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椎间融合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03905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椎间融合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椎间融合器,包括本体和显隐棒,所述本体包括前侧壁、后侧壁、上表面、下表面、头部及尾部,所述本体的形状与脊椎形状适配,该本体上设置有竖直贯穿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竖直植骨窗、水平贯穿前侧壁和后侧壁的水平植骨窗,该水平植骨窗与竖直植骨窗相互连通;所述尾部设置有水平延伸的凹槽,该凹槽前后贯穿前侧壁和后侧壁且与水平植骨窗互相独立;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竖直设置的方便与把持器连接的连接轴,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有粗糙面。该椎间融合器结构合理,利用把持器植入操作简单,植入快速准确,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专利说明】一种椎间融合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融合器,特别是指一种椎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脊柱椎间退变性疾病及其他病变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因退变导致腰椎滑脱或不稳及其他椎间盘疾病,需要进行椎体间融合术,目前用于椎体间融合的方式种类较多。其中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是一种较新的方法,该技术具有行单侧关节突关节不完全切除即可实现椎体间融合,保护硬膜囊及神经根、减少相邻节段失代偿、恢复脊柱正常序列、早期制动及融合率高,创伤小,不用牵拉神经根,符合生物力学,能提供即刻的稳定度,减少骨性结构医源性的破坏等特点。然目前的椎间融合器在植入比较困难,操作难度大,利用把持器操作并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椎间融合器,该椎间融合器结构合理,利用把持器植入操作简单,植入快速准确,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椎间融合器,包括本体和显隐棒,所述本体包括前侧壁、后侧壁、上表面、下表面、头部及尾部,所述本体的形状与脊椎形状适配,该本体上设置有竖直贯穿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竖直植骨窗、水平贯穿前侧壁和后侧壁的水平植骨窗,该水平植骨窗与竖直植骨窗相互连通;所述尾部设置有水平延伸的凹槽,该凹槽前后贯穿前侧壁和后侧壁且与水平植骨窗互相独立;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竖直设置的方便与把持器连接的连接轴,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有粗糙面。
[0005]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上表面上靠近头部设置有倾斜的导向槽,该导向槽靠近头部一端高度低于远离头部的一段。
[0006]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上表面与头部的相交处设置有方便植入的斜面。
[0007]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显隐棒的数量为三个,一个显隐棒设置于头部上,另外两个显隐棒设置于上表面上。
[0008]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设置于上表面的两个显影棒分别靠近竖直植骨窗的前端和后端O
[0009]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前侧壁处的厚度大于后侧壁的厚度,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存在5°的夹角。
[0010]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粗糙面为若干个四棱锥构成的粗糙面。
[0011]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头部还设置有与竖直植骨窗贯通的水平植骨窗。
[0012]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前侧壁和后侧壁均为弧形,所述竖直植骨窗的形状与前侧壁和后侧壁的弧形形状匹配。
[0013]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由于一种椎间融合器,包括本体和显隐棒,所述本体包括前侧壁、后侧壁、上表面、下表面、头部及尾部,所述本体的形状与脊椎形状适配,该本体上设置有竖直贯穿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竖直植骨窗、水平贯穿前侧壁和后侧壁的水平植骨窗,该水平植骨窗与竖直植骨窗相互连通;所述尾部设置有水平延伸的凹槽,该凹槽前后贯穿前侧壁和后侧壁且与水平植骨窗互相独立;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竖直设置的方便与把持器连接的连接轴,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有粗糙面,该融合器结构合理,利用凹槽和连接轴方便把持器的插入到凹槽内与连接轴连接,同时也方便把持器与连接轴分离,这样融合器的植入角度、植入位置都可控制精确,植入快速准确,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0014]又由于所述上表面上靠近头部设置有倾斜的导向槽,该导向槽靠近头部一端高度低于远离头部的一段,这样,该导向槽可方便将融合器放入到理想位置。
[0015]又由于所述上表面与头部的相交处设置有方便植入的斜面,该斜面可在植入时自动撑开椎体间隙的斜面。
[0016]又由于所述显隐棒的数量为三个,一个显隐棒设置与头部上,另外两个显隐棒设置于上表面上,设置于上表面的两个显影棒分别靠近竖直植骨窗的前端和后端。该显影棒可以准确的显示融合器的位置,显示融合器的整体位置,使植入位置更加准确。
[0017]又由于所述前侧壁处的厚度大于后侧壁的厚度,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存在5°的夹角。这样可便于恢复脊柱整体曲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
[00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00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示意图;
[0023]图5是安装后的立体图;
[0024]附图中:1.本体;11.前侧壁;12.后侧壁;13.头部;14.尾部;15.竖直植骨窗;16.导向槽;17.斜面;18.上表面;19.下表面;110.水平植骨窗;111.凹槽;112.连接轴;2.显影棒;3.椎间骨;31.椎间盘;4.把持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6]如图1至图5所不,一种椎间融合器,包括本体I和显隐棒,所述本体I包括前侧壁11、后侧壁12、上表面18、下表面19、头部13及尾部14,所述本体I的形状与脊椎形状适配,该本体I上设置有竖直贯穿上表面18和下表面19的竖直植骨窗15、水平贯穿前侧壁11和后侧壁12的水平植骨窗110,该水平植骨窗110与竖直植骨窗15相互连通;所述尾部14设置有水平延伸的凹槽111,该凹槽111前后贯穿前侧壁11和后侧壁12且与水平植骨窗110互相独立;所述凹槽111内设置有竖直设置的方便与把持器4连接的连接轴112,所述上表面18和下表面19设置有粗糙面。
[0027]所述上表面18上靠近头部13设置有倾斜的导向槽16,该导向槽16靠近头部13一端高度低于远离头部13的一段。所述上表面18与头部13的相交处设置有方便植入的斜面17。
[0028]所述显隐棒的数量为三个,一个显隐棒设置于头部13上,另外两个显隐棒设置于上表面18上。设置于上表面18的两个显影棒2分别靠近竖直植骨窗15的前端和后端。
[0029]所述前侧壁11处的厚度大于后侧壁12的厚度,上表面18和下表面19之间存在5°的夹角,便于恢复脊柱整体曲度。
[0030]所述粗糙面为若干个四棱锥构成的粗糙面。该粗糙面可以使固定更加牢固。所述头部13还设置有与竖直植骨窗15贯通的水平植骨窗110。所述前侧壁11和后侧壁12均为弧形,所述竖直植骨窗15的形状与前侧壁11和后侧壁12的弧形形状匹配。
[0031]本实用新型融合器的植入步骤是:
[0032]1.入路,在透视的情况下确定正确的手术节段,将克氏针植入手术节段的关节突
-U.-K-
夫.ρ ;
[0033]2a.使用扩张管道;2b.使用扩张牵开器签开;
[0034]3.建立经椎间孔入路骨窗,椎间盘31切除;
[0035]4.椎间隙准备和椎间隙植骨;
[0036]5.使用试模确定融合器的尺寸;
[0037]6.将融合器连接到把持器4上;
[0038]7.植入融合器;
[0039]8.融合器最终定位;
[0040]9.把持器4与融合器分离;
[0041]10.填充椎间隙。
[0042]该椎间融合器结构合理,利用把持器4植入操作简单,可快速准确将融合器植入到病变椎间骨3之间的椎间盘31,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权利要求】
1.一种椎间融合器,包括本体和显隐棒,所述本体包括前侧壁、后侧壁、上表面、下表面、头部及尾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形状与脊椎形状适配,该本体上设置有竖直贯穿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竖直植骨窗、水平贯穿前侧壁和后侧壁的水平植骨窗,该水平植骨窗与竖直植骨窗相互连通;所述尾部设置有水平延伸的凹槽,该凹槽前后贯穿前侧壁和后侧壁且与水平植骨窗互相独立;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竖直设置的方便与把持器连接的连接轴,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有粗糙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面上靠近头部设置有倾斜的导向槽,该导向槽靠近头部一端高度低于远离头部的一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面与头部的相交处设置有方便植入的斜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显隐棒的数量为三个,一个显隐棒设置于头部上,另外两个显隐棒设置于上表面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设置于上表面的两个显影棒分别靠近竖直植骨窗的前端和后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壁处的厚度大于后侧壁的厚度,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存在5°的夹角。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糙面为若干个四棱锥构成的粗糙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还设置有与竖直植骨窗贯通的水平植骨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壁和后侧壁均为弧形,所述竖直植骨窗的形状与前侧壁和后侧壁的弧形形状匹配。
【文档编号】A61F2/44GK204219097SQ201420721728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6日
【发明者】张坚祥, 朱亚彬, 黄国华 申请人:江苏金鹿集团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