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型引流支架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为一种组合型引流支架管。它包括单管和连接件;所述单管的管壁上设置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用于连接或引流的凹槽,凹槽的始末端分别与单管的头尾齐平;凹槽的槽口宽度小于凹槽的槽腔宽度;所述单管直径小于6mm,凹槽槽口宽度小于2mm;所述三根及以上单管通过连接件连接形成组合支架管。本实用新型具有不堵管、冲洗范围更大更深、容易控制负压大小、撤换管准确方便、对伤口损伤小、固定方便的优点。
【专利说明】组合型引流支架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为一种组合型引流支架管。
【背景技术】
[0002]冲洗、引流是外科常用的两种医疗手段,基本的模式都为细管冲洗、大管内腔引流或内腔负压引流。其缺点是:
[0003]1、由于本领域现有的引流管管腔同时作为引流和冲洗的通道,在负压引流时引流管附近的组织容易被负压吸引从而造成堵管影响冲洗引流效果,并且随着冲洗深度不断加深堵管现象不断加剧,从而造成腹腔冲洗范围受到局限;
[0004]2、传统的引流办法是在引流管的体外端管口处连接负压引流器械,体内的组织液通过引流管的管腔被引导到体外,由于传统的负压吸引区域为引流管体内端的管口及管口附近的区域,并且传统的引流管较粗因此管口的横截面积较大,因此无论负压过大还是过小均会对病患造成影响:在负压过大的时候,腹腔脏器组织如网膜脂肪等极易别吸入管腔内导致嵌顿,致使组织出血或管道无法拔出如果强行拔管时会将组织带出体外或者损伤出血;在负压过小的时候引流效果差,常导致腹腔积液形成;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控制负压控制难度比较大。
[0005]3、现有引流管为独立的一根根单管,且各单管之间并不存在彼此引导的机制或机构,也不存在位置上的参照关系,因此一旦将引流管拔出,之后再次放置引流管时由于缺乏参照和引导就很难将引流管再重新放置回原有的位置,所以往往偏离原位置导致引流失败;
[0006]4、传统的管道固定通常是采用手术缝合的方式来完成,因此增加了医师的手术工作量并且术后的护理繁杂导致患者局部疼痛、生活质量差,几乎无法下床行走,延长了患者的病后恢复时间,从经济角度上考虑还增加了病患的就医成本。
【发明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不堵管、冲洗范围更大更深、容易控制负压大小、撤换管准确方便、对伤口损伤小、固定方便的组合型引流支架管。
[0008]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包括单管和连接件;所述单管的管壁上设置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用于连接或引流的凹槽,凹槽的始末端分别与单管的头尾齐平;凹槽的槽口宽度小于凹槽的槽腔宽度;
[0009]所述单管直径小于6mm,凹槽槽口宽度小于2mm ;
[0010]所述三根及以上单管通过连接件连接形成组合支架管。
[0011]较之前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2]1、本实用新型由单管管腔冲洗,引流主要的通道为各单管管外壁面所组成的间隙通道,且单管的管径大大缩小,因而在引流的时候由于管口小不容易损伤组织,且大部分引流液体是从间隙通道流出,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单管几乎不堵管,使得手术中破除了堵管的局限使得冲洗引流的范围加大加深;
[0013]2、本实用新型中单管管径小、且引流主要由间隙通道承担,因而负压偏大时不易发生损伤腹腔脏器、血管、腹腔积液等情况;由于不用担心负压过大引流管吸破组织的问题,因而在操作时可以适当提高负压水平本即能够克服负压过小的时候引流效果差导致腹腔积液的问题;由此大大降低了对负压控制的操作难度,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可使用性。
[0014]3、本实用新型中各单管彼此相互组合,单管之间存在联系,因此在二次置管时因为有凹槽的引导使得置管能够准确无误的放入原有位置且操作简单方便;
[0015]4、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单管的管径小因而吸附能力强,只需要利用负压的吸引作用即可实现固定在患者体内,因而不需要传统的手术固定使得患者无疼痛,护理难度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并且降低了就医成本。
[0016]5、本实用新型的单管组装方便、变化多样,能实现不同功能,既能组合形成组合支架管,也能够组合形成排状支架管用于组织隔离。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实施例1中六瓣梅花形单管立体示意图;
[0018]图2为实施例1中三根单管组合成的组合支架管俯视图;
[0019]图3为实施例1中五根单管组合成的组合支架管俯视图;
[0020]图4为实施例1中三瓣梅花形单管横截面图;
[0021]图5为图1单管横截面图;
[0022]图6为图1的侧视图;
[0023]图7为连接板立体图;
[0024]图8为实施例2中三根单管组合成的组合支架管俯视图。
[0025]标号说明:11_单管、12-凹槽、13-通孔、21-连接条、22-滑动件、31-间隙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它包括单管11和连接件;所述单管11的管壁上设置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用于连接或引流的凹槽12,凹槽12的始末端分别与单管11的头尾齐平;凹槽的槽口宽度小于凹槽的槽腔宽度;
[0029]所述单管11直径小于6mm,凹槽12槽口宽度小于2mm ;
[0030]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三根及以上单管11通过连接件连接形成组合支架管,各单管管外壁面共同围成间隙通道31。
[0031]本实用新型组装方便、变化多样,除了能组合成环状的组合支架管外还可以将若干根单管11并排连接形成排状支架管用于组织隔离。
[0032]进一步的,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单管11为中空管,且中空管的横截面呈带三瓣及以上花瓣且花瓣均布的梅花型。花状的外形能够增大组合支架管中各个单管11彼此间的间隙使得引流效果更好,随着花瓣数的不同会影响到间隙的大小以及数量,横截面为六瓣形的单管11所产生的缝隙大小及数量为最优选择。
[0033]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所述连接件主体为连接条21,所述连接条21的两侧设有滑动件22,滑动件22的横截面与凹槽12的横截面相吻合。
[0034]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所述单管11后半段的管壁上设有若干个通孔13。实施例2:
[0035]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所述的单管11为中空管,所述单管11为中空管,且中空管的横截面为圆形,也可以是其它各种能够使得多根单管组合在一起时各管壁之间产生间隙的各种形状多边形,相较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的单管11制造更为简单。
[003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0037]冲洗时,将若干根单管11置入患者体内并通过连接件连接形成组合支架管,在单管11体外端的管口处连接上冲洗装置,冲洗液通过单管11的管腔进入目标冲洗区域进行冲洗;
[0038]在引流的时候,将整个组合支架管体外端连接到负压装置上,此时在体外负压吸引作用下组合支架管被固定在患者身上,同时大部分的大部分的液体会顺着组合支架管中的间隙通道流向体外。
【权利要求】
1.组合型引流支架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单管(11)和连接件;所述单管(11)的管壁上设置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用于连接或引流的凹槽(12),凹槽(12)的始末端分别与单管(11)的头尾齐平;凹槽的槽口宽度小于凹槽的槽腔宽度; 所述单管(11)直径小于6mm,凹槽(12)槽口宽度小于2mm; 所述三根及以上单管(11)通过连接件连接形成组合支架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引流支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管(11)为中空管,且中空管的横截面呈带三瓣及以上花瓣且花瓣均布的梅花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引流支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管(11)为中空管,且中空管的横截面为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引流支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主体为连接条(21),所述连接条(21)的两侧设有滑动件(22),滑动件(22)的横截面与凹槽(12)的横截面相吻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引流支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管(11)后半段的管壁上设有若干个通孔(13)。
【文档编号】A61M25/14GK203816061SQ201420220671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30日
【发明者】邹忠东, 祁亚峰, 林新颖 申请人:邹忠东, 祁亚峰, 林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