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免介质与粘接剂接触的液体输注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90685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避免介质与粘接剂接触的液体输注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避免介质与粘接剂接触的液体输注装置,包括:软管和通过软管连接的多个连接件,多个所述连接件与软管的连接处均设有软管套接段,所述软管套接段与连接件内部连通,所述软管的端部套接在软管套接段上;所述软管外侧套接有用于紧固软管与软管套接段的固定筒,所述固定筒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针管与针座、连接件与软管、滴斗本体与上盖的连接方式,保证药液或血液只与针管、软管连接段、连接件以及软管接触,彻底排除了药液或血液与粘接剂发生接触的机会,粘接剂中的有害物质不会进入人体,确保患者的健康不会受到粘接剂的损害。
【专利说明】一种避免介质与粘接剂接触的液体输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避免介质与粘接剂接触的液体输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输液器材中,滴斗、流量调节器、静脉针、插瓶液针、插瓶气针等连接件与输液软管连接时,多是将粘有粘接剂输液软管的端部套接在塑件的连接处,然后利用粘接剂直接粘接,实现连接件与输液软管的固定连接和密封。
[0003]现实生产中,大部分输液器、输血器连接件的粘接剂采用的是环己酮,虽然有些企业对粘接剂进行了改良,加入一些其他改良剂,但配方中仍以环己酮为主,并且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粘接时是直接蘸取环己酮,从而使管壁及内腔残留的环己酮较多。
[0004]环已酮是一种易挥发的溶剂,具有低毒性,可以使某些塑料表面溶解,达到粘接效果,可对胚胎发育造成伤害,易导致肝肾受损,还可造成白内障。环乙酮微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苯、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0005]环乙酮对健康的危害:本品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液体对皮肤有刺激性;眼接触有可能造成角膜损害。慢性影响: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IARC(Internat1nal Agencyfor Research on Cancer,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对环已酮的致癌性评论为:动物可疑阳性。
[0006]输液或输血过程中,由于药液或血液直接与环己酮接触,环己酮会随着药液或血液进入人体,在受热的情况下,粘接剂中的有害物质释放的情况会更加严重,对人体及生殖系统的健康造成很大危咅。
[0007]由于环己酮残留量超过一定限度,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因而对其残留量应加以严格控制。一些国家(欧洲大部分国家,如俄罗斯)对我国出口的该类产品的环己酮的残留量要求为2ppm以下。
[0008]危险特性:易燃,遇高热、明火有引起燃烧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0009]致畸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O):105mg/m3,4h(孕I?20d用药),致植入前的死亡率升高。小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O):llg/kg(孕8?12d用药),影响新生鼠的生长统计(如体重增长的减少)。
[0010]致突变性:微粒体诱变,鼠伤寒沙门氏菌20 μ 1/L。
[0011]环境影响: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0012]高浓度的环己酮有麻醉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的环己酮发生中毒时会损害血管,引起心肌,肺,肝,脾,肾及脑病变,发生大块凝固性坏死。通过皮肤吸收引起震颤麻醉、降低体温、终至死亡。在25ppm的气氛下刺激性小,但在50ppm以上时,就难以忍受。工作场所环己酮的最高容许浓度为200mg/m3。
[0013]目前输液及输血领域没有医用级的粘接剂,是医疗领域的一个潜在危害,而且环己酮会与药液或是血液发生反应,例如:(I)可促进红细胞内氧化,加速溶血过程;(2)损伤DNA链;(3)在动物毒性研究中发现可致肝细胞瘤和肝细胞癌;(4)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具体见:《齐鲁护理杂志》1995年3月第I卷第I期,第63-64页。
实用新型内容
[001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现有输液或输血器械的粘接剂直接与药液或血液接触,粘接剂会随着药液或血液进入人体,危害健康的问题。
[0016](二)技术方案
[001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避免介质与粘接剂接触的液体输注装置,包括:软管和通过软管连接的多个连接件,多个所述连接件包括:插瓶针、滴斗、流量调节器、静脉针接头、静脉针、气针、空气过滤器、介质过滤器以及注射件,所述插瓶针、滴斗、流量调节器、注射件、介质过滤器以及静脉针通过软管顺序连接,组成液体输送单元,所述介质过滤器与静脉针之间通过软管连接有静脉针接头,所述插瓶针与滴斗之间设有止水夹;所述气针通过软管与空气过滤器连接,组成用于平衡药瓶内部与外界的气压的换气单元,所述滴斗包括滴斗本体和上盖,所述滴斗本体顶面的内侧部分顶紧在所述上盖的下表面,所述滴斗本体顶面的外侧部分与上盖密封连接;多个所述连接件与软管的连接处均设有软管套接段,所述软管套接段与连接件内部连通,所述软管的端部套接在软管套接段上;所述软管外侧套接有用于紧固软管与软管套接段的固定筒,所述固定筒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0018]其中,所述插瓶针、静脉针、气针均包括针管和针座,所述针座与软管连接,所述针管外侧设有多个凹陷或凸起,所述针座通过注塑固定在针管外侧,所述针管的尾部伸出所述针座。
[0019]优选的,所述软管与软管套接段过盈配合,所述软管外侧与固定筒内侧通过粘接剂连接,所述固定筒与连接件固定连接或注塑为一体结构。
[0020]优选的,所述软管套接段外侧以及固定筒的内壁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锥形面,所述软管的端部夹紧在两个所述锥形面之间,所述固定筒与连接件通过粘接或者焊接方式连接。
[0021]优选的,所述软管套接段外侧以及固定筒的内壁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锥形面,所述软管的端部夹紧在两个所述锥形面之间;所述连接件上设有旋紧套筒,所述固定筒上设有旋紧拨片,所述固定筒与旋紧套筒通过螺纹连接。
[0022]优选的,所述软管套接段的外侧的上部设有螺纹、下部设有锥形面,所述固定筒的内壁上设有与软管套接段相配合的螺纹和锥形面,所述软管的端部夹紧在两个所述锥形面之间;所述连接件上设有锁紧套筒,所述固定筒外侧与锁紧套筒内侧分别设有方向相反的楔形齿条,用于防止固定筒反向旋转。
[0023]优选的,所述软管套接段的外侧的上部设有螺纹、下部设有锥形面,所述固定筒的内壁上设有与软管套接段相配合的螺纹和锥形面,所述软管的端部夹紧在两个所述锥形面之间;所述固定筒顶部与连接件底面上分别设有环形分布的楔形齿条,所述固定筒顶部与连接件底面上的楔形齿条方向相反。
[0024]优选的,所述滴斗包括滴斗本体和上盖,所述滴斗本体分为内圈和外圈两层结构,所述内圈的上端顶紧在上盖的下表面,所述上盖的下表面上设有挡圈,所述挡圈位于内圈的内侧且与内圈相配合;所述外圈与上盖粘接固定。
[0025]优选的,所述上盖的下表面设有挡圈,所述挡圈位于滴斗本体上边缘的内侧且与滴斗本体相配合;所述上盖下表面设有环形凸起,所述滴斗本体上边缘向外设有一圈凸台,所述滴斗本体外侧设有连接圈,所述连接圈的内侧设有台阶面,所述滴斗本体通过凸台卡接在连接圈的台阶面上,所述凸台的顶部顶紧在上盖下方,所述连接圈的上表面通过环形凸起与上盖焊接固定。
[0026](三)有益效果
[0027]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一种避免介质与粘接剂接触的液体输注装置,通过改变针管与针座、连接件与软管、滴斗本体与上盖的连接方式,避免了输液或输血装置采用粘接剂粘接时,粘接剂与药物或血液发生反应的风险;保证药液或血液只与针管、针座、连接件以及软管接触,彻底排除了药液或血液与粘接剂发生接触的机会,粘接剂中的有害物质不会进入人体,确保患者的健康不会受到粘接剂的损害。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液体输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换气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针管和针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滴斗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5是图4中A的放大图;
[0033]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连接件与软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4]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连接件与软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5]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连接件与软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6]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连接件与软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7]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中连接件与软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8]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中连接件与软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9]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层滴斗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13是图12中B的放大图。
[0041]其中,1、插瓶针;101、针管;102、针座;2、软管;201、连接件;202、软管套接段;203、固定筒;204、焊接部;205、旋紧套筒;206、旋紧拨片;207、锁紧套筒;3、止水夹;4、滴斗;401、上盖;402、滴斗本体;403、连接圈;404、环形凸起;5、流量调节器;6、注射件;7、介质过滤器;8、静脉针接头;9、静脉针;10、气针;11、空气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43]实施例一:
[0044]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避免介质与粘接剂接触的液体输注装置包括:液体输送单元和换气单元,液体输送单元用于将人体静脉与药瓶或血袋连接,实现输送药液或血液的功能;换气单元与药瓶或血袋连接,用于连通药瓶或血袋的内外部,保证药瓶或血袋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同,使得药液或血液能够顺利流入液体输送单元。
[0045]液体输送单元和换气单元是由软管2和通过软管2连接的多个连接件201组成,多个连接件201主要包括:插瓶针1、滴斗4、流量调节器5、静脉针接头8、静脉针9、气针10、空气过滤器11、介质过滤器7以及注射件6 ;插瓶针1、滴斗4、流量调节器5、介质过滤器7和静脉针9通过软管2顺序连接,组成液体输送单元,流量调节器5与静脉针9之间连接有用于连接不同型号静脉针9的静脉针接头8,由于在具体使用中,会遇到不同型号的静脉针9,静脉针接头的设置是为了便于连接不同结构的静脉针9。插瓶针I与滴斗4之间设有止水夹3,便于输液或输血过程中随时截断药液或血液的流动。液体输送单元上还设有注射件6和介质过滤器7,方便过滤药液和向液体输送单元内加药。
[0046]气针10通过软管2与空气过滤器11连接,组成换气单元,气针10插入药瓶或血袋内,外界空气经空气过滤后进入药瓶或血袋,使药瓶或血袋的内部与外界连通,药瓶或血袋内部与外界的气压相同,保证药液或血液在重力作用下能够顺利流入液体输送单元。
[0047]如图3所示,插瓶针1、静脉针9、气针10均包括针管101和针座102,软管2与针座102连接;针管101中部的外侧设有多个凹陷或凸起,针座102通过注塑成型在针管101外侧,由于针管101外侧设有凹陷或凸起,注塑成型的针座102与针管101实现了固定连接;针管101的头部和尾部均伸出所述针座102,针管101尾部留有伸出部分,是为了避免注塑时液态原料流入针管101尾部,造成堵针现象的发生。其中静脉针9的针座102上可以设置一个或者两个对称分布的针翼,针翼可以与针座102 —体注塑而成,也可以独立安装在针座102上。这种在针管101外直接注塑出针座102的结构,无需使用粘接剂,药液或血液直接通过软管2进入软管套接段202内,并最终流入针管101内,药液或血液不会受到粘接剂的影响,确保患者的健康不会受到粘接剂的损害。
[0048]滴斗4包括滴斗本体402和上盖401,所述滴斗本体402的内侧顶紧在所述上盖401的下表面,所述滴斗本体402的外侧与上盖401密封连接。具体的,如图4-5所示,滴斗4包括滴斗本体402和上盖401,所述上盖401的下表面设有挡圈,所述挡圈位于滴斗本体402上边缘的内侧且与滴斗本体402相配合,以确保上盖401与滴斗本体402之间的安装定位和密封效果,避免介质泄漏;上盖401的下表面设有一圈环形凸起404,滴斗本体402上边缘向外设有一圈凸台,滴斗本体402外侧套接有连接圈403,连接圈403内侧设有下小上大的环形台阶面,滴斗本体402通过凸台卡接在连接圈403的环形台阶面上,保证滴斗本体402不会从连接圈403内滑出;卡接后,连接圈403的上表面略低于凸台上的表面,凸台上表面与上盖401的下表面紧紧顶在一起,上盖401下方的环形凸起404压在连接圈403的上表面上,然后通过焊接的方式将环形凸起404融化,最终将上盖401与连接圈403焊接在一起,实现上盖401与滴斗本体402的连接和密封。
[0049]如图6所示,上述多个连接件201与软管2的连接处均设有向外伸出的软管套接段202,软管套接段202内部设有连接孔,连接孔与连接件201内部连通,软管2的端部套接在软管套接段202外侧,所述软管2与软管套接段202过盈配合;软管2外侧套接有用于紧固软管2与软管套接段202的固定筒203,当固定筒203套接到软管套接段202上时,软管2端部被卡紧在固定筒203与软管套接段202之间,软管2被固定;固定筒203与连接件201的底面固定连接,软管2外表面与固定筒203的的内表面通过粘接剂连接。采用这种结构时,药液或血液直接通过软管套接段202内的连接孔进入连接件201内,由于软管套接段202外侧套有软管2,粘接剂涂抹在软管2外侧,药液或血液根本不会与粘接剂接触,保证患者的健康不受粘接剂影响。
[0050]另外,滴斗本体402与上盖401也可以采用这种结构实现密封连接。即滴斗本体402相当于实施例一中的软管2,上盖401相当于实施例一中的连接件201,利用粘接剂将滴斗本体402与上盖401密封连接。
[0051]实施例二:
[005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固定筒203内壁与软管套接段202的下部设有相互配合得锥形面,软管套接段202上部以及固定筒203上部的内壁为相互配合的柱状结构,固定筒203的顶部通过粘接剂连接在连接件201的底部(如图7)。当软管套接段202彻底插入固定筒203内时,软管2的端部恰好卡紧在两个锥形面之间,实现固定;虽然固定筒203的顶部通过粘接剂与连接件201连接,但是药液或血液直接通过软管2和软管套接段202进入连接件201内,根本不会流到固定筒203的顶部,药液或血液不会与粘接剂接触,保证患者健康不受影响。
[0053]实施例三:
[005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区别在于:连接件201底部对应固定筒203顶部的位置,设有环形分布的焊接部204,即连接件201底部留有一圈用于焊接固定筒203的部分,通过焊接将焊接部204融化,实现连接件201与固定筒203之间的连接(如图8)。该结构没有使用任何粘接剂,可以彻底避免药液或血液与粘接剂接触,保证患者健康。
[0055]实施例四:
[005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在于:软管套接段202外侧以及固定筒203的内壁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锥形面,软管2的端部夹紧在两个所述锥形面之间;连接件201上设有旋紧套筒205,旋紧套筒205内壁上设有螺纹,固定筒203上设有旋紧拨片206,固定筒203外壁上设有与旋紧套筒205内壁相配合的螺纹,通过旋转旋紧拨片206,实现固定筒203与旋紧套筒205的连接(如图9)。该结构没有使用任何粘接剂,可以彻底避免药液或血液与粘接剂接触,保证患者健康。
[0057]实施例五:
[005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在于:软管套接段202下端的外侧以及固定筒203内壁的下方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锥形面,软管2的端部夹紧在两个所述锥形面之间;软管套接段202的上端以及固定筒203内壁的上方设有相互配合的螺纹,用于连接固定筒203和软管套接段202 ;连接件201底部设有锁紧套筒207,所锁紧套筒207的内壁以及固定筒203的外侧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方向相反的楔形齿条,用于实现固定筒203与连接件201的锁紧套筒207之间的自锁(如图10)。当固定筒203通过螺纹旋紧到软管套接段202上时,固定筒203外侧的楔形齿条与锁紧套筒207内的楔形齿条接触,两者方向相反,在旋入过程中固定筒203逐渐滑入锁紧套筒207内;当固定筒203旋转到锁紧套筒207底部时,由于楔形齿条的作用,固定筒203无法实现反向旋转,彻底实现了固定筒203与连接件201的自锁,避免固定筒203松开。该结构没有使用任何粘接剂,可以彻底避免药液或血液与粘接剂接触,保证患者健康。而且设有反向的楔形齿条,可以实现自锁,避免固定筒203自行松开。
[0059]实施例六:
[006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五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固定筒203顶部以及连接件201底部分别设有方向相反的、环形设置的楔形齿条,实现固定筒203与连接件201的自锁(如图11)。该结构没有使用任何粘接剂,可以彻底避免药液或血液与粘接剂接触,保证患者健康。而且设有反向的楔形齿条,可以实现自锁,避免固定筒203自行松开。
[0061]实施例七:
[006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五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滴斗通过另一种方式实现了避免粘接剂与药液或血液接触的目的。如图12-13所示,滴斗4包括滴斗本体402和上盖401,所述滴斗本体402分为内圈和外圈两层结构,内圈采用较为安全的材料制成,避免PVC等材料与介质直接接触,防止PVC材料释放出的有害物质随介质进入人体,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所述内圈的上端顶紧在上盖401的下表面,所述上盖401的下表面上设有挡圈,两者为一体结构,所述挡圈位于内圈的内侧且与内圈相配合;所述外圈与上盖401粘接固定。本实施例解决的是双层滴斗与上盖采用粘接剂粘接时,药液或血液与粘接剂接触的问题。
[0063]在现实生产中,也可以采用吹塑的方式,直接吹出软管2以及滴斗4部分;或者采用变径挤出的方式,挤压出具有不同直径的滴斗4和软管2部分,这两种方式生产出的滴斗4与其两端的软管2为一体结构,无需采取任何其他的连接方式,这两种结构也可以实现避免药液或血液与粘接剂接触的目的。上述两种滴斗4的结构都不含粘接剂,要也不会受到粘接剂的污染,不会损害患者的健康。
[0064]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针管101与针座102、连接件201与软管2、滴斗本体402与上盖401的连接方式,通过使用各种不同的结构,保证药液或血液只与针管101、软管连接段202、连接件201以及软管2接触,彻底排除了药液或血液与粘接剂发生接触的机会,粘接剂不与血液或药液接触,保挣了输液或输血的质量和病人的安全;粘接剂中的有害物质不会进入人体,确保患者的健康不会受到粘接剂的损害。
[0065]另外,本实用新型除了用于药液或血液输送领域外,还可用于其他避免粘接剂与介质接触的液体输送领域。
[006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避免介质与粘接剂接触的液体输注装置,包括:软管(2)和通过软管(2)连接的多个连接件(201),多个所述连接件(201)包括:插瓶针(I)、滴斗(4)、流量调节器(5)、静脉针接头(8)、静脉针(9)、气针(10)、空气过滤器(11)、介质过滤器(7)以及注射件(6),所述插瓶针(I)、滴斗(4)、流量调节器(5)、注射件¢)、介质过滤器(7)以及静脉针(9)通过软管(2)顺序连接,组成液体输送单元,所述介质过滤器(7)与静脉针(9)之间通过软管连接有静脉针接头(8),所述插瓶针(I)与滴斗(4)之间设有止水夹(3);所述气针(10)通过软管(2)与空气过滤器(11)连接,组成用于平衡药瓶内部与外界的气压的换气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滴斗(4)包括滴斗本体(402)和上盖(401),所述滴斗本体(402)的顶面的内侧部分顶紧在所述上盖(401)的下表面,所述滴斗本体(402)顶面的外侧部分与上盖(401)密封连接; 多个所述连接件(201)与软管(2)的连接处均设有软管套接段(202),所述软管套接段(202)与连接件(201)内部连通,所述软管(2)的端部套接在软管套接段(202)上;所述软管(2)外侧套接有用于紧固软管(2)与软管套接段(202)的固定筒(203),所述固定筒(203)与所述连接件(201)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介质与粘接剂接触的液体输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瓶针(I)、静脉针(9)、气针(10)均包括针管(101)和针座(102),所述针座(102)与软管(2)连接,所述针管(101)外侧设有多个凹陷或凸起,所述针座(102)通过注塑固定在针管(101)外侧,所述针管(101)的尾部伸出所述针座(10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介质与粘接剂接触的液体输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2)与软管套接段(202)过盈配合,所述软管(2)外侧与固定筒(203)内侧通过粘接剂连接,所述固定筒(203)与连接件(201)固定连接或注塑为一体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介质与粘接剂接触的液体输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套接段(202)外侧以及固定筒(203)的内壁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锥形面,所述软管(2)的端部夹紧在两个所述锥形面之间,所述固定筒(203)与连接件(201)通过粘接或者焊接方式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介质与粘接剂接触的液体输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套接段(202)外侧以及固定筒(203)的内壁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锥形面,所述软管(2)的端部夹紧在两个所述锥形面之间;所述连接件(201)上设有旋紧套筒(205),所述固定筒(203)上设有旋紧拨片(206),所述固定筒(203)与旋紧套筒(205)通过螺纹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介质与粘接剂接触的液体输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套接段(202)的外侧的上部设有螺纹、下部设有锥形面,所述固定筒(203)的内壁上设有与软管套接段(202)相配合的螺纹和锥形面,所述软管(2)的端部夹紧在两个所述锥形面之间;所述连接件(201)上设有锁紧套筒(207),所述固定筒(203)外侧与锁紧套筒(207)内侧分别设有方向相反的楔形齿条,用于防止固定筒(203)反向旋转。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介质与粘接剂接触的液体输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套接段(202)的外侧的上部设有螺纹、下部设有锥形面,所述固定筒(203)的内壁上设有与软管套接段(202)相配合的螺纹和锥形面,所述软管(2)的端部夹紧在两个所述锥形面之间;所述固定筒(203)顶部与连接件(201)底面上分别设有环形分布的楔形齿条,所述固定筒(203)顶部与连接件(201)底面上的楔形齿条方向相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介质与粘接剂接触的液体输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斗(4)包括滴斗本体(402)和上盖(401),所述滴斗本体(402)分为内圈和外圈两层结构,所述内圈的上端顶紧在上盖(401)的下表面,所述上盖(401)的下表面上设有挡圈,所述挡圈位于内圈的内侧且与内圈相配合;所述外圈与上盖(401)粘接固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介质与粘接剂接触的液体输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401)的下表面设有挡圈,所述挡圈位于滴斗本体(402)上边缘的内侧且与滴斗本体(402)相配合;所述上盖(401)下表面设有环形凸起(404),所述滴斗本体(402)上边缘向外设有一圈凸台,所述滴斗本体(402)外侧设有连接圈(403),所述连接圈(403)的内侧设有台阶面,所述滴斗本体(402)通过凸台卡接在连接圈(403)的台阶面上,所述凸台的顶部顶紧在上盖下方,所述连接圈(403)的上表面通过环形凸起(404)与上盖(401)焊接固定。
【文档编号】A61M5/14GK203954324SQ201420373835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8日
【发明者】李银华, 陈俊, 陈曦阳 申请人:北京伏尔特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