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2544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气管导管,包括导管主体,所述导管主体的近端连接呼吸装置,远端为置入气管部分,所述导管主体上在置入气管部分设有气囊,所述气囊通过一根经过所述导管主体内部后穿出所述导管主体中部外的导管连接至一个充气阀门,所述导管主体上设有用颜色区分并自近端向远端方向依次分布的安全区域和非安全区域。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的气管导管能方便迅速地发现导管位置变化:过深或过浅甚至脱出气管,避免给患者通气过程发生缺氧窒息的状况,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专利说明】一种改进的气管导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器具,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临床使用的气管导管,不管是普通PVC材质还是加强型气管导管,均存在一个致命风险;由于变动体位、转移患者、操作失误等原因,导管会发生插入过深或过浅的问题,均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插入过深,将导致单肺通气,造成患者呼吸道阻力增高甚至缺氧,进而危及患者生命;插入过浅,则会导致导管脱出气管而发生缺氧窒息,危及生命,所以及时发现导管插入过深或过浅就十分重要,但由于长期以来,并没有在这方面有简单而有效的设计能够早期发现导管位置异常,导致目前大部分情况下,患者出现缺氧等症状时才有可能发现问题,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气管导管,能方便迅速地发现导管位置变化:过深或过浅甚至脱出气管,避免给患者通气过程发生缺氧窒息的状况,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的气管导管,包括导管主体,所述导管主体的近端连接呼吸装置,远端为置入气管部分,所述导管主体上在置入气管部分设有气囊,所述气囊通过一根经过所述导管主体内部后穿出所述导管主体中部外的导管连接至一个充气阀门,所述导管主体上设有用颜色区分并自近端向远端方向依次分布的安全区域和非安全区域。
[0005]由于用颜色区分出了安全区域和非安全区域,从而在插管时能够简单方便清楚地观察到气管导管的插入状态以及控制气管导管的插入深度,术中及术后亦能很方便迅速地发现导管位置变化如过深或过浅甚至脱出气管,从而能够避免给患者通气过程发生缺氧窒息的状况,极大的提高了使用气管导管的安全性,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减轻了临床工作。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非安全区域包括用颜色区分并自近端向远端方向依次分布的警示区域和危险区域。通过将非安全区域进一步分为警示区域和危险区域,一旦气管导管不在安全的位置可以及时警示医务人员进行处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使用气管导管的安全性,进一步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进一步减轻了临床工作。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全区域是用绿色表示的安全区域,所述警示区域是用紫色表示的警示区域,所述危险区域是用红色表示的危险区域。采用红、绿、紫三种颜色,是因为红绿紫三种颜色波长较长,人眼容易识别,易于分辨,且跟人们的习惯相吻合:绿色代表安全,紫色及红色代表警戒和危险,进一步提高了使用气管导管的安全性,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减轻了临床工作。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管主体呈弧形,所述导管主体的内径为5.5_,所述安全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8cm,所述安全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4cm,所述安全区域的远端是所述警示区域的近端,所述警示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4cm,所述警示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2cm,所述警示区域的远端是所述危险区域的近端,所述危险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2cm,所述危险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8cm。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管主体呈弧形,所述导管主体的内径为
6.0_,所述安全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9cm,所述安全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5cm,所述安全区域的远端是所述警示区域的近端,所述警示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5cm,所述警示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3cm,所述警示区域的远端是所述危险区域的近端,所述危险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3cm,所述危险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9cm。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管主体呈弧形,所述导管主体的内径为
6.5_,所述安全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21cm,所述安全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7cm,所述安全区域的远端是所述警示区域的近端,所述警示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7cm,所述警示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5cm,所述警示区域的远端是所述危险区域的近端,所述危险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5cm,所述危险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1cm。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管主体呈弧形,所述导管主体的内径为
7.0_,所述安全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24cm,所述安全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9cm,所述安全区域的远端是所述警示区域的近端,所述警示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9cm,所述警示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7cm,所述警示区域的远端是所述危险区域的近端,所述危险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7cm,所述危险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3cm。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管主体呈弧形,所述导管主体的内径为
7.5_,所述安全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25cm,所述安全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20cm,所述安全区域的远端是所述警示区域的近端,所述警示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20cm,所述警示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8cm,所述警示区域的远端是所述危险区域的近端,所述危险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8cm,所述危险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4cm。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管主体呈弧形,所述导管主体的内径为
8.0_,所述安全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26cm,所述安全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21cm,所述安全区域的远端是所述警示区域的近端,所述警示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21cm,所述警示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9cm,所述警示区域的远端是所述危险区域的近端,所述危险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9cm,所述危险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5cm。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管主体呈弧形,所述导管主体的内径为
8.5_,所述安全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26cm,所述安全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22cm,所述安全区域的远端是所述警示区域的近端,所述警示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22cm,所述警示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20cm,所述警示区域的远端是所述危险区域的近端,所述危险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20cm,所述危险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6cm。
[0015]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上述结构后,其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导管主体上设有用颜色区分并自近端向远端方向依次分布的安全区域和非安全区域,因此,本实用新型能方便迅速地发现导管位置变化:过深或过浅甚至脱出气管,避免给患者通气过程发生缺氧窒息的状况,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根据具体情况,不同内径的导管主体采用不同弧长的安全区域、警示区域和危险区域,从而可以与不同身高的人进行匹配,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临床上使用气管导管的安全性,还进一步减轻了本来就超负荷运转的临床工作,并且,本实用新型采用红、绿、紫三种颜色,是因为红绿紫三种颜色波长较长,人眼容易识别,易于分辨,且跟人们的习惯相吻合:绿色代表安全,紫色及红色代表警戒和危险,进一步提高了使用气管导管的安全性,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减轻了临床工作,其临床使用效果更佳。
[0017]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0020]实施例1:
[0021]请参考图1,所述的改进的气管导管包括导管主体I,所述导管主体I的近端11连接呼吸装置如呼吸机、麻醉机、简易呼吸囊等等,远端为置入气管部分12。所述导管主体I上在置入气管部分12设有气囊13,所述气囊13通过一根经过所述导管主体I内部后穿出所述导管主体I中部外的导管14连接至一个充气阀门15。所述导管主体I上设有用颜色区分并自近端向远端方向依次分布的安全区域16和非安全区域17。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非安全区域17包括用颜色区分并自近端向远端方向依次分布的警示区域17a和危险区域17b。更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安全区域16是用绿色表示的安全区域,绿色表示导管主体I在患者气管内的位置正确,深度合适;所述警示区域17a是用紫色表示的警示区域,紫色表示导管主体I在患者气管内的位置偏浅,需要及时处理,否则导管有可能脱出;所述危险区域17b是用红色表示的危险区域,红色表示导管主体I在患者气管内的位置极浅,可能已经脱出,需要紧急处理。所述的安全区域16、警示区域17a和危险区域17b也可以用绿色、紫色和红色之外的其他三种颜色组合,或者绿色、紫色和红色中的任意两种与其他颜色进行组合,只要能够区分安全区域16、警示区域17a和危险区域17b即可。
[0022]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导管主体I呈弧形,所述导管主体I的内径为5.5_,所述安全区域16的近端(用A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18cm,所述安全区域16的远端(用B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14cm,所述安全区域16的远端(用B表示)是所述警示区域17a的近端(用B表示),所述警示区域17a的近端(用B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14cm,所述警示区域17a的远端(用C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12cm,所述警示区域17a的远端(用C表示)是所述危险区域17b的近端(用C表示),所述危险区域17b的近端(用C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12cm,所述危险区域17b的远端(用D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8cm。
[0023]实施例2:
[002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导管主体I的内径为6.0mm,所述安全区域16的近端(用A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19cm,所述安全区域16的远端(用B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15cm,所述安全区域16的远端(用B表示)是所述警示区域17a的近端(用B表示),所述警示区域17a的近端(用B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15cm,所述警示区域17a的远端(用C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13cm,所述警示区域17a的远端(用C表示)是所述危险区域17b的近端(用C表示),所述危险区域17b的近端(用C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13cm,所述危险区域17b的远端(用D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9cm。
[0025]实施例3:
[002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导管主体I的内径为6.5_,所述安全区域16的近端(用A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21cm,所述安全区域16的远端(用B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17cm,所述安全区域16的远端(用B表示)是所述警示区域17a的近端(用B表示),所述警示区域17a的近端(用B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17cm,所述警示区域17a的远端(用C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15cm,所述警示区域17a的远端(用C表示)是所述危险区域17b的近端(用C表示),所述危险区域17b的近端(用C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15cm,所述危险区域17b的远端(用D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11cm。
[0027]实施例4:
[002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导管主体I的内径为7.0_,所述安全区域16的近端(用A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24cm,所述安全区域16的远端(用B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19cm,所述安全区域16的远端(用B表示)是所述警示区域17a的近端(用B表示),所述警示区域17a的近端(用B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19cm,所述警示区域17a的远端(用C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17cm,所述警示区域17a的远端(用C表示)是所述危险区域17b的近端(用C表示),所述危险区域17b的近端(用C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17cm,所述危险区域17b的远端(用D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13cm。
[0029]实施例5:
[003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导管主体I的内径为7.5mm,所述安全区域16的近端(用A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25cm,所述安全区域16的远端(用B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20cm,所述安全区域16的远端(用B表示)是所述警示区域17a的近端(用B表示),所述警示区域17a的近端(用B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20cm,所述警示区域17a的远端(用C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18cm,所述警示区域17a的远端(用C表示)是所述危险区域17b的近端(用C表示),所述危险区域17b的近端(用C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18cm,所述危险区域17b的远端(用D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14cm。
[0031]实施例6:
[003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导管主体I的内径为8.0_,所述安全区域16的近端(用A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26cm,所述安全区域16的远端(用B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21cm,所述安全区域16的远端(用B表示)是所述警示区域17a的近端(用B表示),所述警示区域17a的近端(用B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21cm,所述警示区域17a的远端(用C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19cm,所述警示区域17a的远端(用C表示)是所述危险区域17b的近端(用C表示),所述危险区域17b的近端(用C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19cm,所述危险区域17b的远端(用D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15cm。
[0033]实施例7:
[003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导管主体I的内径为8.5_,所述安全区域16的近端(用A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26cm,所述安全区域16的远端(用B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22cm,所述安全区域16的远端(用B表示)是所述警示区域17a的近端(用B表示),所述警示区域17a的近端(用B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22cm,所述警示区域17a的远端(用C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20cm,所述警示区域17a的远端(用C表示)是所述危险区域17b的近端(用C表示),所述危险区域17b的近端(用C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20cm,所述危险区域17b的远端(用D表示)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12之间的弧长是16cm。
[0035]上述的实施例1至实施例7是根据不同内径的导管主体I采用不同弧长的安全区域16、警示区域17a和危险区域17b,从而可以与不同身高的人进行匹配,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临床上使用气管导管的安全性,还进一步减轻了本来就超负荷运转的临床工作。
[0036]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权利要求】
1.一种改进的气管导管,包括导管主体,所述导管主体的近端连接呼吸装置,远端为置入气管部分,所述导管主体上在置入气管部分设有气囊,所述气囊通过一根经过所述导管主体内部后穿出所述导管主体中部外的导管连接至一个充气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主体上设有用颜色区分并自近端向远端方向依次分布的安全区域和非安全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安全区域包括用颜色区分并自近端向远端方向依次分布的警示区域和危险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区域是用绿色表示的安全区域,所述警示区域是用紫色表示的警示区域,所述危险区域是用红色表示的危险区域。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改进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主体呈弧形,所述导管主体的内径为5.5mm,所述安全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8cm,所述安全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4cm,所述安全区域的远端是所述警示区域的近端,所述警示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4cm,所述警示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2cm,所述警示区域的远端是所述危险区域的近端,所述危险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2cm,所述危险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8cm。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改进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主体呈弧形,所述导管主体的内径为6.0mm,所述安全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9cm,所述安全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5cm,所述安全区域的远端是所述警示区域的近端,所述警示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5cm,所述警示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3cm,所述警示区域的远端是所述危险区域的近端,所述危险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3cm,所述危险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9cm。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改进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主体呈弧形,所述导管主体的内径为6.5mm,所述安全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21cm,所述安全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7cm,所述安全区域的远端是所述警示区域的近端,所述警示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7cm,所述警示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5cm,所述警示区域的远端是所述危险区域的近端,所述危险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5cm,所述危险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1cm。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改进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主体呈弧形,所述导管主体的内径为7.0mm,所述安全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24cm,所述安全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9cm,所述安全区域的远端是所述警示区域的近端,所述警示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9cm,所述警示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7cm,所述警示区域的远端是所述危险区域的近端,所述危险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7cm,所述危险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3cm。
8.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改进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主体呈弧形,所述导管主体的内径为7.5mm,所述安全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25cm,所述安全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20cm,所述安全区域的远端是所述警示区域的近端,所述警示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20cm,所述警示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8cm,所述警示区域的远端是所述危险区域的近端,所述危险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8cm,所述危险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4cm。
9.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改进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主体呈弧形,所述导管主体的内径为8.0mm,所述安全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26cm,所述安全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21cm,所述安全区域的远端是所述警示区域的近端,所述警示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21cm,所述警示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9cm,所述警示区域的远端是所述危险区域的近端,所述危险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9cm,所述危险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5cm。
10.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改进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主体呈弧形,所述导管主体的内径为8.5mm,所述安全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26cm,所述安全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22cm,所述安全区域的远端是所述警示区域的近端,所述警示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22cm,所述警示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20cm,所述警示区域的远端是所述危险区域的近端,所述危险区域的近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20cm,所述危险区域的远端与置入气管部分的末端之间的弧长是16cm。
【文档编号】A61M16/04GK203954400SQ201420417288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5日
【发明者】沈宁, 林思琪 申请人:沈宁, 林思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