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引流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99369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负压引流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筒,所述引流筒内设置有推杆,所述引流筒的一端设置有针头,所述引流筒的另一端设置有卷边,所述推杆的外壁上设置有多圈环形凹槽,所述卷边至少一侧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阻挡片,所述空腔内还设有驱使所述阻挡片伸出空腔后卡在环形凹槽内的压缩弹簧。本实用新型的负压引流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持续引流、减少感染风险、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的优点。
【专利说明】负压引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负压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负压引流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基本操作技能,目前,临床实际工作中常用的负压引流器是变形塑料容器,这种负压引流器的负压恒定,不能随时调整。另外也有利用现有注射器作为负压引流器,但在每次使用过程中,需要人为持续的固定住推杆而维持针筒内的负压,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在每次排空积液时都需要拔掉针筒连接管处的引流管,操作麻烦,且容易污染管道,不符合无菌操作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持续引流、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的负压引流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筒,所述引流筒内设置有推杆,所述引流筒的一端设置有针头,所述引流筒的另一端设置有卷边,所述推杆的外壁上设置有多圈环形凹槽,所述卷边至少一侧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阻挡片,所述空腔内还设有驱使所述阻挡片伸出空腔后卡在环形凹槽内的压缩弹簧。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7]所述卷边上设有与所述空腔相通的L型槽,所述L型槽由横槽和竖槽组成,所述阻挡片远离推杆的一端铰接有挡片,所述挡片突出所述L型槽并在L型槽的竖槽内滑动,当所述挡片滑动至L型槽的横槽内时,所述挡片转动置于所述L型槽的横槽内并与横槽的侧壁相抵。
[0008]所述卷边包括相互贴合且紧固的上卷边和下卷边,所述空腔包括供所述阻挡片滑动的第一空腔和安装所述压缩弹簧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均设置在所述上卷边的下表面。
[0009]所述阻挡片的前端设置成与所述环形凹槽相匹配的弧形状。
[0010]所述针头处设置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其中一个出口与所述引流筒的内腔连通,另一个出口设有引流容器。
[0011]所述引流容器为引流袋。
[0012]所述弓I流容器上设置有排污阀。
[0013]所述弓I流容器上设置有容量刻度线。
[0014]所述引流筒的外壁上设置有容量刻度线。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16]1、本实用新型的负压引流装置,在使用时,将推杆朝引流筒外部抽出至一定位置时,将阻挡片卡设在推杆的环形凹槽内,限制推杆的运动,此时引流筒的内腔则会维持一定的负压,将伤口处的积液持续吸入至引流筒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持续不断的将积液通过针头吸入至引流筒内,且阻挡片将推杆固定后,不需要人为操作,大大节省了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推杆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环形凹槽,方便调节推杆伸出引流筒的长度,从而能够精准的调节引流筒内部的负压大小,从而调整积液的吸入速度以及容量。
[0017]2、本实用新型的负压引流装置,阻挡片上设置有挡片,挡片在卷边的L型槽内滑动,将挡片滑至L型槽的横槽内时,转动挡片置于横槽内,且挡片与横槽一侧的侧壁相抵,此时阻挡片在挡片的限位作用下而固定住,从而方便推杆的自由滑动。
[0018]3、本实用新型的负压引流装置,阻挡片的前端设置成与环形凹槽相匹配的弧形状,其限位效果好,阻挡牢靠。
[0019]4、本实用新型的负压引流装置,针头处设置有三通阀,三通阀的一个出口与用于盛放积液的引流容器相通,当引流筒内积液存满后,将引流筒内的积液排至引流容器内,从而不需要对连接至伤口处的引流管进行处理,从而减少其感染的风险;另外引流容器上设置有排污阀,能够将积液从引流容器内排出,方便持续进行积液引流工作。
[0020]5、本实用新型的负压引流装置,在引流筒的外壁上以及引流容器上均设置有容量刻度线,能够方便对排出的积液量进行观察,从而方便对伤口情况进行诊断。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引流筒的剖视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卷边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阻挡片卡设环形凹槽内)。
[002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卷边的俯视结构示意图(挡片滑设于L型槽的横槽内)。
[0025]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卷边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图3的A-A剖视图。
[0027]图7为图4的B-B剖视图。
[0028]图中标号表不:1、引流筒;11、针头;12、卷边;121、阻挡片;1211、挡片;122、压缩弹簧;123、L型槽;1231、竖槽;1232、横槽;124、铆钉;125、空腔;1251、第一空腔;1252、第二空腔;126、上卷边;127、下卷边;2、推杆;21、环形凹槽;3、三通阀;4、引流容器;41、排污阀;42、容量刻度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30]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筒1,引流筒I内设置有推杆2,推杆2在引流筒I内滑动,引流筒I的一端设置有针头11,针头11通过导管连接至伤口处,引流筒I的另一端设置有卷边12,推杆2的外壁上设置有多圈环形凹槽21,卷边12至少一侧设置有空腔125,空腔125内设置有阻挡片121,空腔125内还设有驱使阻挡片121伸出空腔125后卡在环形凹槽21内的压缩弹簧122。在使用时,将推杆2向引流筒I外部抽出至一定位置时,将阻挡片121卡设在推杆2的环形凹槽21内,限制推杆2向引流筒I内部运动,此时引流筒I的内腔维持一定的负压,从而将伤口处的积液通过针头11持续吸入至引流筒I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持续不断的将积液吸入至引流筒I内,且阻挡片121将推杆2卡固后,不需要人为固定推杆2的位置,大大节省了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推杆2的外壁上设置有多圈环形凹槽21,方便调节推杆2伸出引流筒I的长度,从而能够精准的调节引流筒I内部的负压大小,方便调整积液的吸入速度以及容量。
[0031]如图3?5所示,本实施例中,卷边12包括上卷边126和下卷边127,其中上卷边126与下卷边127相互贴合并通过铆钉124铆接而成,空腔125包括供阻挡片121滑动的第一空腔1251和安装压缩弹簧122的第二空腔1252,且第一空腔1251和第二空腔1252均设置在上卷边126的下表面,正常情况下,阻挡片121则会在压缩弹簧122的弹力下向推杆2移动。
[0032]如图3?5所示,本实施例中,卷边12上设有与第一空腔1251相通的L型槽123,L型槽123由横槽1232和竖槽1231组成,阻挡片121远离推杆2的一端铰接有L型挡片1211,L型挡片1211的竖边与阻挡片121螺纹连接,并且挡片1211的横边突出L型槽123,即突出上卷边126的上表面,当阻挡片121在第一空腔1251内滑动时,挡片1211则在L型槽123的竖槽1231内滑动,当需要将阻挡片121固定时,将挡片1211滑动至L型槽123的拐角处,然后转动挡片1211将其竖边置于第一空腔1251内,挡片1211的横边则突出L型槽123,且与L型槽123的横槽1232的侧壁相抵而固定住阻挡片121,从而方便推杆2自由滑动。
[0033]本实施例中,阻挡片121的前端设置成与环形凹槽21相匹配的弧形状,其限位效果好,阻挡牢靠。
[003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针头11处设置有三通阀3,三通阀3的A 口通过引流管与伤口连接,B 口与引流筒I的内腔连通,C 口连接有用于盛放积液的引流容器4。当引流筒I内积液存满后,关闭A 口,将引流筒I内的积液从B 口经C 口排至引流容器4内,不需要对连接至伤口处的引流管进行处理,从而减少伤口感染的风险;另外引流容器4的底部设置有排污阀41,能够将积液从引流容器4内排出,方便持续进行积液引流工作。本实施例中,引流容器4为引流袋。
[0035]本实施例中,引流容器4上以及引流筒I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容量刻度线42,能够方便对排出的积液量进行观察,从而方便对伤口情况进行诊断。
[0036]本实施例中,当针头11朝下而卷边12朝上放置时,环形凹槽21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环形凹槽21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位于上方及推杆2的外侧,斜边位于推杆2的内侧,而且阻挡片121的前端下表面设置成弧形,推杆2在向引流筒I外抽出时,阻挡片121不会对推杆2有阻挡作用而且圆弧边对推杆2的损伤较小;在其它实施例中,环形凹槽21的截面也可以为长方形等形状。
[0037]使用时,将三通阀3的C 口关闭,A 口与B 口打开,将推杆2朝引流筒I外部抽出至合适位置后,将阻挡片121卡设在推杆2的环形凹槽21内限制推杆2朝引流筒I内部运动,此时引流筒I内部呈现负压,伤口处的积液则从三通阀3的A 口经B 口,经过针头11吸入至引流筒I的内腔内,当引流筒I内部的积液存满后,关闭A 口,打开C 口,另外将阻挡片121的挡片1211转动至L型槽123的横槽1232内,此时阻挡片121则脱离环形凹槽21并固定住,然后朝引流筒I内部推动推杆2将积液从引流筒I内腔经三通阀3挤入至引流袋内,然后关闭C 口,打开A 口,再重复进行负压引流工作;当引流袋内的积液存满后,则通过排污阀41排出。
[0038]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筒(1),所述引流筒(I)内设置有推杆(2),所述引流筒(O的一端设置有针头(11),所述引流筒(I)的另一端设置有卷边(12),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2)的外壁上设置有多圈环形凹槽(21),所述卷边(12)至少一侧设置有空腔(125),所述空腔(125)内设置有阻挡片(121),所述空腔(125)内还设有驱使所述阻挡片(121)伸出空腔(125)后卡在环形凹槽(21)内的压缩弹簧(1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边(12)上设有与所述空腔(125)相通的L型槽(123),所述L型槽(123)由横槽(1232)和竖槽(1231)组成,所述阻挡片(121)远离推杆(2)的一端铰接有挡片(1211),所述挡片(1211)突出所述L型槽(123)并在L型槽(123)的竖槽(1231)内滑动,当所述挡片(1211)滑动至L型槽(123)的横槽(1232)内时,所述挡片(1211)转动置于所述L型槽(123)的横槽(1232)内并与横槽(1232)的侧壁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边(12)包括相互贴合且紧固的上卷边(126)和下卷边(127),所述空腔(125)包括供所述阻挡片(121)滑动的第一空腔(1251)和安装所述压缩弹簧(122)的第二空腔(1252),所述第一空腔(1251)和第二空腔(1252)均设置在所述上卷边(126)的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片(121)的前端设置成与所述环形凹槽(21)相匹配的弧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11)处设置有三通阀(3 ),所述三通阀(3)的其中一个出口与所述引流筒(I)的内腔连通,另一个出口设有引流容器(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容器(4)为引流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容器(4)上设置有排污阀(4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容器(4)上设置有容量刻度线(4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筒(I)的外壁上设置有容量刻度线(42)。
【文档编号】A61M1/00GK204133914SQ201420580033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9日
【发明者】吴攀峰, 王聪杨, 符劲飞 申请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