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安全防护气囊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94885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髋关节安全防护气囊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髋关节安全防护气囊装置,包括盒体、上盖及气囊;盒体包括开口端;所述上盖的一侧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盒体的开口端,所述上盖扣合于所述盒体的开口端,以将所述开口端遮盖,所述上盖与所述盒体共同围成收容腔;所述气囊能够折叠并收容于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气囊与所述盒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对所述气囊充气可使所述气囊顶开所述上盖,并在所述盒体外形成气垫状结构。上述髋关节安全防护气囊装置中,上盖可相对于盒体转动,以使上盖扣合于盒体的开口端,并将开口端遮盖。防止在非使用状态下,柔性的气囊从盒体中滑落,提高了整个髋关节安全防护气囊装置的可靠性。
【专利说明】髋关节安全防护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个人防护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髋关节安全防护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机体的衰老,人们特别是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都会受到严重影响,跌倒就是“罪魁祸首”之一。跌倒是指突发、不自主、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面或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平面上。
[0003]跌倒在老年人群中非常普遍,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独立生活能力,并造成了老年人心理上的压力和恐惧。跌倒往往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带来巨大的损害,有时造成的后果对老年人来说甚至是致命的。据统计,90%的髋部骨折是由跌倒引起。髋骨骨折主要包括股骨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两种,人类的股骨大转子仅位于臀部后外侧皮下,缺乏软组织保护,呈长方形,其后上面无任何结构附着,位于股骨颈的后上部。大转子的位置表浅,因而直接暴力引起骨折的机会较大。老年人在侧后方跌倒时,往往是一侧髋部首先着地,同时存在大腿内收,这时候大转子部位会更加突出。由于该部位缺少软组织缓冲,这样就会使股骨大转子区域直接触地受力,出现股骨转子间骨折。因为股骨颈有向前12-15度的前倾角,跌倒时如果股骨大转子受力部位较广泛且没有发生股骨转子骨折,那么暴力就会沿股骨颈向上传递,将上半身重力和地面的撞击在股骨颈部位形成剪力,从而发生股骨颈骨折,特别是患有骨质疏松的老人极易发生此类骨折。
[0004]传统的用于人体安全防护的装置,其大多集中在防护衣的设计,这对穿戴者而言是非常不方便的。在传统的用于人体安全防护的装置中,其气囊采用折叠的方式放置于安装盒内,待使用时才将其展开,并且在充气后能通过排气孔将气体释放出来,完后将气囊再次折叠回原安装盒内重复使用。气囊的折叠放置方式存在气囊从安装盒内滑落出来的可能,影响装置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5]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气囊滑落的髋关节安全防护气囊装置。
[0006]一种髋关节安全防护气囊装置,包括:
[0007]盒体,包括开口端;
[0008]上盖,所述上盖的一侧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盒体的开口端,所述上盖扣合于所述盒体的开口端,以将所述开口端遮盖,所述上盖与所述盒体共同围成收容腔;及
[0009]气囊,所述气囊能够折叠并收容于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气囊与所述盒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对所述气囊充气可使所述气囊顶开所述上盖,并在所述盒体外形成气垫状结构。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盖为软质塑胶上盖。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囊上设有入气口。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气囊相连通的导气管,所述导气管通过所述入气口与所述气囊内部相导通。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囊上开设有两个入气口,所述导气管包括主气管及由所述两个支气管,两个所述支气管均与所述主气管相连通,且两个所述支气管分别通过两个所述入气口连通于所述气囊内部。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给气囊充气的气瓶及用于刺破气瓶的驱动舵机,所述气瓶与所述导气管连通,所述驱动舵机设置于所述气瓶的一侧。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囊包括两个相对的侧壁,所述两个相对的侧壁中部相连接形成连接部。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相对的侧壁中部多处相连接,以形成多个连接部。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囊为尼龙气囊或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气囊。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盒体为软质塑胶盒体。
[0019]上述髋关节安全防护气囊装置,与传统的防护气囊装置相比,至少具备以下优占-
^ \\\.
[0020]首先,上述髋关节安全防护气囊装置中,上盖可相对于盒体转动,以使上盖扣合于盒体的开口端,并将开口端遮盖。防止在非使用状态下,柔性的气囊从盒体中滑落,提高了整个髋关节安全防护气囊装置的可靠性。在使用者跌倒时,对气囊充气可使气囊顶开上盖,并在盒体外形成气垫状结构。气垫状结构的气囊可以起到缓冲作用,有效保护人体的髋关节位置。
[0021]此外,在气囊上设置连接部,使得气囊所需的充气量较少。并且多个连接部在气囊上均匀分布,能够使得充气的气囊区域能给人以足够的防护作用。并且,连接部还可防止气囊因短时间内充气不均匀,在气体瞬间冲击下发生破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髋关节安全防护气囊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所示髋关节安全防护气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1所示髋关节安全防护气囊装置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图1所示髋关节安全防护气囊装置中气囊的俯视图;
[0026]图5为图1所示髋关节安全防护气囊装置中气囊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2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0]请参阅图1,一实施例中的髋关节安全防护气囊装置100,用于挂设于人体腰部的两侧,以在人们跌倒时,对人体的髋部进行保护。
[0031]请一并参阅图2,髋关节安全防护气囊装置100包括盒体110、上盖130及气囊150。
[0032]盒体110包括开口端112。上盖130的一侧可转动地设置于盒体110的开口端112。上盖130扣合于盒体110的开口端112,以将开口端112遮盖,上盖130与盒体110共同围成收容腔(图未标)。气囊150能够折叠并收容于与收容腔内。气囊150与盒体11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0033]上盖130可相对于盒体110转动,以使上盖130扣合于盒体110的开口端112,并将开口端112遮盖,防止在非使用状态下,柔性的气囊150从盒体110中滑落,提高了整个髋关节安全防护气囊装置100的可靠性。
[0034]对气囊150充气可使气囊150顶开上盖130,并在盒体110外形成气垫状结构。当人们跌倒时,气垫状结构的气囊150可以起到缓冲作用,有效保护人体的髋关节位置。气囊150具体可为尼龙气囊150或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气囊150。
[0035]具体的,上盖130及盒体110上均可设置有磁性连接件(图未示),以使上盖130与盒体110之间通过磁性连接的方式进行扣合。或者,上盖130及盒体110上均设有相对应的卡合件(图未示),通过上盖130及盒体110上卡合件间的卡合,以使上盖130与盒体110间扣合。
[0036]需要指出的是,上盖130及盒体110之间的扣合力要远小于对气囊150充气时气囊150对上盖130的冲击力,以使气囊150能够顶开上盖130。因此,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上盖130为软质塑胶上盖130,盒体110为软质塑胶材料盒体110。上盖130及盒体110均采用的软质塑胶材料,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够将折叠状态的气囊150关在盒体110内,同时也能够保证气囊150在充气展开过程中,扣合的上盖130能在气囊150的作用力下被打开。即,上盖130对气囊150展开过程不会产生限制作用。
[0037]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上盖130及盒体110不限于软质塑胶材料,还可为其它软质材料。
[0038]请一并参阅图3,气囊150上设有入气口 152。髋关节安全防护气囊装置100还包括与气囊150相连通的导气管170,导气管170通过入气口 152与气囊150内部相导通。
[0039]具体的,气囊150上开设有两个入气口 152。导气管170包括主气管172及由两个支气管174,两个支气管174均与主气管172相连通,且两个支气管174分别通过两个入气口 152连通于气囊150内部。
[0040]在充气时,通过两个入气口 152对气囊150内部进行充气,使气囊150膨胀开,并快速从盒体I1内弹出。放气时,气囊150中的气体可从入气口 152排放出来,使用者可将气囊150重新折叠并放置于盒体110中。
[0041]髋关节安全防护气囊装置100还包括用于给气囊150充气的气瓶(图未示)及用于刺破气瓶的驱动舵机(图未不)。气瓶与导气管170连通,驱动舵机设置于气瓶的一侧。在使用者跌倒时,外部的检测预警模块给驱动舵机发送指令,使驱动舵机刺破气瓶,将气瓶中的气体经导气管170释放至气囊150中。
[0042]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气囊150包括两个相对的侧壁154,两个相对的侧壁154中部相连接形成连接部156。
[0043]具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154中部多处相连接,以形成多个连接部156。多个连接部156在气囊150上均匀分布。连接部156可以通过侧壁粘合缝制形成。
[0044]在气囊150上设置连接部156,使得气囊150所需的充气量较少。并且多个连接部156在气囊150上均匀分布,能够使得充气的气囊150区域能给人以足够的防护作用。此夕卜,连接部156还可防止气囊150因短时间内充气不均匀,在气体瞬间冲击下发生破裂。
[0045]上述髋关节安全防护气囊装置100,与传统的防护气囊装置相比,至少具备以下优占-
^ \\\.
[0046]首先,上述髋关节安全防护气囊装置100中,上盖130可相对于盒体110转动,以使上盖130扣合于盒体110的开口端112,并将开口端112遮盖。防止在非使用状态下,柔性的气囊150从盒体110中滑落,提高了整个髋关节安全防护气囊装置100的可靠性。在使用者跌倒时,对气囊150充气可使气囊150顶开上盖130,并在盒体110外形成气垫状结构。气垫状结构的气囊150可以起到缓冲作用,有效保护人体的髋关节位置。
[0047]此外,在气囊150上设置连接部156,使得气囊150所需的充气量较少。并且多个连接部156在气囊150上均匀分布,能够使得充气的气囊150区域能给人以足够的防护作用。并且,连接部156还可防止气囊150因短时间内充气不均匀,在气体瞬间冲击下发生破m
? ο
[004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髋关节安全防护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体,包括开口端; 上盖,所述上盖的一侧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盒体的开口端,所述上盖扣合于所述盒体的开口端,以将所述开口端遮盖,所述上盖与所述盒体共同围成收容腔 '及 气囊,所述气囊能够折叠并收容于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气囊与所述盒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对所述气囊充气可使所述气囊顶开所述上盖,并在所述盒体外形成气垫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髋关节安全防护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为软质塑胶上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髋关节安全防护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上设有入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髋关节安全防护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气囊相连通的导气管,所述导气管通过所述入气口与所述气囊内部相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髋关节安全防护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上开设有两个入气口,所述导气管包括主气管及由所述两个支气管,两个所述支气管均与所述主气管相连通,且两个所述支气管分别通过两个所述入气口连通于所述气囊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髋关节安全防护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给气囊充气的气瓶及用于刺破气瓶的驱动舵机,所述气瓶与所述导气管连通,所述驱动舵机设置于所述气瓶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髋关节安全防护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包括两个相对的侧壁,所述两个相对的侧壁中部相连接形成连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髋关节安全防护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相对的侧壁中部多处相连接,以形成多个连接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髋关节安全防护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为尼龙气囊或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气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髋关节安全防护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为软质塑胶盒体。
【文档编号】A61F5/00GK204033547SQ201420475155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0日
【发明者】赵国如, 张静, 刘小明, 侯志鹏, 林玉娟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