料可选用高分子材料(例如聚四氟乙烯、尼龙、聚酯、涤纶、聚丙稀等);人工血管部分5除了可选用上述材料制成外,还可以增加涂层以保证血液不会外渗。
[0045]侧支支架部分6用于在手术中置入左锁骨下动脉2内。由于左锁骨下动脉2位于较深的胸腔内,这样设计可以避免缝合侧支支架部分,减少吻合难度和手术时间。该手术方式存在术中受益大(难度低、时间短)、远期风险小(即使分支封堵也不会造成急性并发症、容易处理)的优点。同时,这样的设计不存在三分支支架的如下缺点:在手术中三根分支不易同时对准;后期易造成分支狭窄、甚至堵塞;一旦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吻合处出现再病变则很难进行处理。
[0046]图3A-图3C为采用预弯设计的主体支架部分4的示意图,其中,图3A为在主体支架部分4的柔侧14施加约束而形成预弯设计的示意图,图3B为将主体支架部分4的刚侧15和柔侧14的波纹设计为具有不同的宽度和密度而形成预弯设计的示意图,图3C为主体支架部分4的预弯角度示意图。如图3A所示,在主体支架部分4的柔侧14施加约束,同时在刚侧15处不施加约束。该约束可以通过采用缝合、粘合或其它方式约束该主体支架部分4的柔侧14的一部分而实现。在图3A中示意性示出了约束点11。在图3A中,附图标记12表示主体支架部分4的远端,附图标记13表示主体支架部分4的近端。如图3B所示,主体支架部分4整体为波纹管形状,且该主体支架部分4的刚侧15和柔侧14的波纹设计为具有不同的宽度和密度,即,该主体支架部分4的刚侧15和柔侧14的波纹设计为具有不同的螺距从而形成采用预弯设计的主体支架部分4。在图3B中,附图标记12表示主体支架部分4的远端,附图标记13表示主体支架部分4的近端。如图3C所示,主体支架部分4的远端12和近端13通过上述预弯而能形成一个夹角α,该夹角α由主体支架部分4的远端12的中心轴线和主体支架部分4的近端13的中心轴线围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主体支架部分4绕一个中心点弯曲的情况下,主体支架部分4的距离该中心点最近的一侧通常被成为“柔侧”或“小弯侧”,而主体支架部分4的距离该中心点最远的一侧通常被成为“刚侧”或“大弯侧”。
[0047]如图3Α和图3Β所示,主体支架部分4可以具有变径结构,以贴合实际血管的渐变内径结构。主体支架部分4的各主体支架段为波浪形设计,且主体支架部分4的主体支架段没有设计加强筋,主体支架部分4的主体支架的各支架段之间相互独立而无连接约束,因而支架的柔顺性大大增加,从而在释放后支架将能适应实际血管的三维形态。以上设计使植入后的支架能和血管较大程度地贴壁,从而可以减少内漏的发生。
[0048]图4Α和图4Β为侧支支架部分6的侧支支架段编制示意图。如图4Α和图4Β所示,侧支支架部分6的侧支支架段可以采用大致螺旋形的金属丝编制而成,具体地,侧支支架部分6的侧支支架的全部支架段由一根丝沿着圆周方向以大致螺旋形状编织而成。图4Α示出了螺旋丝卷绕编制之前的形状,而图4Β则示出了螺旋丝卷绕编制之后的形状。该设计可以保持侧支支架展开时的圆整度,使其充分与血管贴合,并可有效防止打折及根部狭窄。现有技术中增加侧支支架部分6的根部灵活性一般都要采用软膜设计,这会间接地造成该处容易狭窄,而本实用新型的由一根丝形成的大致圆环形的设计可以同时保证根部灵活性及圆整度,并使得侧支支架部分6可以转向任意方向、同时保持开口畅通。
[0049]如图4A和图4B所示,侧支支架部分6的侧支支架的每一圆周上都有一个或多个用于缝制固定的A形顶点。A形顶点10相对于螺旋形延伸轨迹凸起的高度为该A形顶点10的高度。具有A形顶点10的这样的设计可以避免纯环形的结构的侧支支架容易与侧支覆膜发生相对移动的问题,并可以避免造成不易安装和展开等问题。
[0050]图5A、图5B、图5C和图为采用定位环16来实现侧支支架部分6与术中支架系统的主体部分结合的示意图。图5A、图5B和图5C示出了定位环16的三种不同实施方式,图示出了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术中支架系统的主体部分上设置定位环16的俯视图。如图所示,术中支架系统的主体部分上设有侧孔17,该侧孔17用于与侧支支架部分6连通,其中,沿着侧孔17的圆周设置定位环16。图中所示的术中支架系统的主体部分可以为人工血管部分5或者主体支架部分4。即,在侧支支架部分6与人工血管部分5或者主体支架部分4的连接部位处设置有定位环16,以保持所述连接部位处的开口畅通。
[0051]图5A、图5B和图5C示出了定位环16的三种不同实施方式,其中,在图5C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定位环16整体上呈环形;在图5A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定位环16具有环形主体19和一个从该环形主体19延伸出来的凸缘18,所述凸缘18用于固定该定位环16 ;在图5B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定位环16具有环形主体19和两个从该环形主体19延伸出来的凸缘18,所述凸缘18用于固定该定位环16,且两个凸缘18分别沿着向上和向下的方向延伸。上述凸缘18可以使该定位环16缝合于覆膜上时不易转动,因而有利于定位环16的固定。通过上述设置,即使术中释放支架时位置没有对准或稍有移位,也可以减少结合部位处的开口的狭窄程度,最大限度地保持血流畅通。
[0052]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上述的定位环16的凸缘18的数目不限于以上所述的一个或两个,而是还可以为多于两个。
[0053]现有技术的术中支架系统的侧支在设计上不尽完善。首先,现有技术的术中支架系统的侧支回旋余地小,侧支进入分支血管后不能保证主体和侧支与血管良好贴合,同时主体和侧支结合处容易产生狭窄、甚至封堵。由于增加侧支支架部分的根部灵活性一般都要采用软膜设计,这会间接地造成该处容易狭窄,因此,根据现有技术,以上两点很难兼顾。另外,侧支支架部分采用波浪形设计会使支架容易在两个支架段交接的地方打折;而采用螺旋丝编织的支架段又容易在安装时移位。本实用新型的侧支支架部分则综合了两种结构的优点,在单圈螺旋丝上设有一个或多个A形顶点,从而兼顾了侧支支架部分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0054]以下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术中支架系统的安装。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术中支架系统的安装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术中支架系统可以采用腔内主动脉覆膜支架结合无鞘管的导丝来控制释放,并且可采用大动脉覆膜支架绑扎式设计。用于本实用新型的术中支架系统的输送系统可以包括外管20、内管21、近锥形头端23、顶出头22、主体控制导丝24、侧支控制导丝25等。主体控制导丝24与主体支架束缚线9配合以控制主体支架部分4的定位和释放,侧支控制导丝25与侧支支架束缚线26配合以控制侧支支架部分6的定位和释放。
[0055]图7为控制导丝28和束缚线27的结点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上面的束缚线27在线圈结点处弯曲并返回,控制导丝28并没有穿过上面的束缚线27的弯曲部分中、而是从其外侧穿过;下面的束缚线27在线圈结点处弯曲并返回,控制导丝28穿过下面的束缚线27的弯曲部分中;上面的束缚线27具有两个引出端,下面的束缚线27也具有两个引出端,控制导丝28设于上面的束缚线27的两个引出端和下面的束缚线27的其中一个引出端之上、并在下面的束缚线27的另外一个引出端之下。应该理解,图7中所示的束缚线27可以为图6中所示的主体支架束缚线9或侧支支架束缚线26,图7中所示的控制导丝28可以为图6中所示的主体控制导丝24或侧支控制导丝25。
[0056]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术中支架系统的主体支架部分4设有主体支架束缚线9,该主体支架束缚线9用于定位所述主体支架和绑扎所述主体支架,并且用于和主体控制导丝24配合以控制所述主体支架的释放。本实用新型的术中支架系统的侧支支架部分6还可设有侧支支架束缚线26,该侧支支架束缚线26用于定位所述侧支支架和绑扎所述侧支支架,并且用于和侧支控制导丝25配合以控制所述侧支支架的释放。
[0057]下面讨论本实用新型的术中支架系统的具体参数设计。图2中所示的术中支架系统的具体结构参数可以设计为如下面所述:支架系统的近端8的直径可为20-50_,支架系统的远端7的直径可为20-50mm,近端8和远端7的直径可以彼此不同;人工血管部分5的长度可为20-300mm,主体支架部分4的长度可为40-200mm ;侧支支架部分6的长度可为10-50mm,侧支支架部分6的直径可为6_16_ ;主体支架束缚线9的束缚线圈的半周长的长度可为10-30mm ;侧支支架部分6的侧支支架的支架段的A形顶点的高度可为2_15mm ;主体支架部分4的波段的高度可为10-20mm。
[0058]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术中支架系统的两个具体实施例。
[0059]实施例1:
[0060]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术中支架系统的示意图。可按图8所示的尺寸制作术中支架系统,其中,支架系统的近端8的直径为30mm,支架系统的远端7的直径为26mm ;人工血管部分5的长度为70mm,主体支架部分4的刚侧的长度为120mm ;侧支支架部分6的长度为30mm,侧支支架部分6的直径为1mm ;主体支架束缚线9的束缚线圈的半周长的长度为15mm ;侧支支架部分6位于术中支架系统的主体部分的有支架段的部分上、即位于主体支架部分4上,侧支支架部分6的侧支支架的支架段的A形顶点的高度为3mm,每环有I个A形顶点;主体支架部分4的波段的高度为20mm。主体支架部分4的柔侧部分按图3A所示的方式缝合,以使之预弯成初始夹角α为150度。
[0061]术中支架系统制作完成后,应按照图6所示的方式安装该术中支架系统,并进行灭菌后备用。
[0062]开胸手术前期的建立体外循环方法、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血管的游离与常规的升主动脉、弓部替换术相同。
[0063]在手术中,在剪开主动脉后,从降主动脉开口处将本实用新型的术中支架系统送入真腔内,侧支支架部分6送入左锁骨下动脉内,然后一手固定输送系统的手柄以确保支架系统的位置不动,同时另一手拉住主体控制导丝24以向后拉,从而释放主体支架部分4 ;然后,后拉侧支控制导丝25,从而释放侧支支架部分6。
[0064]确认支架系统在血管中已充分张开之后,再按常规方法完成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部的替换。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术中支架系统在血管内释放之后的形态的示意图。在图9中,附图标记I表示升主动脉,附图标记2表示左锁骨下动脉,附图标记3表示降主动脉。
[0065]实施例2:
[0066]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术中支架系统的示意图。可按图10所示尺寸制作术中支架系统,其中支架系统的近端8的直径为28mm,支架系统的远端7的直径为20mm ;人工血管部分5的长度为100mm,主体支架部分4的刚侧的长度为140mm ;侧支支架部分6的长度为40_,侧支支架部分6的直径为12_ ;主体支架束缚线9的束缚线圈的半周长的长度为13mm ;侧支支架部分6位于术中支架系统的主体部分的没有支架段的部分上、即位于人工血管部分5上,侧支支架部分6的侧支支架的支架段的A形顶点的高度为4mm,每环有2个A形顶点;主体支架部分4的波段的高度为20mm。主体支架部分4使用如图3B所示的刚柔两侧变高波纹来预弯主体支架部分4,以使之预弯成初始夹角α为150度。
[0067]支架系统制作完成后,其后续安装及释放方式与上面的实施例1相同。
[0068]本实用新型的术中支架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0069](I).本实用新型的术中支架系统比常规的术中支架系统多了一根侧支,因而可以于术中放入左锁骨下动脉内。由此,可以节约手术时间,降低缝合左锁骨下动脉位置的血管所带来的困难。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术中支架系统整体采用单分支的设计,也不会存在现有的三分支术中支架系统的术中三根分支不易同时对准、后期易造成一根或几根分支狭窄甚至堵塞的问题。
[0070](2).侧支支架部分可以采用大致螺旋形金属丝编制而成,侧支支架部分的侧支支架可以由一根丝编成。由此,可以保持支架展开时的圆整度,提高侧支支架的柔顺性,并可防止远期狭窄和阻塞。
[0071](3).侧支支架的每一圆周有一个或多个用于缝制固定的A形顶点。由此,可以避免纯环形的结构的侧支支架容易与侧支覆膜发生相对移动的问题,并可以避免造成不易安装和展开等问题。
[0072](4).主体支架部分在缝合时被预弯,从而在释放后支架将能适应实际血管的三维形态。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可以使植入后的支架和血管较大程度地贴壁,从而可以减少内漏的发生。
[0073](5).侧支支架部分的根部与术中支架系统的主体部分结合的位置处采用定位环来保持开口形状。由此,可以减少开口的狭窄程度,最大限度地保持血流畅通。
[0074](6).主体支架部分的主体覆膜管为变径制作,由此可以贴合实际血管的渐变内径。
[0075]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开胸手术治疗,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特别是左锁骨下动脉的吻合难度,同时还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并提高开胸手术的成功率和术后效果。
[0076]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组合或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组合、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术中支架系统,所述术中支架系统包括人工血管部分以及与所述人工血管部分缝合在一起的主体支架部分,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术中支架系统还包括一个侧支支架部分,所述侧支支架部分从所述人工血管部分或者所述主体支架部分向外侧横向延伸出来,且与所述人工血管部分或者所述主体支架部分连接并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中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支架部分包括主体支架以及覆盖在所述主体支架上的主体覆膜管, 并且所述侧支支架部分包括侧支支架以及覆盖在所述侧支支架上的侧支覆膜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术中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支支架由一根丝沿着圆周方向以大致螺旋形状编织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术中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支支架的每一圆周都有一个或多个用于缝制固定的A形顶点。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术中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支架部分采用预弯设计: 所述主体支架部分整体为波纹管形状,所述主体支架部分的刚侧和柔侧的波纹设计为具有不同的宽度和密度;或者 在所述主体支架部分的柔侧施加有约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术中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支架部分的柔侧施加有约束的情况下,所述约束采用缝合或粘合所述主体支架部分的柔侧的一部分而实现。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术中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支架部分具有变径结构,以贴合实际血管的渐变内径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术中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支架的各支架段之间相互独立。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术中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支支架部分与所述人工血管部分或者所述主体支架部分的连接部位处设置有用于保持所述连接部位处的开口畅通的定位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术中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环整体上呈环形;或者 所述定位环具有环形主体和一个或多个从所述环形主体延伸出来的凸缘。
11.根据权利要求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术中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支架部分设有用于定位所述主体支架和绑扎所述主体支架且用于和主体控制导丝配合以控制所述主体支架的释放的主体支架束缚线。
12.根据权利要求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术中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支支架部分设有用于定位所述侧支支架和绑扎所述侧支支架且用于和侧支控制导丝配合以控制所述侧支支架的释放的侧支支架束缚线。
【文档编号】A61F2/07GK203829092SQ201320724922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5日
【发明者】景华, 袁振宇, 朱清, 彭大冬, 高延彬, 李中华, 罗七一 申请人: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