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触点穴位温灸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6719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多触点穴位温灸仪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传统中医针灸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现代电子及软件技术开发的多触点穴位温灸仪;克服了传统灸法中烟雾较大、温度不宜控制等缺点。本发明包括电源部分、数显部分、微处理单元部分(MCU)、温度传感器部分、金属发热盘部分;仪器便于操作,可以多穴位、不同强度同时刺激,并能结合天然药物的局部穴位治疗达到整体治疗效果,用以传承传统的中医穴位灸法理论及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专利说明】多触点穴位温灸仪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传统中医针灸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现代电子及软件技术开发,具有方便携带、温度易于控制、可以多穴位不同强度刺激等特点的多触点穴位温灸仪。
【背景技术】
[0002]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传统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在中医基础理论中的“经络”理论基础上,以不同方式刺激体表的腧穴(针刺、热、药物熏蒸等),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达到调整气血,通达营卫,谐调脏腑,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目的。灸法治疗源远流长;在中国传统医疗手法中,灸法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利用燃烧热力及药物的局部透皮吸收作用,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作用。随着世界对自然疗法的研究不断深入及相应技术的不断成熟,灸法的影响力会不断扩大。
[0003]传统灸法主要是艾叶等可燃材料或其他热源在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温烤,其缺陷主要在于:燃烧时产生的烟雾在诊疗室等密闭空间内会形成不良刺激;且有部分人群对艾叶等植物成分敏感;局部皮肤温度无法准确调控。以上因素限制了传统灸法的应用范围。
[0004]本专利所探讨的技术是基于中医的经络、穴位理论,结合现代电子及软件技术开发的多触点穴位温灸仪,利用直流电加热金属发热盘,并通过微电脑芯片、温度传感器等硬件及控制软件控制体 表局部加热的温度,改良传统灸法的不便之处,继承并扩展传统灸法的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提供一种结合现代电子及软件技术开发的多触点穴位温灸仪。
[0006]体外温灸法的治疗方式从中国古代沿袭至今。中医经络理论指出,经络内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肌肤,如环无端,是运行气血的通道;体表的腧穴通过经络,与体内的脏腑连接。灸法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腧穴上烧灼、温熨等,借燃烧灸条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方法。
[0007]为了改变传统灸法存在燃烧烟雾较大、温度不能准确调控等缺陷,我们利用现代电子及软件技术,开发出多触点穴位温灸仪。
[0008]本发明所述穴位温灸仪包括以下部件:电源、液晶数码显示器、微处理单元(MCU)、温度传感器、金属发热盘及软件部分。
[0009]本发明所述电源为能直接或间接提供直流电的设备。直接提供直流电为高能量密度锂电池,能在多个金属发热盘终端提供5-10伏电压,以提供局部穴位温灸时所需热量。间接提供直流电设备为交流-直流转换器,将100-220伏交流电转换为5-10伏直流电。
[0010]本发明所述液晶数码显示器部件为1602字符型液晶显示器,内置ASICII码字库,显示不同金属发热盘端口的设定温度、实际温度、实际状态。显示器形状为长方形,宽度不小于1.5cm。[0011]本发明所述微处理单元(MCU)为一块集成电路芯片,内含FlashROM、SRAM, 16位Thumb指令集、32位数据位宽及多个I/O接口,通过导线与温度传感器相连。微处理单元用于控制金属发热盘端口的设定温度、程序升温速度、工作状态等。微处理单元部分还包括轻触按键部分,用以控制不同触点温度传感器的启动、温度设定等。
[0012]本发明所述温度传感器为DS18B20数字温度计,温度基本范围_30°C _110°C,精度误差< 0.5°C,采用液晶数码直读显示。
[0013]本发明所述金属发热盘为不锈钢产品,与温度传感器相连,并通过黏性物质或固定带等附着在体表穴位上;加热盘表面经不锈钢拉丝工艺处理,并带细密小孔,可在粘合剂的作用下与天然药物粉末或提取物贴合,发挥天然药物的体表局部穴位透皮吸收作用。另金属加热盘为双层可拆卸中空结构,也可将天然药物粉末或提取物加入夹层中,再通过黏性物质或固定带等附着在体表穴位上。
[0014]本发明所述软件部分包括采用C++编写的软件部分,采用前、后台结构,按键后启动检测、温度测定、脉冲宽度调制(PWM)更新在后台中断服务程序(ISR)中完成。
[0015]以下为清晰讲解多触点穴位温灸器技术方案所附图形,但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16]附图简述
[0017]图1多触点穴位温灸器结构简图;
[0018]图2多触点穴位温灸器微处理单元结构简图;
[0019]图3多触点穴位温灸器金属加热盘剖面图。
[0020]图1中,I为按键,2为液晶通道显示屏,3为I/O接口,4为导线,5为电源。图2中,I为按键,2为数据打印接口,3为I/O接口,4为电源接口,5为中央处理器(CPU)。图3中,I为金属加热盘中空夹层,2为金属加热盘,3为温度传感器,4为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22]实施例1
[0023]将直流电源开关键置于“0N”部位(即开启电源),并连接液晶显示器部分,并显示环境温度。在多触点穴位温灸器主面板触点按钮上选择通道I (CHl)并设置温度为45°C,在I/O接口 I上连接金属加热盘。在触点按钮上选择开始键,将金属发热盘程序升温,并在液晶显示器上读取数据。待温度升至设定值时,将其紧贴于内关穴位,并用固定带固定,在穴位温灸器主面板设置温灸时间,进行内关穴灸疗。
[0024]实施例2
[0025]将交流-直流转换器(AC/DC ADAPTOR)连接于交流电源,将交流点转换成直流电。将电源开关键置于“0N”部位,并连接液晶显示器部分,并显示环境温度。在多触点穴位温灸器主面板触点按钮上选择通道I(CHl)并设置温度为45°C,在I/O接口 I上连接金属加热盘。在触点按钮上选择开始键,将金属发热盘程序升温,并在液晶显示器上读取数据,直至温度升至设定值。在内关穴皮肤表面涂抹热稳定、无刺激性的聚丙烯酸酯黏胶,将金属加热盘紧贴于内关穴位,并通过黏胶粘合,在穴位温灸器主面板设置温灸时间,进行内关穴灸疗。[0026]实施例3
[0027]将交流-直流转换器(AC/DC ADAPTOR)连接于交流电源,将交流点转换成直流电。将电源开关键置于“0N”部位,并连接液晶显示器部分,并显示环境温度。在多触点穴位温灸器主面板触点按钮上同时选择通道I (CHl)、通道2 (CH2)、通道3 (CH3)并设置温度为45°C,在I/O接口 1、2、3上连接金属加热盘。在金属加热盘夹层中放置经过压制的天然药物细粉混合物薄片(如艾叶、红花等),或天然药物提取物压制薄片。在手厥阴经循行穴位内关穴、劳官穴、曲泽穴部位紧贴放置金属发热盘,并用固定带固定。在穴位温灸器主面板设置温灸温度、时间,在温度达到设置值是开始计时,进行手厥阴经灸法理疗。
[0028]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 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穴位温灸仪,具有电源部分、数显部分、微处理单元部分、温度传感器部分、金属发热盘部分,所述电源部分产生直流电或转换交流电成直流电,通过微处理单元部分控制电流强度,在数显单元显示加热温度、环境温度、加热端口等,并由导线传导到金属发热盘产生热量,并将金属加热盘通过凝胶、炼蜜等黏性物质或固定带等附着在穴位上,达到对穴位的热灸效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穴位温灸仪,其电源部分可以选择直流电源(大容量电池),或通过交流-直流转换器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最终保证在金属加热盘上的工作电压为5V。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穴位温灸仪,所述数显部分为1602字符型液晶显示器,内置ASICII码字库,显示不同金属发热盘端口的设定温度、实际温度、实际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穴位温灸仪,其微处理单元部分(MCU)为一块集成电路芯片,内含FlashROM, SRAM, 16位Thumb指令集、32位数据位宽及多个I/O接口,通过导线与温度传感器相连。微处理单元部分还包括轻触按键部分,用以控制不同触点温度传感器的启动、温度设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穴位温灸仪,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线与芯片、金属加热盘相连,并用环氧树脂封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穴位温灸仪,金属加热盘与温度传感器相连,并通过黏性物质或固定带等附着在体表穴位上;加热盘外表面经不锈钢表面拉丝工艺处理,并带细密小孔,可在粘合剂的作用下与天然药物粉末或提取物贴合,发挥天然药物的体表局部穴位透皮吸收作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穴位温灸仪,包括采用C++编写的软件部分,采用前、后台结构,按键后启动检测、温度测定、脉冲宽度调制(PWM)更新在后台中断服务程序(ISR)中完成。
【文档编号】A61H39/06GK103751014SQ201410032620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1日
【发明者】周威, 史艳莉 申请人:武汉轻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