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固定留置针的导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96247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固定留置针的导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固定留置针的导管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可张开和闭合的右固定构件和左固定构件,所述右固定构件和左固定构件铰接;所述右固定构件上开有右沉槽,右沉槽的底部联通有右通道槽,右沉槽内具有右斜坡,所述右斜坡从右沉槽靠近顶部的位置延伸到右沉槽靠近底部的位置,所述左固定构件上开有右沉槽,左沉槽的底部联通有左通道槽,左通道槽内具有左斜坡,左斜坡从左沉槽靠近顶部的位置延伸到左沉槽靠近底部的位置,右沉槽和左沉槽能够形成完整的沉槽,左通道槽和右通道槽能够形成圆形通道,左斜坡和右斜坡能够形成斜坡结构。
【专利说明】 一种方便固定留置针的导管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方便固定留置针的导管固定
目.0

【背景技术】
[0002]在使用导管的过程中,导管输出端置一般会外接留置针,留置针一般倾斜的固定在人体表面,一般是采用绷带进行缠绕,采用此种方式,很难将导管输出端和留置针固定,而且一些比较爱活动的人群,如孩童等;在孩童的活动过程中,孩童往往活动,往往造成留置针损坏,影响治疗。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固定留置针的导管固定装置,该方便固定留置针的导管固定装置,可方便的进行导管的固定,避免留置针受到碰触,影响使用。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方便固定留置针的导管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可张开和闭合的右固定构件和左固定构件,所述右固定构件和左固定构件铰接;所述右固定构件上开有右沉槽,右沉槽的底部联通有右通道槽,右沉槽内具有右斜坡,所述右斜坡从右沉槽靠近顶部的位置延伸到右沉槽靠近底部的位置,
[0006]所述左固定构件上开有右沉槽,左沉槽的底部联通有左通道槽,左通道槽内具有左斜坡,左斜坡从左沉槽靠近顶部的位置延伸到左沉槽靠近底部的位置,
[0007]右沉槽和左沉槽能够形成完整的沉槽结构,左通道槽和右通道槽能够形成完整的圆形通道,左斜坡和右斜坡能够形成完整的斜坡结构。
[0008]以下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9]右固定构件上连接有能将右沉槽罩起的右护罩;左固定构件上连接有能将左沉槽罩起的左护罩;右固定构件和左固定构件闭合后,右护罩和左护罩能够形成半球形的护罩。
[0010]所述左固定构件上固定设有插接件,所述右固定构件设有与插接件相配合的插孔。
[0011]所述右固定构件和左固定构件的对称位置上连接有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的底部设有粘接胶层。
[0012]在实际使用时,将右固定构件和左固定构件张开,将导管的输出端置于右固定构件和左固定构件之间,由于导管输出端置一般会外接留置针,留置针一般倾斜的固定在人体表面,闭合右固定构件和左固定构件,留置针置于沉槽结构内,留置针靠在斜坡结构上,导管的输出端被夹持在圆形通道内,从而将留置针和导管固定住;右护罩和左护罩可以将留置针封闭保护起来,防止由于外力造成的留置针的移动,造成人体的损害。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附图1为一种方便固定留置针的导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2为第一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3为附图2的A向视图;
[0017]附图4为第二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5为附图4的俯视图;
[0019]附图6为第三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
[0021]1-左固定构件;2_右固定构件;3_连接构件;4_第一固定组件;5_插接件;6-铰接轴;7_连接带;8_第二固定组件;9_第三固定组件;31_粘接胶层;81_固定块部;82_导管槽;83_导轨;84_移动构件;85_按压构件;86_弹性构件;87_倾斜部;101_右护罩;
102-右沉槽;103_右通道槽;104_右斜坡;201-左护罩;203_左通道槽;204_左斜坡;205-左沉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实施例,如附图1所示,一种方便固定留置针的导管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组件4,第一固定组件4连接有第二固定构件8和第三固定构件9,第一固定组件4、第二固定构件8和第三固定构件9通过连接带7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组件4包括可张开和闭合的右固定构件2和左固定构件1,右固定构件2和左固定构件I闭合后形成完整的楔形结构;所述第二固定构件8和第三固定构件9的两侧设有用于和皮肤粘连的连接贴10,所述连接贴10上设有若干个透气孔。
[0023]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所述右固定构件2和左固定构件I通过铰接轴6铰接;所述右固定构件2上开有右沉槽102,右沉槽102的底部联通有右通道槽103,右沉槽102内具有右斜坡104,所述右斜坡104从右沉槽102靠近顶部的位置延伸到右沉槽102靠近底部的位置,右固定构件2上连接有能将右沉槽102罩起的右护罩101 ;所述左固定构件I上开有右沉槽205,左沉槽205的底部联通有左通道槽203,左通道槽203内具有左斜坡204,从左沉槽205靠近顶部的位置延伸到左沉槽205靠近底部的位置,左固定构件I上连接有能将左沉槽205起的左护罩201。
[0024]右固定构件2和左固定构件I闭合后,右沉槽102和左沉槽205能够形成完整的沉槽结构,左通道槽203和右通道槽103能够形成完整的圆形通道,左斜坡204和右斜坡104能够形成完整的斜坡结构,右护罩101和左护罩201能够形成半球形的护罩。
[0025]在实际使用时,将右固定构件2和左固定构件I张开,将导管的输出端置于右固定构件2和左固定构件I之间,由于导管输出端置一般会外接留置针,留置针一般倾斜的固定在人体表面,闭合右固定构件2和左固定构件1,留置针置于沉槽结构内,留置针靠在斜坡结构上,导管的输出端被夹持在圆形通道内,从而将留置针和导管固定住。
[0026]右护罩101和左护罩201可以将留置针封闭保护起来,防止由于外力造成的留置针的移动,造成人体的损害。
[0027]所述右固定构件2和左固定构件I的对称位置上连接有连接构件3,所述连接构件3的底部设有粘接胶层31,连接构件3为无纺布层。
[0028]所述左固定构件I上固定设有插接件5,所述右固定构件2设有与插接件5相配合的插孔;
[0029]如附图4和附图5所示,所述第二固定组件8包括固定块部81,所述固定块部81的一侧具有倾斜部87,所述固定块部81上设有导管槽82,导管槽82的两侧设有导轨83,所述导轨83上设有可在导轨83上滑动的移动构件84,所述移动构件84之间设有按压构件85ο
[0030]倾斜部87使导管可顺利的置于导轨槽内,防止固定块部81的边缘对导管的切割,造成导管破裂。
[0031]移动构件84为块状结构,所述按压构件85为板状结构,所述按压构件85的边缘设有弹性材料制成弹性构件86,所述弹性构件86向下弯曲。
[0032]弹性构件86的设置,可方便的固定导流管,使导流管在导管槽82尽量平整,不翘起,如果在导管使用时,导管有翘起,可将移动构件置于翘起位置处,使导管顺畅的置于导管槽82内。
[0033]如附图6所示,第三固定组件9包括固定块部81,所述固定块部81上设有导管槽82,导管槽82的两侧设有导轨83,所述导轨83上设有可在导轨83上滑动的移动构件84,所述移动构件84之间设有按压构件85。
[0034]移动构件84为块状结构,所述按压构件85为板状结构,所述按压构件85的边缘设有弹性材料制成弹性构件86,所述弹性构件86向下弯曲。
【权利要求】
1.一种方便固定留置针的导管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组件(4),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组件(4)包括可张开和闭合的右固定构件(2)和左固定构件(1),所述右固定构件(2)和左固定构件(I)铰接;所述右固定构件(2)上开有右沉槽(102),右沉槽(102)的底部联通有右通道槽(103),右沉槽(102)内具有右斜坡(104),所述右斜坡(104)从右沉槽(102)靠近顶部的位置延伸到右沉槽(102)靠近底部的位置, 所述左固定构件(I)上开有右沉槽(205 ),左沉槽(205 )的底部联通有左通道槽(203 ),左通道槽(203)内具有左斜坡(204),左斜坡(204)从左沉槽(205)靠近顶部的位置延伸到左沉槽(205)靠近底部的位置, 右固定构件(2)和左固定构件(I)闭合后,右沉槽(102)和左沉槽(205)能够形成沉槽结构,左通道槽(203)和右通道槽(103)能够形成圆形通道,左斜坡(204)和右斜坡(104)能够形成斜坡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固定留置针的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右固定构件(2)上连接有能将右沉槽(102)罩起的右护罩(101);左固定构件(I)上连接有能将左沉槽(205)罩起的左护罩(201);右固定构件(2)和左固定构件(I)闭合后,右护罩(101)和左护罩(201)能够形成半球形的护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固定留置针的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固定构件(I)上固定设有插接件(5),所述右固定构件(2)设有与插接件(5)相配合的插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固定留置针的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固定构件(2)和左固定构件(I)的对称位置上连接有连接构件(3),所述连接构件(3)的底部设有粘接胶层(31)。
【文档编号】A61M25/02GK204170268SQ201420506387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4日
【发明者】秦晓林, 周新艳 申请人:秦晓林, 周新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