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中药药膏及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中药药膏及制备方法,属中药领域;本发明中药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为:白毛蛇、枫荷梨、蓝桉、仙人掌、白接骨、陆英、鹿藿、芙蓉根、沙七、蛇床子、豨莶、山蒟、小柳拐、西番莲、岩陀和两面针;本发明中药药膏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学理论,并具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祛腐生肌之功效,能够修复皮肤受损组织,针对各种各种原因引起的放射性皮肤损伤具有显著的疗效,价格低廉,使用简单,疗效确切,易于吸收,治愈后不复发,安全可靠,无任何毒副作用,见效较快,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中药药膏及制备方法
所属【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中药药膏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它包围着整个人体,直接与周围环境接触,对于任何生产性有害因素,皮肤总是最先接触,因而职业性皮肤病在职业性疾病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据湖南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暴露于物理因素中的员工,皮肤病的患病率为70.3%,而放射性皮肤病占物理因素皮肤病的首位。
[0003]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是指身体局部受到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多次大剂量(X射线、Y射线及β射线等)外照射所引起的急性放射性皮炎及放射性皮肤溃疡。潜伏期为数日,按损伤轻重分为4度。一般对表皮细胞的损伤,最初仅表现为细胞增殖减少。若超过阈剂量,局部可出现暂 时性炎症反应,表现为毛囊丘疹和暂时脱发,即I度损伤。I度损伤于照射局部出现,有界限清楚的红斑,2-6周内最明显,有灼热和刺痒感,脱发,红斑消退后出现脱屑和色素沉着。随着放射剂量的增加,症状由干性皮炎(红斑)进展到渗出性反应,即II度损伤。1-3周局部形成潮红、肿胀、水疱,继而形成浅表糜烂面、红斑、自觉灼热或疼痛,以后结痂,愈合遗留色素沉着、永久性脱发等。病变程度重时可累及真皮深部或皮下组织,形成腐肉及坏死性溃疡,即III度损伤。数小时至10天,红斑出现麻木、瘙痒、水肿、剧烈刺痛、水泡、坏死、溃疡等,为IV度损伤。急性放射性皮炎因损害程度和范围不同,可伴有白细胞下降及轻重不一的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急性放射性损伤多见于操作违章或丢失放射源等事故。
[0004]慢性放射性损伤由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迁延而来或由小剂量射线长期照射(职业性或医源性)后引起的慢性放射性皮炎及慢性放射性皮肤溃疡。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分为3度。I度为皮肤干燥、色素沉着或脱失、粗糙,指甲灰暗或纵嵴色条甲;II度为皮肤角化过度、皲裂或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指甲增厚变形等;III度为坏死溃疡、角质突起、指端角化融合、肌腱挛缩、关节变形、功能障碍等。受到慢性放射性损伤,皮肤可发生扁平或疣状有质增生,或形成顽固性溃疡,可继发基底细胞癌或鳞癌。
[0005]目前,肿瘤放疗患者皮肤损伤发生率比较高,因损伤严重而被迫中断治疗的发生率升高,严重的皮肤损伤可以延缓治疗进程,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精神负担,甚至迫使放疗中断,影响放射治疗的顺利完成,各医院通过多年的临床研究,运用中药外治对放射性皮肤损伤进行治疗,效果比较满意。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中药药膏及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药膏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学理论,并具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祛腐生肌之功效,能够修复皮肤受损组织,针对各种各种原因引起的放射性皮肤损伤具有显著的疗效,价格低廉,使用简单,疗效确切,易于吸收,治愈后不复发,安全可靠,无任何毒副作用,见效较快,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0008]一种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中药药膏,制成所述中药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0009]白毛蛇33~57份枫荷梨32~56份蓝桉30~54份仙人掌27~51份
[0010]白接骨25~49份陆英24~48份鹿藿24~48份芙蓉根22~46份
[0011]沙七21~45份蛇床子21~45份豨莶19~43份山筠17~41份
[0012]小柳拐17~41份西番莲16~40份岩陀12~36份两面针9~33份。
[0013]制成所述中药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0014]白毛蛇37~53份枫荷 梨36~52份蓝桉34~50份仙人掌31~47份
[0015]白接骨29~45份陆英28~44份鹿藿28~44份芙蓉根26~42份
[0016]沙七25~41份蛇床子25~41份豨莶23~39份山筠21~37份
[0017]小柳拐21~37份西番莲20~36份岩陀16~32份两面针13~29份。
[0018]制成所述中药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0019]白毛蛇41~49份枫荷梨40~48份蓝桉38~46份仙人掌35~43份
[0020]白接骨33~41份陆英32~40份鹿藿32~40份芙蓉根30~38份[0021 ] 沙七29~37份蛇床子29~37份豨莶27~35份山筠25~33份
[0022]小柳拐25~33份西番莲24~32份岩陀20~28份两面针17~25份。
[0023]制成所述中药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0024]白毛蛇45份枫荷梨44份蓝桉42份仙人掌39份
[0025]白接骨37份陆英36份鹿藿36份芙蓉根34份
[0026]沙七33份蛇床子33份豨莶31份山筠29份
[0027]小柳拐29份西番莲28份岩陀24份两面针21份。
[0028]一种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中药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0029](I)将白毛蛇、枫荷梨、蛇床子和山筠洗净,浸入5倍量的80%的乙醇溶液浸泡I~2小时,加热提取3小时,回收乙醇,滤过,得滤液,浓缩为65°C下相对密度为1.12~1.16的稠膏,备用;
[0030](2)将蓝桉、仙人掌、白接骨、陆英、鹿藿、西番莲和两面针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I~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浓缩成60°C下相对密度为1.10~1.13的稠膏,备用;
[0031](3)将芙蓉根、沙七、小柳拐和岩陀放入容器内,进行粉碎处理,研末,过180目细粉,备用;
[0032](4)将豨莶洗净,切碎,放入容器内,绞汁,滤杂质,留汁液备用;
[0033](5)将上述步骤(1)~⑷所制得的稠膏、细粉以及汁液混合,制成药膏,即得本发明所述的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中药药膏。
[0034]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0035]白毛蛇:味微苦、甘,性平。祛风除湿,止血利尿。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骨折,黄疸性肝炎,吐血,便血,血尿;外用治疮疖。
[0036]枫荷梨:味甘,性温。祛风除湿,舒筋活血。用于偏头痛,臂丛神经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腰肌劳损,慢性腰腿痛,半身不遂,跌打损伤,扭挫伤;外用治刀上出血。《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载:“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止痛。”
[0037]蓝桉:味微辛、微苦,性平。疏风解热,抑菌消炎,防腐止痒。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急、慢性肾盂肾炎,肠炎,痢疾,丝虫病;外用治烧烫伤,蜂窝织炎,乳腺炎,疖肿,丹毒,水田皮炎,皮肤湿疹,脚癣,皮肤消毒。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桉叶油有杀菌、消毒、祛痰、降压等多种功能,蓝桉的精油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并具有消炎、健胃作用,民间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胃炎及妇科炎症等。
[0038]仙人掌:味苦,性凉;入心、肺、胃三经。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健胃止痛,镇咳。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痢疾,咳嗽;外用治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痈疖肿毒,蛇咬伤,烧烫伤。《陆川本草》载:“消炎解毒,排脓生肌。主治疮痈疖肿,咳嗽。”
[0039]白接骨:味淡,性凉;归肺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散瘀止血。用于肺结核,咽喉肿痛,糖尿病,腹水,外用治外伤出血,扭伤,疖肿。
[0040]陆英:味苦、辛,性寒;归肝经。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利尿消肿。用于急性病毒性肝炎,肾炎水肿、风湿痛、脱日、肾炎水肿、脚气水肿、荨麻疫,跌扑损伤,骨折。《本经》载:“主骨间诸痹,四肢拘挛疼酸,膝寒痛,阴痿,短气不足,脚肿。” [0041]鹿藿:味苦、辛,性平。消积散结,消肿止痛,舒筋活络。用于小儿疳积,牙痛,神经性头痛,颈淋巴结结核,风湿关节炎,腰肌劳损;外用治痈疖肿毒,蛇咬伤。江西《草药手册》载:“祛痰,解毒,杀虫,祛风湿,和血气,治肠痈,瘰疬,头痛,眼痛,腹痛。”
[0042]芙蓉根:味辛、微苦,性凉;归心、肺、肝经。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痈疽肿毒初起,臁疮,目赤肿痛,肺痈,咳喘,赤白痢疾,妇人白带,肾盂肾炎。
[0043]沙七:味苦,性凉。清热消炎,止血生肌。主治肺热咳嗽,咽喉疼痛,大便下血,外伤出血,骨折,跌打扭伤,风湿痹痛等。
[0044]蛇床子:味辛、苦,性温;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用于阳痿,宫冷,寒湿带下,湿痹腰痛;外治外阴湿疹、妇人阴痒、滴虫性阴道炎。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乙醇提取物具有抗真菌作用。
[0045]豨莶:味苦,性寒;入肝、脾、肾经。祛风湿,利筋骨,降血压。主治四肢麻痹,筋骨疼痛,腰膝无力,疟疾,急性肝炎,高血压病,疔疮肿毒,外伤出血。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载:“安神降压,祛风止痛。治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风湿痹痛;蛇虫咬伤。”
[0046]山筠:味辛,性温;归肺、脾经。祛风除湿,活血消肿,行气止痛,化痰止咳。主风湿痹痛,胃痛,痛经,跌打损伤,风寒咳喘,疝气痛。《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载:“消肿止痛,驱风寒,通经。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0047]小柳拐:味苦、潘、辛,性寒;归心、脾经。清热解毒,散瘀消食。主咽喉肿痛,疮疡肿毒,跌打损伤,烫伤,刀伤,食积腹胀。《陕西草药》载:“生肌,收敛。治刀伤。”
[0048]西番莲:味苦,性温,无毒。除风除湿,活血止痛。主治感冒头痛,鼻塞流涕,风湿关节痛,痛经,神经痛,失眼,下痢,骨折。《四川中药志》载:“除风清热,止咳化痰。治风热头
昏,鼻塞流涕。”
[0049]岩陀:味苦、涩,性凉。清热凉血,调经止痛。用于肠炎,痢疾,痛经,月经过多,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外用治外伤出血,阴囊湿疹。《云南中草药选》载:“消炎,收敛,祛风涅,止痛。治刀伤出血,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痢疾,腹泻。”
[0050]两面针:味苦、辛,性平,有小毒;归肝、胃经。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胃痛,牙痛,毒蛇咬伤,外治汤火烫伤。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两面针制成散剂,在局部治疗溃疡消除疼痛,促进愈合以及缩短疗程等各方面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并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抗真菌,调节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的作用,还具有强心、降血压等药理作用。
[0051]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52]本发明中药药膏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学理论,并具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祛腐生肌之功效,能够修复皮肤受损组织,针对各种各种原因引起的放射性皮肤损伤具有显著的疗效,价格低廉,使用简单,疗效确切,易于吸收,治愈后不复发,安全可靠,无任何毒副作用,见效较快,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5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0054]实施例1
[0055]本发明中药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0056]白毛蛇53g枫荷梨52g蓝桉50g仙人掌47g
[0057]白接骨45g陆英44g 鹿藿44g芙蓉根42g
[0058]沙七41g 蛇床子41g豨莶39g山菌37g
[0059]小柳拐37g西番莲36g岩陀32g两面针29g。
[0060]一种 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中药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0061](I)将白毛蛇、枫荷梨、蛇床子和山筠洗净,浸入5倍量的80%的乙醇溶液浸泡I~2小时,加热提取3小时,回收乙醇,滤过,得滤液,浓缩为65°C下相对密度为1.12~
1.16的稠膏,备用;
[0062](2)将蓝桉、仙人掌、白接骨、陆英、鹿藿、西番莲和两面针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I~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浓缩成60°C下相对密度为1.10~1.13的稠膏,备用;
[0063](3)将芙蓉根、沙七、小柳拐和岩陀放入容器内,进行粉碎处理,研末,过180目细粉,备用;
[0064](4)将豨莶洗净,切碎,放入容器内,绞汁,滤杂质,留汁液备用;
[0065](5)将上述步骤(1)~⑷所制得的稠膏、细粉以及汁液混合,制成药膏,即得本发明所述的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中药药膏。
[0066]用法用量:外用即可,将适量药膏均匀涂抹于患处,并按摩至药膏完全吸收,每日2次,5天为I个疗程,连续使用2~3个疗程,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0067]实施例2
[0068]本发明中药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0069]白毛蛇49g枫荷梨48g蓝桉46g仙人掌43g[0070]白接骨41g陆英40g 鹿藿40g芙蓉根38g
[0071]沙七37g 蛇床子37g豨莶35g山筠33g
[0072]小柳拐33g西番莲32g岩陀28g两面针25g。
[0073]本实施例的中药药膏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74]实施例3
[0075]本发明中药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0076]白毛蛇45g枫荷梨44g蓝桉42g仙人掌39g
[0077]白接骨37g陆英36g 鹿藿36g芙蓉根34g
[0078]沙七33g 蛇床子33g豨莶31g山菌29g
[0079]小柳拐29g西番莲28g岩陀24g两面针21g。
[0080]本实施例的中药药膏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81]实施例4
[0082]本发明中药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0083]白毛蛇41g枫荷梨40g蓝桉38g仙人掌35g
[0084]白接骨33g陆英32g 鹿藿32g芙蓉根30g
[0085]沙七29g 蛇床子29g豨莶27g山筠25g
[0086]小柳拐25g西番莲24g岩陀20g两面针17g。
[0087]本实施例的中药药膏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88]实施例5
[0089]本发明中药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0090]白毛蛇37g枫荷梨36g蓝桉34g仙人掌31g
[0091]白接骨29g陆英28g 鹿藿28g芙蓉根26g
[0092]沙七25g 蛇床子25g豨莶23g山筠21g
[0093]小柳拐21g西番莲20g岩陀16g两面针13g。
[0094]本实施例的中药药膏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95]临床资料:
[0096]1、病例选择:
[0097]作为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中药药膏,选择确诊的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200例临床观察,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100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51例,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47.5岁,病程6个月;对照组10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26~67岁,平均年龄46.5岁,病程5个月。
[0098]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的病程、症状轻重程度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0099]2、药物选择:
[0100]治疗组使用本发明中药药膏,外用,将适量药膏均匀涂抹于患处,并按摩至药膏完全吸收,每日2次,5天为I个疗程,连续使用2~3个疗程,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0101]对照组使用双益健,静脉注射,将之溶解于注射用水后,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或加入少于20ml的生理盐水中缓慢静脉注射,疗程视病情而定。
[0102]3、疗效判定:[0103](I)治愈:疮面愈合,皮肤恢复正常。
[0104](2)显效:疮面感染症状明显减轻,皮肤有所好转。
[0105](3)有效:疮面感染症状有所减轻,皮肤明显好转。
[0106](4)无效:通过治疗后疮面感染症状无减轻或加重。
[0107]4、结果:
[0108]选用本发明药物的治疗组中,治愈67例,显效20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治愈率67%,总有效率98%。
[0109]对照组中治愈20例,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55例,治愈率20%,总有效率45%。
[0110]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0111]典型病例举例:
[0112]1、秦某,女, 29岁,吉林白城人。患者乳腺癌放疗20日后就诊,开始腋窝皮肤有水肿性红斑,后逐渐产生疼痛,用红霉素眼膏涂后效果不佳,去医院就诊,医生建议使用本发明中药药膏治疗,使用I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继续使用I个疗程后,症状消失,皮肤恢复如常,I年后随访未曾复发。
[0113]2、石某,男,33岁,山东威海人。患者颈部恶性淋巴瘤,放疗30日后颈部照射处周周围皮肤可出现脱毛、干燥、红斑、近两天来疼痛、红肿逐步加重。服用消炎药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经查体发现照射处皮肤有水疱形成,确诊为放射性皮肤损伤,使用本发明中药药膏治疗,使用I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使用本发明中药药膏2个疗程后,痊愈,皮肤恢复正常,随访至今未复发。
[0114]3、萧某,女,42岁,江苏南通人。患者患乳腺癌手术后2个月,放疗40日,回家不到I周后就诊,患者近5天来腋窝皮肤肿痛,有少量流水,疼痛、红肿逐步加重,服用过多种药物治疗,未见好转,后使用本发明中药药膏治疗,使用I个疗程后,照射处皮肤有所恢复,临床症状明显消失,使用2个疗程后,照射处皮肤恢复如常,临床症状消失,2年后随访未复发。
[0115]4、郑某,男,50岁,安徽宣城人。患者诊断为食道中段鳞癌,手术后放疗总剂量6000CCy,每次放疗后腹部皮肤感到不适,使用本发明中药药膏治疗,治疗I个疗程后,放疗范围内仅有轻度热感,继续治疗I个疗程后,皮肤恢复正常,随访至今未复发。
[0116]5、钟某,女,32岁,浙江箭兴人。患者乳腺癌术后放疗20日,回豕2周后,局部皮肤不适,去医院就诊,确诊为放射性皮肤损伤,医生推荐使用本发明中药药膏治疗,使用2个疗程后,局部皮肤恢复正常,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0117]6、汪某,男,61岁,福建漳州人。患者因术后患放射性皮肤损伤,服用过多种药物治疗,未见任何好转,后来我院就诊,使用本发明中药药膏治疗,使用I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使用I个疗程后,痊愈,皮肤恢复如常,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中药药膏,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白毛蛇33~57份枫荷梨32~56份蓝桉30~54份仙人掌27~51份 白接骨25~49份陆英24~48份鹿藿24~48份芙蓉根22~46份 沙七21~45份蛇床子21~45份豨莶19~43份山筠17~41份 小柳拐17~41份西番莲16~40份岩陀12~36份两面针9~3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中药药膏,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白毛蛇37~53份枫荷梨36~52份蓝桉34~50份仙人掌31~47份 白接骨29~45份陆英28~44份鹿藿28~44份芙蓉根26~42份 沙七25~41份蛇床子25~41份豨莶23~39份山筠21~37份 小柳拐21~37份西番莲20~36份岩陀16~32份两面针13~29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中药药膏,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白毛蛇41~49份枫荷梨40~48份蓝桉38~46份仙人掌35~43份 白接骨33~41份陆英32~40份鹿藿32~40份芙蓉根30~38份 沙七29~37份蛇床子29~37份豨莶27~35份山筠25~33份 小柳拐25~33份西番莲24~32份岩陀20~28份两面针17~25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中药药膏,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白毛蛇45份枫荷梨44份蓝桉42份仙人掌39份 白接骨37份陆英36份鹿藿36份芙蓉根34份 沙七33份蛇床子33份豨莶31份山筠29份 小柳拐29份西番莲28份岩陀24份两面针21份。
5.—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中药药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白毛蛇、枫荷梨、蛇床子和山筠洗净,浸入5倍量的80%的乙醇溶液浸泡I~2小时,加热提取3小时,回收乙醇,滤过,得滤液,浓缩为65°C下相对密度为1.12~1.16的稠膏,备用; (2)将蓝桉、仙人掌、白接骨、陆英、鹿藿、西番莲和两面针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I~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浓缩成60°C下相对密度为1.10~1.13的稠膏,备用; (3)将芙蓉根、沙七、小柳拐和岩陀放入容器内,进行粉碎处理,研末,过180目细粉,备用; (4)将豨莶洗净,切碎,放入容器内,绞汁,滤杂质,留汁液备用; (5)将上述步骤(1)~(4)所制得的稠膏、细粉以及汁液混合,制成药膏,即得本发明所述的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中药药膏。
【文档编号】A61K9/06GK103893348SQ201410171570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7日
【发明者】郑玉霞, 高丽丽 申请人:郑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