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站立床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016068阅读:4666来源:国知局
康复站立床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用护理床,确切的说是康复站立床。

背景技术:
卧床患者长期躺卧于护理床上,由于自身体力的原因难以下床站立,其腿部和手臂等身体各部位得不到锻炼,直接影响身体各部位的血液循环,不利于病人的康复。尤其是患者出院,在家修养时,就得躺在床上或者坐在轮椅上,无法辅助患者站立,这极不方便患者的行动,而且需要有人员对其贴身照顾,也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申请号为201120101263.3的中国专利《康复站立床》,其专利文献公开了主要结构如下的康复站立床:包括下床架,下床架的后部设有后支撑架,下床架的前部设有前支撑架,后支撑架上安装上床架,上床架通过连接轴与后支撑架铰接,上床架上安装床板,上床架的后端安装脚踏板;下床架上安装站立电动缸,站立电动缸与下床架铰接,站立电动缸的推杆与上床架底部铰接。该站立电动缸是实现该康复站立床的上床架自动转动和一定转动角度的调节,给康复站立床的使用带来了便利,但为使得站立电动缸在上床架平放的初始状态下能够顶推上床架旋转,站立气缸需呈一定角度倾斜安装,这样站立电动缸在高度方向上需要一定的放置空间,造成康复站立床的体积大,结构不紧凑的缺陷。为解决上述缺陷,本申请人改进并申报了《可折叠式的康复站立床》(中国专利号为:201220166705.7,授权公告号为CN202020618U),其采用将站立电动缸去除并将对床板进行支撑的支撑装置采用可折叠设计,从而达到康复站立床体积减小;但该改进虽然解决了体积问题,但同时由于站立电动缸的去除,床板的旋转斜放手动进行,存在使用不便以及床板斜放角度调节不便,给站立康复床的使用带来不便。因此现有的站立康复床存在使用方便和结构紧凑之间存在矛盾,对于现有文献的检索也没有发现站立康复床相应的技术描述和相关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站立电动缸的设置,保证使用方便,并对站立电动缸采用新型合理的可折叠结构设计,保证站立电动缸正常使用的同时结构紧凑,便于搬运和存储的康复站立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康复站立床,包括有下床架和上床架,上床架上安装有床板,上床架的后端安装有脚踏板,上床架铰接在下床架上可转动,所述下床架上设有驱动上床架转动的站立电动缸,站立电动缸的伸缩臂与下床架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床架上设有可折叠或展开的电动缸安装组件,所述电动缸安装组件包括有电动缸固定架,站立电动缸固定安装在电动缸固定架上,电动缸固定架朝向站立电动缸伸缩臂的一端铰接在下床架上可转动,所述电动缸固定架所在转动平面与上床架所在翻转平面平行,所述电动缸固定架的转动经站立电动缸的伸缩臂伸缩完成,所述电动缸固定架具有在站立电动缸伸缩臂收缩后折叠于下床架上的折叠位置,以及在站立电动缸伸缩臂伸出后与地面呈夹角为0~90度倾斜放置的展开位置,所述电动缸固定架上与电动缸固定架铰接端相对的另一端为抵靠端,所述下床架上设有可折叠收于下床架上,或可展开供电动缸固定架固定抵靠的支承架,所述电动缸固定架在展开位置时固定抵靠在展开状态下的支承架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动缸固定架朝向站立电动缸的伸缩臂一端铰接在下床架上,电动缸的伸缩臂伸缩实现电动缸固定架的展开和折叠,康复站立床在不使用时,站立电动缸的伸缩臂收缩,电动缸固定架折叠在下床架上,同时支承架折叠在下床架上,实现站立电动缸放置空间的折叠,减小康复站立床的体积,结构更为紧凑,方便运输和收纳;在康复站立床使用时,站立电动缸的伸缩臂伸长顶出,在上床架重力作用下,电动缸固定架绕铰接点转动,并最终处于与地面为0~90度夹角倾斜放置的展开位置,同时支承架绕铰接点转动展开,电动缸固定架的抵靠端抵靠在支承架上,实现电动站立缸倾斜固定,电动站立缸的伸缩臂继续伸长顶出,顶推上床架转动倾斜,实现自动驱动上床架的一定角度转动,方便上床架的自动转动,使用方便;同时,保留了上、下床架设计,使得康复床在使用时,放置在地方上更为平稳可靠。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承架一端铰接在下床架上可转动,支承架与电动缸固定架处于同一转动平面上,支承架的铰接点位于所述电动缸固定架的抵靠端一侧,支承架与电动缸固定架转动方向相反,所述支承架上设有沿着支承架转动轨迹圆半径方向的径向轨道,所述电动缸固定架的抵靠端固定有滑杆,所述滑杆铰接连接在支承架的径向轨道内并可沿径向轨道滑移,所述径向轨道远离支承架铰接端的一端为与滑杆限位配合的限位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康复站立床使用时,站立电动缸的伸缩臂伸出,使得电动缸固定架绕其铰接点转动,电动缸固定架的抵靠端绕铰接点转动下移,电动缸固定架的抵靠端上滑杆沿径向轨道滑移,并经滑杆顶推支承架,支承架绕其铰接点转动,电动缸固定架与支承架呈相反方向转动展开,直至电动缸固定架抵靠端上滑杆滑移至径向轨道远离支承架铰接端的一端(即限位端)限位住,电动缸固定架的铰接点、抵靠端、支承架的铰接点形成一个三角形,根据受力情况,支承架形成对电动缸固定架抵靠支承,电动缸固定架和支承架不再转动,站立电动缸的伸缩臂继续伸出,实现顶推上床架翻转;在康复站立床不使用时,由于上床架较重,站立电动缸伸缩臂收缩时,上床架先翻转放平,之后,站立电动缸伸缩臂继续收缩,电动缸固定架绕铰接点上摆,电动缸固定架的抵靠端绕铰接点转动上移,电动缸固定架的抵靠端上滑杆沿径向轨道滑移,并经滑杆顶推支承架,支承架绕其铰接点转动,电动缸固定架与支承架呈相反方向转动折叠收拢;电动缸固定架与支承架实现联动,并可自动收拢折叠和展开,操作更为方便,而且其只是采用铰接连接、滑动配合等,具有结构简单、紧凑的优点。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径向轨道为长条形孔,长条形孔在其深度方向上为贯通设置,所述滑杆为螺杆,滑杆一端穿设在所述长条形孔内,滑杆端部旋装有螺母实现滑杆铰接连接在径向轨道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径向轨道的设置方便,同时方便滑杆的装配连接,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承架包括有两长条形支承杆,两支承杆分设在电动缸固定架左右两侧位置,两支承杆一端铰接在下床架上,两支承杆上设有所述径向轨道,所述电动缸固定架左右两侧上均设有与支承杆配合的所述滑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承架的结构简单,电动缸固定架的抵靠支撑稳定可靠。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床架包括有中部可折叠连接的前架体和后架体,所述后架体铰接在下架体上,所述后架体的后端安装有脚踏板,相应的所述床板包括有固定在前架体上的前板体和固定在后架体上的后板体,所述上床架的前架体前端底部可折叠连接有床脚,所述下床架的前端与所述上床架的后架体前端齐平,所述下架体前后端底部可折叠连接有支撑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床架采用可折叠设计,并缩短下床架的长度,使得结构更为紧凑,可折叠设计,使得康复站立床可折叠收纳,收纳时体积更小,便于搬运和收藏。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床架上可拆卸安装有防护架,防护架包括有跨设在上床架左右两侧的U型本体,以及分设左右两侧的两固定杆部,所述前架体和后架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插装座,所述固定杆部插装在插装座内实现前架体和后架体展开状态下锁固一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架提供防护作用,同时防护架装配后,实现上床架的前架体和后架体展开锁固一体,在拆下防护架后,可实现前架体和后架体的折叠收纳,具有结构紧凑的优点。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床架的后端是U形框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上床架翻转竖起时,下床架对上床架的后端造成阻碍,能在不延长下床架总长度的前提下,为上床架提供充足的翻转空间,从而使整个所述的康复站立床结构更加紧凑。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脚踏板铰接在后架体的后端,脚踏板具有朝向上床架前端翻转折叠于后架体上的折叠状态,以及朝向上床架后端翻转展开的展开状态,所述后架体上设有供脚踏板翻转导向的导向座,导向座上设有沿着脚踏板翻转轨迹的弧形导孔槽,弧形导孔槽一端为对应脚踏板折叠状态的收拢端,弧形导孔槽另一端为对应脚踏板展开状态的限位端,所述脚踏板上设有插设在弧形导孔槽内的限位杆,限位杆与弧形导孔槽的限位端限位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脚踏板可翻转折叠,方便脚踏板折叠收纳,方便康复站立床的搬运和收纳,同时脚踏板的翻转可靠。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康复站立床的上床架翻转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康复站立床的电动缸安装组件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下床架-1,支撑脚-11,U形框架-12,上床架-2,前架体-21,后架体-22,床脚-23,支撑件-24,导向座-25,弧形导孔槽-26,插装座-27,床板-3,前板体-31,后板体-32,脚踏板-4,限位杆-41,站立电动缸-5,伸缩臂-51,电动缸安装组件-6,电动缸固定架-61,电动缸固定架铰接端-611,抵靠端-612,支承架-62,径向轨道-621,支承杆-622,滑杆-63,螺母-631,防护架-7,U型本体-71,固定杆部-72。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1和附图2,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康复站立床,包括有下床架1和上床架2,上床架2上安装有床板3,上床架2的后端安装有脚踏板4(此处需特别说明,所指的“后端”为人躺在床板3上时脚朝向的位置),上床架2铰接在下床架1上可转动,所述下床架1上设有驱动上床架2转动的站立电动缸5,站立电动缸5的伸缩臂51与下床架1铰接。所述下床架1上设有可折叠或展开的电动缸安装组件6;所述电动缸安装组件6包括有电动缸固定架61,站立电动缸5固定安装在电动缸固定架61上;电动缸固定架61朝向站立电动缸5伸缩臂51的一端铰接在下床架1上可转动,所述电动缸固定架61所在转动平面与上床架2所在翻转平面平行,所述电动缸固定架61的转动经站立电动缸5的伸缩臂51伸缩完成,所述电动缸固定架61上与电动缸固定架铰接端611相对的另一端为抵靠端612;所述电动缸固定架61具有在站立电动缸伸缩臂51收缩后折叠于下床架1上的折叠位置,以及在站立电动缸伸缩臂51伸出后与地面呈夹角为0~90度倾斜放置的展开位置(此处需特别说明的是,所指“夹角”为电动缸固定架61与朝向下床架1后端一侧的夹角,附图中所指夹角α,即在该夹角α下,电动缸固定架61的抵靠端612不会越过电动缸固定架61的铰接点611,其中优选的夹角α为30度至60度,站立电动缸5对上床架2的驱动翻转稳定性更好);所述下床架1上设有可折叠收于下床架1上,或可展开供电动缸固定架61固定抵靠的支承架62,所述电动缸固定架61在展开位置时固定抵靠在展开状态下的支承架62上。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支承架62一端铰接在下床架1上可转动,支承架62与电动缸固定架61处于同一转动平面上,支承架62的铰接点位于所述电动缸固定架61的抵靠端612一侧,支承架62与电动缸固定架61转动方向相反,所述支承架62上设有沿着支承架转动轨迹圆半径方向的径向轨道621,所述电动缸固定架61的抵靠端612固定有滑杆63,所述滑杆63铰接连接在支承架62的径向轨道621内并可沿径向轨道621滑移,所述径向轨道621远离支承架62铰接端的一端为与滑杆63限位配合的限位端。在康复站立床使用时,站立电动缸5的伸缩臂51伸出,使得电动缸固定架61绕其铰接点611转动,电动缸固定架61的抵靠端612绕电动缸固定架铰接点611转动下移,电动缸固定架61的抵靠端612上滑杆63沿径向轨道621滑移,并经滑杆63顶推支承架62,支承架62绕其铰接点转动,电动缸固定架61与支承架62呈相反方向转动展开,直至电动缸固定架61抵靠端612上滑杆63滑移至径向轨道621远离支承架62铰接端的一端(限位端),电动缸固定架61抵靠端612上滑杆63被限位住不住滑移,同时支承架62也由于电动缸固定架61的定推力和滑杆63的限位,被锁止,电动缸固定架61的铰接点611、抵靠端612、支承架62的铰接点形成一个三角形,根据受力情况,支承架62形成对电动缸固定架61抵靠支承,电动缸固定架61不再转动,站立电动缸5的伸缩臂51继续伸出,实现顶推上床架2翻转;在康复站立床不使用时,由于上床架2较重,站立电动缸伸缩臂51收缩时,上床架2先翻转放平,之后,站立电动缸伸缩臂51继续收缩,电动缸固定架61绕电动缸固定架铰接点611上摆,电动缸固定架61的抵靠端612绕电动缸固定架铰接点611转动上移,电动缸固定架61的抵靠端612上滑杆63沿径向轨道621滑移,并经滑杆63顶推支承架62,支承架62绕其铰接点转动,电动缸固定架61与支承架62呈相反方向转动折叠收拢;电动缸固定架61与支承架62实现联动,并可自动收拢折叠和展开,操作更为方便,而且其只是采用铰接连接、滑动配合等,具有结构简单、紧凑的优点。当然作为本发明可行的方案,支承架和电动缸固定架可采用独立设计,在各自展开后,将支承架位置锁固,电动缸固定架的抵靠端固定抵靠在支承架上,其固定抵靠可采用螺栓、卡接等固定连接实现,或相互限位支承实现;在折叠时,将电动缸固定架与支承架拆开,各自折叠收纳;但其存在或结构复杂,或安装不便,或操作不便的缺陷。其中,所述径向轨道621为长条形孔,长条形孔在其深度方向上为贯通设置,所述滑杆63为螺杆,滑杆63一端穿设在所述长条形孔内,滑杆63端部旋装有螺母631实现滑杆63铰接连接在径向轨道621内。该结构下,长条形的通孔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同时方便滑杆可直接穿过径向轨道,并经螺母进行固定连接在支承架上,其装配连接可靠和简单方便。当然作为本发明可行的结构设计,径向轨道可以为工字槽,滑杆铰接在工字形滑块上,工字形滑块滑配在工字槽内;或径向轨道采用工字形轨条设计,滑杆铰接有滑块,滑块上设有与工字形轨条适配的卡槽,滑块的卡槽套接在工字形轨条上等等,但存在结构复杂,连接不便,以及连接不牢固的缺陷。为实现支承架更简洁的结构设计,所述支承架62包括有两长条形支承杆622,两支承杆622分设在电动缸固定架61左右两侧位置(此处需特别说明的是,所指“左右两侧”为人躺在床板上,左右手臂所对应的位置),两支承杆622一端铰接在下床架1上,两支承杆622上设有所述径向轨道621,所述电动缸固定架61左右两侧上均设有与支承杆622配合的所述滑杆63(此处需特别说明的是,所指“左右两侧”为人躺在床板上,左右手臂所对应的位置)。这样支承架的结构简单,并对电动缸固定架两侧支承和导向作用,电动缸固定架的转动更为稳定,以及抵靠支撑更稳定可靠。为实现康复站立床完全的可折叠,方便康复站立床的搬运和收藏;所述上床架2包括有中部可折叠连接的前架体21和后架体22,(此处需特别说明,前架体21和后架体22可折叠连接为,前架体21与后架体22独立设置,在需要使用时,直接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无需使用时,将前架体21从后架体上拆卸下来,为使方便前架体21与后架体22的折叠和展开,本实施了优选的,所述前架体21与后架体22铰接连接,并且通过连接件实现前架体21与后架体22连接),所述后架体22铰接在下架体1上,所述后架体22的后端安装有脚踏板4(此处需特别说明,所指的“后端”为人躺在床板上时脚朝向的位置),相应的所述床板3包括有固定在前架体21上的前板体31和固定在后架体22上的后板体32,所述上床架2的前架体21前端底部可折叠连接有床脚23(此处需特别说明,所指的“前端”为人躺在床板上时头朝向的位置),可折叠连接为床脚23铰接在前架体21上,并床脚23展开时经支撑件24进行支撑固定,为便于折叠和支撑可靠,支撑件24优先采用气动弹簧;所述下床架1的前端与所述上床架2的后架体22前端齐平,所述下架体1前、后端底部可折叠连接有支撑脚11(此处需特别说明,所指的“后端”为人躺在床板上时脚朝向的位置,“前端”为人躺在床板上时头朝向的位置),支撑脚的可折叠连接优先采用与床脚相同的可折叠连接。上床架采用可折叠设计,并缩短下床架的长度,使得结构更为紧凑,可折叠设计,使得康复站立床可折叠收纳,收纳时体积更小,便于搬运和收藏。所述脚踏板4铰接在后架体22的后端,脚踏板4具有朝向上床架2前端翻转折叠于后架体22上的折叠状态,以及朝向上床架2后端翻转展开的展开状态,所述后架体22上设有供脚踏板4翻转导向的导向座25,导向座25上设有沿着脚踏板4翻转轨迹的弧形导孔槽26,弧形导孔槽26一端为对应脚踏板4折叠状态的收拢端261,弧形导孔槽26另一端为对应脚踏板4展开状态的限位端262,所述脚踏板4上设有插设在弧形导孔槽26内的限位杆41,限位杆41与弧形导孔槽26的限位端262限位配合。脚踏板也采用可折叠设计,进一步减小康复站立床收纳体积,便于收藏和搬运。所述上床架2上可拆卸安装有防护架7,防护架7包括有跨设在上床架2左右两侧的U型本体71,以及分设左右两侧的两固定杆部72(此处需特别说明的是,所指“左右两侧”为人躺在床板上,左右手臂所对应的位置);所述前架体21和后架体22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插装座27(此处需特别说明的是,所指“左右两侧”为人躺在床板上,左右手臂所对应的位置),所述固定杆部72插装在插装座27内实现前架体21和后架体22展开状态下锁固一体;防护架7的固定杆部72起到前架体21和后架体22连接的连接件作用,拆下防护架7即可实现前架体21和后架体22的折叠。防护架提供防护作用,同时防护架装配后,实现上床架的前架体和后架体展开锁固一体,在拆下防护架后,可实现前架体和后架体的折叠收纳,具有结构紧凑的优点。为进一步提高防护安全性,可如现有的设计,加设绑带设计,将人体固定。为防止上床架翻转竖起时,下床架1对上床架2的后端造成阻碍,所述下床架1的后端是U形框架12。U形框架12能在不延长下床架1总长度的前提下,为上床架提供充足的翻转空间,从而使整个所述的康复站立床结构更加紧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