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连接待穿孔的瓶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38192发布日期:2018-08-24 17:08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注射器械例如注射器与包含药物的待穿孔(打孔穿入)的瓶(细颈瓶)之间建立连接(使之通过界面或接口接合)的连接设备,以制备用于输入患者体内的流体(液体)。



背景技术:

在肿瘤学中,为了治疗癌瘤,需要输入可能非常有侵蚀性的流体。在流体非常有侵蚀性并且可能是具有中毒或过敏结果的事故源的情况下,这些呈现出溶液的流体的制备可以被证明对于护理员是危险的。在许多情况下,必须管理的药物在真空的瓶中呈现出粉末的形式,该瓶通过具有弹性薄膜的塞子封闭。

为了使包含在这种真空的瓶中的药物与旨在被输入的流体混合,在第一阶段,必须通过一般装备有针头的注射器使药物在该液体中作为粉末被稀释。待输入的流体例如可以是生理盐水(蒸馏水+NaCl)。

然后使用针头穿过瓶的具有弹性体膜的塞子,这具有导致空气突然进入处于真空的瓶中的结果。该空气与作为粉末的药物混合,并且可能携带纯药物部分地从该瓶中泄漏,这对于负责制备的护理员是危险的。一旦已经通过具有弹性体膜的塞子将注射器的针头放置就位,负责制备的护理员通过注射器将待输入的流体推入瓶中,这再一次在那里导致最初受限制的空气在承载有—如果需要的话—仍然未稀释的药物颗粒的瓶中泄漏。

然后摇动瓶,通过注射器将混合物通过具有弹性体膜的塞子吸出。实际上,使用注射器将待输入的流液混合物加上稀释的药物连续多次地注入瓶中和从中吸出,以将药物彻底地混合在液体中。然而,这种混合导致空气从瓶的流入和流出,这意味着一方面污染负责制备的护理员另一方面污染所制备的混合物的风险。

最后,将针头从瓶中取出。然后必须在不刺伤任何人并且避免由此制备的混合物与负责制备的护理员的任何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将该针头与注射器分离。然后在患者附近将已冲注的注射器连接至与该患者相连接的输液袋,或直接连接至实际的患者。

在该操作期间,事故的主要原因不仅与来自于瓶内部的液体和气体向外部介质的密封问题和传染危险品—该危险品可能与制备和护理人员的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接触—的传染有关,而且与外部介质向瓶内部的密封问题有关,该密封问题具有污染该制备的风险,或还与连接设备的竖直稳定性有关。可以证明,制备人员需要在有限的空间中、在面罩下或在围护结构中并且带着厚手套操作。

这种连接设备是已知的。例如,文献FR 2 928 539提出一种包括空气流通装置的连接设备,该空气流通装置意在允许空气从待穿孔的瓶流入和流出,其设置有空气过滤装置,该空气过滤装置适合于在空气从瓶流出期间保留仍未被稀释的纯净药物颗粒,和在空气流入瓶中时保留渗入瓶中的环境空气中包含的杂质。该设备由此提供了实现安全操作和制备混合物的可能性。

然而,该设备的使用导致空气向瓶中的一些流入和流出,这进一步产生了安全问题。实际上,大体上呈泄漏过滤器形式的过滤装置对液体高度敏感,并且其过滤似乎对使用者不够有效。

另外,该设备的制造较复杂,并且包括大量零件。

因此,文献FR 2 951 648中提出一种连接设备,该连接设备包括基部,空气贮器经由空气流通装置附装在该基部上,其中,空气贮器包括与柔性薄膜相关联的刚性室,该室限定了与外部世界隔离的隔间。该改进的空气流通系统由此代替过滤器,并且允许空气在瓶中流通,同时使该瓶维持与外部隔离,由此与受外部元素污染的风险隔离。

这种连接设备具有良好的功能性,并且提供了有效限制污染的风险的可能性。然而,它的设计很昂贵和复杂。另外,该设计没有提供对瓶中的全部流体取样的可能性。

后来,文献FR 2 982 484中提出了一种在全部位置和在处理操作期间更加稳定的连接设备。该设备保留了封闭式空气流通系统,但是提出了用于通过鱼叉类型的钩连装置而不是扣合塞子将基部附装至瓶的另一装置。为此,FR 2 982 484提出一种用于在流体注射器械和待穿孔的瓶之间建立连接的连接设备,它包括:

-用于将该连接设备连接至流体注射器械的适当的基部,

-用于将基部附装在待穿孔的瓶上的装置,该装置布置在连接设备的远端端部,并具有叉开的近端端部和适当的聚合的远端端部,该近端端部形成肩部,该远端端部有助于附装装置穿透到待穿孔的瓶中,其中,附装装置在邻近其近端的区域中包括至少一个凹口,该凹口适合于在待穿孔的瓶和连接设备的外部空间之间建立流体连通。

该设备明显改善了设备的人体工程学。然而,它的设计依然较昂贵和复杂。

文献WO 2007/120641中也已经提出了一种连接设备,该连接设备包括基部,该基部构造成一方面连接至注射器械,另一方面连接至待穿孔的瓶。然而,在该文献提出在穿孔期间将小袋引入瓶中以补偿压力差的情况下,该文献中描述的设备的应用非常复杂。然而,这种小袋在瓶中的出现具有在连续的吸取和再注射以使瓶的内容物与流体混合期间妨碍操作员、妨碍完全吸取流体并且可能具有密封问题的风险。

文献WO 97/20536对此描述了一种由两个部件重组的用于制备药物溶液的设备。然而,在该文献中,通过颗粒过滤器补偿压力差,如上文可以看到的那样,该颗粒过滤器对液体高度敏感,并且在使用者看来不够有效。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对于操作员来说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连接设备,该连接设备有助于用于附装、混合和吸取流体的处理操作,尤其是在肿瘤学领域,同时限制操作员的污染的风险—不管该污染是从瓶对外部或从外部对瓶,并且提供无论待穿孔的瓶的体积如何都能吸取较大量的流体的可能性。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旨在在流体注射器械和待穿孔的瓶之间建立连接的连接设备,该连接设备包括:

-基部,该基部包括:

*适合于附装至该待穿孔的瓶上的第一导管,

*适合于允许气体在该待穿孔的瓶中流通的第二导管,和

*适合于连接至流体注射器械的第三导管,

-用于使流体流通的装置,它包括与第三导管流体连通的近端孔口,

该连接设备的特征在于,用于使流体流通的装置还包括管子,该管子容纳在第二导管中并且能在所述第二导管中平移移动,该管子在该管子的远端端部处包括与第二导管流体连通的远端孔口,该近端孔口和该远端孔口构造成在该连接设备附装在该待穿孔的瓶上时通向所述待穿孔的瓶。

该连接设备的一些优选但非限制性的特征如下所述:

-用于使流体流通的装置包括端部件,该端部件附装在该基部的第一导管的远端端部处,所述端部件在它的近端端部处包括近端孔口,

-该管子容纳在该端部件中,并且能在所述端部件中平移移动,

-该管子的远端端部是向外展开的(扩口的),

-该近端孔口相对于该管子的延伸方向侧向地(横向地)延伸,

-该近端孔口在该端部件的近端端部处形成,

-该端部件的远端端部是尖的,

-该管子的近端端部附装在气体交换装置上,

-该设备还包括套管,该套管安放在该第二导管中,并且适合于将该管子密封地维持在所述第二导管中,

-该设备还包括保护元件,该保护元件附装在该第一导管上,并且适合于附装至该待穿孔的瓶,以及

-该第一导管和该第二导管是同轴的,该第三导管与该第二导管形成介于30°和60°之间的角度。

附图说明

当参考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给出的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时,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图1是附装在示例性的待穿孔瓶上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设备的第一实施例在翻转位置的剖视图,该待穿孔瓶上已经附装有一示例性连接设备。

图2示出图1的连接设备的剖视图。

图3示出图1的连接设备在被引入瓶中的位置的剖视图。

图4a和4b示出图1的连接设备的端部件的透视图。

图5示出图1的连接设备的基部的剖视图。

图6示出设置有保护元件的图1的连接设备的剖视图。

图7a和7b示出可以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设备中使用的气体交换装置的两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连接设备的使用方法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各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连接设备1。

用于在流体注射器械2和待穿孔的瓶3之间建立连接的连接设备1包括:

-基部20,该基部包括:

*适合于附装至待穿孔的瓶3上的第一导管21,

*适合于允许气体在待穿孔的瓶3中流通的第二导管22,和

*适合于连接至流体注射器械2的第三导管23,

-用于使流体流通的装置10、40,它构造成在连接设备1附装至待穿孔的瓶3时通向待穿孔的瓶3。

用于使流体流通的装置10、40包括与第二导管22流体连通的远端孔口42和与第三导管23流体连通的近端孔口11,该近端孔口11和该远端孔口42构造成在连接设备1附装至所述待穿孔的瓶3时通向该待穿孔的瓶3。

连接设备1将被在第一导管21的远端端部21b处安装在待穿孔的瓶3上,并在第三导管23的近端端部23a处安装在诸如注射器(图中未示出)的流体注射器械2上。

在流体注射器械2和基部20之间可以使用任何常用连接装置。优选地,在得到的药物风险对操作员有害的情况下,将选择能够限制形成液滴的风险并且易于清洁的连接装置。典型地,可以连接至基部20的流体注射器械2可以包括没有任何针头的注射器,例如本申请人名下的文献FR1051136中描述的设备。

基部

该基部20包括Y形主体,该主体包括所述第一导管21、第二导管22和第三导管23。

第一导管21沿着基部20的第一主轴线X1延伸,并且适合于在其远端端部21b处可密封地连接至待穿孔的瓶。

第二导管22从基部20的近端端部22a沿着第二轴线X2延伸,并且适合于允许来自待穿孔的瓶3的气体流通。例如,贮器31可以连接至第二导管22,以使最初包含在待穿孔的瓶3和/或贮器31中的气体形成闭合回路。

在图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轴线X2和第一轴线X1基本上平行。例如,第二导管22可以沿着第一导管21的延长线延伸,第一轴线X1和第二轴线X2由此彼此重合。

另外,第一导管21和第二导管22是流体连通的。

至于第三导管23,它从基部20沿着第三轴线X3延伸,并且包括适合于接纳流体注射装置2的近端端部23a。例如,近端端部23a可以包括鲁尔(Luer)或鲁尔锁(Luer Lock)型的旋拧装置。第三导管23的内截面可以在该第三导管与第一导管21和/或第二导管22的交叉部23b处显著地减小,以促进注射和吸取待穿孔的瓶3中的流体。可选择地,第三导管23的近端端部23a可以用薄膜(图中未示出)封闭(填塞),该薄膜用于密封第三导管23并且同时允许连接诸如注射器的流体注射装置2。

第三轴线X3优选相对于第一轴线X1和第二轴线X2倾斜。因此,在图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三轴线X3与第二轴线X2形成包括在0°和90°之间、优选在30°和60°之间的角α(图5)。如随后将看到的,第三导管23相对于第一和第二导管21、22的倾斜提供了在引入和吸取待穿孔的瓶3中的流体时改善连接设备1的人体工程学的可能性。

用于使流体流通的装置

用于使流体流通的装置10、40适合于允许通过流体注射装置2引入和吸取待穿孔的瓶3中的流体,以及允许来自待穿孔的瓶3的气体(向内和向外)流通。

为此,用于使流体流通的装置包括远端孔口42和近端孔口11,该远端孔口42与第二导管22流体连通,并且意在允许来自于待穿孔的瓶3的气体流通,该近端孔口11与第三导管23流体连通,并且意在允许通过注射装置2注射和吸取流体。

有利地,允许气体流通的孔口42在远端部分中的定位和允许流体(液体)流通的孔口11在近端部分中的定位提供了明显地改善注射和吸取待穿孔的瓶3中的流体的人体工程学和效率的可能性。实际上,在使用期间,待穿孔的瓶3和连接设备1被上下倒置,使得瓶3位于连接设备1上面,如图1所示。由于流体比气体的密度更大,因此后者向下由此向着塞子3a流动,从而定位在用于使流体流通的装置的远端部分40b中的远端孔口42位于待穿孔的瓶3的包括气体的区域中,而近端孔口11浸入流体中。

根据一个实施例中,用于使流体流通的装置10、40包括端部件10和管子40,该端部件10附装在基部20的第一导管21的近端端部21a处,该管子40容纳在基部20的第一导管21和第二导管22中。

用于使流体流通的装置的近端孔口11在端部件10的近端端部中形成,而远端孔口42在管子40的远端端部处形成。

端部件10构造成使得当基部20附装在待穿孔的瓶3上时,近端孔口11定位在待穿孔的瓶3的内部体积中。另外,管子40可以在基部20的第一导管21和第二导管22中平移移动,以根据待穿孔的瓶3的体积调节远端孔口42的位置。

在此,端部件10与第一导管21和第二导管22同轴,并且适合于以滑动的方式接纳管子40。为此,端部件10包括与第一和第二导管22同轴的通道,所述通道在端部件10的远端端部10b处通过远端孔12打开,管子40可以穿过该远端孔12伸出。

在图中所示实施例中,端部件10具有总体上圆柱形的形状。

优选地,管子40的尺寸设计成与导管21和端部件10的内壁形成空间25,从而允许流体在近端孔口11和流体注射装置2之间经过(图2)。例如,该通道可以从近端孔口11延伸出,然后沿着端部件10和第一导管21中的管子40行进,以通向第三导管23。

有利地,该空间不与第二导管22连通,该第二导管22专用于经由管子40与待穿孔的瓶3的气体交换。为此,可以特别地通过套管24密封第二导管22,该套管24容纳在第二导管22的近端端部22a中,并且构造成允许管子40在第一导管21和第二导管22中经过和平移,而防止来自于流体注射装置2或待穿孔的瓶3的流体经过。例如,套管24可以具有与第二导管22的内壁一致的形状,并且与中心孔相交,该中心孔与第一导管21和第二导管22的轴线X1和X2同轴,并且构造成可密封地接纳管子40。为此,套管24可以特别地由弹性体材料制成。

在图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导管22在近端部分22a中收缩,以形成用于套管24的止挡并在平移方面固定该套管。因此,在第二导管22处通过套管24和管子40将空间25密封,使来自于近端孔口11的流体向第三导管23偏离。

将注意到,在该实施例中,近端孔口11可以在端部件10的侧壁中,并且通向通道25。有利地,近端孔口11然后延伸到非常靠近塞子3a的位置,这增加了可以吸收的流体的量。

可选择地,近端孔口11的作用可以由端部件10的远端孔12承担,管子40穿过该远端孔12,远端孔口42保持在管子40的远端端部40b处。

管子40的远端端部40b可以具有用于防止待穿孔的瓶3的管子40抽出的适当的扩口。例如,当管子40可以在端部件10的远端孔12中平移移动时,该扩口布置成抵靠用于形成远端孔12的壁。在该实施例中,因此可以从端部件10的远端孔口42实现气体吸取,直到瓶3的底壁(假设管子40的长度足够长以到达该壁)。待穿孔的瓶3中最初存在的气体由此可以在闭合回路中自由地流通,尤其当贮器31密封地连接至第二导管22时。

因此,当管子40可以平移移动时,端部件10的用于流体吸取的近端孔口11定位成靠近塞子3a,而用于气体吸取的远端孔口42可以定位在介于端部件10的远端孔12和待穿孔的瓶3的底部之间的任何位置。空气吸取和流体吸取由此在空间上不相关。

管子40可以特别地是不锈钢的。

端部件10可以构造成用于为待穿孔的瓶3穿孔。为此,被管子10穿过的、端部件10的远端端部10b可以设计成以密封的方式穿过待穿孔的瓶3的塞子3a。典型地,端部件10的远端端部10b可以是尖端的形状。

可选择地,可以通过管子40、通过与端部件10不同的穿孔器或以任何其它适当的方式实现穿孔。

另外,为了使端部件10在待穿孔的瓶3内部保持就位,该待穿孔的瓶可以在在近端孔口11和基部20的第一导管21之间延伸的中间区域中包括保持装置,该保持装置优选地在与近端孔口11相邻的区域中,使得端部件10永久地保持在瓶3内部。

例如,保持装置可以包括鳍部13,该鳍部13具有发散的近端端部,该近端端部形成肩部13a,该肩部13a适合于抵靠瓶3的塞子3a并由此防止连接设备1抽出。另外,鳍部13还可以包括收敛的远端端部13b,该远端端部13b有助于端部件10穿透到瓶3中。为了限制塞子3a的质量变差,端部件10优选地包括介于2个和4个之间的鳍部13。

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近端孔口11在两个鳍部13之间形成。因此,即使当肩部13a将抵靠塞子3a时,也维持了瓶3和近端孔口11之间的流体连通(图4a、4b)。

为有利于气体和流体的吸取,操作员可以特别地使端部件10在待穿孔的瓶3的塞子3a中枢转。由于塞子3a的灵活性和端部件10的形状,端部件10和待穿孔的瓶3的塞子3a之间的连接实际上具有球形接头的类型,由此为操作员提供了利用瓶3的全部内部体积的可能性。

端部件10的近端端部包括圆盘15,圆盘15关于轴线X1横向延伸,并且构造成延伸到待穿孔的瓶3外部,以有助于握紧连接设备1,特别是在穿过待穿孔的塞子3a插入S2端部件10期间。

端部件10可以与基部20的第一导管21一体地—尤其是由塑料—形成为一体式部件,或可选择地附装在第一导管21的远端端部21b上,然后通过粘合、焊接或其它任何适当的方式固定至该远端端部21b。

根据一个可选择的实施例(图中未示出),近端孔口11和远端孔口42都在端部件10中形成。端部件10由此构造成使得当基部20附装在待穿孔的瓶3上时,孔口11、40b都定位在待穿孔的瓶3的内部体积中。在该可选择的实施例中,端部件10由此包括在远端孔口42处打开的用于气体的专用通道和在近端孔口11处打开的用于流体的专用通道。

可选择地(图中未示出),近端孔口11和远端孔口42可以在两个不同并且分开的通道中形成,各通道均附装至基部20并且与所述基部20的对应导管流体连通。

气体交换装置

连接设备1可以特别地包括气体交换装置30、例如贮器31或过滤器,该气体交换装置经由附装基部32连接至第二导管22的近端端部22a。在使用中,气体交换装置30与管子流体连通,以使来自于待穿孔的瓶的气体流通。

更具体地,附装基部32可以包括适当的容纳部,以用于密封地接纳管子40的近端端部40a,同时允许管子40和气体交换装置30之间的流体连通。附装基部32可以特别地由塑料材料制成。

第二导管22可以在其近端端部22a处特别地包括扣合式紧固装置,该紧固装置适合于与附装基部32配合和将其保持就位。

根据第一实施例,气体交换装置30是包括弹性球体(图7a)的贮器31,该贮器31通过保持环33附装至附装基部32。对于这种类型的贮器的更多细节可特别参考本申请人的文献FR 2 982 484。在该实施例中,球体31、附装基部32和保持环33例如通过粘合剂固定至管子40。优选地,由于平衡和人体工程学的原因,该球体31的主轴线沿着管子40的延长线—即沿着轴线X2和如果需要的话轴线X1—延伸(图7a)。

根据第二实施例,气体交换装置30可以包括具有壳体或可变体积的刚性贮器31。该壳体也具有附装基部32,该附装基部32可密封地将管子40的近端端部40a连接至贮器31。在此,更多细节可以再一次参考本申请人的文献FR 2 982 484(图7b)。有利地,虽然这种贮器31是刚性的,但是它不具有在其储存或其由操作员操作期间被意外穿孔的风险。

保护元件

为了避免操作员与待穿孔的瓶3中所包含的产品的可能的液滴接触,连接设备1可以包括保护元件60,该保护元件60可以附装在待穿孔的瓶3上,以在塞子3a和基部20之间延伸。

保护元件60例如可以包括保护袋,该保护袋可以一方面附装至基部20,另一方面附装至待穿孔的瓶3。为此,保护袋60例如可以牢固地附装在基部20的第一导管21处,并且包括弹性附装装置,该弹性附装装置适合于适配在塞子3a上并接合到塞子3a下面的区域中。

握持装置61可以附装至该袋,典型地在靠近用于袋60的弹性附装装置的区域中。

一旦连接设备1附装在待穿孔的瓶3上,保护袋60就由此覆盖该连接设备1的在塞子3a和基部20的附装有袋60的区域之间延伸的全部部分,由此防止待穿孔的瓶3的内容物和操作员之间的任何接触(图1和6)。

使用方法

现在将描述使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设备1的方法S。

在下文中,我们将更具体地描述对连接设备的使用,其中,基部20的第一导管21和第二导管22基本上平行并对齐,并且接纳可以平移移动的管子40。另外,在下文中,连接设备1包括作为壳体的贮器31,并且端部件10起到穿孔器的作用。

然而,这不是限制性的,因为如上所述,连接设备1不必在第一导管21和第二导管22中包括可平移移动的管子40,或任何壳体类型的贮器31(完全可以使用过滤器或弹性瓶代替该贮器31)。另外,可以通过除了端部件10之外的零件来起到穿孔器的作用。

在此,待穿孔的瓶3包含作为粉末或惰性气体的产品。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将该方法适用于最初包含处于真空的流体或粉末的待穿孔的瓶,唯一的不同在于该待穿孔的瓶3最初不包括必须被排放到贮器31中的气体。

在第一步骤S1期间,操作员排出—如果需要的话—贮器31中包含的气体,并且通过优选地保证避免形成任何液滴以限制污染的风险,将流体注射装置2连接至基部20的第三导管23,然后操作员将流体注入待穿孔的瓶3中。

在通过薄膜密封连接设备1的第三导管23的情况下,将理解的是,可在刺入待穿孔的瓶3的步骤S2之后将流体注射装置2连接至基部20。

在第二步骤S2期间,操作员然后可以通过抵靠塞子3a推进端部件的尖的远端部分10b来刺穿瓶3的塞子3a。为了有助于该刺穿,待穿孔的瓶3可以被竖直地放在支承件上,颈部向上,可以从顶部向下将端部件10推进到塞子3a中。对于该操作,管子40的远端端部40b优选地就位成抵靠端部件10的远端孔12,从而不破坏管子40(图3)。

有利地,套管24密封第二导管22,而薄膜密封第三导管23,由此避免承载有最初包含在待穿孔的瓶3中的粉末的气体—如果有的话—经过。

在第三步骤S3期间,操作员将流体注入待穿孔的瓶3中。

流体向待穿孔的瓶3中的注入具有将待穿孔的瓶3中最初出现的气体排出到贮器31中的作用,贮器31的内体积由此与所接收的气体的体积成比例地增加。

在第四步骤S4期间,操作员然后可以翻转该组件,以使流体注射装置2竖直地就位,待穿孔的瓶3在连接设备1上面,从而浸没用于流体吸取的近端孔口11(图1,没有任何流体注射装置2)。

另外,基部20的构型(第一导管21和第二导管22沿着彼此的延长线延伸,第三导管23倾斜地延伸)使得连接设备1的操作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和容易:实际上可以使连接设备1和待穿孔的瓶3就位成使得第三导管23总体上竖直地延伸,从而有助于通过注射装置2将流体吸取和引入到待穿孔的瓶3中。另外,可回想到,通过简单地调节贮器31和待穿孔的瓶3的内部压力,以被动的方式实现用于填充或净化贮器31的原理,即操作员不进行任何干预。

在第五步骤S5期间,操作员可以将管子40推进到待穿孔的瓶3中,以使远端孔口42到达待穿孔的瓶3的含有气体的区域中,即朝着该待穿孔的瓶的底部。

因此,近端孔口11被浸在流体中,而远端孔口42到达被气体占据的区域中,这有效地使得气体和流体的吸取互补相关。

有利地,由塞子3a允许的球形接头效应提供了使远端孔口42到达待穿孔的瓶3的任何位置的可能性。

在第六步骤S6期间,操作员可以通过用注射装置2多次吸取和然后再注射,使流体和待穿孔的瓶3的内容物的粉末混合,从而使最初同粉末一样的产品溶解在流体中并使其均匀。如果需要的话,操作员可以使肩部13a抵靠塞子3a,以使近端孔口11进一步靠近塞子3a以吸取流体。

在该步骤S6中,

-远端孔口42保持在流体外部,这提供了避免在流体中产生气泡或经由中间管子40损失贮器31中的流体的可能性,

-近端孔口11定位成靠近待穿孔的瓶3的塞子3a,这提供了总体上吸取全部流体的可能性。

该翻转位置对于操作员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并且不那么令人厌烦,特别是当流体有粘性时。该系统的重心实际上相当靠近流体注射装置2的轴线。通过第二导管22的轴线X2和第三导管23的轴线X3之间的、优选在30°和60°之间的角α,使得该翻转位置的人体工程学和实用性成为可能。实际上,利用重力来更加容易地吸取流体。

另外,经由端部件10和基部20将流体注射装置2固定至待穿孔的瓶3,这大大简化了其操作。

可选择地,操作员可以再次翻转连接设备1,将流体再注射到待穿孔的瓶3中,以由此再一次利用重力。为此,操作员还可以将管子40抽回到与端部件10的远端端部10b抵接。实际上,如果在操作时感到有需要,则操作员可以在常态位置—即在每次需要将流体注入待穿孔的瓶3中时使待穿孔的瓶3向下—使用连接设备1,然后在翻转位置—即在每次需要从待穿孔的瓶3吸取流体时待穿孔的瓶3在顶部而管子40抵接在所述瓶3的底部—使用连接设备1。

借助于形成保护元件的袋60,操作员被保护而免受可在端部件10和塞子3a之间泄漏的可能的液滴的伤害,尤其是在塞子3a具有低劣的质量或质量变差的情况下,或在对连接设备1进行糟糕的处理的情况下。

然后,在已经令人满意地稀释该产品之后,在步骤S7期间,操作员可以在翻转位置吸取所需体积的流体,然后,在已经将该系统放回常态位置之后,将流体注射装置2从连接设备1分离。

当然,本发明决不限制于上文所述和图中所示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能为本发明提供多种可选方案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