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推动扩张式上圈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70871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推动扩张式上圈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推动扩张式上圈器,包括外筒体和活塞杆,推动活塞杆可使其在外筒体内移动;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前端的四周均匀固定有多个扩圈钢丝,扩圈钢丝为折线形状,所有扩圈钢丝的末端靠拢在一起形成固定胶圈的第一平台部;活塞杆的前端固定有扩盘,扩盘位于所有扩圈钢丝所形成笼罩的内部,扩盘的前端为与吸盘相配合的容纳腔,容纳腔的四周设置有多个用于将胶圈从扩圈钢丝推至吸盘上的推圈板,推圈板之间形成便于扩圈钢丝通过的缺口。本发明的上圈器,在上圈过程中,类似注射针管的操作,操作简单,且不会出现胶圈螺孔或者胶圈被带出上圈失败的情形,结构简单合理,上圈方便、快捷,有益效果显著,便于推广应用。
【专利说明】一种推动扩张式上圈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推动扩张式上圈器,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依靠逐步扩张的扩圈钢丝来实现胶圈扩张的推动扩张式上圈器。

【背景技术】
[0002]在对病人的病灶(如痔疮)一般采用套扎注射治疗,专利号为2011101708199、发明名称为“医用注套治疗仪”的发明专利文件,专利号为200920030932.5、发明名称为“医用多能吸注套扎器”的实用新型专利,以及专利号为200520081522.5、发明名称为“医用多能吸注套扎器”的实用新型专利,上述专利均公开了一种吸注套扎器,吸注套扎器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把治疗内外痔疮用的胶圈套扎到吸盘的外表面上,然后再利用吸注套扎器把胶圈套扎到痔疮上。由于现有医用胶圈的内径十分的小,一般在Imm以上,将胶圈套扎到1mm以上的吸盘是十分困难,不借助其它工具是很难实现的。
[0003]为了便于将胶圈扩张后套在吸盘上,专利号为2011200238011、发明名称为“一种套扎胶圈用扩锥器”的实用新型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便于将胶圈孔径扩大至吸盘外径大小的扩锥器,以及与扩锥器配合使用的上圈器,通过上圈器与扩锥器的配合使用,来达到方便上圈的目的。但是这种形式的上圈器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弊端:(1)上圈器与吸盘连接处难免会出现缝隙,上圈时胶圈易落入上圈器与吸盘连接处的缝隙中;(2)由于上圈器上伸缩杆的末端设置有悬挂胶圈的悬挂爪,当上圈器将胶圈送至吸盘上时,悬挂抓容易将胶圈从新带回,导致上圈失败。由此可见,现有上圈器不仅使用起来不方便,而且还容易导致上圈失败。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依靠逐步扩张的扩圈钢丝来实现胶圈扩张的推动扩张式上圈器。
[0005]本发明的推动扩张式上圈器,包括内部为柱形腔的外筒体以及设置于柱形腔中的活塞杆,推动活塞杆可使其在外筒体内移动;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外筒体前端的四周均匀固定有多个扩圈钢丝,扩圈钢丝为折线形状,所有扩圈钢丝的末端靠拢在一起形成固定胶圈的第一平台部;活塞杆的前端固定有扩盘,扩盘位于所有扩圈钢丝所形成笼罩的内部,扩盘的前端为与吸盘相配合的容纳腔,容纳腔的四周设置有多个用于将胶圈从扩圈钢丝推至吸盘上的推圈板,推圈板之间形成便于扩圈钢丝通过的缺口。
[0006]本发明的推动扩张式上圈器,所述扩圈钢丝由前端至后端依次为第一平台部、第一倾斜部、第二平台部、第二倾斜部、第一限位部、第三平台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三平台部为水平状态,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均为竖直状态;外筒体的前端设置有分别对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进行定位的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之间为与第三平台部先配合的固定缺口,固定缺口中设置有对扩圈钢丝进行缠绕固定的固定钢丝圈;第二限位槽的后侧设置有限制扩圈钢丝沿其长度方向移动的限位板。
[0007]本发明的推动扩张式上圈器,所述活塞杆为前端细、后端粗的形状,中间形成有限位凸台;外筒体中柱形腔的前端设置有通过与限位凸台的配合对活塞杆进行限位的环形台。
[0008]本发明的推动扩张式上圈器,所述活塞杆的横截面为“十字”形状,扩盘上开设有与活塞杆的前端相固定的十字槽。
[0009]本发明的推动扩张式上圈器,所述扩圈钢丝的数量为3?12个。
[0010]本发明的推动扩张式上圈器,所述活塞杆的后端固定有推板,外筒体的后端固定有环形板。
[00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上圈器,通过在外筒体前端的四周设置多个折线形状的扩圈钢丝,所有钢丝的末端形成与胶圈相配合的第一平台部;活塞杆的前端设置位于扩圈钢丝内部的扩盘,且扩盘上设置有与吸盘相配合的容纳腔以及将胶圈推下的推圈板;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将胶圈套在所有扩圈钢丝形成的第一平台部上,然后推动活塞杆带动扩盘朝胶圈运动,在扩盘朝胶圈运动的过程中,即可对扩圈钢丝进行扩张,以使胶圈扩大至与吸盘外径相通的大小,然后将吸盘穿过胶圈伸入至容纳腔中,最后在进一步推动活塞杆,驱使扩盘上的推圈板将胶圈从扩圈钢丝上落下,套在吸盘上,即完成了上胶圈。本发明的上圈器,在上圈过程中,类似注射针管的操作,操作简单,且不会出现胶圈落空或者胶圈被带出上圈失败的情形,结构简单合理,上圈方便、快捷,有益效果显著,便于推广应用。
[0012]同时,由于扩圈钢丝的前端为由第一平台部、第一倾斜部、第二平台部和第二倾斜部组成的折线形状,不仅有利于将胶圈套至第一平台部上,而且折线形状的扩圈钢丝的强度更大,保证了将胶圈扩张至吸盘外径尺寸大小的强度。利用外筒体上的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与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的配合,有效地实现了对扩圈钢丝的限位,可防止其发生转动;通过外筒体上的限位板对第二限位部的限位作用,限制了扩圈钢丝沿其长度方向的运动。通过固定钢丝圈对第三平台部的缠绕,实现了对扩圈钢丝的进一步固定作用,保证了扩圈钢丝可紧固地固定在外筒体的前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发明的推动扩张式上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推动扩张式上圈器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推圈钢丝与外筒体相固定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B-B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扩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图8为利用本发明的上圈器进行上胶圈时的原理图。
[0014]图中:1外筒体,2活塞杆,3扩圈钢丝,4扩盘,5推圈板,6缺口,7容纳腔,8胶圈,9柱形腔,10推板,11环形板,12第一限位槽,13第二限位槽,14限位板,15固定钢丝圈,16环形台,17限位凸台,18十字槽,19吸盘;3-1第一平台部,3-2第一倾斜部,3-3第二平台部,3-4第二倾斜部,3-5第一限位部,3-6第三平台部,3-7第二限位部,3-8导向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6]如图1所示,给出了本发明的推动扩张式上圈器的结构示意图及其剖视图,所示的上圈器包括外筒体1、活塞杆2、扩圈钢丝3、扩盘4 ;外筒体I的内部为柱形腔9,活塞杆2位于柱形腔9中,并可沿柱形腔9的长度方向运动。多个扩圈钢丝3均匀固定于外筒体I前端的外围,扩圈钢丝3为折线形状。折线形状的扩圈钢丝3既增强了其强度,又使得所有扩圈钢丝3的末端形成紧靠在一起的第一平台部3-1 ;由于扩圈钢丝3的末端紧靠在一起,有利于将胶圈套在第一平台3-1上。
[0017]扩盘4固定于活塞杆2的前端,扩盘4位于所有扩圈钢丝3所形成的笼罩结构内。扩盘4的内部为容纳腔7,容纳腔7的开口朝向胶圈8所在的方向。容纳腔7外围的扩盘4上设置有多个推圈板5,推圈板5由于将胶圈8从扩圈钢丝3上推至吸盘19上。扩盘4上相邻推圈板5之间为缺口 6,扩圈钢丝3从缺口 6中穿过,在上圈的过程中,通过缺口 6对扩圈钢丝3的支撑作用,可将胶圈8扩张至所需的直径尺寸。为了便于对活塞杆2进行推动,活塞杆2的端部固定有推板10,外筒体I的端部固定有环形板11,通过手指对环形板11和推板10的把持和推动,即可驱使活塞杆2运动。
[0018]如图3所示,给出了图2中推圈钢丝与外筒体相固定区域的局部放大图,所示扩圈钢丝3前部依次由第一平台部3-1、第一倾斜部3-2、第二平台部3-3和第二倾斜部3-4组成,将扩圈钢丝3的前部设置为由“平台部”和“倾斜部”间隔设置的结构,既有利于增加扩圈钢丝3的强度,使其满足将胶圈扩张至所需尺寸的要求,又可实现所有扩圈钢丝3末端的第一平台部3-1紧靠在一起,便于套胶圈。为了便于将内径十分小的胶圈顺利过渡到第一平台部3-1上,第一平台部3-1前端的外侧加工为导向斜面3-8,所有扩圈钢丝3的导向斜面3-8紧靠在一起后,形成了一个从末端开始逐渐变粗的圆锥体,在上圈时,通过将胶圈套在圆锥体的顶端并逐渐施力,即可轻松地将胶圈过渡至第一平台部3-1上,省时省力。
[0019]在上圈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对活塞杆2的限位作用,所示的活塞杆2为前端细、后端粗的形状,中间形成有限位凸台17。外筒体I内部的柱形腔9的前端为与限位凸台7相配合的环形台16,通过环形台16对限位凸台17的限位作用,可防止活塞杆2多度向外移动。环形台16对限位凸台17的限位作用,以扩盘4恰好将胶圈8从扩圈钢丝3上推下为准。
[0020]所示扩圈钢丝3的后部依次由第一限位部3-5、第三平台部3-6和第二限位部3-7组成,扩圈钢丝3的后部用于牢固地固定在外筒体I的前端。所示外筒体I前端的外围均匀开设有数目与扩圈钢丝3数目相等的第一限位槽12,扩圈钢丝3上的第一限位部3-5卡入在第一限位槽12中,实现对扩圈钢丝3的固定和限位作用,如图4所示的图2中的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给出了第一限位部3-5卡入在第一限位槽12中的结构示意图。第一限位槽12的后端设置有第二限位槽13,扩圈钢丝3的第二限位部3-7卡入在第二限位槽13中,以实现对扩圈钢丝3的进一步固定作用,如图3所示的图2中B-B的截面示意图,给出了第二限位部3-7卡入在第二限位槽13中的结构示意图。
[0021]第一限位槽12与第二限位槽13之间为固定缺口,扩圈钢丝3的第三平台部3-6位于固定缺口中,扩圈钢丝3的外围缠绕有固定钢丝圈15,通过固定钢丝圈15对第三平台部3-6的缠绕固定作用,进一步地将扩圈钢丝3固定在了外筒体I上。所以活塞杆2的横截面为“十字”形状,有利于减轻活塞杆2的重量以及降低上圈器的制作成本。如图6所示,给出了本发明中扩盘4的结构示意图,所示扩盘4上开设有十字槽18,通过将活塞杆2的前端插入至十字槽18中,即可实现扩盘4与活塞杆2的牢固连接。
[0022]如图7和图8所示,给出了利用本发明的上圈器进行上胶圈时的原理图,利用本发明的上圈器进行上胶圈的步骤如下:
(I)上胶圈,在扩盘4紧靠外筒体I前端的情况下,将胶圈8套在所有扩圈钢丝3端部所形成的第一平台部3-1上。由于所有扩圈钢丝3的第一平台部3-1紧靠在一起,直径尺寸十分小,所以胶圈8几乎无需扩张即可套在第一平台部3-1上。
[0023](2)扩胶圈,右手把持外筒体I上的环形板11以及活塞杆2上的推板10,推动活塞杆2及其前端的扩盘4前移,此时扩盘4会逐渐使扩圈钢丝3发生扩张,前端的胶圈8也会跟随着扩圈钢丝3而扩张。
[0024](3)上吸盘,等到胶圈8的直径扩张至能通过吸盘19时,停止活塞杆2的移动,将吸盘19穿过胶圈8后伸入至容纳腔7中,如图7所示。
[0025](4)推胶圈,待吸盘19的前端伸入至容纳腔7中之后,此时扩圈钢丝3前端上的胶圈8已位于吸盘19的外围,进一步推动活塞杆2,依靠扩盘4前端的推圈板5对胶圈8的推动作用,即可将胶圈8从扩圈钢丝3上推下,使胶圈8落入至吸盘19上,实现上胶圈。
【权利要求】
1.一种推动扩张式上圈器,包括内部为柱形腔(9)的外筒体(I)以及设置于柱形腔中的活塞杆(2),推动活塞杆可使其在外筒体内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前端的四周均匀固定有多个扩圈钢丝(3),扩圈钢丝为折线形状,所有扩圈钢丝的末端靠拢在一起形成固定胶圈(8)的第一平台部(3-1);活塞杆的前端固定有扩盘(4),扩盘位于所有扩圈钢丝所形成笼罩的内部,扩盘的前端为与吸盘(19)相配合的容纳腔(7),容纳腔的四周设置有多个用于将胶圈从扩圈钢丝推至吸盘上的推圈板(5),推圈板之间形成便于扩圈钢丝通过的缺口(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动扩张式上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圈钢丝(3)由前端至后端依次为第一平台部(3-1)、第一倾斜部(3-2)、第二平台部(3-3)、第二倾斜部(3-4)、第一限位部(3-5)、第三平台部(3-6)和第二限位部(3-7),第三平台部为水平状态,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均为竖直状态;外筒体(I)的前端设置有分别对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进行定位的第一限位槽(12)和第二限位槽(13),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之间为与第三平台部先配合的固定缺口,固定缺口中设置有对扩圈钢丝进行缠绕固定的固定钢丝圈(15);第二限位槽的后侧设置有限制扩圈钢丝沿其长度方向移动的限位板(1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推动扩张式上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2)为前端细、后端粗的形状,中间形成有限位凸台(17);外筒体(I)中柱形腔(9)的前端设置有通过与限位凸台的配合对活塞杆进行限位的环形台(16 )。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推动扩张式上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2)的横截面为“十字”形状,扩盘(4)上开设有与活塞杆的前端相固定的十字槽(18)。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推动扩张式上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圈钢丝(3)的数量为3?12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推动扩张式上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2)的后端固定有推板(10),夕卜筒体的后端固定有环形板(11)。
【文档编号】A61B17/12GK104323814SQ201410695009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7日
【发明者】丁建华, 李金顺, 李洪湘, 李震 申请人:李洪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