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扩张式多级发动机排气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8350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扩张式多级发动机排气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套在汽、柴油发动机排气管中的排气消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工作的需要,城市公路上行驶的各类汽车日增不减,而这些大、中、轻型汽油、柴油发动机的排气极大地影响了们生活的环境。为了降低排气噪声,人们在汽车发动机排气管中连接扩张式消声器。该消声器由密封的筒体和前、后底板构成筒径大于排气管管径的筒状腔体,并在腔体内分隔出三至四个腔,于腔内设置共振管,但实际效果极不理想。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汽车发动机排气管设计一种能有效降低噪声的新型扩张式多级发动机排气消声器。
本实用新型包括由筒体和前、后底板组成的筒状腔体,腔体内由分隔板分隔形成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在第一、二腔间布置共振管,其特征点是所述共振管的管壁设有微孔,微孔孔径大于0,且小等于8mm。
本实用新型利用管道截面突变改变声抗,使声波产生多次反射、干涉,改变噪声产生的机理,从而降低噪声。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具有明显的降噪性,可配套在大、中、轻型汽、柴油发动机排气管上。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共振管管壁的穿孔率为0.5~20%,共振管管壁的穿孔率为0.5~20%。通过阻性和抗性相结合的原理,使声波在波长较长时,阻抗复合以后因耦合作用相互干涉,达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衰减,从而有效降低噪声。
为了更有效降低噪声,本实用新型设计了4~12个共振管,当共振管为偶数个时,共振管绕同一圆周均布,该圆心位于腔体轴线上;当共振管为奇数个时,其中一个共振管置于圆心,其它共振管绕同一圆周均布,该圆心位于腔体轴线上。
为了扩展吸声频率范围,本实用新型在第三腔内设置了吸声材料;第三腔内径向布置设有微孔的托板,在托板与第三腔底板间设置外径小于第三腔腔体内径的内筒,内筒壁上设有微孔,在内筒的径向设置挡板,挡板的外侧面与筒状腔体的底板间设有间距,上述吸声材料填充在挡板内侧的内筒中。
为了保证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保证降噪效果和车辆的动力性、经济性指标,维护、清洗本消声器,以及时去除内部异物,本实用新型的筒体分段设置。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A-A剖示图。
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圆柱状筒体由前筒体3、中筒体5和后筒体8组成,前筒体3的前端连接前底板2,在前底板2轴心开设圆孔,前连接连接管1,前筒体3的后端设有外翻边。后筒体8的后端连接后底板11,中轴连接连接管12,后筒体8的前端设有外翻边。中筒体5的两端分别设外翻边,分别与前筒体3和后筒体8以法兰连接。
在中筒体5的前端径向连接隔板4,在其轴心布置一个圆孔,在同一圆心的一个圆周上均布四个圆孔,在中筒体5内还径向连接另一隔板6,在隔板4的五个圆孔中分别穿入五个共振管14,每只共振管14都平行于筒体5的轴向,共振管14的底部连接在隔板6内侧,隔板6上在共振管14的外侧均布微孔15。上述五个共振管14由厚度为0.5mm金属制成,管壁开设直径为1mm的微孔,管壁的穿孔率为10%。
在中筒体5和后筒体8间径向连接均布微孔的托板7,内筒9同轴布置在第三腔内,其两端分别连接在托板7和后底板11上,内筒9均布微孔,内筒9与后筒体8间设有间距。在内筒9内径向连接设有微孔的挡板10,在挡板10、托板7和内筒9构成的腔体内填充吸声材料13。
权利要求1.新型扩张式多级发动机排气消声器,包括由筒体和前、后底板组成的筒状腔体,腔体内由分隔板分隔形成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在第一、二腔间布置共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管的管壁设有微孔,孔径大于0,且小等于8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共振管管壁的穿孔率为0.5~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共振管为4~12个,当共振管为偶数个时,共振管绕同一圆周均布,该圆心位于腔体轴线上;当共振管为奇数个时,其中一个共振管置于圆心,其它共振管绕同一圆周均布,该圆心位于腔体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在第三腔内设置吸声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在第三腔内径向布置设有微孔的托板,在托板与第三腔底板间设置外径小于第三腔腔体内径的内筒,内筒壁上设有微孔,在内筒的径向设置挡板,挡板的外侧面与筒状腔体的底板间设有间距,上述吸声材料填充在挡板内侧的内筒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挡板设有微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消声器,其特征在于筒体分段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配套在汽、柴油发动机排气管中的排气消声器,由筒体和前、后底板组成的筒状腔体,腔体内由分隔板分隔形成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在第一、二腔间布置共振管,共振管的管壁设有微孔,孔径大于0,且小等于8mm。利用管道截面突变改变声抗,使声波产生多次反射、干涉,改变噪声产生的机理,从而降低噪声。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具有明显的降噪性,可配套在大、中、轻型汽、柴油发动机排气管上。
文档编号F01N1/08GK2573685SQ0225787
公开日2003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17日
发明者刘晓晴 申请人:刘晓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