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594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追从佩带者的腿的活动而变形、并且可以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吸收性物品。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1)具有以下的技术特征,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透液性的表层(4)、非透液性的底层、以及吸收体(7),吸收性物品(1)在排泄口接触区域具有在吸收性物品(1)的厚度方向突出的包括缓冲部的中间高出部(2),吸收体(7)具有一个压缩部(3)或多个压缩部(3),而一个压缩部(3)或多个压缩部(3)形成用于将吸收性物品(1)在其宽度方向并且以表层(4)的肌肤接触面突出的方式折弯的折弯轴。
【专利说明】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0002] 对于吸收性物品、例如生理用卫生巾而言,已知为了合身于佩带者的身体,而使得 表层在其肌肤接触面具备具有缓冲性的突出部。通过表层在其肌肤接触面具有突出部,能 够期待即使佩带者活动身体的情况下,突出部也合身于佩带者的身体,不易产生泄漏。
[0003]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目的在于,佩带时吸收体变形为向着佩带者的肌肤以曲 面状突出的形状,能够得到优异的合身性和防漏性的吸收性物品。
[0004]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具有以下的技术特征:一种吸收性物品,其为具 备透液性的表面片材、非透液性的背面片材、以及夹在这两片材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 体,实质上以纵长方式形成的吸收性物品,前述吸收体在其宽度方向中央部的背面片材侧 的面具有凹部,并且在位于该凹部的两侧的部分的表面片材侧的面具有在长度方向延伸的 一对凹沟,前述凹部与其它部分相比减小前述吸收体的构成材料的基重来形成,该凹部的 宽度为5?30臟。
[0005] 另外,专利文献1的[0015]中记载了上述吸收体以浆柏纤维作为主体来构成。
[0006] 现有技术文献
[0007] 专利文献
[0008]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115996号


【发明内容】

[0009] 发明要解决的问是页
[0010] 但是,对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吸收性物品而言,吸收体以浆柏纤维作为主体,因 此佩带时若吸收经血则其体积减小,从宽度方向施加压缩力时,吸收性物品变形为向着佩 带者的肌肤过度突出的形状,吸收性物品产生皱折,其结果,容易产生经血的泄漏、佩带时 的不舒适感等。
[0011]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吸收经血之前的干燥时和吸收了经血之后的润 湿时这两者,追从佩带者的腿的活动而变形、并且可以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合身性优异的吸 收性物品。
[0012]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3]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结果发现了一种吸收性物 品,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透液性的表层、非透液性的底层、以及上述透液性的表层与非透液 性的底层之间的吸收体,上述吸收性物品在排泄口接触区域具有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厚度 方向突出的中间高出部,上述中间高出部包括上述表层的一部分和配置于上述表层及吸收 体之间的缓冲部,上述缓冲部具有3mm?30mm的最大厚度,上述吸收体在上述吸收性物品 的长度方向具有通过连续性地压缩上述吸收体而形成的一个压缩部或间断性地压缩上述 吸收体而形成的多个压缩部,并且上述一个压缩部或多个压缩部形成用于将上述吸收性物 品在其宽度方向并且以上述表层的肌肤接触面突出的方式折弯的折弯轴。
[0014] 发明的效果
[0015] 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在吸收经血之前的干燥时和吸收了经血之后的润湿时这两 者,追从佩带者的腿的活动而变形、并且可以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合身性优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之一的吸收性物品的立体图。
[0017] 图2为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的主视图。
[0018] 图3为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的后视图。
[0019] 图4为图2的X-X端面中的端视图。
[0020] 图5为图2的Y-Y端面中的端视图。
[0021] 图6为用于说明形成于吸收体的压缩部和折弯轴的例子的图。
[0022] 图7为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剖视图。
[0023] 图8为表示测定压缩力的装置的例子的示意图。
[0024] 图9为表示组装到吸收性物品之前的缓冲部的形状的例子的图。
[0025] 图10为表层含有三C2L油脂肪酸甘油酯的生理用卫生巾中的表层的肌肤接触面 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0026] 图11为含有或不含有血液改质剂的经血的显微镜照片。
[0027] 图12为用于说明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以下对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进行详细说明。
[0029] 图1?5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之一的吸收性物品。图1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之 一的吸收性物品的立体图。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为生理用卫生巾。图1所示的吸收性 物品1中,从看图者方向看右后相当于佩带者的前方,而从看图者方向看左前相当于佩带 者的后方,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大致具有前后对称并且左右对称的形状。
[0030] 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包括透液性的表层4、非透液性的底层(未图示)、和透 液性的表层4及非透液性的底层之间的吸收体7。另外,图1示出了压缩部3和固定于底层 的剥离部5。
[0031] 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在排泄口接触区域具有在吸收性物品1的厚度方向突出 的中间高出部2。
[0032] 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中,表层4在肌肤接触面具有在长度方向 延伸的多个凸条-凹沟结构,图1中,为了方便以实线表示凸条与凹沟的边界。图1所示的 吸收性物品1中,被两根实线包围的宽度宽的区域指的是凸条部,而被两根实线包围的宽 度窄的区域指的是凹沟部,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中,多个凸条部和多个凹沟部交替配置 于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
[0033] 本说明书中,有时将与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宽度方向"。
[0034] 另外,本说明书中,"中间高出部"指的是包括表层的一部分和缓冲部的部分,并且 中间高出部中,厚度大致从其顶部向着外缘变薄。
[0035] 另外,关于中间高出部的"中央部",指的是图2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主视图中从 中间高出部的顶部算起直至中间高出部的外缘为止的距离的优选〇?约50%、更优选0? 约40%、并且进一步优选0?约30%的区域,而剩余的区域指的是中间高出部的"外周部"。
[0036] 图2为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的主视图,为从表层4的肌肤接触面侧观察得到 的图。图2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中,从看图者方向看上方相当于佩带者的前方,而从看图者 方向看下方相当于佩带者的后方。图2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包括透液性的表层4、非透液性 的底层(未图示)、和透液性的表层4及非透液性的底层之间的吸收体7。
[0037] 另外,图2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在排泄口接触区域、特别是小阴唇接触区域具有在 吸收性物品1的厚度方向突出的中间高出部2。另外,中间高出部2包括表层4的一部分和 配置于表层4及吸收体7之间的缓冲部6。另外,图2示出了压缩部3和固定于底层的剥离 部5。
[0038] 图3为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的后视图,为从底层8的衣服接触面侧观察得到 的图。图3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中,从看图者方向看上方相当于佩带者的前方,而从看图者 方向看下方相当于佩带者的后方。图3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中,在非透液性的底层8的衣 服接触面涂布固定部9,剥离部5暂时固定于固定部9。佩带者在使用时从固定部9剥离剥 离部5,将固定部9固定于衣服,从而可以使用吸收性物品1。
[0039] 图4为图2的X-X端面中的端视图。图4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中,从下方开始依 次层叠非透液性的底层8、吸收体7和透液性的表层4,并且在排泄口接触区域,将缓冲部6 配置于吸收体7与透液性的表层4之间。
[0040] 另外,图4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中,中间高出部2包括表层4的一部分和缓冲部6, 并且吸收性物品1在缓冲部6的外缘附近、更具体而言缓冲部6的外侧具有通过压缩表层 4和吸收体7而形成的压缩部3。
[0041] 进而,图4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在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具有通过间断性地压 缩吸收体7而形成的多个压缩部13,并且多个压缩部13形成用于将吸收性物品1在其宽度 方向并且以表层4的肌肤接触面突出的方式折弯的折弯轴14。
[0042]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将吸收性物品以折弯轴作为起点在其宽度方向并且 以表层的肌肤接触面突出的方式折弯有时称为"进行凸状变形",而该状态有时称为"凸状 变形"。
[0043] 图4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中,缓冲部6由透气无纺布形成,并且具有约15mm的最 大厚度。图4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的中间高出部2中,外周部12处的缓冲部6的密度高于 中央部11处的缓冲部6的密度。
[0044] 图5为图2的Y-Y端面中的端视图。图5所示的吸收物品1,在缓冲部6的外缘 附近、更具体而言缓冲部6的外侧具有通过压缩表层4和吸收体7而形成的压缩部3。图5 所示的吸收物品1中,表层4在其肌肤接触面具有多个凸条-凹沟结构。
[0045] 图5所示的吸收物品1,具有配置于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的、通过压缩吸收体 7而形成的多个压缩部13,并且多个压缩部13形成用于使得吸收性物品1进行凸状变形的 折弯轴14。
[0046] 图5所示的吸收物品1的中间高出部2中,外周部12处的缓冲部6的密度高于中 央部11处的缓冲部6的密度。另外,图5示出了弹性构件15。
[0047] 需要说明的是,图4和图5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的中间高出部2中,外周部12处的 缓冲部6的密度高于中央部11处的缓冲部6的密度,但是本公开的另外的实施方式的吸收 性物品中,外周部处的缓冲部的密度与中央部处的缓冲部的密度相同,而本公开的进而另 外的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中,外周部处的缓冲部的密度低于中央部处的缓冲部的密度。 [0048] 上述吸收性物品中,对缓冲部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含有各纤维的交点热熔接而 成的无纺布。作为各纤维的交点热熔接而成的无纺布,可列举出例如包含天然纤维、化学纤 维、或它们两者的无纺布。通过各纤维的交点热熔接,在吸收经血之前的干燥时和吸收了经 血之后的润湿时这两者,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可以由以折弯轴为起点折弯了的状态迅速地 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另外,即使吸收了经血之后,也可以使得缓冲部进而中间高出部的形状 稳定性优异。
[0049] 为了将各纤维热熔接,上述各纤维的交点热熔接而成的无纺布包含热塑性化学纤 维优选约50?约100质量%、并且更优选约70?约100质量%。
[0050] 作为上述热塑性化学纤维的原料,可列举出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对苯二 甲酸乙二酯(PET)、和PP的接枝聚合物等,而作为上述热塑性化学纤维的纤维类型的例 子,可列举出单纤维、复合纤维、热收缩纤维、热伸长性纤维、异型纤维、立体卷曲纤维、分割 纤维等。
[0051] 考虑到经血进入的容易程度、回湿的不易程度等,上述热塑性化学纤维可以为含 有亲水剂、拒水剂等的纤维或者涂覆了它们的纤维。另外,上述热塑性化学纤维可以为通过 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等而进行了亲水化的纤维。
[0052] 另外,为了提高上述缓冲部的白化性,上述纤维可以含有氧化钛、硫酸钡、碳酸钙 等无机填料。构成上述缓冲部的上述纤维为芯鞘型复合纤维时,芯和/或鞘可以含有上述 无机填料。
[0053] 若考虑到压缩回复性,则与单纤维相比,构成上述缓冲部的纤维优选为复合纤维, 更优选为鞘部含有聚乙烯的芯鞘型复合纤维。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压缩回复性"为 表示中间高出部与具有复杂形状的排泄口持续接触的特性,而与作为表示由吸收性物品的 凸状变形的回复性的特性的"压缩力"不同。
[0054] 作为上述复合纤维,可列举出芯成分的熔点高于鞘成分的熔点的芯鞘型复合纤维 例如偏芯型的芯鞘型复合纤维、两成分的熔点不同的并列型复合纤维。另外,作为上述异型 纤维,可列举出中空型、扁平型、Y型、C型等异型纤维,作为上述立体卷曲纤维,可列举出潜 在卷曲、显在卷曲等立体卷曲纤维,而作为上述分割纤维,可列举出通过水流、热、压花等物 理上的负荷分割而成的分割纤维等。
[0055] 若考虑到经血等进入的容易程度、肌肤接触时的感觉等,则上述纤维优选具有约 I. 1?约8. 8dtex (分特)的纤度。
[0056] 作为上述天然纤维的例子,可列举出例如粉碎浆柏、棉花等纤维素,例如人造丝、 原纤化人造丝等再生纤维素,例如乙酸酯、三乙酸酯等半合成纤维素,以及它们的任意组 合,若考虑到低成本以及成型性,则优选为粉碎浆柏。
[0057] 若上述缓冲部含有上述纤维素、再生纤维素和/或半合成纤维素,则睡卧姿势等 难以对中间高出部施加身体压力的状态下,可以引进经血、抑制经血的泄漏。若缓冲部为由 化学纤维例如热塑性化学纤维100%形成的无纺布,则经血在表层的最表面流通,有可能产 生泄漏。
[0058] 上述缓冲部可以通过成网,例如干式法(梳理法、纺粘法、熔喷法、气流成网法、 TOW等)、湿式法等、或它们的组合来形成。另外,作为将上述缓冲部粘合的方法,可列举出 例如热熔接合、针刺、化学粘合、水流交织法等。
[0059] 对上述缓冲部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优选含有各纤维的交点热熔接而成的透 气(air-through)无纺布、点粘结的无纺布、纺粘型无纺布、纺粘?烙喷?纺粘无纺布 (SMS无纺布)、具有热熔接交点的射流喷网法(spunlace)无纺布,并且更优选含有透气 (air-through)无纺布。这是由于透气(air-through)无纺布膨松且密度低,肌肤接触时的 感觉优异。
[0060] 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中,缓冲部具有约3?约30mm的最大厚度,优选具有约4? 约20mm的最大厚度,并且更优选具有约5?约IOmm的最大厚度。若上述最大厚度不足 约3_,则没有对吸收性物品施加宽度方向的压缩的情况下,吸收性物品有可能进行凸状变 形,而缓冲部的回弹力小,有可能难以使得进行了凸状变形的吸收性物品恢复到原来的形 状。若上述最大厚度大于约30mm,则缓冲部的回弹力过大,吸收性物品难以进行凸状变形, 佩带者合上腿时,有可能以折弯轴以外的部位为起点进行折弯。
[0061] 另外,通过使得上述缓冲部的最大厚度处于上述范围内,佩带时合身于佩带者的 排泄口特别是小阴唇,可以不易产生泄漏。
[0062]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缓冲部的最大厚度指的是并非从吸收性物品取出的缓冲部而 是吸收性物品的状态下的缓冲部的最大厚度。
[0063] 图3和图4中,折弯轴14由多个压缩部13形成,但是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在吸收 性物品的长度方向具有通过连续性地压缩吸收体而形成的一个压缩部或间断性地压缩吸 收体而形成的多个压缩部,该一个压缩部或多个压缩部形成用于使得吸收性物品进行凸状 变形的折弯轴。图6表示形成于吸收体的压缩部和折弯轴的例子。
[0064] 图6的(a)?(c)为用于说明形成于吸收体的压缩部和折弯轴的例子的图。图6 的(a)?(c)为从底层侧观察吸收体7得到的图。图6的(a)?(c)所示的吸收体7中, 从看图者方向看右侧相当于佩带者的前方,而从看图者方向看左侧相当于佩带者的后方。 [0065] 图6的(a)中,吸收体7在其长度方向具有通过压缩吸收体7而形成的多个压缩 部13,并且多个压缩部13形成折弯轴14。另外,图6的(a)中,压缩部13为菱形并且连续。 进而,图6的(a)中,多个压缩部13配置于吸收体7的宽度方向中央部。
[0066] 图6的(b)中,吸收体7在其长度方向具有通过压缩吸收体7而形成的多个压缩 部13,并且多个压缩部13形成折弯轴14。图6的(b)中,在3个1组的连续的菱形的压缩 部13以一定的间隔配置方面与图6的(a)不同。
[0067] 图6的(c)中,吸收体7在其长度方向具有通过压缩吸收体7而形成的多个压缩 部13,并且多个压缩部13形成折弯轴14。图6的(c)中,压缩部13为菱形并且连续,但是 与图6的(a)的不同点在于,仅在与缓冲部6在厚度方向重叠的范围内形成压缩部13。 [0068] 优选如图6的(a)和图6的(b)所示,压缩部13配置于吸收体7的长度方向全部 区域。这是由于可以顺沿于佩带者的阴阜的凹状的形状和佩带者的臀部的凸状沟。另外, 优选在与缓冲部6在厚度方向重叠的范围内,如图6的(a)和(c)所示连续形成压缩部13, 而除此之外的范围内,如图6的(b)所示间断性地形成压缩部13。这是由于可以适当顺沿 于佩带者的身体的形状。
[0069] 形成折弯轴的压缩部优选形成于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中央部。这是由于,折弯轴形 成于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可以使得吸收性物品以其宽度方向中央部形成顶部的 方式进行凸状变形。
[0070] 形成折弯轴的压缩部可以通过该【技术领域】中公知的方法形成,例如可以使用上下 一对、一者形成有压缩图案的压花辊,在低于纤维的熔点的温度下以约1〇〇?约l〇〇〇N/cm 压力进行压缩来形成上述压缩部。
[0071] 对形成折弯轴的压缩部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出例如圆形、菱形、矩形、椭 圆形等图案。上述压缩部具有优选约0. 2?约5mm、更优选约0. 5?约3mm、并且进一步优 选约0. 7?约2mm的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和宽度方向的长度。若上述长度不足约 0? 2mm,则难以形成使得吸收性物品进行凸状变形的起点。若上述长度超过约5mm,则没有对 吸收性物品施加宽度方向的压缩的情况下,吸收性物品有可能进行凸状变形。
[0072] 图7为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剖视图。图7为相当于图2的 Y-Y端面的端视图,并且为了帮助理解,将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放大。图7所示的吸收性 物品1在缓冲部6的外缘附近、更具体而言缓冲部6的外侧具有通过压缩表层4和吸收体 7而形成的压缩部3。
[0073] 另外,图7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在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具有通过压缩吸收体 7而形成的多个压缩部13,并且多个压缩部13形成用于使得吸收性物品1进行凸状变形的 折弯轴14。
[0074] 进而,图7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中,吸收体7在底层8侧具有顺沿于折弯轴14的 凹沟部16,底层8沿着凹沟部16凹陷。通过底层沿着吸收体的凹沟部凹陷,吸收性物品更 容易进行凸状变形。
[0075] 图7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例如可以如以下所述制造。
[0076] 例如在由表层、缓冲部、和具有顺沿于折弯轴的凹沟部的吸收体形成的层叠物之 上粘贴底层的情况下,在(应该制造的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搬送层叠物的同时,降低生 产线的张力将应该层叠的底层层叠于层叠物之上,由此可以使得底层沿着吸收体的凹沟部 凹陷。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层叠物通过压缩、热溶等粘接。
[0077] 另外,可以将上述层叠物载置于支承体来搬送,边由支承体侧吸引空气边将底层 层叠于上述层叠物,由此使得底层沿着吸收体的凹沟部凹陷。
[0078] 进而,可以在由表层、缓冲部、和具有顺沿于折弯轴的凹沟部的吸收体形成的层叠 物之上粘贴底层后,由底层之上沿着凹沟部用圆盘状的赋形辊赋形,由此使得底层沿着吸 收体的凹沟部凹陷。
[0079] 进而,可以通过将吸收体和底层一起压缩来形成吸收体的折弯轴并且使得底层沿 着吸收体的凹沟部凹陷。
[0080] 适当利用图7并且对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在吸收经血之前的干燥时和吸收了经 血之后的润湿时这两者,追从佩带者的腿的活动而变形、并且可以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合身 性高的理由进行说明。
[0081] 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中,由于吸收体具有折弯轴,在佩带者合上腿的情况等吸收 性物品由宽度方向受到压缩的情况下,可以以折弯轴为起点在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并且 以表层的肌肤接触面突出的方式折弯。
[0082] 若利用图7进行说明则吸收性物品1以折弯轴14为起点其宽度方向中心部在箭 头U的方向隆起,吸收性物品1的截面变形为凸状。需要说明的是,吸收性物品1由于具有 缓冲部6,其截面不易变形为凹状。
[0083] 佩带者张开了腿的情况等没有了源自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的压缩的情况下,通 过具有3?30mm的最大厚度、根据需要含有各纤维的交点热熔接而成的无纺布的缓冲部的 回弹力,可以使得吸收性物品快速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因此合身性优异。另外,由于合身 性优异,不易在佩带者的身体与吸收性物品之间产生间隙,经血不易泄漏。
[0084] 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中,缓冲部根据需要含有各纤维的交点热熔接而成的无纺 布,不仅在吸收经血之前的干燥时而且在吸收了经血之后的润湿时,保持上述回弹力,从而 可以发挥上述作用。
[0085] 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中,上述缓冲部具有优选约50g/m2?约800g/m 2、更优选约 lOOg/m2?500g/m2、并且进一步优选约150g/m 2?约300g/m2的平均基重。通过缓冲部具有 上述范围的平均基重,吸收性物品进行凸状变形后,源自佩带者的腿的压缩消失的同时缓 冲部回弹,可以使得吸收性物品迅速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0086] 另外,通过缓冲部具有上述范围的平均基重,即使在吸收了经血之后的润湿时,中 间高出部也不会垮塌,中间高出部合身于佩带者的排泄口特别是小阴唇,从而可以减少泄 漏。
[0087]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平均基重"指的是试样(例如缓冲部、吸收体等)的 质量除以其面积而得到的试样整体的基重。
[0088] 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中,上述缓冲部具有优选约0. 1?约3. 6N、更优选约0. 2?约 3. ON、并且进一步优选约0? 3?约2. ON的压缩力。若上述压缩力低于约0? 1N,则吸收性物 品进行凸状变形后,有可能不能实现源自佩带者的腿的压缩消失的同时缓冲部回弹而使得 吸收性物品迅速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这种效果。另外,若上述压缩力大于约3. 6N,则缓冲 部的回弹力过大,存在难以使得吸收性物品进行凸状变形的倾向。
[0089] 上述压缩力可以如以下所述测定。
[0090] 图8为表示测定压缩力的装置的例子的示意图。图8的(a)为从上观察压缩力测 定装置21得到的图,而图8的(b)为从侧面观察压缩力测定装置21得到的图。图8所示 的压缩力测定装置21具有台座22之上的能够左右往复运动的运转台23、设置于运转台23 之上的测定压缩力的数字测力计24和载置应该测定的试样的试样台25。在试样台25配置 有应该测定的试样26、看做佩带者的腿而以夹着试样26的方式配置的两个圆柱形的压缩 零件27、和用于固定压缩零件的一者的固定器28。
[0091] 作为台座22 (和运转台23),可列举出例如NIDEC-SHMPO CORPORATION制的 数字测力计用台座例如FGS-50X-H。作为数字测力计24,可列举出在NIDEC-SHMP0 CORPORATION制数字测力计例如FGP-0. 5带有挤压适配器(正方形、一边的长度:15mm) 而成的数字测力计。作为压缩零件27,可列举出例如AS-one制的塑料制浅底盘(质量: 38. 5g、直径:100mm、高度:30mm)。
[0092] 将试样26具体而言由吸收性物品取出的缓冲部置于两个压缩零件27之间。缓 冲部以两个压缩零件27在缓冲部的宽度方向压缩缓冲部的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的方式安 装。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缓冲部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指的是该缓冲部构成的吸收性物品 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另外,数字测力计24以适配器将距离压缩零件27下方6mm的位 置作为中心进行压缩的方式配置。
[0093] 接着,以IOOmm/分钟的速度挤压试样26来使得数字测力计24移动20mm,压缩试 样26,读取此时的最大值,采用作压缩力的值。
[0094] 本公开的另外的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中,构成中间高出部的缓冲部的密度与中 间高出部的外周部和中央部处不同,外周部处的缓冲部的密度高于中央部处的缓冲部的密 度(以下有时将该吸收性物品称为"包括具有密度差异的缓冲部的吸收性物品")。
[0095] 成年女性的小阴唇的形状并非固定,存在个体差异,但是成年女性的小阴唇与大 阴唇相比,活动身体时不易变形。另外,大阴唇根据女性的体型而活动身体时的变形程度大 幅不同,对于胖的女性而言,活动身体时,大阴唇极其容易变形。
[0096] 上述包括具有密度差异的缓冲部的吸收性物品中,中间高出部的中央部处的密度 相对低的缓冲部刚性低,与小阴唇接触时,沿着小阴唇的形状变形,埋没小阴唇。另一方面, 中间高出部的外周部处的密度相对高的缓冲部刚性高,在吸收经血之前的干燥时,持续和 小阴唇与大阴唇的边界、或大阴唇接触。另外,中间高出部的外周部处的密度相对高的缓冲 部由于压缩回复性高,即使在吸收了经血后的润湿时,也与具有复杂形状的排泄口持续接 触。
[0097]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排泄口接触区域"指的是与佩带者的排泄口接触的 区域,并且上述"排泄口"主要指的是小阴唇,并不妨碍中间高出部的外周部与大阴唇接触。
[0098] 另外,上述包括具有密度差异的缓冲部的吸收性物品中,中间高出部的中央部由 于容易被压缩,佩带中沿着佩带者的小阴唇的形状变形为凹状,埋没小阴唇,使表层与阴道 口致密接触,可以防止表层上经血过度扩散。
[0099] 进而,上述包括具有密度差异的缓冲部的吸收性物品中,由于表层与阴道口致密 接触,佩带中阴道口与吸收体的距离近,缓冲部主要由热塑性化学纤维构成的情况下,最 初的经血吸收时,经血不会在平面方向扩散,而通过表层和缓冲部,可以使吸收体迅速地转 移。若可以形成一次经血的通路,则该区域被亲水化,因此第二次以后的经血吸收时,经血 可以通过表层和缓冲部迅速地转移到吸收体。
[0100] 进而,上述包括具有密度差异的缓冲部的吸收性物品中,即使施加身体压力、缓冲 部的体积暂时变小,在体积变小了的缓冲部大量停留经血的情况下,也会由于在身体压力 变弱时,以中间高出部的外周部为中心,缓冲部的体积迅速地回复,而可以使经血迅速地转 移到吸收体。
[0101] 上述包括具有密度差异的缓冲部的吸收性物品例如可以通过在缓冲部的外缘附 近压缩至少表层和吸收体来形成。
[0102] 通过以利用所压缩的表层与吸收体的拉伸力将缓冲部的外缘压缩并且使其厚度 变薄的方式压缩至少表层和吸收体,可以使中间高出部的外周部处的缓冲部的密度高于中 间高出部的中央部处的缓冲部的密度。另一方面,在中间高出部的中央部,缓冲部的压缩度 低,其厚度不会像外周部那样变薄,因此缓冲部的密度不易提高。
[0103] 上述包括具有密度差异的缓冲部的吸收性物品,更具体而言,在缓冲部的外缘附 近具有通过压缩至少表层和吸收体而形成的压缩部的吸收性物品,例如可以(i)在缓冲部 的外侧通过压缩表层和吸收体形成压缩部、(ii)在缓冲部的外缘通过压缩表层、缓冲部和 吸收体形成压缩部来制造。
[0104] 另外,上述包括具有密度差异的缓冲部的吸收性物品,例如可以通过(i)压缩缓 冲部的外缘,接着依次层叠非透液性的底层、吸收体、缓冲部和表层,(ii)将缓冲部层叠于 吸收体,接着将缓冲部的外缘和吸收体一起压缩,接着依次层叠非透液性的底层、该压缩 物、和透液性的表层,以及(iii)将缓冲部层叠于透液性的表层,接着将缓冲部的外缘和表 层一起压缩,接着依次层叠非透液性的底层、吸收体和该压缩物来制造。
[0105] 通过在缓冲部的外缘附近具有通过压缩至少表层和吸收体而形成的压缩部,例如 在吸收了经血后的润湿时,表层不易从吸收体剥离,可以保持中间高出部的外周部处的缓 冲部的高密度。
[0106]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关于缓冲部的"外缘附近"为不仅包含缓冲部的外缘, 还包含与缓冲部的外缘相比内侧以及与缓冲部的外缘相比外侧的概念。另外,"附近"指 的是在吸收性物品的平面方向,从缓冲部的中心算起直至缓冲部的外缘为止的距离的优选 ±15%的范围、更优选±10%的范围、并且进一步优选±5%的范围。
[0107]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缓冲部的"中心"指的是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 中心。
[0108] 图1?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缓冲部的外侧存在通过连续性地压缩表层和吸收 体而形成的压缩部,而本公开的另外的实施方式中的吸收性物品中,在缓冲部的外侧存在 通过间断性地压缩表层和吸收体而形成的压缩部。
[0109] 本发明的进而另外的实施方式中的吸收性物品中,在缓冲部的边缘存在通过连续 性地压缩表层、缓冲部和吸收体而形成的压缩部或间断性地压缩表层、缓冲部和吸收体而 形成的压缩部,而本发明的进而另外的实施方式中的吸收性物品中,在缓冲部的边缘存在 通过连续性地仅压缩缓冲部而形成的压缩部或间断性地仅压缩缓冲部而形成的压缩部。
[0110] 对上述缓冲部的组装到吸收性物品之前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吸收性物品的 厚度方向的投影图可以为与小阴唇类似的形状例如大致圆形、大致椭圆形、大致方圆长方 形、被两根弧包围而成的图形等。
[0111] 另外,对于上述缓冲部而言,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的厚度可以固定,厚度可以从 中心向着外缘变厚,或者厚度可以从中心向着外缘变薄。
[0112] 需要说明的是,缓冲部的厚度从中心向着外缘变薄的情况下,压缩吸收体和表层 的情况等下,中间高出部的外周部处的缓冲部的密度与中间高出部的中央部处的缓冲部的 密度相比有可能难以升高,因此,上述包括具有密度差异的缓冲部的吸收性物品中,作为缓 冲部,优选厚度固定或者厚度从中心向着外缘变厚。
[0113] 进而,上述缓冲部的基重可以根据部位不同而异。
[0114] 图9为表示组装到吸收性物品之前的缓冲部的形状的例子的图。对于图9的(a) 所示的缓冲部6而言,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的投影图为大致椭圆形并且厚度固定。对于 图9的(b)所示的缓冲部6而言,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的投影图为由两根弧形成的形状 并且厚度固定。对于图9的(c)所示的缓冲部6而言,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的投影图为 大致方圆长方形并且厚度固定。对于图9的(d)所示的缓冲部6而言,吸收性物品的厚度 方向的投影图为大致椭圆形并且厚度从中心向着外缘变薄。
[0115] 中间高出部的中央部处的缓冲部的密度优选为约0.001?0. lg/cm3,更优选为 约0. 005?约0. 08g/cm3,并且进一步优选为约0. 01?约0. 05g/cm3。若上述密度不足约 0. 001g/cm3,则没有对吸收性物品施加宽度方向的压缩的情况下,吸收性物品有可能进行 凸状变形,缓冲部的回弹力小,有可能难以将进行了凸状变形的吸收性物品恢复到原来的 形状,并且吸收了经血之后的润湿时,存在压缩回复性不充分的倾向。若上述密度大于约 0. lg/cm3,则缓冲部的回弹力过大,吸收性物品难以进行凸状变形,佩带者合上了腿时,有 可能产生皱折,并且沿着佩带者的小阴唇变形,存在难以合身于小阴唇的倾向。
[0116] 中间高出部的中央部和外周部处的缓冲部的密度可以如下所述测定。
[0117] (1)使用二维激光位移计,测定应测定位置的缓冲部的厚度t(cm)。作为上述二 维激光位移计,可列举出例如Keyence Co.制高精密度二维激光位移计LJ-G系列(型号: LJ-G030)。需要说明的是,应测定位置的缓冲部的厚度,可以通过由应测定位置的吸收性物 品的厚度减去不存在缓冲部的区域的厚度来算出。
[0118] (2)由吸收性物品取出缓冲部,测定其基重b(g/cm2)。缓冲部的基重根据部位不同 而异的情况下,以应测定的位置为中心,采集15_X 15mm左右的试样,测定基重b(g/cm2)。
[0119] (3)密度d(g/cm3)根据下式算出:
[0120] d = b/(10000 X t)。
[0121] 需要说明的是,由上式可知,缓冲部的基重固定的情况下,缓冲部的不同位置的密 度之比可以仅通过它们的厚度进行比较。即,缓冲部的基重固定的情况下,缓冲部的厚度越 薄则意味着缓冲部的密度越高。
[0122] 上述包括具有密度差异的缓冲部的吸收性物品中,中间高出部的外周部处的缓冲 部的密度高于中间高出部的中央部处的缓冲部的密度,优选比中间高出部的中央部处的缓 冲部的密度高约I. 1?约5.0倍,更优选比中间高出部的中央部处的缓冲部的密度高约 1. 2?约4. 0倍,并且进一步优选比中间高出部的中央部处的缓冲部的密度高约1. 5?约 3. 0倍。若上述比率不足约I. 1倍,则润湿时,存在中间高出部的外周部处的缓冲部的压缩 回复性不充分的倾向,而若上述比率大于约5.0倍,则中间高出部的外周部处的缓冲部的 刚性高,存在佩带者容易感到异物感的倾向。
[0123] 上述缓冲部具有优选为约30?约300mm、更优选为约40?约250mm、并且进一步 优选为约50?约IOOmm的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和优选为约10?约100mm、更优 选为约20?约70mm、并且进一步优选为约25?约50mm的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的长度。
[0124] 通过使缓冲部的尺寸处于上述范围内,中间高出部合身于佩带者的排泄口特别是 小阴唇,可以抑制泄漏。若缓冲部的尺寸小于上述范围,则中间高出部未合身于佩带者的排 泄口特别是小阴唇,容易产生泄漏,而若缓冲部的尺寸大于上述范围,则佩带时容易感到不 舒适,另外,也容易产生与小阴唇的间隙,容易产生泄漏。
[0125]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则"长度方向"指的是吸收性物品 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指的是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而"厚度方向"指的是吸收性物品 的厚度方向。
[0126] 关于上述缓冲部,优选在吸收马的EDTA血液2g后,与吸收马的EDTA血液之前相 t匕,保持约50 %以上的最大厚度,更优选保持约60 %以上的最大厚度,并且进一步优选保 持约70%以上的最大厚度。通过保持上述最大厚度,即使在吸收经血后的润湿时,包含缓冲 部的中间高出部也不易垮塌,中间高出部合身于佩带者的排泄口特别是小阴唇,从而可以 减少泄漏。
[0127] 滴加2g马的EDTA血液的理由在于,人类一次排泄的经血的量被认为是大致2g。 为了使缓冲部吸收马的EDTA血液,使用移液管将马的EDTA血液2g滴加到缓冲部整体,缓 冲部包含拒水性原材料的情况等马的EDTA血液难以进入到缓冲部的情况下,可以边对缓 冲部进行加压边使缓冲部吸收马的EDTA血液。
[0128] 需要说明的是,吸收马的EDTA血液2g后的缓冲部的最大厚度在吸收全部马的 EDTA血液后经过1分钟后测定。另外,缓冲部的最大厚度使用上述二维激光位移计测定。
[0129] 需要说明的是,EDTA血液如后文所述。
[0130]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之一的吸收性物品中,如图1所示,吸收性物品具有中间高出 部向着内侧弯曲的弯曲结构。通过吸收性物品具有弯曲结构,吸收性物品根据佩带者的身 体曲线合身,所吸收的经血更不易泄漏。上述弯曲结构例如可以通过在吸收性物品的长度 方向的两侧部通过弹性构件例如橡胶丝、伸缩薄膜等对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的两侧部施 加张力来形成。本公开的另外的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中,吸收性物品具有中间高出部没 有向着内侧弯曲的扁平结构。
[0131]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中,透液性的表层在肌肤接触面具有在吸收 性物品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凸条部和多个凹沟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具有在吸收性 物品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凸条部和多个凹沟部的表层仅称为具有凸条-凹沟结构的表 层)。上述表层可以根据日本特开2008-025078号、日本特开2008-025079号等中记载的方 法制造。
[0132] 另外,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中,表层为根据日本特开2011-226010 号、日本特开2011-226011号等中记载的方法制造的具有凸条-凹沟结构的表层。上述具 有凸条-凹沟结构的表层可以如下形成:在使配置于齿轮辊的各外周面的多个齿相互啮合 的同时旋转的一对齿轮辊的间隙,通过应处理的表层,并进行流体处理,所述齿轮辊具有与 搬送方向正交的旋转轴线,由此可以形成上述具有凸条-凹沟结构的表层。
[0133] 具体而言,上述齿轮辊的拉伸倍率优选为约105 %以上,更优选为约105?约 500%,进一步优选为约120?300%,并且进一步优选为约130?约200%。若上述拉伸倍 率不足约105%,则表层的拉伸性不充分,在制造吸收性物品时,缓冲部容易垮塌,而若上述 拉伸倍率大于约500%,则在制造吸收性物品时,存在表层容易破裂的倾向。
[0134]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拉伸倍率指的是以齿轮间距为P、以齿轮咬入深度为D的情况 下通过下式算出的值。
[0135] [数学式1]

【权利要求】
1.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透液性的表层、非透液性的底层、以及所述透 液性的表层与非透液性的底层之间的吸收体, 所述吸收性物品在排泄口接触区域具有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突出的中间高 出部, 所述中间高出部包括所述表层的一部分和配置于所述表层及吸收体之间的缓冲部, 所述缓冲部具有3mm?30mm的最大厚度, 所述吸收体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具有通过连续性地压缩所述吸收体而形成 的一个压缩部或间断性地压缩所述吸收体而形成的多个压缩部,并且 所述一个压缩部或所述多个压缩部形成用于将所述吸收性物品在其宽度方向并且以 所述表层的肌肤接触面突出的方式折弯的折弯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缓冲部具有50g/cm2?800g/cm2的 平均基重。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缓冲部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宽度 方向具有〇· 1N?3· 6N的压缩力。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缓冲部含有各纤维的交 点热熔接而成的透气无纺布。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吸收体在与所述缓冲部 于厚度方向重叠的范围内具有形成所述折弯轴的所述一个压缩部或所述多个压缩部。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吸收体在所述底层侧具 有顺沿于所述折弯轴的凹沟部,所述底层沿着所述凹沟部凹陷。
7.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中间高出部具有中央部 和包围该中央部的外周部,并且所述外周部处的缓冲部的密度高于所述中央部处的缓冲部 的密度。
8.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缓冲部在吸收马的 EDTA血液2g后,与吸收马的EDTA血液之前相比,保持50%以上的最大厚度。
9.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所述中 间高出部向着内侧弯曲的弯曲结构。
10.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表层在肌肤接触面具 有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凸条部和多个凹沟部。
11. 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中间高出部还含有具 有0. 00?0. 60的IOB、45°C以下的熔点、和相对于25°C的水100g为0. 00?0. 05g的水溶 解度的血液改质剂。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血液改质剂选自由以下的(i)? (iii)、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组成的组中: ⑴烃; (ii) 具有(ii-Ι)烃部分和(ii-2)插入到所述烃部分的C-C单键之间的、选自由羰基 (-C0-)和氧基(-0-)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同或不同的基团的化合物;和 (iii) 具有(iii-Ι)经部分,(iii-2)插入到所述经部分的C-C单键之间的、选自由羰 基(-C0-)和氧基(-0-)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同或不同的基团,和(iii-3)取代所 述烃部分的氢原子的、选自由羧基(-COOH)和羟基(-0H)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同或 不同的基团的化合物, 在此,(ii)或(iii)的化合物中,插入两个以上氧基的情况下,各氧基不邻接。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血液改质剂选自由以下的 (i')?(iii')、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组成的组中: (i,)烃; (ii')具有(ii'-l)烃部分和插入到所述烃部分的C-C单键之间的、选自由 羰基键(-C0-)、酯键(-C00-)、碳酸酯键(-0C00-)和醚键(-0-)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 相同或不同的键的化合物;和 (iii')具有(iii' -1)烃部分,(iii' -2)插入到所述烃部分的C-C单键之间的、选自 由羰基键(-C0-)、酯键(-C00-)、碳酸酯键(-0C00-)和醚键(-0-)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 种、相同或不同的键,和取代所述烃部分的氢原子的、选自由羧基(-COOH)和羟基 (-0H)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同或不同的基团的化合物, 在此,(ii')或(iii')的化合物中,插入两个以上的相同或不同的键的情况下,各键 不邻接。
14. 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血液改质剂选自由 以下的(A)?(F)、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组成的组中: (A) (A1)具有链状烃部分和取代所述链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2?4个羟基的化合物、与 (A2)具有链状烃部分和取代所述链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1个羧基的化合物的酯; (B) (B1)具有链状烃部分和取代所述链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2?4个羟基的化合物、与 (B2)具有链状烃部分和取代所述链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1个羟基的化合物的醚; (C) (C1)含有链状烃部分和取代所述链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2?4个羧基的羧酸、羟基 酸、烷氧基酸或氧代酸,与(C2)具有链状烃部分和取代所述链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1个羟 基的化合物的酯; (D) 具有链状烃部分和插入到所述链状烃部分的C-C单键之间的选自由醚键(-0-)、羰 基键(-C0-)、酯键(-C00-)和碳酸酯键(-0C00-)组成的组中的任意一种键的化合物; (E) 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其酯或醚;和 (F) 链状烃。
15. 根据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血液改质剂选自由 (?)链状烃四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a 2)链状烃三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a3)链 状烃二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bj链状烃四醇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醚,(b 2)链 状烃三醇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醚,(b3)链状烃二醇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醚, ( Cl)具有4个羧基的链状烃四羧酸、羟基酸、烷氧基酸或氧代酸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 酯,(c2)具有3个羧基的链状烃三羧酸、羟基酸、烷氧基酸或氧代酸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 醇的酯,(c 3)具有2个羧基的链状烃二羧酸、羟基酸、烷氧基酸或氧代酸与至少一种脂肪族 一元醇的酯,(屯)脂肪族一元醇与脂肪族一元醇的醚,(d 2)二烷基酮,(d3)脂肪酸与脂肪族 一元醇的酯,(d4)碳酸二烷基酯,( ei)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e2)聚氧C2?C 6亚烷基 二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e3)聚氧(:2?(: 6亚烷基二醇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醚, (e4)聚氧C2?C 6亚烷基二醇与链状烃四羧酸、链状烃三羧酸或链状烃二羧酸的酯,(e5)聚 氧c2?C6亚烷基二醇与链状烃四醇、链状烃三醇或链状烃二醇的醚,和(f\)链状烷烃,以 及它们的任意组合组成的组中。
【文档编号】A61F13/511GK104244883SQ201380018195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30日
【发明者】野田祐树, 田村龙也, 桥野央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