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带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结构的血液净化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92111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体式带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结构的血液净化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体式带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结构的血液净化装置,包括灌流结构、透析结构和壳体,灌流结构和透析结构固定设置在壳体的内腔,形成一体式连接结构;在壳体顶面设有血液输入端口、底面设有血液输出端口,在壳体的侧面下部设有透析液输入口、侧面中部或上部设有透析液输出口;灌流结构位于壳体的上部,透析结构位于壳体的中部及下部;血液输入端口连通灌流结构的血液输入端,灌流结构的血液输出端连通透析结构的血液输入端,透析结构的血液输出端连通壳体的血液输出端口,形成一体式具有连贯性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功能的血液净化装置。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全过程无污染、连接处稳固安全、重复启动透析装置无需重新排气及操作简单、安全实用等有益效果。
【专利说明】一体式带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结构的血液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体式带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结构的血液净化装置,是一种血液净化的专用的设备。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对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治疗,大多数是采用单一的血液透析方式,通过临床实践观察发现,单一的血液透析治疗方式,对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具有较高的清除效率,治疗效果也较为理想。由于血液透析对血液中的中分子、大分子物质清除效果不理想,例如:①安眠类药物:巴比妥酸盐、苯甲二氮卓、水合三氯乙醛等;②解热镇痛类药物:2_羟基苯甲酸类、对羟基乙酰苯胺、巴米尔;③心血管类:狄戈辛、普鲁卡因酰胺;④抗癌、抗菌类药物。氨苄西林、左旋霉素、雷米封等除草剂、杀虫剂等动植物类药物;⑥尿毒症产生的相应毒素和导致肝性昏迷的代谢毒物等;单一的血液透析无法得到有效清除,因此,单一血液透析对血液中残留有中分子、大分子的病人治疗效果较差。
[0003]通过近年研究及临床实践来看,使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闻患者的生存期限,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可以明显提闻患者的临床生化指标,是一种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的治疗手段。
[0004]现有技术中,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方法,是将常规的血液灌流器用连接管与血液透析器串联起来,构成分立式血液透析及血液灌流血液净化结构。这种分立式血液透析及血液灌流血液净化结构存在如下方面缺点:1、透析器与灌流器连接时容易污染。2、连接不稳会导致连接管脱落引起大出血。3、拆除灌流器后透析器重新灌注时要排气,反复操作有一定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净化血液效果差、操作使用比较麻烦,并且容易受污染等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具有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的一体式血液净化装置。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达到:
[0007]一体式带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结构的血液净化装置,包括灌流结构、透析结构和壳体,其特征在于:灌流结构和透析结构固定设置在壳体的内腔,形成一体式连接结构;在壳体顶面设有血液输入端口、底面设有血液输出端口,在壳体的侧面下部设有透析液输出口、侧面中部或上部设有透析液输出口 ;灌流结构位于壳体的上部,透析结构位于壳体的中部及下部;血液输入端口连通灌流结构的血液输入端,灌流结构的血液输出端连通透析结构的血液输入端,透析结构的血液输出端连通壳体的血液输出端口,形成一体式具有连贯性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功能的血液净化装置。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达到:
[0009]进一步的,所述灌流结构由填充设置在壳体内腔上端部的颗粒状吸附剂层构成;透析结构由设置在壳体内腔的中部及下部的超滤结构层构成,颗粒状吸附剂层的上表面与血液输入端口紧密接触形成连通结构,颗粒状吸附剂层的下表面与超滤结构层的上表面紧密接触形成连通结构,超滤结构层的下表面与血液输入端口紧密接触形成连通结构,超滤结构层的侧表面与透析液输出口、透析液输出口紧密接触形成连通结构。
[0010]进一步的,所述超滤结构层由均匀分布设置的条状中空纤维条构成。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壳体为管状结构。
[0012]进一步的,在灌流结构和透析结构的连接处设有滤网。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吸附剂层由树脂或活性炭颗粒构成,颗粒直径为2_50nm。。
[0014]进一步的,所述的吸附剂层由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颗粒构成。
[0015]进一步的,所述的中空纤维的材料为聚醚砜,中空纤维内孔孔径为0.2mm,壁孔孔径为5_7nm。
[0016]进一步的,所述的壳体由聚碳酸酯制成。
[0017]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和显著效果:
[0018]1、本实用新型由于灌流结构和透析结构固定设置在壳体的内腔,形成一体式连接结构,无需涉及灌流结构与透析结构之间的拆装问题,因此,能够克服现有技术分立式血液透析及血液灌流血液净化结构存在如下方面缺点,具有血液透析及血液灌流全过程无污染、连接处稳固安全、重复启动透析装置无需重新排气及操作简单、安全实用等有益效果。
[0019]2、本实用新型在透析器内设有细小的超滤中空纤维,使中空纤维在透析器内形成超滤层,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但有效的将血液中的大、中、小分子及代谢产物等物质予以清除,同时可以清除血液透析和灌流无法清除的物质,进一步净化血液和改善血液功能,具有良好的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功能。患者经联合治疗后,因尿毒症产生的并发症状相应减轻,不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希望,对患者生活质量、生存率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保证作用。
[0020]3、本实用新型的灌流器和透析器具有超滤,调节酸碱水电解质平衡,并有吸附功能的一体化多功能血液净化器,经模拟实验,它既有透析、超滤功能,也有吸附功能。符合设计标准,在工艺上进行改造,可在临床上更好的应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3]参照图1所示的一体式带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结构的血液净化装置,包括灌流结构1、透析结构2和壳体5,灌流结构I和透析结构2固定设置在壳体5的内腔,形成一体式连接结构;在壳体5顶面设有血液输入端口 6、底面设有血液输出端口 7,在壳体5的侧面下部设有透析液输入口 3、侧面中部或上部设有透析液输出口 4 ;灌流结构I位于壳体的上部,透析结构2位于壳体的中部及下部;血液输入端口 6连通灌流结构I的血液输入端,灌流结构I的血液输出端连通透析结构2的血液输入端,透析结构2的血液输出端连通壳体5的血液输出端口 7,形成一体式具有连贯性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功能的血液净化装置。
[0024]实施例中,所述灌流结构I由填充设置在壳体5内腔上端部的颗粒状吸附剂层8构成;透析结构2由设置在壳体5内腔的中部及下部的超滤结构层91构成,颗粒状吸附剂层8的上表面与血液输入端口 6紧密接触形成连通结构,颗粒状吸附剂层8的下表面与超滤结构层91的上表面紧密接触形成连通结构,超滤结构层91的下表面与血液输入端口 7紧密接触形成连通结构,超滤结构层91的侧表面与透析液输入口 3、透析液输出口 4紧密接触形成连通结构,形成良好的过滤、清洗结构。所述的壳体5为管状结构,壳体5由聚碳酸酯制成。所述超滤结构层91由均匀分布设置的条状中空纤维条9构成。为了透析结构2保持良好的过滤速度和清洗效果,在灌流结构I和透析结构2的连接处设有滤网10。所述的吸附剂层8由树脂或活性炭颗粒构成,颗粒直径为2-50nm或,其所述的吸附剂层8还可由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颗粒构成。所述的中空纤维9的材料为聚醚砜,中空纤维内孔孔径为0.2mm,壁孔孔径为5_7nm。
[0025]上述的灌流器I主要功能把血液中的内源性及外源性毒素清除掉,可以清除中分子及部分大分子物质,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使体液内微循环的平衡和稳定调整到正常水平,在一定程度缓解和治疗疾病的发展进程;透析器2对血液中的小分子代谢产物具有较高的清除率,它可以清除多余的水分,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本实用新型有效的将二者结合成一体,使其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提高其利用率和使用效果,并可降低其生产成本。
[0026]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血液从入端口 6进入灌流结构I内,由灌流结构I内的吸附剂层8的树脂或活性炭颗粒吸附血液中的大、中分子物质及其他物质;然后,血液经灌流结构I进入透析结构2,进入透析结构2时,经过滤网10进行过滤血液中的部分杂质后,再进入透析结构2内的超滤中空纤维条9,利用中空纤维条9清除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同时,在透析结构2内通过在输入口 3加入透析液对透析结构2内的血液进行清洗、净化,清洗和净化后在透析液输出口 4,有效的对尿毒症病患者产生的代谢产物、致病因子、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均有良好的清除功能及改善作用,最后输入患者体内。
[0027]为了进一步确定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本人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实验证明,其实验效果如下:
[0028]实验条件:1000ml血浆加入200mg安定,实验时间4小时。
[0029]实验内容:
[0030]1、净化每小时测定定安的血清结果:
[0031]透析灌流I小时下降37.0%
[0032]透析灌流2小时下降50.9%
[0033]透析灌流3小时下降67.1 %
[0034]透析灌流4小时下降85.4%
[0035]2、净化前后胆红素清除结果:
[0036]透析灌流前:
[0037]总胆红素98.19umol/L
[0038]直接胆红素52.32umol/L
[0039]间接胆红素45.87umol/L
[0040]白蛋白23.6g/L
[0041]透析灌流后
[0042]总胆红素51.95umol/L
[0043]直接胆红素30.26umol/L
[0044]间接胆红素21.69umol/L
[0045]白蛋白16.4g/L
[0046]3、超滤:超滤量1200ml,超滤速度300ml/h。
[0047]所谓的血液灌流,就是指将患者体内的血液借助体外循环,引入内有吸附装置及吸附剂的仪器内,通过人工模拟血液循环,将血液中的内源性及外源性毒素清除掉,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使体液内微循环的平衡和稳定调整到正常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治疗该病的发展进程和程度。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就是把血液灌流器放置在血液透析器的前方,使血液首先通过灌流器,进行吸附,将血液中的大、中分子及其它物质予以清除后,随后血液进入到透析器中,清除血液中含有的小分子物质。血液灌流的特点是可以清除一般情况下通过血液透析无法清除的物质。例如:①安眠类药物:巴比妥酸盐、苯甲二氮卓、水合三氯乙醛等;②解热镇痛类药物:2_羟基苯甲酸类、对羟基乙酰苯胺、巴米尔心血管类:狄戈辛、普鲁卡因酰胺;④抗癌、抗菌类药物。氨苄西林、左旋霉素、雷米封等;⑤除草齐U、杀虫剂等动植物类药物尿毒症产生的相应毒素和导致肝性昏迷的代谢毒物等。
[0048]过去对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往往采用单一的血液透析方式,通过临床实践观察发现,单一的血液透析治疗方式,对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具有较高的清除效率,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但是对血液中的中分子、大分子物质清除效果不理想。而血液灌流的治疗方式改变了单一使用血液透析产生的不足,尤其是对中分子物质的清除要比单一使用血液透析的效果好的多。并且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对血液的净化率仍有待提高,且不具备有调节酸碱及水电解质平衡的功能。
[0049]本实用新型是研制一个具有超滤,调节酸碱水电解质平衡,并有吸附功能的一体化多功能血液净化器。具体方法由厂家生产一种一体化多功能血液净化器,吸附剂用树脂或活性炭。我们已研制出一个多功能血液净化器模型,经模拟实验,它既有透析、超滤功能,也有吸附功能。符合设计标准,在工艺上进行改造,可在临床试用。
【权利要求】
1.一体式带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结构的血液净化装置,包括灌流结构(I)、透析结构(2)和壳体(5),其特征在于:灌流结构(I)和透析结构(2)固定设置在壳体(5)的内腔,形成一体式连接结构;在壳体(5)顶面设有血液输入端口 ¢)、底面设有血液输出端口(7),在壳体(5)的侧面下部设有透析液输入口(3)、侧面中部或上部设有透析液输出口(4);灌流结构(I)位于壳体的上部,透析结构(2)位于壳体的中部及下部;血液输入端口(6)连通灌流结构⑴的血液输入端,灌流结构⑴的血液输出端连通透析结构⑵的血液输入端,透析结构(2)的血液输出端连通壳体(5)的血液输出端口(7),形成一体式具有连贯性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功能的血液净化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带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结构的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流结构⑴由填充设置在壳体(5)内腔上端部的颗粒状吸附剂层⑶构成;透析结构⑵由设置在壳体(5)内腔的中部及下部的超滤结构层(91)构成,颗粒状吸附剂层(8)的上表面与血液输入端口(6)紧密接触形成连通结构,颗粒状吸附剂层(8)的下表面与超滤结构层(91)的上表面紧密接触形成连通结构,超滤结构层(91)的下表面与血液输出端口(7)紧密接触形成连通结构,超滤结构层(91)的侧表面与透析液输入口(3)、透析液输出口(4)紧密接触形成连通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带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结构的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滤结构层(91)由均匀分布设置的条状中空纤维条(9)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体式带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结构的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5)为管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体式带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结构的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灌流结构(I)和透析结构(2)的连接处设有滤网(1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带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结构的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剂层(8)由树脂或活性炭颗粒构成,颗粒直径为2-50nm。
7.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一体式带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结构的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剂层(8)由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颗粒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带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结构的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空纤维(9)的材料为聚醚砜,中空纤维内孔孔径为0.2mm,壁孔孔径为5_7nm0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体式带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结构的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5)由聚碳酸酯制成。
【文档编号】A61M1/14GK203989183SQ201420410256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3日
【发明者】古英明 申请人:古英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