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晚期肺癌的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69468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晚期肺癌的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治疗晚期肺癌的复方制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党参10-15份,白花蛇舌草15-30份,龙葵15-30份,石见穿15-30份,山慈菇15-30份,望江南15-30份,蛇泡勒15-30份,蛇莓15-30份,红豆杉1-3份,甘草5-10份,所述治疗晚期肺癌的复方制剂,具有扶正与抗癌的双重作用,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治疗晚期肺癌的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产品质量稳定,本发明亦提出了一种治疗晚期肺癌的复方制剂在制备晚期肺癌药物中的应用。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晚期肺癌的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治疗晚期肺癌的复方制剂,本发明还涉及一 种治疗晚期肺癌的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治疗晚期肺癌的复方制剂在制 备晚期肺癌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肺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为目前人类因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对人类 健康与生命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2011年全球肺癌的发病人数为16. 08万 人。目前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以钼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被认为是其标准治疗方案,但总 体疗效显示中位生存时间不到10个月,很少有患者的生存时间超过2年,临床疗效达到了 一个"瓶颈"期,且毒副反应大。近年来,靶向药物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化疗的生存瓶 颈,但靶向药物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仅适用于特定人群,如EGFR-TKI (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 酶抑制剂)只适用于EGFR突变的患者,存在一定毒副反应及价格昂贵等问题。
[0003] 在中国,大部分肿瘤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中医药与手术、放疗、化疗、热疗、生物 治疗及靶向药物结合等结合均显示出一定优势。
[0004] 目前用于治疗晚期肺癌的中成药或中药复方种类繁多,但大部分中成药含有抗癌 中草药的比例偏低,或仅有抗癌中草药,导致治疗效果表现单一,成效不佳。
[0005] 中国专利"治疗肺癌的中药活性成分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CN 103054881A,公开了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活性成分复方制剂:紫杉醇1?3份、华蟾酥毒基 1?3份、雷公藤甲素1?3份,该配方具有种抗癌活性高、抗癌谱广的效果。
[0006] 近年来,随着对肺癌的研究,也有不少治疗肺癌的中药制剂专利申请并公开,不断 完善中药治疗肺癌的效果,中国专利"一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 法",专利号CN 102861284A,公开了一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中药复方制剂,包括以下重量 份的各组分组成:黄芪1-10份,太子参1-10份,姜黄1-10份,郁金1-10份,1生牡蛎1-10 份,蜂房1-10份,夏枯草1-10份、白花蛇舌草1-10份,该组方由黄芪、太子参、姜黄、郁金、 生牡蛎、蜂房、夏枯草、白花蛇舌草等组成,以达到集扶正、解毒、祛瘀三种中医药治疗肿瘤 法则为一体的效果,三法合用,既能扶正抗癌,又能预防复发转移。
[0007] 发明人研究中药治疗肺癌多年,"辨证+辨病+对症"治疗为指导原则,通过流行 病学调查了解肺癌常见中医证型,结合其证型,以"病证结合"为指导思想,拟出相应处方, 并通过多年的案例搜集与分析,并进行研究,得知,近年的肺癌病例中,气虚痰湿型最多,约 占76. 3%,其次为气阴两虚型、阴虚毒热型及气滞血瘀型;对晚期患者证型进行分析发现, 气虚痰湿型最多,其次为气阴两虚型、气滞血瘀型、阴虚毒热型及热毒炽盛型。晚期肺癌的 中医证型以气虚痰湿型为主,其本为肺脾气虚,热毒、痰湿、瘀血为标。
[0008] 根据上述辩证思想,对晚期肺癌的中医证型进行区分,从而针对性的拟出符合该 证型的处方,达到扶正抗癌的功效,成为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提出一种治疗晚期肺癌的复方制剂,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论治,辨证与辨 病相结合,达到既含有扶正类中草药,又含有抗癌类中草药,二者联合起扶正及抗癌作用。 [0010]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治疗晚期肺癌的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制备方便,产品质量 稳定。
[0011]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治疗晚期肺癌的复方制剂的应用。
[0012]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
[0013] 一种治疗晚期肺癌的复方制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党参10-15份,白花蛇 舌草15-30份,龙葵15-30份,石见穿15-30份,山慈菇15-30份,望江南15-30份,蛇泡勒 15-30份,蛇莓15-30份,红豆杉1-3份,甘草5-10份。
[0014] 为进一步提高效果,发明人对配方进行了优化的调整,调整后为:党参10-15份, 白术10-15份,黄芪15-30份,白花蛇舌草15-30份,龙葵15-30份,石见穿15-30份,山慈 菇15-30份,炒薏仁15-30份,望江南15-30份,蛇泡勒15-30份,蛇莓15-30份,红豆杉1-3 份,甘草5-10份。
[0015] 更加优选的为:党参15份,白术15份,黄芪30份,白花蛇舌草30份,龙葵30份, 石见穿30份,山慈菇30份,炒薏仁30份,望江南30份,蛇泡勒30份,蛇莓30份,红豆杉3 份,甘草10份。
[0016] 所述治疗晚期肺癌的复方制剂以"辨证+辨病+对症"治疗为指导原则,通过流行 病学调查了解肺癌常见中医证型,结合其证型,以"病证结合"为指导思想,拟出处方。在辨 证方面,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发明人收集了广东省中医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 的肺癌病例,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35例病例进行研究,发现气虚痰湿型最多,约占76. 3%, 其次为气阴两虚型、阴虚毒热型及气滞血瘀型;另外,还对207例晚期患者证型进行分析发 现,气虚痰湿型最多,其次为气阴两虚型、气滞血瘀型、阴虚毒热型及热毒炽盛型。晚期肺癌 的中医证型以气虚痰湿型为主,其本为肺脾气虚,热毒、痰湿、瘀血为标。本发明从整体观念 出发辨证论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证以党参、黄芪、白术、甘草以健脾益肺,意在补益后 天之本,并有培土生金之效,以扶正抗癌。辨病以山慈菇、蛇舌草、龙葵、石见穿、蛇莓、蛇泡 簕、炒薏苡仁、望江南及红豆杉以清热解毒、化湿祛瘀、散结抗瘤。全方扶正与祛邪相结合,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扶正则重视补益脾肺之气,祛邪则以清热解毒、化湿祛瘀散结为主,上 药合用共奏扶正抗癌之功,可广泛应用于晚期肺癌患者,或与现代医学治疗手段联合起减 毒增效作。
[0017] 另外,在组分的选取以及配比上,发明人也经过反复的论证与实践,在党参的选取 与定量上,如采用太子参30份替代党参,但效果上不及党参,原因在于,中医认为为党参功 效为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太子参补气生津。从而,目前中医认为太子参偏于生津,益气效果 不如党参;用八月札替换望江南,也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从安全保障与长期疗效来说, 不及望江南,因为八月札功效舒肝理气、活血止痛,望江南消肿解毒,其消肿解毒之效优于 八月札,且八月札辛散耗气,肿瘤患者多合并气虚,长期应用加重气虚症状;蛇莓具有消肿 解毒的作用,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从消肿解毒的作用上来说,莪术也能达到该效果, 但是莪术行气破血,肺癌患者易合并咯血,而咯血患者禁用莪术,从而在实际的使用中,莪 术并不如蛇莓效果好;红豆杉(人工种植,并经过处理)的提取物紫杉醇具有较好的抗肿瘤 作用,因此本发明增加红豆杉以增强抗肿瘤效果。
[0018] 所述治疗晚期肺癌的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 i.取全量处方药材,加10-12倍量水浸泡20-30分钟;
[0020] ii.加热至沸煎煮 100-120min ;
[0021] iii.分离煎液,药渣继续加水煎煮二次,每次加6-8倍量水煎煮60min,合并煎 液;
[0022] iv.煎液低温减压浓缩,收集浓缩液;
[0023] i.浓缩液喷雾干燥,收集干粉。
[0024] 优选的,步骤i中,加入12倍量水浸泡30分钟。
[0025] 优选的,步骤ii中,煎煮120min。
[0026] 优选的,步骤iii中,每次加8倍量水进行煎煮。
[0027] 此批每克干粉相当于3. 22-6. 26分药材,干粉进行封装即可。
[0028] 所述治疗晚期肺癌的复方制剂在制备晚期肺癌药物中的应用。
[002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30] 本发明的所述治疗晚期肺癌的复方制剂,具有扶正与抗癌的双重作用,尤其是针 对目前晚期肺癌主要表现出的气虚痰湿型、气阴两虚型等中医证型,具有针对性的疗效;另 夕卜,将本发明的所述治疗晚期肺癌的复方制剂,具有扶正抗癌方治疗晚期肺癌能减轻患者 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效果,与体外高频热疗联合能提高生活质量,与化疗或 靶向药物(EGFR-TKI)联合能起减毒或增效作用。
[0031] 本发明的所述治疗晚期肺癌的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全过程可由机器完成,制备 方便,每次制作工序一致,质量稳定。
[0032] 本发明的所述治疗晚期肺癌的复方制剂在制备晚期肺癌的药物中的应用,具有提 高药效,降低副作用的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 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 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 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4] 实施例1
[0035] 根据本发明公开的配方和制备方法,发明人通过以下过程制得实施例1的成品:
[0036] 取以下组分:
[0037] 党参15份,白术15份,黄芪30份,白花蛇舌草30份,龙葵30份,石见穿30份,山 慈菇30份,炒薏仁30份,望江南30份,蛇泡勒30份,蛇莓30份,红豆杉3份,甘草10份。
[0038] 再采用如下的步骤制备:
[0039] i.取全量处方药材,加12倍量水浸泡30分钟;
[0040] ii.加热至沸煎煮二小时;
[0041] iii.分离煎液,药渣继续加水煎煮二次,每次加8倍量水煎煮一小时,合并煎液;
[0042] iv.煎液低温减压浓缩,收集浓缩液;
[0043] v.浓缩液喷雾干燥,收集干粉。
[0044] 此批每克干粉相当于6. 458分药材,干粉用自封袋分装成小包,每6包用复合袋子 包装封口,得到实施例1的成品。
[0045] 实施例2
[0046] 取如下各组分:
[0047] 党参10份,白花蛇舌草15份,龙葵15份,石见穿15份,山慈菇15份,望江南15 份,蛇泡勒15份,蛇莓15份,红S·杉1份,甘草5份。
[0048] 再采用如下的步骤制备:
[0049] i.取全量处方药材,加 10倍量水浸泡20分钟;
[0050] ii.加热至沸煎煮IOOmin ;
[0051] iii.分离煎液,药渣继续加水煎煮二次,每次加6倍量水煎煮一小时,合并煎液;
[0052] iv.煎液低温减压浓缩,收集浓缩液;
[0053] V.浓缩液喷雾干燥,收集干粉。
[0054] 干粉用自封袋分装成小包,每6包用复合袋子包装封口,得到实施例2的成品。
[0055] 实施例3
[0056] 取如下组分:
[0057] 党参12份,白术12份,黄芪22份,白花蛇舌草25份,龙葵20份,石见穿20份,山 慈菇20份,炒薏仁20份,望江南20份,蛇泡勒23份,蛇莓23份,红豆杉2份,甘草8份。
[0058] 采用如下的步骤制备:
[0059] i.取全量处方药材,加 11倍量水浸泡25分钟;
[0060] ii.加热至沸煎煮IlOmin ;
[0061] iii.分离煎液,药渣继续加水煎煮二次,每次加7倍量水煎煮60min,合并煎液;
[0062] iv.煎液低温减压浓缩,收集浓缩液;
[0063] V.浓缩液喷雾干燥,收集干粉。
[0064] 干粉用自封袋分装成小包,每6包用复合袋子包装封口,得到实施例3的成品。
[0065] 对于本治疗晚期肺癌的复方制剂的治疗效果,发明人进行了多年的、连续的,多个 实验,均产生有积极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在配合化疗、靶向治疗等方面,以上3个实施例的 成品,尤其是最佳实施例1的成品,仅代表在本发明公开的范围内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 部实施例,只要属于本发明公开保护的范围,均在保护之列,为验证本发明的成品的治疗、 辅助等效果,发明人进行了如下的实验论证。
[0066] 实验 1
[0067] 细胞实验验证
[0068] 通过测定该治疗晚期肺癌的复方制剂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的促进凋亡作用 观察其效果,数据如下表:
[0069] 该治疗晚期肺癌的复方制剂对三种肺癌细胞凋亡率的分析表 [0070]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晚期肺癌的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党参10-15 份,白花蛇舌草15-30份,龙葵15-30份,石见穿15-30份,山慈菇15-30份,望江南15-30 份,蛇泡勒15-30份,蛇莓15-30份,红豆杉1-3份,甘草5-10份。
2. -种治疗晚期肺癌的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党参10-15 份,白术10-15份,黄芪15-30份,白花蛇舌草15-30份,龙葵15-30份,石见穿15-30份,山 慈菇15-30份,炒薏仁15-30份,望江南15-30份,蛇泡勒15-30份,蛇莓15-30份,红豆杉 1 _3份,甘草5-10份。
3. -种治疗晚期肺癌的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党参15份, 白术15份,黄芪30份,白花蛇舌草30份,龙葵30份,石见穿30份,山慈菇30份,炒薏仁30 份,望江南30份,蛇泡勒30份,蛇莓30份,红豆杉3份,甘草10份。
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治疗晚期肺癌的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 括以下步骤: i. 取全量处方药材,加10-12倍量水浸泡20-30分钟; ii. 加热至沸煎煮100_120min ; iii. 分离煎液,药渣继续加水煎煮二次,每次加6-8倍量水煎煮60min,合并煎液; iv. 煎液低温减压浓缩,收集浓缩液; v. 浓缩液喷雾干燥,收集干粉。
5. 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治疗晚期肺癌的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i中,加入12倍量水浸泡30分钟。
6. 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治疗晚期肺癌的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ii中,煎煮120min。
7. 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治疗晚期肺癌的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i i i中,每次加8倍量水进行煎煮。
8.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治疗晚期肺癌的复方制剂在制备晚期肺癌药物中的应 用。
【文档编号】A61P35/00GK104306807SQ201410660448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8日
【发明者】吴万垠, 杨小兵, 龙顺钦, 邓宏, 潘宗奇, 河文峰, 廖桂雅, 周宇姝, 李秋萍 申请人:广东省中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