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243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处理器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进行存在于支气管末梢等较细的管腔周围的病变等的检体提取处理的检体提取用处理器具,为此,包括:棒状的插入部(10),其能够插入被检体内;以及至少一个检体提取部(11),其配置于插入部的侧面;检体提取部具有:连杆部(11a),其以一端成为旋转轴且另一端能够相对于上述旋转轴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插入部;以及进退部(11b),其连结于连杆部的另一端并通过沿上述插入部的轴向进退而使连杆部的另一端相对于上述旋转轴转动;当上述进退部位于最基端侧时,进退部和连杆部通过在轴向上相连而与插入部平行,当进退部位于最顶端侧时,进退部的一部分和连杆部通过折叠而与插入部平行,当进退部位于基端部侧与顶端部侧之间的中间时,连杆部通过被进退部向与上述插入部的轴向相交的方向压出而自插入部突出。
【专利说明】处理器具【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内窥镜地提取检体的处理器具。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对于呼吸器官领域的末梢病变、例如肺末梢等的小型病变,使用支气管镜等来进行观察诊断、检体提取,但是仅靠目视观察难以进行可靠的诊断、检体提取。因此,近年来,通过利用例如借助于末梢用支气管镜的引导护套法提取病变部位的检体,并对提取的检体进行分析,从而进行更可靠的诊断。
[0003]在此,引导护套法是指如下的手法操作:例如像日本再公表特许2007/055032号公报公开的那样,在X射线透视下确认到病变位置之后,例如将细径超声波探头经支气管镜地引导至末梢病变之处,利用超声波图像确认病变位置、病变状态等。之后,在将引导护套顶端定位于末梢病变附近之后,取代插入完毕的超声波探头而更换插入活检钳子等处理器具。然后,使用该活检钳子等处理器具提取病变的细胞、组织等检体。通过对这样提取的检体进行分析来进行疾病诊断。
[0004]在活检对象产生于细径的部位的情况下,有时由于处理器具的形状而无法一次提取目标量的对象物,必须重复插入处理器具。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方面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短时间内可靠地进行末梢病变等的检体提取处理的检体提取用的处理器具。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处理器具包括:棒状的插入部,其能够插入被检体内;以及至少一个检体提取部,其配置于上述插入部的侧面;上述检体提取部具有:连杆部,其以一端成为旋转轴且另一端能够相对于上述旋转轴转动的方式支承于上述插入部;以及进退部,其连结于上述连杆部的另一端并通过沿上述插入部的轴向进退而使上述连杆部的另一端相对于上述旋转轴转动;当上述进退部位于最基端侧时,上述进退部和上述连杆部通过在轴向上并列配置而与上述插入部平行,当上述进退部位于最顶端侧时,上述进退部的一部分和上述连杆部通过折叠而与上述插入部平行,当上述进退部位于基端部侧与顶端部侧之间的中间时,通过上述连杆部被上述进退部向与上述插入部的轴向相交的方向压出,从而上述进退部和上述连杆部自上述插入部突出。
[0007]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进行末梢病变等的检体提取处理的检体提取用的处理器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的结构和作用的简要内容的图。
[0009]图2是仅取出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的检体提取部中的连杆部和进退部来放大表示的主要部分 放大图。[0010]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的检体提取部的第I变形例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0011]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的检体提取部的第2变形例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0012]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的检体提取部的第3变形例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0013]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的结构的简要内容的剖视图。
[0014]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中的操作部的简要结构的图。
[0015]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的作用的简要内容的图。
[0016]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的变形例的结构的简要内容的剖视图。
[0017]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的结构的简要内容的剖视图。
[0018]图11是仅取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中的检体提取部来表示的俯视图。
[0019]图12是仅取出本 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中的检体提取部来表示的侧视图。
[0020]图13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处理器具的一变形例的简要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利用图示的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另外,在以下说明所使用的各个附图中,为了将各个构成要素设为在附图上能够识别的程度的大小,有时按照构成要素使比例尺不同来进行表示。因而,本发明的记载于这些附图中的构成要素的数量、构成要素的形状、构成要素的大小比例以及各个构成要素的相对的位置关系并不仅仅限定于图示的方式。
[0022][第I实施方式]
[0023]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的结构和作用的简要内容的图。本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I包括形成为能够插入被检体的管腔100内的棒状的插入部10和在插入部10的周面上配置了至少一个的检体提取部11而构成。
[0024]检体提取部11是连杆部I la、进退部Ilb以及推杆Ilc相连而构成的。连杆部Ila的一端12a固定设置在插入部10的外周面上。此时,连杆部Ila以相对于插入部10将一端12a作为旋转中心沿轴向箭头R方向转动自如的方式配置于插入部10。根据该结构,连杆部Ila相对于插入部10,以一端(12a)成为旋转轴、另一端(12b)能够沿插入部10的轴向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插入部10。
[0025]在连杆部Ila的另一端12b,以相互转动自如的方式连结有进退部Ilb的一端12b。而且,在进退部Ilb的另一端12c,以相互转动自如的方式连结有推杆Ilc的一端的节点12c。根据该结构,进退部Ilb连结于连杆部Ila的另一端,因此通过使推杆Ilc沿轴向进退而使连杆部Ila的另一端12b在轴向上转动。通过具有这种构造,能够利用Ila的部分挖取被检体而提取目标物。根据Ila的长度、宽度,与通过削取进行活检的处理器具、通过抓取进行活检的处理器具相比,能够一次进行较多的提取。
[0026]推杆Ilc以未自插入部10的外周面上离开的方式并且以沿着插入部10的轴向(X方向)进退自如的方式进行配置。而且,在推杆Ilc的另一端(在图1中未图示)配置有操作部(参照后述的图7)。该操作部是使推杆Ilc向沿着插入部10的轴向(X方向)方向进退的构件。
[0027]另外,图2是仅取出本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I的检体提取部中的连杆部Ila和进退部Ilb来放大表示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另外,图3、图4、图5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I的检体提取部的变形例。
[0028]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I的检体提取部中的连杆部IIa与进退部Ilb是以使例如薄板 状的金属构件等弯折并形成截面为凹状的凹部IlaaUlba的方式生成的。在该情况下,连杆部Ila的凹部Ilaa在成为组装状态时形成为其开口朝向外侧。另一方面,进退部Ilb的凹部Ilba在同样地成为组装状态时形成为其开口朝向内侧、即与插入部10的外周面相对。而且,连杆部Ila的开口边缘部Ilab与进退部Ilb的开口边缘部Ilbb形成为锐利的形状。由于图2是放大图,因此开口边缘部IlabUlbb的锐利性未表现出来,但是实际上开口边缘部IlabUlbb的宽度尺寸是通过由极薄的材料形成的,因此开口边缘部IlabUlbb具有锐利性。通过如此使开口边缘部IlabUlbb具有锐利性,从而形成了能够削取作为目标部位的病变组织的切削部。
[0029]另外,图3、图4、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的检体提取部中的连杆部与进退部的各个变形例。
[0030]图3所示的第I变形例的检体提取部IlA示出了连杆部IlAa与进退部IlAb形成为例如圆棒状、并在各自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螺旋形状的螺纹状部的形态。在该形态的检体提取部IlA中,若进退部IlAb受到来自图3的箭头X方向的力量,则连杆部IlAa以一端的节点12a为旋转轴向箭头Rl方向转动,进退部IlAb以另一端的节点12c为旋转轴向箭头R2方向转动,连杆部IlAa和进退部IlAb的节点12b向箭头Yl方向移动。此时,若以检体提取部11A(连杆部llAa、进退部IlAb)的表面(螺旋螺纹状部)抵接于病变部的状态进行滑动,则能够提取病变部的组织。
[0031]图4所示的第2变形例的检体提取部IlB示出了连杆部IlBa与进退部IlBb形成为例如圆棒状、并在各自的外周面上配置有刷子状的刷部的形态。在该形态的检体提取部IlB中,也发挥与上述一实施方式和第I变形例的检体提取部大致相同的作用。由此,若以作为检体提取部11B(连杆部llBa、进退部IlBb)的表面的刷部抵接于病变部的状态进行滑动,则能够提取病变部的组织。刷部既可以通过植毛来形成,也可以一体成形。
[0032]图5所示的第3变形例的检体提取部IlC示出了连杆部IlCa与进退部IlCb形成为例如圆棒状、并在各自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波纹状的凹凸部的形态或者排列有算盘珠的形态。在该形态的检体提取部IlC中,也发挥与上述一实施方式以及第1、第2变形例的检体提取部大致相同的作用。由此,若以检体提取部11C(连杆部llCa、进退部IlCb)的表面(波纹状凹凸部)抵接于病变部的状态进行滑动,则能够提取病变部的组织。如此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I的作用的简要内容如下所述。
[0033]首先,图1的(A)所示的状态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I中的检体提取部11处于收纳状态时,插入到被检体的管腔100内的状态。
[0034]在该状态下,处理器具I的检体提取部11以自顶端侧依次连接设置了连杆部11a、进退部lib、推杆Ilc的状态,整体的形状呈直线状地沿着插入部10的外周面上进行配置。即,该形状成为适合于贯穿被检体的管腔100的形状。另外,换言之,在此时的状态下,进退部Ilb存在于最基端侧,进退部Ilb与连杆部IIa成为沿着轴向相连的状态,并处于沿轴向相对于插入部10平行地配置于插入部10的状态。
[0035]使处于该状态的处理器具I如图1的(A)所示贯穿于例如被检体的支气管等细径的管腔100,使其顶端部附近适当地行进并向内部引导。然后,将处理器具I的顶端部附近固定配置于在被检体内预先确定了位置的病变部101附近。
[0036]在该状态下,例如使用者进行操作部(未图示)侧的预定的操作并进行使处理器具I的推杆Ilc朝向处理器具I的轴向、即图1的⑶所示的箭头X方向移动的操作。这样,如图1的(B)所示,连杆部Ila以其一端12a为旋转轴向箭头Rl方向转动。同时,进退部Ilb被推杆Ilc推压并以节点12c为旋转轴向箭头R2方向转动。由此,连杆部Ila与进退部Ilb之间的节点12b以自插入部10的外周面上远离的方式向箭头Yl方向移动。由此,连杆部Ila与进退部Ilb不久突破内壁面IOOa并到达与病变部101的一部分相接触的部位(图1的(C)所示的状态)。
[0037]如上所述,在从图1的(B)所示的状态经由图1的(C)的状态成为后述的图1的(D)的状态的期间,即当进退部Ilb位于基端部侧与顶端部侧之间的中间时,连杆部Ila利用被推杆Ilc推压的进退部Ilb被向与插入部10的轴向相交的方向(上述箭头Yl方向)推出并向自插入部10的外表面上远离的方向突出。
[0038]若自图1的(C)所示的状态进一步使推杆Ilc向箭头X方向移动,则连杆部Ila慢慢地自插入部10的外表面上远离,若到达图1的(D)所示的状态,则连杆部Ila以相对于插入部10直立的状态突出。追随于此,进退部Ilb也慢慢地自插入部10的外表面上远离并突出,到达图1的 (E)所示的状态且进退部Ilb开始与连杆部Ila重叠。在该过程中,连杆部Ila的凹部Ilaa削取病变部101的病变组织101a。另外,进退部Ilb的凹部Ilba也削取病变部101附近的病变组织101a。
[0039]然后,若从图1的(E)所示的状态转入图1的(F)所示的状态,则进退部Ilb成为配置于最顶端侧的状态,连杆部Ila和进退部Ilb的一部分重叠并相连,成为与插入部10平行配置的状态。此时,进退部Ilb位于最顶端侧,但是在该状态下,连杆部Ila的另一端(节点12b)配置在比插入部10的最顶端面靠顶端侧的位置。另外,削取的病变组织IOla处于可靠地附着于连杆部Ila的凹部Ilaa的状态。
[0040]这样在利用病变部101提取了病变组织IOla之后,在将检体提取部11设为图1的(F)所示的闭合状态的状态下进行抽拔处理器具I的操作。如此样,只要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1,就能够从期望的部位可靠地提取被检体。
[0041]如以上所说明,根据上述第I实施方式,将检体提取部11与轴向平行地配置在插入部10的外周面上直至到达病变部,因此贯穿例如肺末梢的病变之处等非常窄的腔内将处理器具I引导至病变部是较容易的。
[0042]在使用到达病变部附近的处理器具I提取病变部的病变组织时,即使在例如病变部存在于支气管等的壁外的情况下,通过使检体提取部11从管腔内的位置向壁外延伸,也能够提取病变组织。因而,能够如此容易且可靠地进行病变组织的提取,因此能够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0043]另外,在检体提取部11中,通过想方设法设置适合于削取病变组织的形状、即设置了凹部IlaaUlba的形状、螺旋形状的螺纹状部(第I变形例)、刷部(第2变形例)、波纹状凹凸部(第3变形例)等,能够提取更多的病变组织。
[0044][第2实施方式]
[0045]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的结构的简要内容的剖视图。
[0046]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ID是将例如机械式径向扫描型的细径的超声波探头30与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检体提取部IlD构成为一体的示例。在此,超声波探头30是相当于上述第I实施方式中的插入部的构成构件。
[0047]超声波探头30主要由超声波振子31、外壳32、顶端盖33、细径轴34、超声波线缆35、挠性轴36、护套37以及管头38等构成。
[0048]超声波振子31是用于产生超声波的超声波发送接收部,由外壳32保持。外壳32是用于固定保持超声波振子31的除超声波振子31的超声波发送接收面以外的各个面的壳体零件。
[0049]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超声波探头30的超声波发送接收部配置为向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发送接收超声波。
[0050]顶端盖33具有最顶端部分为大致半球形状的截面,在该半球状部的后方连接设置有大致圆筒形状部而形成。在顶端盖33的圆筒形状部的后方借助管头38连接设置有管状的护套37。在顶端盖33的内部空间内,以绕轴转动自如的方式收纳配置有固定保持于上述外壳32的超声波振子31。另外,在顶端盖33的内部填充有超声波介质。外壳32固定设置于细径轴34的顶端。在细 径轴34的基端固定设有挠性轴36的顶端。在细径轴34和挠性轴36的内腔内贯穿有超声波线缆35。该超声波线缆35自超声波振子31延伸出来,并将该超声波振子31与配置于手边侧的超声波控制装置(未图示)之间连接。而且,上述细径轴34和挠性轴36贯穿配置于护套37的内部。
[0051]管头38发挥如上所述连接顶端盖33与护套37的作用,并且也发挥如后所述固定保持检体提取部IlD的一部分的作用。因此,在管头38上形成有朝向与该处理器具ID的轴向正交的径向突出的凸状部38a,在该凸状部38a上,以沿图6的箭头R方向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有连杆臂21的一端21a。连杆臂21的另一端21b以沿图6的箭头R方向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于检体提取部IlD的细胞提取用连杆部IlDa(后述)的中途部位,形成了连杆机构。
[0052]本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ID中的检体提取部IID主要由细胞提取用的连杆部llDa、柔软的进退部IlDb以及推杆IlDc构成。
[0053]该检体提取部IlD在超声波探头30的靠近顶端的部位处配置在超声波探头30的外周面上。在该情况下,检体提取部IlD在该收纳状态下配置在未覆盖顶端盖33的外表面的位置。即,配置在未被检体提取部IlD阻碍超声波探头30的超声波观测范围的部位。
[0054]细胞提取用连杆部IlDa的最顶端部形成为锐利的形状,并且具有朝向内侧呈弯曲形状的弯曲切削部llDd。另外,在此,内侧是指在将该检体提取部IlD安装于处理器具ID的收纳状态下与超声波探头30的外周面相对的侧。而且,在细胞提取用连杆部IlDa的中途部位,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有上述连杆臂21的另一端21b。
[0055]另外,连杆臂21、细胞提取用连杆部IlDa由金属或硬质的树脂、例如PEEK(聚醚醚酮)树脂等形成。[0056]在细胞提取用连杆部IlDa的基端侧一体形成有进退部IlDb的一端,该进退部具有柔软性。进退部IlDb由软性树脂或金属线圈等形成。
[0057]在进退部IlDb的基端侧一体形成有推杆IlDc。推杆IlDc由覆盖超声波探头30的护套37的管状构件形成,其基端侧延伸至未图示的操作部。推杆IlDc由树脂制管状构件或金属线圈等形成。
[005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ID中,设置了两个检体提取部IlD而构成。在该情况下,检体提取部IlD配置在沿超声波探头30的径向远离角度大约180度而相对的部位。但是,并不限于这种方式,检体提取部IlD也可以仅设置一个,亦可以设置三个或三个以上。另外,在设置多个检体提取部IlD时,作为其配置方式,一般沿探头径向等间隔地进行设置,但是当然并不限于此。
[0059]接着,使用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ID中的操作部25的概略结构。
[0060]本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ID中的操作部25具有把持部26和推杆手柄27而构成。把持部26是以能够沿轴向滑动的方式保持推杆手柄27、且使用者在使用时用手等把持的部位。推杆手柄27是通过沿轴向移动而推拉检体提取部IlD的推杆IlDc来进行检体提取部IlD的开闭操作的操作构件。为此,推杆手柄27与检体提取部IlD的推杆IlDc利用线27a连结在一起。因而,若沿图7的箭头Xl方向向插入部侧推压推杆手柄27,则推杆IlDc被推压且检体提取部IlD向打开方向位移。另一方面,若沿图7的箭头X3方向向基端侧牵拉推杆手柄27,则推杆IlDc也被牵拉且检体提取部IlD向闭合方向位移(后面说明详细作用)。
[0061]以下,使用图7、图8说明如此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ID的作用的简要内容。
[0062]首先,图7所示的状态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ID中的检体提取部IlD处于收纳状态的状态。处于该状态的处理器具ID的检体提取部IlD以自顶端侧依次连接设置了细胞提取用连杆部llDa、连杆臂21、进退部llDb、推杆IlDc的状态、整体的形状呈直线状地沿着超声波探头30的外周面上进行配置。
[0063]将处于该状态的处理器具ID经内窥镜地插入到期望的检查部位、例如末梢支气管等,在引导至病变部附近之后,开始超声波探头30的超声波扫描,探测病变部。
[0064]如果通过超声波探头30的超声波扫描捕捉到病变部,则在利用成为最大径的部分保持着超声波探头30的状态下,进行向轴向(插入方向;图7的箭头Xl方向)推入推杆手柄27的操作。由此,推杆IlDc被沿着超声波探头30的外周面向轴向推压。
[0065]这样,推杆IlDc借助进退部IlDb向同一方向推压细胞提取用连杆部llDa。细胞提取用连杆部IlDa在其中途部位被连杆臂21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承。因而,如图8的(A)所示,细胞提取用连杆部IlDa在向前方伸出的同时,利用连杆臂21沿向超声波探头30的径向突出的方向扩展。由此,细胞提取用连杆部IlDa的顶端部位被压入病变部内。然后,如图8的(B)所示,在连杆臂21成为大致直立状态时,细胞提取用连杆部IlDa位于最大打开位置。
[0066]若从该状态进一步向图7的箭头X2方向推入推杆手柄27,则如图8的(C)所示,细胞提取用连杆部IlDa在向前方前进的同时向闭合位置位移,最终如图8的(D)所示,在超声波探头30的顶端侧的部位以沿着外周面的方式进行配置。[0067]细胞提取用连杆部IlDa的顶端如上所述形成得较锐利,形成为朝向内侧呈弯曲形状。因而,经过上述作用,细胞提取用连杆部IlDa的顶端的弯曲形状的弯曲切削部IlDd较大地挖取并刮削病变部,因此能够有效地提取病变部的细胞、组织。这样削取的病变组织等被以夹持在超声波探头30的外表面与细胞提取用连杆部IlDa之间的状态进行保持。因而,在以该状态固定了推杆手柄27的状态下,抽拔处理器具1D。由此能够提取病变组织。
[0068]如以上所说明,根据上述第2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并且在使用了超声波探头30的超声波观察下,能够可靠地进行病变细胞的提取。因而,能够有助于提高诊断率。另外,即使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病变部未到达例如支气管腔内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自病变部的细胞提取,因此能够缩短寻找与病变相关的支气管的工夫、时间。因而,大大有助于减轻手术操作者的负担、减少患者的痛苦。
[006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超声波探头30作为相当于第I实施方式中的插入部的部位,但是并不限于该方式。例如,像图9所示的变形例的处理器具IDx那样,也可以是取代超声波探头而设置棒状构件39的方式。在该情况下,成为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
[0070][第3实施方式]
[0071]图10~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图。其中,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的结构的简要内容的剖视图。图11、图12是仅取出本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中的检体提取部来表示的俯视图和侧视图。另外,在图12中,示出了连杆臂弯折且细胞提取用连杆部抬起的状态。
[0072]本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IE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大致相同,检体提取部IlE的结构稍微不同。因而,对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省略其详细说明,以下仅说明不同的结构。
[0073]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IE是将超声波探头30E与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检体提取部IlE构成为一体的示例。
[0074]在此,超声波探头30E由与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应用的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构成,仅顶端盖33E的结构稍微不同。
[0075]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IE中的超声波探头30E的顶端盖33E上形成有凸缘状形成部33a,其与检体提取部IlE的最顶端部相抵接、并用于限制该检体提取部IlE向轴向前方移动。该凸缘状形成部33a在顶端盖33E的外周面上形成为凸缘状,成为通过供检体提取部11E(的环形成部IlEbx:后述)的最顶端部抵接而将检体提取部IlE固定支承于超声波探头30E的部位。超声波探头30E的除此以外的结构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探头30完全相同。
[0076]本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IE中的检体提取部IlE包括细胞提取用连杆部llEa、连杆臂IlEb以及推杆llEc,例如是一张板。例如,能够通过对树脂管、金属管等进行激光切割加工等而形成。
[0077]细胞提取用连杆部IlEa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相同地将最顶端部形成得较锐利并且朝向内侧呈弯曲形状而形成。连杆臂IlEb具有三个进退部41、42、43而形成,在其顶端侧借助进退部41连接设有环形成部llEbx,在后端侧借助进退部43连接设置有推杆llEc。在此,环形成部IlEbx是取代了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的管头38的结构部,是用于支承连杆臂IlEb的一端的部位。
[0078]进退部41形成于连杆臂IlEb的顶端,进退部43形成于连杆臂IlEb的后端,进退部42形成于细胞提取用连杆部IlEa的基端部。进退部41、42、43例如通过实施槽加工而形成,或者改变材质而形成,亦或者通过薄壁化加工等而形成。
[0079]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检体提取部IlE的环形成部IlEbx沿着超声波探头30E的外周面配置并实现了径向上的固定保持,并且在轴向上通过抵接于凸缘状形成部33a而实现了向轴向前方的固定保持。在将检体提取部IlE安装于超声波探头30E的外周面上的状态下,也可以设为将检体提取部IlE在轴向上和转动方向上均固定的结构,另外,也可以设为检体提取部IlE被凸缘状形成部33a限制了相对于超声波探头30E向轴向前方移动、但能够向轴向后方、转动方向移动的结构。
[0080]如此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具IE中的作用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即,在通常状态下,在自顶端侧依次连接设置了环形成部llEbx、细胞提取用连杆部llEa、连杆臂llEb、推杆IlEc的状态下、整体的形状呈直线状地沿着超声波探头30的外周面上平行地进行配置。在该状态下,若推入操作部(未图示;参照图7)的推杆手柄,则检体提取部IlE的最顶端部抵接于凸缘状形成部33a,则向轴向前方的移动受到限制。推杆IlEc的推入方向的力向连杆臂IlEb传递,但是由于如上所述向轴向前方的移动受到限制,因此连杆臂IlEb的进退部41、42、43的各个部位弯折,因此连杆臂IlEb伸出。由此,细胞提取用连杆部IlEa在向前方抬起的同时,沿向超声波探头30的径向突出的方向扩开。其他作用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大致相同。
[0081]如以上所说明,根据上述第3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简化检体提取部IlE的结构,能够通过对一个构件进行加工来形成,因此能够有助于减少制造成本。
[0082] 另外,能够用于处理器具IE自身的外径的小径化,因此,向更细径的末梢等病变部的访问变容易,能够扩大检体提取的可能性。
[0083]在上述第2、第3实施方式中,使用了超声波探头30作为插入部,但是并不限于该方式。例如,像图13所示的一变形例的处理器具IlF那样,也可以设为取代超声波探头而设置确保光学视场的光学观察部、例如像导45等的方式。
[0084]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不言而喻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实施各种变形、应用。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示出了检体提取部的一例,检体提取部也可以在处理器具整周上存在有多个。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包含了各种阶段的发明,通过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件中的适当的组合,能够提出各种发明。例如,即使从上述各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全部构成要件中删除几个构成要件,也能够解决发明要解決的问题,在能够获得发明效果的情况下,能够将删除了该构成要件的结构作为发明进行提出。
[0085]本申请是以2012年10月10日在日本国提出申请的特愿2012 — 225303号作为要求优先权的基础而提出申请的。上述基础申请所公开的内容被引用于本申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处理器具,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器具包括: 棒状的插入部,其用于插入被检体内; 至少一个检体提取部,其配置于上述插入部的侧面;以及 操作部,其用于操作上述检体提取部; 上述检体提取部具有: 连杆部,其以一端成为旋转轴且另一端能够相对于上述旋转轴转动的方式将上述一端支承于上述插入部; 进退部,其一端连结于上述连杆部的另一端并通过沿上述插入部的轴向进退而使上述连杆部的另一端相对于上述旋转轴转动;以及 推杆,其以沿着上述插入部的轴向进退自如的方式配置,一端连结于上述进退部的另一端,另一端连结于上述操作部; 当上述进退部位于最基端侧时,上述进退部和上述连杆部通过在轴向上相连而与上述插入部平行,当上述进退部位于最顶端侧时,上述进退部的一部分和上述连杆部通过折叠而与上述插入部平行, 当上述进退部位于基端部侧与顶端部侧之间的中间时,上述连杆部通过被上述进退部向与上述插入部的轴向相交的方向压出而自上述插入部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器具,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进退部的顶端,为了削取目标部位而配置有自上述进退部的顶端突出的切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处理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检体提取部由一张板构成, 上述连杆部与上述进退部之间的连接部位比上述检体提取部的其他部位软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处理器具,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连杆部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作为用于提取被检体的凹坑的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处理器具,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连杆部的外侧配置有用于提取被检体的刷子状的刷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处理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杆部的另一端在上述进退部位于最顶端侧时配置于比上述插入部的顶端面靠顶端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处理器具,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插入部的顶端具有沿与上述轴向垂直的方向发送接收超声波的超声波发送接收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处理器具,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插入部的顶端具有确保光学视场的光学观察部。
【文档编号】A61B8/12GK103945753SQ201380003936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0日
【发明者】小川知辉 申请人: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