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弧形上爪的缝线穿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95244发布日期:2019-05-31 20:43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具有弧形上爪的缝线穿引器的制作方法

本说明书中提及的所有出版物和专利申请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本文,其程度如同每个单独的出版物或专利申请特别地且单独地表示以通过引用并入一样。

技术领域

本文描述的装置、系统和方法对于外科手术修复撕裂的半月板可能是有用的。特别地,本文描述了适合于缝线的有效且可靠传送以修复撕裂的半月板的缝线穿引器。

背景

半月板是纤维软骨的C形件,其位于关节(例如,膝盖)的外围方面处。半月板的中间的三分之二具有有限的血液供应,而外围的三分之一通常具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年轻患者通常由于创伤事件撕裂其半月板,而退化性撕裂在较年长的患者中常见,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半月板变得日益脆弱。通常,当半月板损伤时,撕裂件开始在关节内部以异常方式移动,这可导致疼痛和关节功能的丧失。由于撕裂的半月板组织的异常机械移动以及半月板的震动吸收特性的丧失通常导致周围关节软骨的破坏,所以早期关节炎由于这些撕裂也可发生。偶然情况下,修复撕裂的半月板是可能的。尽管这可以通过关节镜检查完成,但由于手术的难以到达的性质和难以用压缩和固定撕裂表面的方式放置缝线,因此使用缝线的外科手术修复可能是困难的。

关节镜检查通常涉及将约铅笔大小的光纤望远镜经过大约1/8英寸长的切口插入到关节中。然后可将流体插入到关节中以扩张关节并允许关节内的结构可视化。然后,使用可能如同1/10英寸一样小的微型仪器,检查该结构并进行外科手术。

图2A-3图示了在膝关节情况下的半月板的解剖体。如图3中所示,囊区(capsule region)(半月板的外部边缘区)被血管化。典型的半月板具有变平的(“底部”)和凹形的顶部,并且外部横截面形状有点三角形。半月板的外部边缘过渡到囊中。图4图示了形成半月板的各种纤维。如图 4中图示的,存在沿着半月板的弯曲长度延伸的周向纤维以及径向纤维和更加无规则分布的网状网络纤维。由于这些纤维的相对方位和结构以及周向纤维的主导地位,因此取决于进行的修复的类型,通过径向(竖直地) 而不是纵向(水平地)缝合来修复半月板可能是有益的。

例如,图5A-5E图示了半月板的各种撕裂方式或损伤。撕裂可以是竖直的/纵向的(图5A)、倾斜的(图5B)、退化的(图5C)(包括径向退化的)、横向的或径向的(图5D)以及水平的(图5E)。用于缝合或修复半月板的大部分现有技术装置仅能够可靠地修复竖直/纵向撕裂。通常不推荐这类装置用于修复径向撕裂、特别是不推荐用于关节镜下/微创修复。图6A-6C图示了使用修复(经由缝合)撕裂的半月板(显示为纵向撕裂)的现有技术装置放置的缝线。图6A图示了通过Smith&Nephew “Fast-T-Fix(快速固定)”装置修复的结果(可比较于通过Biomet MaxFire 装置的修复)。图6B图示了Cayanne“CrossFix”装置,并且图6C图示了使用Arthrex半月板“Viper”装置的修复。

在图6A-6C中,影响这些修复的装置需要穿过半月板突出,并且大体上进入在半月板外侧的囊区中,其可潜在地损伤附近的主要神经和大血管。此外,比如图6A-6C中图示的放置缝线的那些现有技术装置通常放置成水平褥垫式缝合方式,而不是竖直褥垫式缝合方式,因为当使用这些装置时,竖直方式对于外科医生相当更难以放置。由于存在于半月板结构内的周向胶原纤维的前述主导地位,因此竖直褥垫式方式将具有提高的拉动穿过强度(pull through strength)。此外,形成图6A-6C中图示的缝合方式的装置仅能够点固定;即装置不可使撕裂均匀地压缩横跨撕裂的表面。最终,这类现有技术装置被设计用于修复外围竖直半月板撕裂(从上部表面到下部表面撕裂,与半月板的C形状成一直线),并且不能够修复通常遇到的径向半月板撕裂。

因此,有对于与有效缝合相兼容的用于修复撕裂的半月板的方法、装置和系统的需要。特别地,提供能够缝合径向撕裂和纵向撕裂两者的装置将是有益的。本文描述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可解决此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文描述了用于修复撕裂的半月板的方法、装置和系统。特别地,本文描述了与关节镜(微创的或半微创的)技术相兼容的修复具有外围竖直半月板撕裂或外围径向半月板撕裂的半月板的方法。

一般来说,本文描述的半月板修复缝线穿引器装置配置为可在组织 (例如,半月板或相邻组织)定位在其之间的两个臂或爪之间传送缝线的缝线穿引器。半月板修复缝线穿引器可包括相对于第二臂(其还可被称为上臂)轴向可滑动的第一臂(其还可被称为下臂)。装置还可包括在臂之间优选地以弯曲或弓形路径延伸的组织穿透器。组织穿透器可在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固定和释放缝线。

本文描述的缝线穿引器装置的“臂”还可被称为“爪”或“构件”。尽管在一些变型中,臂是长形构件,但其还可以是短构件;臂不需要(尽管臂中的一个或两者可以)延伸装置的长度(例如,长轴的长度)。在一些变型中,一个或两个臂还可被称为轴杆。例如,第二臂(“上臂”)可被称为长形轴杆。在一些变型中,上臂和下臂可作为从装置的近端延伸到远端的长形轴杆的一部分被包括。

本文描述的装置可包括多个不同的轴线,包括长轴。长轴可以是装置的最长轴,或其可以是装置的不包括装置的手柄区域或一些其他子区域的长轴。例如,长轴可界定装置的近侧至远侧轴线。装置的远端通常朝向患者背离手柄,而装置的近端通常面向持有装置的实践者;装置的近端可包括手柄,而装置的远端接合组织(例如,半月板)。

一般来说,第一臂和第二臂中的一个可相对于彼此和/或相对于装置的剩余部分(例如,手柄、长形壳体或主体区域等)是轴向可移动的(沿着近侧-远侧长轴)。在一些变型中,第一臂沿着装置的长轴相对于第二臂是可延伸的或可移动的。第二臂可相对于装置的剩余部分固定,或其也可相对于装置的剩余部分的长轴是可移动的。相反地,第二臂可相对于第一臂是轴向可移动的或可延伸的,该第一臂可相对于装置的剩余部分是固定的 (不可移动的)或也是可移动的。轴向运动可被称为滑动、推动、拉动或类似物。此运动通常沿着长轴在近侧/远侧方向。为了参考,如本文描述的组织穿透器的运动可以(在一些变型中)为横向于装置的长轴的轴线。

组织穿透器通常是经过组织且可以用其推动和/或拉动缝线梭的长形构件。尽管在一些变型中,组织穿透器可直接连接至缝线,但在本文描述的原理实施方案中,组织穿透器配置为用于与缝线间接联接。这在以下更加详细地描述。组织穿透器可以是实心的或中空的,并且可以是弯曲的、直的或可弯曲的/可弯成曲线的。在一些变型中,组织穿透器具有尖锐的和 /或尖的远端。在一些变型中,组织穿透器具有用于接合缝线或缝线梭的一个或多个区域。例如,组织穿透器可包括用于可释放地固定缝线的夹紧区域或锚定区域。

一般来说,本文描述的半月板修复缝线装置的第一臂和第二臂可定位成当第一臂相对于第二臂延伸时形成开口(优选地锐角开口,比如v形开口)。此开口可配置为对应(或稍宽于)半月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底表面)的角。如提及的,半月板通常是附接至胫骨的髁表面的C形纤维软骨结构。C形结构的分支中心地面向。上半月板表面是大致凹形的(例如,弧形),其增进了与曲线形股骨髁的接触。相反地,半月板的底表面是大致平的,其增进了与平整化的胫骨平台的接触。半月板的外围(外部分) 比尖的中心部分厚。厚的外围允许牢固附接至关节囊。因此,一般来说,本文描述的装置的第一臂和第二臂可配置为配合此一般解剖体(并且可设置大小以适合特定解剖体或解剖体的范围)。例如,第一臂可以是直的,并且配置为配合在半月板的平坦底表面下方,而第二臂与第一臂一起形成接近半月板的上部表面和底表面之间的角(例如,最大角度或此有点凸形的表面的平均角度)的弯曲部分。

例如,装置的在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形成的远侧开口可以是配置为在其中配合半月板的锐角的面向远侧的开口。远侧开口可以是当第一臂相对于第二臂远侧地延伸时在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的v形远侧开口,其配置为容纳半月板。

一般来说,当第一臂(其可以是“直的”或以与装置的长轴相同的方向延伸)近侧地缩回时,远侧开口的此下“臂”消失,所以装置具有仅由第二臂的远端区域形成的窄的、弯曲的远端。此远端区域可用来使装置定位在半月板附近的膝盖内。当第一臂近侧地(完全地)缩回时,远端的小的大小和尺寸可允许装置操纵膝盖的组织,而不对其他组织过度损坏。远侧地延伸第一(下)臂可形成以上提及的“v形”。一般来说,第二臂和第一臂的远端的尖端可以是倒圆的且可防损伤的。特别地,尖端可以是钝的,以防止在定位装置时损伤组织。

在一些变型中,组织穿透器配置为容纳在第一臂的远端内。组织穿透器可完全缩回到第一臂中,其可防止在装置围绕半月板操纵到合适位置中时损伤组织。在一些变型中,组织穿透器配置为伸出第二臂而不是第一臂,在此情况下,组织穿透器和停靠部(dock)(例如,梭停靠部)的构造可以倒转。

本文描述的半月板修复缝线装置还可包括具有第一控制部的近侧手柄,该第一控制部用于相对于第二臂轴向移动第一臂的至少远端区域。近侧手柄可配置用于抓握(以单手或使用双手),并且可具有组织穿透器控制部,该组织穿透器控制部用于控制组织穿透器横跨由第二臂和延伸的第一臂形成的远侧开口的延伸和缩回。

组织穿透器可配置为以弯曲路径延伸横跨远侧开口。例如,组织穿透器可以是弯曲的或可弯曲的(例如,经由铰接区域、形状记忆材料等)。一般来说,组织穿透器可包括缝线梭可以可释放地固定至其的夹子区域。

本文描述中的任何装置可配置成用于重复使用。例如,在一些变型中,装置的一部分是“耐用的”(可重复使用的)且装置的一部分是一次性的。例如,在一些变型中,第二臂配置为是从装置是可拆卸的,且处理掉。在一些变型中,第二臂包括预装载到第二臂(或轴杆)中的缝线梭和/或附接缝线。因此,在一些变型中,第二臂配置为是一次性的且可拆卸地连接至可重复使用的第一臂。

第一臂可如以上提及的轴向延伸或缩回。一般来说,第一臂可包括最终停止部,该最终停止部通过防止第一臂延伸超过此停止部来限制或防止第一臂沿着装置的长轴远侧地移动。例如,最终停止器可防止第一臂的远侧尖端延伸超过装置上的其中第一臂的尖端和第二臂的尖端相对于装置的长轴形成直角的位置,该装置的长轴可以与第一臂的长轴相同。

在一些变型中,本文描述的装置包括多个“停止部”,其向使用者指示沿着装置的远侧到近侧的长轴的第一臂的轴向位置。不像最终停止部,这些停止部可不防止第一臂相对于装置的轴向移动,但其可指示其中装置的第一臂可通过某种方式保持静止或者其中对轴向运动的阻力的轻微增大可被感觉到的位置。这些位置可对应于第一臂相对于上臂的已知位置 (例如,完全撤回的位置、延伸横跨装置中途的位置、完全延伸的位置或这些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在一些变型中,这些停止部位置可对应于其中组织穿透器(如果被延伸同时第一臂在此停止位置处)将接合梭停靠部的位置。

本文描述的装置和部件中的任何一种可作为成套部件的一部分被包括。例如,本文描述了包括半月板修复缝线穿引器和缝线梭的成套部件。在一些变型中,成套部件包括缝线。在一些变型中,成套部件可包括可移除的(或多个可移除的)第二臂或轴杆区域。此第二臂可包括预装载有缝线的一个或多个缝线穿引器。

例如,本文描述了用于使缝线经过组织(比如膝盖中的半月板)的缝线穿引器装置、并且特别是用于微创手术比如关节镜手术的装置。这些装置中的任何一个可包括:长形主体,其具有长度且沿着长轴远侧地和近侧地延伸;第一臂,其从长形主体的远端延伸;第二臂,其远侧地从长形主体延伸,其中第二臂的上表面是弧形的并且远离长轴弯曲;另外其中第一臂和第二臂形成在第二臂和第一臂之间的面向远侧的开口;以及组织穿透器,其配置为延伸横跨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的面向远侧的开口以使缝线经过其间,其中组织穿透器容纳在第一臂或第二臂内。

一般来说,本文描述的缝线穿引器装置中的任何一种可具有爪(或“臂”)构件,其在至少外部表面(例如,背离面向远侧的爪的以第二爪 /臂构件形成的表面)上是弧形的。弧形爪构件通常包括具有配置为以与主体区域的弯曲部分(比如股骨髁的弯曲部分)一致的曲率半径弯曲的表面的爪构件。这可允许使装置(例如,弧形爪构件)较好地进入膝盖的后部或外围区域中。例如,曲率半径可在约0.5cm和约20cm之间(例如,约 0.5cm和约10cm之间、约1cm和约10cm之间、约1cm和约5cm之间、约0.5cm和约5cm之间、约2cm和约5cm之间、约2cm、约3cm、约 3.5cm、约4cm、约5cm等等)。

在本文描述的变型中的任何一种中,第一臂可连接至长形主体,并且可沿着长轴相对于长形主体是远侧地和近侧地轴向可移动的。组织穿透器可容纳在第一臂内,包括完全容纳在第一臂内(例如,其中远侧尖端在第一臂内),使得组织穿透器的远侧尖端(其在此还可被称为针)可延伸以及缩回到第一臂中。当从其中容纳组织穿透器的臂(例如,第一臂或第二臂)延伸和缩回组织穿透器时,组织穿透器的远端(尖端)可从其中容纳组织穿透器的臂延伸、从壳体偏斜并且延伸横跨面向远侧的开口,以达到相对的臂/爪构件(例如,第二臂),在此处组织穿透器可在沿着相对的臂远侧地或近侧地延伸之前第二次偏斜。在组织穿透器从容纳其的臂延伸和 /或缩回期间,组织穿透器的近端通常保持在容纳其的臂中。组织穿透器可预装载有缝线,并且组织穿透器和缝线两者可容纳在臂(例如,第一臂) 内,直到其在由两个爪(上爪和下爪)形成的面向远侧的爪之间延伸。组织穿透器可由包括形状记忆合金的任何适当的材料形成。

第一臂可配置为在长轴上轴向移动,如本文所述。第二臂可以可枢转地附接至长形主体的远端区域。组织穿透器可配置为可释放地联接至缝线以携带缝线穿过组织。

面向远侧的开口通常可以是配置为在其中配合半月板的成锐角的面向远侧的开口。

例如,用于使缝线穿过半月板的缝线穿引器装置可包括:长形主体,其沿着长轴远侧地和近侧地延伸;第一臂,其从长形主体延伸且沿着长轴相对于长形主体是远侧地和近侧地轴向可移动的;第二臂,其从长形主体远侧地延伸,其中第二臂的上表面以约0.5cm和约20cm之间的曲率半径成弧形并且远离长轴弯曲;另外其中第一臂和第二臂形成在第二臂和第一臂之间的面向远侧的开口;并且组织穿透器配置为延伸横跨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的远侧开口以使缝线在其间传送。

用于使缝线经过半月板的缝线穿引器装置可包括:长形主体,其具有长度且沿着长轴远侧地和近侧地延伸;第一臂,其沿着长轴相对于长形主体是远侧地和近侧地轴向可移动的;第二臂,其从长形主体远侧地延伸,其中第二臂的上表面以在长形主体的长度的约十分之一和约长形主体的长度之间的曲率半径成弧形,并且远离长轴弯曲;另外其中第二臂可枢转地附接至长形主体的远端区域,并且当可移除的第一臂远侧地延伸时,第一臂和第二臂形成在第二臂的远侧区域和可移除的第一臂的远侧区域之间的面向远侧的开口;以及组织穿透器,其容纳在第一臂内,该组织穿透器配置为延伸横跨面向远侧的开口以使缝线在其间传送。

附图说明

图1A示出了股骨和胫骨之间的撕裂的半月板的一部分以及右边的缝线穿引器的示意图。

图1B-1D图示了缝线穿引器外科装置插入到关节中以及围绕撕裂的半月板插入。此示例中的上爪的上表面(面向股骨髁的表面)是弧形的并且远离长轴弯曲。

图1E-1H图示了使用如本文描述的缝线穿引器使缝线经过半月板多次。

图1I-1M图示了缝线穿引器的移除,使缝线保持在适当位置。

图2A和图2B图示了半月板的解剖体。

图3图示了包括囊和相关联的维管组织的半月板的解剖体。

图4图示了半月板的结构。

图5A-5E图示了可使用本文描述的发明修复的半月板的各种撕裂方式。

图6A-6C图示了使用现有技术装置的半月板修复。

图6D图示了使用如本文描述的装置的半月板修复。

图7A示出了如本文描述的半月板修复缝线穿引器的一种变型。此示例中上爪的上表面(面向股骨髁的表面)是弧形的且远离长轴弯曲。

图7B-7D图示了用于图7A中示出的半月板修复缝线穿引器的各个预设(例如,“锁定”)位置。

图8示出了如本文描述的半月板修复缝线穿引器的另一变型。

图9A示出了半月板修复缝线穿引器的一种变型。此示例中的上爪的上表面(面向股骨髁的表面)是弧形的且远离长轴弯曲。

图9B和图9C示出了半月板修复缝线穿引器的另一变型。

图10A和图10B图示了半月板修复缝线穿引器的一种变型,也使此示例中上爪的上表面(面向股骨髁的表面)是弧形的且远离长轴弯曲。

图10C和图10D从两个不同侧透视图示出了其中上(弯)臂延伸并且下(直)臂缩回的的半月板修复缝线穿引器。

图10E和图10F示出了在下(直)臂已经延伸之后的图10C和10D 的半月板修复缝线穿引器。

图10G和图10H示出了在下(直)臂已经延伸并且弯曲的组织穿透器已经延伸之后的图10C和10D的半月板修复缝线穿引器。

图11A-11i图示了使用半月板修复缝线穿引器修复半月板中的径向撕裂。

图12A和图12B图示了在装置的一个示例中当第一臂完全(图12A) 延伸和部分(图12B)延伸时第一臂和第二臂(下臂和上臂)以及组织穿透器的示例性尺寸和相互作用和操作装置的方法。图示的尺寸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文示出的装置的变型中的任何一种可形成为具有其他尺寸,包括共同地或单个地缩放至在示出的值的近似+/-25%和200%之间的尺寸。

图13A和图13B示出了在放松且弯曲(图13A)的构型以及拉直(图 13B)的构型中的弯曲的组织穿透器的一种变型。

图14A和图14B图示了缩回到下臂/爪中(图14A)以及从下臂/爪延伸(图14B)以使缝线梭从下臂/爪传送到上臂/爪的图13A和图13B的弯曲的组织穿透器。

图14C图示了弯曲的或可弯曲的组织穿透器的另一变型。

图15A和图15B图示了缝线梭的一个实施方案。

图16A和16B图示了缝线梭的另一实施方案。

图17图示了缝线梭的另一实施方案。

图18图示了组织穿透器的一个实施方案。

图19A-19D图示了缝线梭和组织穿透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一个实施方案。

图20图示了缝合夹的第一实施方案。

图21A示出了连接/联接至组织穿透元件的组织穿透缝线梭(使用连接缝线)的一种变型。

图21B示出了与组织穿透元件分离的图21A的组织穿透缝线梭。

图21C示出了图21A 中示出的组织穿透元件的远侧尖端区域的放大视图。

图22A-22B以侧视透视图示出了组织穿透缝线梭和组织穿透器的另一变型。图22B示出了与装置的组织穿透元件分离的远侧组织穿透缝线梭。

图23图示了指明用于修复如本文描述的半月板的一种方法的穿过膝盖的一部分。

图24A至图24C图示了使半月板修复缝线穿引器围绕半月板定位的一种方法。

图25A和图25B示出了双重展开缝线穿引器的一般形式。

图26A-26C图示了包括以S形路径行进的组织穿透器的缝线穿引器的一般变型,其中组织穿透器的远端从上爪远侧地延伸。

图27A是具有从上爪远侧地延伸的组织穿透器的缝线穿引器的另一变型;图27B图示了图27A的缝线穿引器的上爪和下爪的运动。

图27C是具有从上爪远侧地延伸的组织穿透器的缝线穿引器的另一变型;图27D图示了图27C的缝线穿引器的上爪的运动。

图27E是具有从上爪远侧地延伸的组织穿透器的缝线穿引器的另一变型;图27F图示了图27A的缝线穿引器的下爪的运动。

图28A图示了用于具有枢转的上爪构件的缝线穿引器中的组织穿透器的不同路径。

图28B-28E图示了可由如本文描述的组织穿透器采取的S形路径。

图29A和图29B分别示出了组织穿透器的一种变型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图30A-30E图示了具有从上爪远侧地延伸且以S形路径行进的组织穿透器的缝线穿引器的一种变型的操作。

图31A-31B示出了用于缝线穿引器(比如图30A中示出的缝线穿引器) 的上爪构件的一种变型的侧视透视图。

图32A-32B示出了包括缝线剥离器的用于缝线穿引器的上爪构件的另一变型的侧视透视图。

图33A、图33B和图33C示出了缝线穿引器的另一变型。

图34A、34B和34D分别示出了图33A中示出的缝线穿引器的远端的俯视透视图和两个侧视透视图。

图34C图示了组织穿透器和缝线剥离器在图33A的缝线穿引器的远端区域中的布置。

图35A-35C示出了包括剥离器板(图35B)和基底(35C)的缝线剥离器。

图36A和图36B示出了包括缝线剥离器的爪构件的远端区域的侧视透视图。

图37A-37C图示了缝线穿引器装置的具有不同厚度的第一爪(例如, 上爪)的变型。

图38A示出了具有接近近侧区域的弧形(弯曲)外部表面以及沿着长度中的很多的均匀厚度的上爪。图38B示出了具有直的(未弯曲的)近侧区域以及沿着长度中的很多的均匀厚度的上爪。

图38C示出了图38A和图38B的上爪的重叠视图,示出了接近近端区域的曲率的不同。

图38D示出了具有弯曲的(弧形)上表面和直的组织接触下表面的混合上爪。混合上爪的宽度在近侧比在远侧薄。

图39A、39B和39C分别示出了上爪以及在远端处的缝线捕获区域的另一变型的侧视透视图、仰视透视图和侧视截面图,所述上爪具有接近近侧区域的弧形(弯曲的)外部表面以及与外部表面相对的比较平坦的内部 /下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描述了用于半月板修复的缝线穿引器。一般来说,这些装置在本文可被称为半月板修复缝线穿引器、半月板修复装置或简单地缝线穿引器。本文描述的装置可配置为修复半月板(膝关节半月板),并且可具有纵向延伸并且可从外侧(中心)入路围绕半月板伸展的两个臂。本文描述的装置的不同变型还可被称为蛇舌形的、S形的、双重展开缝线穿引器,和/或夹紧/滑动缝线穿引器。

通常,臂中的一个的远端区域(例如,最远侧3cm或更少)可以以远离装置的长轴的角度弯曲或是可弯曲的,并且另一臂可以是远侧地和近侧地轴向可移动的(在装置的长轴方向上)。远侧地延伸远侧和近侧可移动的臂将形成在可围绕半月板定位的在远端处的锐角开口,并且缝线可从一个臂穿过半月板或相邻组织传送至另一臂,以修复半月板撕裂部。缝线可通过使用组织穿透器经过组织多次,该组织穿透器可从臂中的仅一个延伸以及缩回以使缝线在两个臂之间移动。

在本文描述的装置中的任何一种中,上爪/臂构件可以是弧形的并且远离装置的长轴(例如,长形构件的使近侧手柄区域连接至远侧爪/臂构件的长轴)弯曲。如以下更加详细说明和描述的,曲率半径可在约0.5cm和约 20cm之间(例如,约0.5cm和约10cm之间、约1cm和约10cm之间、约1cm和约5cm之间、约0.5cm和约5cm之间、约2cm和约5cm之间、约2cm、约3cm、约3.5cm、约4cm、约5cm等等)。

因此,本文描述的半月板修复缝线穿引器装置可使缝线经过半月板一次、两次或多于两次,使得缝线穿引器越过半月板的顶部和底部。装置的角度和/或位置可在手术之前和期间(包括在使缝线经过半月板的各个部分之间)在必要时被调节。因此,本文描述的半月板修复缝线穿引器适合于经皮使用。

在本文描述的示例性装置中的一些中,缝线“梭”被用来使缝线连接至缝线穿引器(例如,组织穿透器或针)。如本文讨论的以及附图中图示的,此缝线梭是可选择的;本文描述的装置的特征中的任何一种可包括在不包括梭的设备中。因此,组织穿透器可适合于直接保持和释放缝线或缝线的环。

例如,包括如本文描述的缝线穿引器的系统可包括第一臂、第二臂、传送缝线的组织穿透元件(例如,针)、用于传送缝线的梭以及用于可释放地保持和释放缝线梭的一个或多个梭座。在一些变型中,组织穿透元件是弯曲的针元件,其配置为从第一臂或第二臂(该针元件可从所述第一臂或第二臂延伸和缩回)延伸穿过组织(或空气)并且接近第二臂或第一臂,在第二臂或第一臂处所述针元件可接合或脱离(交替地或循环地)保持在梭座中的缝线梭。在一些变型中,缝线穿引器的第一臂可配置成用于轴向移动(例如,沿着装置的长轴向前和向后)。缝线穿引器可配置成使得第一臂包括两个或多个停止部。例如,第一臂可包括第一停止部和第二停止部(延伸的停止部),在第一停止部中第一臂轴向完全缩回,使得第一臂近侧地缩回同时第二臂远侧地延伸,在第二停止部时第一臂远侧地完全延伸,使得组织穿透元件(例如,针)可从第一臂延伸以接合第二臂上的梭座。在一些变型中,组织穿引器包括第三停止部或更多停止部(例如,中间停止部),其中第一臂在组织穿透元件可从第一臂延伸以接合第二臂上的第二梭座的位置处远侧地部分延伸。这在以下描述的图7B-7D中图示出。

缝线穿引器的一个或多个臂可弯曲或成弯曲状。例如,装置的第二臂可以是弯曲的、成弯曲状的或成角度的(例如,远离第一臂或从包括第一臂的装置的长轴“向上”),使得第二臂(上臂)的相对于长轴的端部区域以近似半月板的角度(例如,半月板的上部面)弯曲。角度可以是固定的(例如,以近似10°、15°、20°、25°、25°、30°、35°、40°、45°、60°等等的锐角,包括在1°和90°之间的任何角度)。例如,角度可在20度和 50度之间。在一些变型中,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的角度是可变的(例如,任一臂或两个臂可弯曲或调节以调节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的角度)。上(第二)臂中的弯曲的角度可近似为半月板的上部面和下部面之间的平均角度;例如,角度可近似为35度+/-2度、5度、7度、10度、15度等等。一般来说,当第二臂远侧地延伸时,弯曲使用下(第二)臂形成锐角。在如提到的一些变型中,第二臂的远端区域可从直的或预弯曲构型是可弯曲成最终弯曲构型的。

可选择地和/或此外,缝线穿引器的臂(包括弯曲或是可弯曲的相同臂) 可是弧形的,使得臂的至少上表面(例如,上表面可对应于背离相对臂的表面)远离装置的长轴弯曲。

如提到的,第二臂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梭座。一般地,梭座可配置为可释放地接合可使缝线连接至其的缝线梭。缝线梭从而在第二臂上的梭座和可延伸和缩回到第一臂中的组织穿透元件之间传送。缝线梭和组织穿透元件可如先前通过引入并入的说明书(以及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本文的美国2010/0331863和美国2013/0253647)中描述的来构造。例如,梭可以是使缝线固定至其的夹子(例如三角形夹子);夹子可配置为卡扣在组织穿透元件(例如,具有三角横截面的弯曲的针)上和从组织穿透元件(例如,具有三角横截面的弯曲的针)断开。在一些变型中,附接有缝线的缝线梭被预装载到装置的第一臂上的最远侧的梭座中。以下更加详细描述的图 15A-22B图示了缝线梭和附接至各种组织穿透器的附接区域的一些变型。

组织穿透元件可以是从臂中的一个缩回或延伸的弯曲构件。特别地,组织穿透元件可以是弯曲的或可弯成曲线的(例如,可弯曲的)元件,其完全缩回到第一臂的远端区域中的壳体中并且以弯曲路径向外延伸。在一些变型中,组织穿透器可以配置为从第二臂的远端区域延伸,并且完全缩回到第二臂的主体中;在一些变型中,组织穿透构件的一部分可从第一臂延伸,即使当完全缩回到第一臂中时。缝线穿引器的第二臂或其他部分可配置为包括用于组织穿透构件的轨道或路径,使得组织穿透构件不防止第一臂相对于装置的主体轴向地延伸或缩回。

图1A-1M示出了用来修复撕裂的半月板的缝线穿引器的一种变型。这些图示出了装置的修复半月板中外围竖直撕裂的操作。

例如,图1A示出了穿过患者的膝盖的矢状横截面。示出了半月板的一部分。图示了半月板100的外围区域中的竖直撕裂101(显示为线)。示出了股骨在胫骨以上,其中半月板的撕裂边缘在两者之间。连续缝线穿引器103的一种变型示出在穿过膝盖的横截面的右方。缝线穿引器可经由关节镜手术或开放式(或半开放式)外科手术插入关节中。例如,在一些变型中,撕裂的半月板可在关节镜下被接近和可视化;缝线穿引器可穿过单独的切口或相同的切口插入。

在此实施方案中,缝线穿引器以折叠的或缩回的构型插入,其中第一臂105近侧地缩回(例如,朝在近端处的手柄或控制部)。第二臂102从远端延伸(并且可固定在此延伸位置中,或其可以是可调节的或可延伸的)。以此构型示出的第二臂102是弯曲的(“向上”),使得其可如图 1B-1C中所示围绕撕裂的半月板插入。因此,如所示的,第二臂102是弧形的,且相对于装置103的长轴(邻近第二臂102的区域)以与图1A中的股骨髁区域近似相同的曲率半径弯曲;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股骨髁的曲率半径可在约0.5cm(在小儿科患者中)和约4.5cm之间,例如,在成人中在约3cm和约4.5cm之间。

整个缝线穿引器被设置大小以用于此空间中。例如,缝线穿引器可具有在未延伸/递送构型中的小于股骨和胫骨之间的通常(或大小适当的)间隔的直径,即,小于约10mm、小于约9mm、小于约8mm、小于约7mm、小于约6mm等等。此直径可包括第一臂的直径,该第一臂可具有小于约 5mm、小于约4mm、小于约3mm、小于约2mm等等的个体直径。

由第二臂的远端区域形成的缝线穿引器的远端因此可延伸到组织中并且延伸在撕裂的半月板之上,如图1A-1C中图示的。一旦第二(上)臂被定位,则第一(下)臂105可从装置延伸,如图1D中图示的。在此实施例中,第一臂从装置的近侧区域延伸,使得其可在半月板之下与第二臂相对地延伸。第一臂可以是直的(如图1A-1K中所示),或者其可以是弯曲的或可弯曲的。

在图1A-1K中图示的方法中,第一下臂是从装置的主体轴向可延伸的。下臂通过在半月板的下表面下方滑动来向前延伸并且朝半月板的下侧的囊延伸。下臂可延伸到最远侧“停止部”。远侧停止部可通过阻抗部(例如,物理停止部)来表示,并且可锁定。例如,当保持在缝线穿引器上的停止部中时,第二臂可卡入适当位置中。装置上的手柄或控制部可用来将装置脱离和撤回。

一旦第一臂在相对于第一臂的期望的轴向位置(例如,完全延伸或其他方式)中,则缝线可被传送。例如,图1E图示了使组织穿透元件(针) 111从第一臂内并且横跨分隔第一臂和第二臂的间隔延伸的初始步骤。在此变型中,组织穿透元件是弯曲的针,其从如图示的装置的远端区域被推动以如所示的经过半月板。最初,组织穿透构件只是形成穿过组织的路径;梭和缝线保持在第一臂内。在此示例中,针穿透外围半月板囊组织 (menisocapsular tissue),并且与第二臂的补充区域—第一远侧梭座配合。梭和附接的缝线最初预装载到远侧梭座中。当梭已经保持在梭座中时使梭座与组织穿透构件接触可引起梭卡扣到组织穿透构件上,并且从座释放梭,如图1E中图示的。其后,当组织穿透构件缩回到第一臂中时,梭和任何附接的缝线113可穿过半月板在组织穿透构件上被取回,如图1F中图示的。缝线从而被牵引横跨和穿过半月板。

在一些变型中,装置配置成使得仅当下臂延伸到组织穿透元件可与相对的臂上的接纳部位(例如,梭座)配合的位置中时组织穿透元件(例如,针等)可延伸。

在图1G中,第一(下)臂105然后可些微缩回。在这些变型的任何一个中,臂可被称为形成“爪”,并且从而第二臂可被称为上爪或第二爪,并且第一臂可被称为第一爪或下爪。在此示例中,第一臂缩回到紧邻远端定位的停止位置中。此第二停止部可被称为中间停止位置或第二停止位置 (远端位置是第一停止部或远侧停止部,并且完全缩回位置可被称为近侧停止位置)。装置可将第一臂保持或可释放地“锁定”在此位置中,使得组织穿透构件(梭现在附接至其)可穿过半月板在关于撕裂部更外围地定位的区域中向回延伸,如图1G和1H中图示的。同时,上(第二)臂牢固地留在原地。在一些变型(例如,解剖体允许)中,第二臂还可些微近侧地撤回,或者整个装置可横向地或近侧地移动,以使另外的缝合定位在不同位置处。

在本文描述的变型中的一些中,下臂(例如,包括组织穿透元件的臂) 可相对于装置的剩余部分纵向延伸/缩回。在一些变型中,上臂可相对于装置的剩余部分延伸/缩回。这在以下在图9-10B中示出的变型中图示出。

现在回到图1H,具有附接的梭和缝线的组织穿透构件再次延伸,这次在撕裂部的与先前的缝合部相对的侧上穿透,使得撕裂部可被缝合闭合。针被传送,直到其与第二臂的第二梭座区域接合(远侧地)为止;当这发生时,梭被保持固定在梭座中并且与组织穿透元件分开(例如,松开或移除),使得组织穿透元件可被撤回,以使梭留在第二臂上的梭座中,如图 1I中图示的。在一些变型中,缝线穿引器可些微移动(例如,横向地离开示出的横截面的平面),以再次通过重复以上步骤中的一些(例如,从图 1E向前)传送缝线,或者其可被移除。

在图1J中,第一臂(以及因此装置)被轴向(近侧地)撤回,使得装置可被移除,如图1K中所示。移除装置留下了穿过半月板的缝线,如图 1L中图示的。缝线可以被牵引穿过组织,使穿过组织的环留在后面。然后可以打结或缝线可以以其他方式固定,如图1M中图示的。预先打的结可被预先包装以随着装置被撤回而滑动到适当位置中。

图6D图示了穿过半月板的具有纵向撕裂部的区域的缝线的一种变型。所得的缝线可与由以上在背景章节中关于图6A-6C讨论的其他装置作出的其他类型的缝线固定部(“缝合部”)相比较。相比之下,本文描述的半月板缝线装置可接近囊区域(图6D中图的右方)的边界(或刚超过边界) 使缝线穿过半月板。由于装置可使缝线竖直地穿过半月板(如图1A-1M中图示),并且由于组织穿透元件的定向和构型,缝线可被传送而没有深入地插入到膝盖的囊区域中以及超出膝盖的囊区域的风险。此设计可防止损伤附近的神经和维管组织(例如,血管)。此外,如图示的,缝线可在囊的外部区域之上和围绕囊的外部区域被传送。

图7A图示了半月板修复缝线穿引器的一种变型。在此示例中,缝线穿引器包括上(“第二”)爪或臂,其从长形主体纵向延伸,并且向上弯曲(离开纵向轴线),如图示的。此第二爪构件具有弧形外表面,如以上提到的。下“爪”或臂(第一臂)构件相对于上臂是可滑动的,并且可在装置的纵向轴线中延伸以及被保持在三个位置的任一个中,如图7B-7D中图示的。这些位置被标记为“第1位置”,其中下臂完全缩回,如图7B 中所示。控制部—滑动器构件(作为图7A中的手指或拇指滑动器示出) 可用来向前或向后轴向移动(例如,滑动)下臂(或者保持下臂稳定,同时相对于下臂向前/向后移动装置的剩余部分)。图7C中示出的第二位置是完全延伸的。如提到的,装置可包括锁定部或偏置部以便一旦滑动或以其他方式移动在此处则使臂保持在此位置中。例如,装置可包括弹簧锁,该弹簧锁可被(可释放地)接合以使装置保持在适当位置,允许组织穿透器如以上所述延伸或缩回。最后,图7D图示了第一臂的第三、中间位置,其也可被锁定,并且组织穿透元件的对于其的相应的配合位点(例如,停靠位点)也可存在。中间位置(第3位置)可以是可选择的。在一些变型中,也可包括另外的中间位置。

单独的机构可用来从下臂延伸/缩回组织穿透元件以接合上臂。例如,可包括触发器。在图7A和图8中,装置包括在长形主体的套管内的推动元件701,其允许组织穿透元件延伸/缩回。如提到的,装置可配置为当形成开口的臂没有对准时防止组织穿透元件延伸(或缩回),使得组织穿透元件将不延伸,除非其可接合梭停靠区域(以及联接/释放缝线梭和/或缝线)。例如,仅当下臂在第二位置或第三位置中时,可允许组织穿透器从装置延伸。

梭停靠区域可配置为可选择地锁定(保持)和释放缝线梭,这取决于缝线梭是否已经存在于停靠部内。这可允许缝线(和梭)可选择地被停靠部/组织穿透器释放或保持并且被推动穿过组织,允许连续缝合。

在一些变型中,上臂或下臂是可移动的或可替换的。例如,装置可以是模块化的。图9A和图9B图示了具有模块化设计的半月板缝线穿引器装置的变型,该模块化设计允许各种上臂连接至装置的剩余部分,如图9C 中所示。在此示例中,其原理可推广至其他变型(例如,其中下臂是可替换的),上臂可预装载有缝线(该缝线可连接至梭)。可使用包括不同结构的不同的、可互换的上臂。例如,不同上臂可具有臂相对于装置的长轴的不同弯曲角度(例如,如以上指明的,在10度和60度之间)。在一些变型中,装置可具有不同的长度、宽度和/或厚度。在一些变型中,不同的上臂可基于臂上的梭停靠部的数目和/或位置来选择。尽管此部分指的是作为装置的模块化或可互换的特征的爪或臂,但实际的可互换区域可包括未弯曲长形部分和上臂的弯曲远端区域,如在图9A和9B中看到的。在此示例中,可互换区域902还包括夹持区域905,该夹持区域905可用来使第二臂连接至装置的剩余部分,并且可用于其中上臂(第二臂)相对于手柄轴向可移动的变型中。图9B和图9C些微更加详细地图示了此变型,示出了可组合以形成图9C中示出的半月板缝线穿引器装置900的一次性的且预装载的上臂902和潜在可重复使用的或耐久的下臂。耐久部分可以是可灭菌的,使得其可被多个患者重复使用,或其可仅仅用来对单个患者传送多个缝线。

在操作中,使用者可测量或探测半月板区域(包括非侵入成像)以确定选择哪个上臂。上臂然后可与装置的包括下臂和手柄的剩余部分联接。上臂可通过可用来使上臂与装置的剩余部分连结的卡扣配合机构、锁和/ 或任何其他机械的、磁性的等等连接机构联接至装置的剩余部分。

如以上提到的,在一些变型中,上臂相对于装置的剩余部分(例如,手柄、长形主体,等等)保持相对不动,并且下臂轴向延伸/缩回。在包括图9A-9C中示出的变型的一些变型中,上臂是轴向可延伸的/可缩回的。例如,上臂可附接至半月板修复装置并且允许向前滑动或缩回。下臂也可配置为轴向滑动,或其可相对于装置的剩余部分(例如,手柄区域)保持固定。

图10A和图10B图示了半月板缝线穿引器装置的另一变型,其中上臂和下臂可轴向移动和分别地锁定到合适位置中。

图10C至图10H图示了半月板修复缝线穿引器装置的一种变型中的上臂和下臂相对于彼此的各种构型。例如,图10C和10D图示了具有长形第一臂1003的半月板修复缝线穿引器装置1001的一种变型的两个透视图,该长形第一臂1003相对于装置的包括第二臂1007的剩余部分是轴向可移动的(在装置的背侧(dorsal)/近侧长轴1005上)。长形第二臂1007沿着装置的长轴1005邻近第一臂延伸。长形第二臂还包括弯曲的远端区域 1009,如所示的,该弯曲的远端区域1009可以相对于装置的长轴以某一角度相对弯曲。此远端区域的远侧尖端是防损伤的,并且显示为大体上钝的。在图10C和10D中,第一臂近侧地缩回,使得其在此位置中不形成远侧开口。

图10E和图10F图示了其中第一臂的远端区域1011已经朝上臂(第二臂1007)的远端区域1009远侧地延伸的延伸位置。第一臂的远端区域 1009和第二臂的远端区域1011已经在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形成远侧开口 1014。用于组织穿透器的出口在图10F中作为下臂1003中的开口1018是可见的。图10G和10H中示出了与图10E和图10F中示出的缝线穿引器 1001相同的视图,但其中组织穿透器1020从第一(下)臂1003延伸。组织穿透器可以弯曲的路径延伸穿过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的组织,如所示的。图10A-10H中示出的装置中的所有装置包括手柄1030。在图10G和图10H中,手柄1030上的控制部1031示出为是压下的,其驱动组织穿透器1018在上臂和下臂之间延伸。

如所述的,本文描述的半月板修复缝线装置可用来修复纵向半月板撕裂(例如,图5A)。本文描述的装置的臂(其在装置的长轴上轴向移动) 和组织穿透器元件(其配置为大体上垂直于下臂延伸)的构型还可用来修复半月板中的径向的或甚至倾斜的撕裂(例如,图5B-5E)。这类撕裂的修复使用其他现有技术装置通常是困难的或不可能的。这类径向和倾斜外围撕裂的修复由于本文描述的缝线穿引器可使缝线从半月板的上部(上) 表面传送到下部(下)表面(或反之亦然)而成为可能。因为本文描述的半月板缝线穿引器装置可使缝线在上臂和下臂之间连续传送,而不必从组织移除,因此还使径向和倾斜撕裂的修复更简单且更方便。这在图11A-11i 中示出。

图11A-11i图示了使用如本文描述的半月板修复缝线穿引器装置的一种变型来修复径向半月板撕裂的方法的一种变型。图11A-11B示出了接近具有径向撕裂部1103的半月板区域的缝线穿引器1101的远端(装置的上臂的弯曲状/弯曲远端)。上臂的远侧尖端可被操纵以配合在最小切口内,并且可顺着半月板的上表面的轮廓。一旦上臂被定位,则下臂1105可在半月板下延伸,如图11C中所示。在此示例中,下臂完全延伸,并且然后组织穿透元件延伸穿过组织。组织穿透器可延伸穿过半月板和/或穿过囊区域。在此示例中,下臂预装载有附接至梭且保持在组织穿透器上的缝线。在一些变型中,上臂被预装载,其中缝线和梭保持在上臂的远端区域处的梭接纳部/停靠部中。在图11C中,使组织穿透器延伸直到其与上臂上的梭停靠部中的梭接合为止,这引起梭固定到组织穿透器上并且从梭停靠部释放。可使用任何适当的组织穿透器。例如,组织穿透器可以是具有三角横截面的实心的弯曲的针状元件,其与连接至缝线的梭“夹子”的内部接合。在此示例中,缝线和梭最初被保持在组织穿透器上(夹在组织穿透器上),并且当组织穿透器延伸穿过组织时,缝线被拉动穿过组织。一旦组织穿透器接合上臂上的梭接纳部/停靠部,则组织穿透器可接合梭接纳部并且切换停靠部/接纳部,以使梭固定在接纳部内,允许梭从组织穿透器松开。

一般来说,组织穿透器与梭区域的接合可切换梭停靠部/接纳部从上臂的接合或释放。此切换可允许上臂从停靠部/接纳部保持梭或释放梭;切换因此可预先设置停靠部/接纳部,以在与组织穿透器的下一次接合期间释放梭或者接纳梭。因此,梭停靠部/接纳部可具有机械“记忆”。可选择地,梭停靠部可配置成使得如果梭停靠部已经使梭存在则梭停靠部将释放梭,并且如果梭停靠部不具有梭,则梭停靠部将从组织穿透器捕获梭。此切换可被单独控制以用于上臂上的梭停靠部中的全部(如果存在多于一个梭停靠部),或者所述切换可被共同控制。因此,在一些变型中,梭停靠部中的每个可装载有单独的缝线,通过使用上臂上的单独的梭停靠部/接纳部,允许多个缝线被传送而不必移除或重新装载装置。

一旦缝线从下臂(经由组织穿透器)被传送到上臂,则组织穿透器可向回缩回下臂,使梭和缝线留在上臂中,并且装置可相对于半月板横向地移动,如图11D中所示。如图示的,装置的远端横跨径向撕裂部的横向运动将从下臂(例如,其中缝线可松弛地保持在装置的腔内,例如,在下臂或装置主体的套管区域中)拉动缝线并且拉动缝线穿过组织以跟随上臂。缝线依然附接至缝线梭,并且因此当臂相对于组织移动时跟随臂。图11D 中虚线示出了装置的端部的路径。

通常,缝线可通过装置来管理。缝线可松弛地保持在装置的腔内(例如,在上臂、装置的长形主体区域、下臂等等内),使得缝线可被供应出装置并且被允许容易地经过组织。在其他变型中,缝线不保持在装置内,但缝线或者自由连接(例如,从装置的远端悬挂)、部分地保持在装置内、穿过来自装置的线或缝线的环被供应,或者保持在沿着装置的外部的轨道或导引物中(或其某种组合)。在图11E中,缝线示出为从装置的长形主体延伸。在其他变型中,缝线可保持在上臂中,特别时当预装载在上臂中时。装置(包括上臂、长形主体、下臂等等)可包括用于缝线的一个或多个腔或通道,该一个或多个腔或通道可包括用于管理当缝线经过组织时缝线的路径的出口(例如,侧部出口)。

回到图11D,一旦装置的远端已经定位在半月板撕裂部的另一侧上,则组织穿透构件可再次延伸穿过组织(例如,穿过半月板、囊等等),其中组织穿透构件可再次与梭和/或缝线接合,引起梭脱离上臂上的梭停靠部 /接纳部。梭和缝线然后联接至组织穿透器(例如,通过使梭卡扣到组织穿透器上),并且组织穿透器可被拉动穿过组织,拉动缝线与其一起穿过组织,直到联接至组织穿透器的梭和缝线撤回到下臂中,允许组织穿透器被撤回,如图11E中所示。

所得缝线在撕裂部的任一侧上经过半月板,并且缝线以图11E中示出的褥垫状的缝合部延伸横跨撕裂部。其后,可撤回装置,使缝线的端部尾随,如图11F中图示的,允许缝线端部被横跨撕裂部系住,将半月板的撕裂区域的侧部拉在一起,如图11G中图示。缝线可被打结(直接或使用打结装置)并且系好。可选择地,美化的滑动结可设置在装置内。其后,可移除半月板的较少维管的区域(朝向较窄、更顶端的区域),如图11H和 11i中图示。

一般来说,下臂和上臂(第一臂和第二臂)的远端区域可配置为一旦上臂(第二臂)已经定位在半月板的一侧(优选地上部侧)上就通过远侧地滑动下臂(第一臂)来形成远侧开口。远端区域还可配置使得组织穿透器可能够从一个或多个位置在远侧开口内延伸横跨组织。例如,图12A和 12B中图示了由缝线穿引器的第一臂和第二臂的远端形成的远侧开口的一个示意性图示。这些示例指明了示例性尺寸;这些尺寸仅意图提供可使用的尺寸的一种说明。组成本发明的缝线穿引器不限于这些尺寸。

例如,图12A示出了相对于上臂1203轴向可移动的下臂1205。组织穿透器1207可完全容纳在下臂内,直到其延伸横跨远侧开口1211为止。在此示例中,上臂和下臂之间的角度(θ)是近似35度。如以上提到的,此角度可以比35度大或小2度、5度、10度等等,但通常是些微大于半月板的大部分的下部表面和上部表面之间的相应角度的锐角。在此示例中,轴杆区域(紧邻形成远侧开口的远端区域)的总的直径是近似6mm。一般来说,此直径可小于10-15mm。在图12A中,组织穿透器接近第一臂和第二臂的远端延伸,使得组织穿透器离开下臂(第一臂)1205的远端并且以弯曲路径横跨远侧开口行进,以至少部分地传送到接近上臂(第二臂)1203的远端的梭停靠部区域(不可见)中。在图12B中,下臂(第一臂)1205以近侧方向部分地缩回。在此构型中,组织穿透器1207可延伸横跨远侧开口1211’,以与上臂(第二臂)1203上的梭停靠部(不可见) 接合。因此,如上所述,通过移动下臂,装置可穿过半月板作出径向不同的路径(以及因此不同的缝线缝合部),而不需要装置以其他方式移动。在此示例中,移动下臂可被认为是使装置相对于半月板重新定位的一种方式。在图12A和图12 B中,轴杆直径是近似6mm,从顶部到底部的远侧开口是近似12mm,并且最深点处的组织穿透是近似7mm,如图上图示的。

一般来说,描述的组织穿透器可完全缩回在臂中的一个(通常是第一臂的远端区域)内。在一些变型中,针可以是弯曲的。在其他变型中,使针在离开臂时呈现弯曲形状可能是期望的。例如,针可预先偏置成曲线或是可弯曲成曲线的,其允许针以曲线延伸横跨臂之间形成的远侧开口。图 13A和13B图示了弯曲的针(图13A)的一种变型,当缩回到臂中时,其可变直,如图13B中所示。在此示例中,针包括增大针的柔性的切片1303。针的一侧是实心的1305,使得针保持横向稳定性。针可由金属(例如,不锈钢、形状记忆合金比如镍钛诺等等)形成。图14A和图14B图示了比如图13A和图13B中示出的针的一种变型,其缩回到下臂中(图14A)以及从下臂延伸(图14B)以延伸横跨至形成远侧开口的臂。轴向推动元件(未示出)可附接至组织穿透器针的近(非尖锐)端,以驱动组织穿透器针进入和离开下臂。

图14C图示了可弯曲或可成弯曲状的针的另一变型。在此示例中,针是铰接的1403。枢转点允许针折叠以便缩回到下臂中。可使用多个铰接区域。在一些变型中,针可以是实心的,但可由在离开下臂时呈现弯曲形状的形状记忆材料或超级弹性/超弹性材料形成。

可使用如以上提到的组织穿透器和缝线梭的任何适当变型。图15A-20 图示了缝线梭和组织穿透器的一些变型。例如,图15A-17图示了缝线梭 70、170和270的各种实施方案。缝线梭70、170和270可以是任何形状,使得其可以可释放地附接至组织穿透器50。尽管梭70、170和270的形状可用于附接目的对应于的组织穿透器50的至少一部分的形状,但其可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在这些图示的示例中,梭的形状大致为三角形,其可对应于具有大致三角形横截面形状的组织穿透器50。缝线梭的图示的示例是可接合组织穿透器50的“槽道梭”。例如,可使用如图18-19D中图示的缝线梭70、170和270适合于连接至其的三角形或圆柱形组织穿透器50。例如,组织穿透器50可以是针或任何能够刺穿组织的相似的仪器。梭70、 170和270可以在三角形形状内大体上是中空的,并且还可具有沿着三角形主体的一部分的槽道71、171和271或开口。此槽道71、171和271可充当用于组织穿透器50接合梭70、170和270的进入途径。因此,在这些实施方案中,梭70、170和270包裹组织穿透器50的定位在梭的主体内的一部分。

例如,在图15A-15B中,槽道71可定位在梭70的任何部分上。在图示的示例中,槽道沿着三角形形状的顶点定位。然而,槽道还可沿着三角形形状的侧部放置或放置在任何其他适当位置中。

梭170、270的一些实施方案还可包含开口74,该开口74可使梭更轻,并且还可有利于梭的折曲,使得其可容易地与组织穿透器50附接/脱离。此外,开口74可设置保持机构(比如保持销30)可经过其以固定梭170、 270的区域。

本发明的梭70、170的一些实施方案可包括另外的特征,其可提供可控的、刚性的、坚固的、可重复的且可制造的保持结构。这类特征可包括例如比如凹坑(dimple)72、172或类似物的突出部以及指形弹簧175a和 175b,突出部和指形弹簧两者均可帮助使梭170保持在组织穿透器50上。

突出的凹坑72、172可与位于组织穿透器50的切口51、151或凹进部分内的空缺(divot)52、152相互作用。凹坑72、172允许梭70、170 可控地、可重复地保持在组织穿透器50上,借由此,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梭可在必要时重复卡扣在组织穿透器上和从组织穿透器断开。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考虑到另外的特征比如凹坑和空缺,梭70、170在组织穿透器50上的位置可以是相同的。在可选择的实施方案中,凹坑72、172 可位于组织穿透器50上,而空缺52、152可位于缝线梭70、170上。

在另外的实施方案中,在图18-19D中,切口51可配置为使梭抵靠组织穿透器的外部表面安置,从而允许当组织穿透器穿透组织时组织穿透器呈现均匀的外部表面;意思是梭不从组织穿透器“突出”,而是与组织穿透器的外部表面齐平。这有助于当组织穿透器从上臂20延伸并且穿透组织时使梭保持在组织穿透器上。

此外,在另外的实施方案中,组织穿透器50的上边缘54可变尖利,以提供在组织穿透器上的另外的切割表面。在此变型中,梭70不应与上边缘54相互作用,使得上边缘54被暴露以辅助组织穿透器的刺穿作用。

在另外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组织穿透器50可包括在切口51内沿着组织穿透器50的一部分的另外的切口51’。切口51’可允许用于连接件85的另外的室。切口51’可减少在组织穿透器50插入梭70中期间连接件85损坏的机会,因为切口51’可为连接件85提供另外的间隙。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例如,在图16A-16B和图19A-19D中,指形弹簧175a和175b可与组织穿透器150的切口151内的斜面153相互作用。指形弹簧以及甚至梭170的整个侧部可朝梭的一端向内倾斜。因此,在此实施方案中,指形弹簧位于梭的最窄部分处。指形弹簧的此斜坡可与切口部分151的斜面153的斜坡相互作用。这两个斜坡的相互作用可在凹坑172 与空缺152相互作用以使梭牢固地固定至组织穿透器之前调节梭170在组织穿透器150上的保持力。同样地,当梭从组织穿透器移除时,以类似的方式调节保持力。因此,当对梭170施加力以将梭170拉动离开组织穿透器150时,可沿着斜面朝向组织穿透器的尖端推进指形弹簧,以接合斜面,引起指形弹簧以及从而梭的侧部远离彼此折曲,并且使凹坑脱离空缺。

继续此实施方案,在图19A中,例如,梭的凹坑172与组织穿透器150 上的空缺152接合。此时,指形弹簧仅可些微接合至组织穿透器。图19B 图示了梭170开始从组织穿透器移除。凹坑不再在空缺中,并且反而沿着组织穿透器的表面移动。随着指形弹簧175a沿着组织穿透器上的切口内的斜面153移动,指形弹簧175a越来越多地接合到组织穿透器上。在图19C 中,指形弹簧被显示为完全与组织穿透器接合,特别是在斜面结束的点处 (在切口部分的远端处)。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此完全接合可引起梭折曲,并且因此变宽,使得凹坑不再与组织穿透器的切口部分接触。图19D 图示了最终步骤,其中凹坑和指形弹簧丝毫不再触碰组织穿透器并且组织穿透器可缩回,使梭170自由。

因此,在各个实施方案中,组织穿透器可适合于与缝线梭上的一个或多个元件配合,不论该元件是凹坑或相似的突出物还是指形弹簧或可与组织穿透器上的空缺、凹陷部、切口或斜面部分接合的类似物。

梭70、170和270可由适合于在外科应用中使用的任何材料制成。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梭必须具有强度,但还具有充足的柔性和回弹性,以能够移动在组织穿透器上和移动离开组织穿透器。这种移动需要梭在从组织穿透器移除以及添加至组织穿透器期间折曲。因此,合适的弹簧特性可通过将弹簧设计成使得当其相对于公差安装时其具有高预装载特性来使用高刚度材料比如钢实现。例如,本文图示的一种梭设计可包括为较低弹簧刚度&高预负载的保持特征,其可帮助提供更加一致的性能并且降低对公差的敏感度。注意到材料的固有刚度(杨氏模量)和梭的弹簧常数可以是关联的,但可以不是等价的。此外,与其他梭设计相比,这些梭设计可具有显著降低的公差敏感度,其中公差是小百分比的偏差。一种合适的材料可以是不锈钢。例如,梭可由0.004英寸(0.01mm)厚的17-7PH不锈钢Condition CH-900构成。

梭70可由其硬度匹配于组织穿透器50的材料制成。相对于梭太硬的材料的组织穿透器可磨损梭。在一个示例中,组织穿透器是60C洛氏硬度 (Rockwell 60C hardness)的不锈钢。然后梭可以是沉淀硬化不锈钢 (precipitation hardened stainless steel)“17-4PH”,其又称为牌号为630 的不锈钢。梭的形状匹配于组织穿透器的形状,并且梭夹到组织穿透器的一部分上,并且可重复滑上和滑出。

梭70可由具有足够的硬度、刚度和弹性使得梭70可部分弹性地偏斜以夹紧到组织穿透器50上的材料制成。特别地,我们已经发现,使梭的硬度匹配组织穿透器的硬度可能对于重复使用是特别重要的。例如,梭可由镍钛诺、铍铜、铜、不锈钢以及不锈钢(例如,沉淀硬化不锈钢比如17-7 PH不锈钢)、金属陶瓷(陶瓷和金属)、各种聚合物或其他生物相容性材料的合金制成。所选的材料可对于包括例如硬度以及类似性质的各种性质匹配于组织穿透器的材料。梭可以任何适当的方式来形成,包括冲压、连续冲模、CNC、光蚀法(photolithography)、模制等等。

在以上示例中,拉拔力或从组织穿透器50移除梭70需要的力可大于约2磅的力。优选地,力可以是约2磅至约5磅。力可以来自例如穿过位于梭70上的钻孔73中的一个的附接的缝线或缝线夹子或连接器的拉动。此力应来自大约组织穿透器的尖端的方向。

在图15A-15B中图示的优选实施方案中,钻孔73远离槽道71并且朝三角形的基部定位,其可在梭中的折叠部中,如图15B中所示。在其他图示的实施方案中,例如图16A-17,钻孔173邻近槽道。图15A-15B图示了当缝线或类似物在钻孔73处施加力时可减少或甚至消除梭70的侧部上的弯曲力的钻孔73的位置。通常,如在图16A中,当钻孔173邻近槽道定位时,由于力施加至梭70的拐角的优势,梭的侧部上的弯曲力可以以低于期望的移除力的力将梭从组织穿透器50剥离。然而,如图15B中所示定位的钻孔73限制了此弯曲力或扭矩,并且从而防止在过早的时间和以比移除梭70所期望的力小的力使梭70从组织穿透器50移除。

在另一实施方案中,梭70可呈螺旋线或类似物的形状,比如“手指酷刑”型装置,借由此,当梭通过组织穿透器50拉动时,梭可在四周拉紧,从而使自身固定至组织穿透器。拉力越强,螺旋线固定至组织穿透器越紧。例如,当梭从组织穿透器转移至梭保持器座25时,梭可被扭曲或类似的,以使梭从组织穿透器“解锁”。

能够夹到组织穿透器上以固定自身的梭70的其他示例可以是扭转弹簧、扣环、线的一部分、弹性可变形的形状、圆锥形的形状以及类似物。弹性可变形的形状可以是期望的任何形状,使得其可变形以缠绕在组织穿透器的至少一部分周围。有用的形状可包括但不限于:圆柱形、三角形、重叠环和比如半圆的形状的任何局部部分。一旦组织穿透器在适当的位置中,则组织穿透器接纳区域的形状允许弹性可变形的形状回到其原始构型,同时牢固地附接至组织穿透器。当然,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组织穿透器上的切口51或凹进部或接纳区域可以成形为使得其与梭的形状相一致。例如,如果使用圆锥形的梭,则组织穿透器可包括在表面的一部分上的圆锥形的切口。圆锥形的梭可以是可变形的,并且可以在移动到切口中时变形。一旦完全在切口内,则圆锥形的梭将回到其原始形状并且使自身固定在切口内。切口可包括例如唇部或类似物,以辅助使梭完全或部分地固定在切口内。

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如以下关于图21A-22B图示的和描述的,梭可构成组织穿透器50自身的尖端,使得尖端可以可释放地联接在组织穿透器的端部上。因此,组织穿透器的尖端可在由缝线穿引器装置的臂的远端区域形成的远侧开口之间传送,并且穿过组织来回传送缝线(附接至尖端)。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缝线90可在钻孔73或其他相似的保持位置处直接附接至梭70。当然,缝线不需要仅通过钻孔固定。而是,缝线可通过粘合剂、夹具、通过作为结或接合至梭的一部分或以任何其他合适的方式来固定至梭。

此外,缝线90可经由中间装置固定至梭70,比如图20中示出的示例。一种这种中间装置可以是缝线夹、缝线环或缝线保持器80。缝合夹允许缝线简单且有效可释放地连接至梭。缝线夹可用于连续缝线传送或可选择地用于缝线的单次传送。

在操作时,比如图20中图示的示例的缝线夹子80可用作用于缝合组织的系统的一部分,特别是在与连续缝线穿引器10一起使用时。例如,缝线90可从缝线穿引器的第二臂20传送至第一臂21和/或从缝线穿引器的第一臂传送回到第二臂。这可使用如上所述的连接至第一臂的可延伸的组织穿透器50来完成。可延伸的组织穿透器可刺穿组织,并且还可接合缝线梭70,缝线通过缝合夹子80、缝线环或其他附接件附接至缝线梭70。然后缝线可被拉动穿过组织穿透器在组织中形成的通道。延伸组织穿透器形成穿过组织的通道,其还可在第一臂和第二臂的远端区域之间形成的开口之间传送缝线。例如,组织穿透器可包括缝线梭接合区域,例如,该缝线梭接合区域可以是沿着组织穿透器的外侧在组织穿透器内的腔,或缝线梭可以可释放地附接至其的类似物。缝线可从第一臂中的组织穿透器传送或者从连接至第二臂的缝线梭保持器座25传送。因此,组织穿透器和缝线梭保持器座(梭停靠部)两者均可配置为可释放地固定可附接至缝线梭的缝线。

在一些变型中,本文描述的缝合夹子80可包括附接至缝线梭70的附接连接件85,例如可配置为使缝合夹连接至梭的系链、链条、引接线或类似物。在一些示例中,缝合夹子包括偏置件(bias),例如弹簧,其用于使连接件85固定在扣合元件内。可选择地,缝合夹子可包括连接件可穿过其的中心开口。此连接件可充当间隔物。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连接件可以刚性地附接至梭70,使得连接件既使梭和缝线间隔而且还基于施加在连接件上的力控制梭的位置。当梭从一个臂传送至另一个臂时,连接件还将控制缝线的位置。

类似地,连接件85可以是缝线的一部分、刚性金属线、柔性的聚合物绳或类似物。在刚性的金属线的示例中,线可焊接至梭,使得其可以以可预测的方式从梭突出。

在图20中图示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梭70可连接至可以是压缩环的缝线夹子80,其中压缩环具有内部的、大致“泪珠”形状的开口86,其一端比另一端宽。缝线90然后可穿过内部环86,使得缝线90变得楔入泪珠形状的狭窄部分内。缝线然后可通过本领域已知的任何方法比如通过打结或在主体的外部终止来固定。缝线还可仅仅通过楔入泪珠形状内来固定,该泪珠形状可足以使缝线固定在缝线夹子内。

图21A-22B图示了其中缝线梭2101形成组织穿透器的远侧尖端的组织穿透器的示例。例如,在图21A中,缝线梭是包括尖的远侧尖端的近似三面的(金字塔形)组织穿透缝线梭。如图21A中所示,此组织穿透缝线梭配合在组织穿透元件的远端区域之上。在图21B中,示出组织穿透缝线梭被脱离。

图21C示出了组织穿透缝线梭(在图21C中不可见)可释放地固定至其的图21A和图21B中的组织穿透元件的远侧尖端2105的放大视图。在图21C中明显的是,组织穿透元件的远侧尖端区域的侧部包括可卡扣到组织穿透缝线梭(未示出)内的相应区域中且接合组织穿透缝线梭内的相应区域的一个或多个卡锁部(detent)(凸起)2107。因此,即使没有组织穿透缝线梭,此示例中的组织穿透元件的远端也是组织穿透的。在一些变型中,远端不是组织穿透的,而是可以是平的、圆拱形的、钝的等等。在一些变型中,远端可被楔固,以与组织穿透缝线梭的内部部分机械地互锁。

在一些变型中,组织穿透元件的远端包括来自组织穿透缝线梭的突出部延伸到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凹进部。

在图21A-21C中示出的变型允许组织穿透缝线梭卡扣到组织穿透元件的远端上。一个或多个卡锁部、按钮、旋钮、小块、凸起等等的摩擦力或弹性变形可用来将组织穿透缝线梭保持到组织穿透元件上。在一些变型中,组织穿透缝线梭主动地固定至组织穿透元件。例如,组织穿透元件可包括磁性元件或电磁元件,该磁性元件或电磁元件将组织穿透缝线梭抓取或固定到组织穿透元件的远端区域。在一些变型中,组织穿透缝线梭通过真空或其他构件保持在组织穿透元件上。在一些变型中,棒或其他构件可从组织穿透元件延伸,以与组织穿透缝线梭之上或之内的位点接合以使其锁定在适当的位置。锁定可以解除或撤回(例如,通过撤回棒),以便从组织穿透元件释放组织穿透缝线梭。

图22A-22B图示了组织穿透缝线梭和组织穿透元件的另一变型。在此变型中,组织穿透缝线梭既包括尖的远端,又包括长形切割面(底表面 2205、2205’)。组织穿透元件在远端处也是尖的,并且组织穿透元件的此端部配合到组织穿透缝线梭中。例如,图22A示出了附接至组织穿透元件的远端的组织穿透缝线梭。图22B示出了与组织穿透元件断开的组织穿透缝线梭。

在一些变型中,半月板修复缝线穿引器装置配置为使缝线来回经过组织,而不需要梭。例如,组织穿透器可配置为可释放地直接连接至缝线。组织穿透器可包括缝线接合区域(例如,在组织穿透器的远侧尖端处或紧邻组织穿透器的远侧尖端),该缝线接合区域保持缝线,直到缝线释放到装置的相对臂上的停靠部中为止。例如,组织穿透器可包括缝线可保持到其中的钩(具有或不具有闩锁)。在一些变型中,组织穿透器包括夹紧或抓取机构(例如,在组织穿透器的尖端或侧部上的一个或多个夹紧表面),以用于固定缝线,直到缝线可释放到相对臂上的停靠部中为止。类似地,停靠部(其在一些变型中可存在于第二臂或上臂上)可适合于使缝线直接固定至与连接至组织穿透器的臂相对的臂。缝线停靠部可根据以上图示的梭停靠部来修改,并且可包括钩、夹具、抓取器或其他用于可选择地使缝线固定到组织穿透器上和释放缝线的机构。停靠部还可包括用于使缝线与组织穿透器分开(例如,在具有闩锁的变型中释放闩锁、松开夹具的夹持部等等)的交换机构。因此,停靠部可配置为使缝线可选择地接合组织穿透器和脱离组织穿透器,并且从而使缝线释放或保持在停靠部中。在一些变型中,装置可配置为使缝线从第二臂(在第二臂中缝线可预装载到停靠部中)传送至第一臂(经由组织穿透器),并且然后回到第二臂(再次经由组织穿透器)并且释放回到停靠部中;从而完成穿过组织的两次传送,所述传送可在不同的组织位置中,因为装置可在传送之间重新定位。在一些变型中,穿过组织的另外的传送可以完成,或装置可配置用于仅两次传送(向前和向后缝合)。

在实践中,手术可开始于前膝处的5-10mm皮肤切口,关节镜相机通过该皮肤切口插入。然后可以以通常方式使用生理盐水使膝盖肿胀。相机可移动到合适位置中,使得半月板撕裂部可清楚地可视化。内翻应力或外翻应力可以以通常方式横跨膝盖放置以打开关节空间。图23图示了本文提及的解剖体。

半月板修复缝线穿引器装置然后可通过在前膝处的皮肤中产生的另一5-10mm切口插入。这类切口用于通常的或辅助的膝关节镜检查入口。装置的远端横穿皮肤并且进入前室(anterior compartment)(见箭头2305) 中的脂肪垫。轻轻的压力允许装置滑动穿过脂肪垫并且进入股骨和胫骨之间的空间。当上臂的弯曲状或弯曲的远端遵循股骨髁的曲率时,外科医生可选择放低他/她的手,允许进入后膝或外围膝盖。上臂的远端区域然后定位在近似半月板撕裂部以上。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使用上臂的远侧方面外围地推动上部囊,以允许半月板顶端向高处折曲(图24A-24C中图示),从而帮助下臂在半月板下方的稍后延伸。下臂然后在半月板的下方远侧地延伸以被定位。

例如,在图24A-24C中,上臂的尖端用来刚刚高于外围半月板组织对囊施加向外的压力。这样做时,半月板2405的中心方面向上轻弹几度,允许下臂在半月板下方(下部)滑动更容易进入。这可允许下臂在半月板下方(下部)滑动更容易暴露,并且还可允许在最初传送期间获得组织的较深(较大)“咬合”,从而更多组织可并入修复中。

在这些变型中,缝线可经过半月板和相邻的材料两者,同时均防止损伤供应半月板的维管结构和周围/支撑结构。例如,外围组织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捕获在装置的上臂和下臂之间形成的远侧开口内,使得在第一数针前进/梭交换期间缝线路径(跟随组织穿透器)在撕裂部后方(外围)弧形穿过囊并且第二传送然后可经过半月板组织自身。以此方式的传送可以以对于修复最佳且不具有损伤腓总神经或腘动脉的风险的方式捕获修复组织。装置的弓形第一传送可允许捕获和修复更多的组织,而不致伤地插入膝盖的背部中。

本文描述的缝线穿引器的变型中的任何一种还可包括缝线导引物、槽道或控制部以当缝线经过组织时导引缝线。缝线槽道可以是打开的或闭合的,并且可以是在装置的臂、组织穿透器和中间区域内形成的腔或槽道。通道可以被涂覆或成形以减少摩擦或缝线可捕捉或缠结在其上的区域。缝线的控制对本文描述的装置中的任何一种的运行可能是重要的。

如以上提到的,本文描述的缝线穿引器还可配置为双重展开缝线穿引器,因为缝线穿引器的组织接合区域包括在两个爪(第一爪构件和第二爪构件)之间形成的面向远侧的开口,并且每个爪构件可使用不同类型(例如,轴向、平面、范围(range)等)的运动独立地移动(可以被展开)。本文描述的装置中的很多还可被称为夹紧/滑动缝线穿引器,因为爪构件中的一个可通过改变爪构件相对于装置的更近侧的长形主体区域的角度来夹紧到组织上,并且相对的爪构件可滑动,相对于装置的更近侧的长形主体区域轴向移动。

图25A-25B示出了双重展开缝线穿引器的一般版本。图25A示出了具有呈缩回状态的第二爪构件的缝线穿引器;图25B示出了具有呈延伸状态的下臂的相同缝线穿引器。双重展开(例如,夹紧/滑动)缝线穿引器的此一般示意图可用来说明装置在不同组织中的操作。

如以上讨论的,本文描述的装置中的任何一种可配置成使得组织穿透器可从爪构件中的一个的远端远侧地延伸。因此,在一些变型中,组织穿透器包括以面向远侧的方向打开的口部。口部由第一爪(例如,上爪)和第二爪(例如,下爪)形成;组织穿透器可在第一爪和第二爪之间以近似 S形路径延伸。这在图26A-26C中示出。

图26A-26C示出了具有面向远侧的口部3201的组织穿透器的一种变型的示意图。在图26A中组织缝线穿引器已经被使得半透明,以示出下爪构件内的组织穿透器3203。在此示例中,缝线穿引器配置成使得组织穿透器可首先远侧地延伸(在图26A中)穿过下爪构件3205,直到其离开下爪并且横跨面向远侧的口部3201偏斜为止。在此示例中,下爪包括致偏器 3213,其使组织穿透器离开下爪并且朝上爪被重新导引,如图26B中所示。组织穿透器可经过保持在开口口部3201内的任何组织,并且最终遇到上爪构件3207。一旦在上爪构件3207内,则组织穿透器然后可偏斜,使得其在上爪构件内远侧地延伸。如图26C中所示,组织穿透器3203可通过内部致偏器3209在上爪构件3207内远侧地偏斜。组织穿透器3203可在上爪构件3207的远端处远侧地延伸离开远侧开口3211。

尽管配置成用于组织穿透器的S形移动的缝线穿引器变型(其中组织穿透器从爪构件远侧地延伸)中的许多可配置为双重展开缝线穿引器(例如,其中两个爪构件以不同类型的运动独立地移动),但可使用具有固定爪的缝线穿引器或其中仅一个爪相对于缝线穿引器移动的缝线穿引器。例如,图27A-27F示出了具有以近似S形路径行进的远侧延伸的组织穿透器的缝线穿引器的三种不同变型。

例如,在图27A中,形成缝线穿引器的面向远侧的口部的上爪和下爪 (第一爪和第二爪)两者均是可移动的,如以上对于双重展开构型描述的。示出了组织穿透器3304从下爪构件3303横跨面向远侧的开口延伸并且延伸到上爪构件3306中,在上爪构件3306中组织穿透器3304然后远侧地延伸些微超出上爪3306的远端。图27A的缝线穿引器也在图27B中示出,图示了上爪构件和下爪构件的移动。如图27B中表示的,上爪3306可在长形构件3308的远端区域处围绕铰接点3311枢转3315。下爪构件3303 可相对于长形构件3308轴向移动(近侧地和远侧地)3317。

在图27C和图27D中,仅爪构件中的一个(上爪构件)可移动;相对的爪构件被固定。在图27C中,类似于图27A,组织穿透器沿着S形路径从上爪构件3306远侧地延伸离开远侧开口(未示出)。如在图27D中所示,上爪包括铰接点3311,使得其可以可控地枢转3327(使用近侧控制部),以形成相对于长形轴杆的远端区域的角度。

在图27E和27F中,上爪显示为固定的(例如,以相对于长形构件的远端的预成形的弯曲或角度),并且下爪可远侧地/近侧地轴向移动3337。

由组织穿透器采取的路径可以是近似S形,如图28A-28E中图示的。图28A图示了用于具有枢转的上爪构件的缝线穿引器中的组织穿透器的不同路径。在示出的成角度的位置中的任何一种中,缝线穿引器可采取近似 S形路径。图28B-28E图示了用于组织穿透器的不同S形路径。一般来说,术语S形路径应被理解为近似S形(当从侧面观看时),如图28B-28E中所示。在这些示例中,组织穿透器的远端可以以与上爪构件近似相同的角度远侧地延伸(如通过图28B-28E中的每个的左边的箭头指示的),而不是水平地且平行于下爪构件(如以完全S形路径)延伸。图29A和图29B 示出了来自俯视图(图29A)和侧视图(图29B)的组织穿透器的一种变型。组织穿透器的远端区域包括配置为钩的缝线保持器区域3505。

一般来说,针宽度可以在0.1”和0.02”之间。例如,在一些变型中,针宽度是近似0.058”。针可以是相对薄的,例如,具有在约0.02”和约0.005”之间的厚度。例如,在一些变型中,针是近似0.0115”厚度。在一些变型中,针具有约0.008”的厚度。一般来说,本文描述的针具有充足的柱强度 (column strength),以推动穿过组织,并且可使用充分低的力弯曲或偏斜,以完成本文描述的S形弯曲;这些针还可具有充足的疲劳寿命,以承受多次(例如,5x、10x、20x)在上爪构件和下爪构件之间的延伸和离开上爪构件中的远侧开口的撤回。

图30A-30E图示了具有组织穿透器的双重展开缝线穿引器的另一变型,该组织穿透器配置为以S形路径行进并且从装置的远端中的远侧开口远侧地延伸。在此变型中,上爪可枢转,并且下爪以轴向方向远侧地/近侧地延伸。缝线(未示出)可装载在上爪中,使得其可被缝线穿引器捕获并且穿过组织向下拉回到第二(下)爪构件,如以上在图16A-16B 中描述的。在图30A中,示出缝线穿引器呈未展开状态,其中上爪构件3601相对于长形主体3603的长轴以45°角枢转。如以上讨论的,在实践中,装置可容易插入组织中并且邻近目标组织,并且上爪构件的角度可被调节以帮助定位装置。在此变型中,上爪是相对平的(例如,具有窄的轮廓)。如在图 30A-30E中看到的,上构件是弧形的,并且相对于装置的长轴远离下爪构件3605弯曲。

在图30B中,下爪3605已经从长形主体的远端远侧地延伸。在图30C 中,上爪构件已经向下枢转(向下“夹紧”),使得相对于长形主体的长轴的角度是近似30°,并且组织穿透器3607从下爪3605延伸并且横跨面向远侧的口部延伸到上夹爪,如也在图30D中示出。组织穿透器最终从在上爪3601的远端处的开口3611远侧地延伸,如在图30E中所示。

图31A和图31B分别示出了这种上爪构件的一种变型的侧视透视图和俯视透视图。此变型类似于图30A-30E中示出的变型,并且允许缝线装载在上爪构件上,如先前在图16A-16B 中示出的。在图31A和图31B中,上爪构件包括挠曲表面3703和远侧开口3705,组织穿透器(未示出)可离开远侧开口3705远侧地退出。在图31A至31B中示出的上爪还包括缝线装载区域3711,一个或多个缝线可穿入和/或预装载到缝线装载区域3711 中,使得缝线可被组织穿透器接合并且从上爪拉到下爪。在此变型中,缝线装载区域是邻近挠曲表面3703的槽道。可使用张紧元件(未示出)来使缝线保持在装载区域中。张紧元件可在上爪构件上,或者其可更近侧地定位,包括在近侧手柄上。张紧元件可配置为夹紧(pinch)或束紧缝线以使缝线保持在适当的位置(并且承受张力),使得缝线可通过缝线保持器区域接合在组织穿透器上。

图32A和图32B图示了缝线穿引器的上爪构件的另一变型,其中上爪构件包括缝线剥离器,以用于从组织穿透器的缝线保持器区域移除(剥离) 掉缝线并且使缝线(或缝线的环或线扣)保持在上爪中。在图32A中,上爪构件3801包括部分由缝线剥离器3805形成的致偏器区域3803。剥离器由柔性材料(例如,金属、聚合物或其他材料,包括形状记忆合金)形成,该柔性材料可以有回弹力地偏斜以允许组织穿透器从远侧开口3809远侧地传送和延伸,同时从组织穿透器剥离掉缝线并且使缝线保持在上爪中。这在以下更加详细描述。在图32A中,缝线剥离器配置为片簧结构,该片簧结构在近端处固定至上爪构件,并且相对端是自由的并且抵靠装置的远端处的远侧开口的远侧表面保持张紧;组织穿透器可推挤剥离器并且越过其,迫使缝线抵靠着剥离器保持在组织穿透器的保持器区域中。当组织穿透器撤回时,缝线可抵靠着剥离器和上爪被夹紧,使缝线保持在适当位置,同时允许组织穿透器撤回。在一些变型中,剥离器和/或远侧开口的端部包括边缘(例如,具有锯齿、齿等等)以当组织穿透器撤回时保持住缝线。

图33A-33C图示了具有从上爪中的远侧开口远侧地延伸的组织穿透器的缝线穿引器的一种变型。组织穿透器以S形路径从下爪行进到上爪。在此变型中,缝线的两个长度(包括相同缝线的两个长度,例如,相同缝线的两个端部)可装载到下爪中,并且从下爪循序地经过组织的不同区域并且保持在上爪中,以使缝线的环经过组织。在图33A-33C中示出的缝线穿引器还配置成使得上爪构件可枢转以相对于装置的长形主体呈现不同角度,并且下爪构件从长形构件的远端是远侧地轴向可延伸的,以与上爪构件形成面向远侧的口部。近侧手柄包括多个控制部,以便控制上爪构件的枢转、下爪构件的轴向滑动和组织穿透器从下爪构件的延伸/缩回。

图33B示出了其中近侧手柄3901的外壳被移除的图33A的装置,揭示了控制部和装置之间的连接中的一些。在图33B中,最远侧控制部3905,近侧手柄,配置为控制上爪构件的运动的触发器或操纵杆(上爪控制部)。上爪控制部可被拉动以减小上爪相对于长形构件3907的长轴的角度。在此变型中,上爪控制部被固定住并且允许当压缩以向下驱动上爪时远侧地驱动长形构件中的腱部(tendon)(减小上爪和长形构件的长轴之间的角度)。此枢转运动还可被称为剪式移动(剪刀状运动)。

远侧控制部3913也配置为操纵杆或触发器,并且可被挤压或以其他方式致动以延伸和/或缩回下爪,以与上爪形成面向远侧的口部,如在图33A-33B中所示。在一些变型中,控制部还配置为控制组织穿透器的以S 形路径的展开。例如,在一些变型中,在使下爪完全延伸之后挤压远侧控制部可使组织穿透器从下爪展开到上爪,使得组织穿透器的远端延伸离开上爪。当组织穿透器在上爪和下爪之间延伸时,组织穿透器可携带缝线的第一长度(线扣)穿过组织。在达到相对的爪构件时,缝线可从组织穿透器移除并且保持(例如,通过剥离器)在上爪中。在释放远侧控制部时,组织穿透器可撤回到下爪中。再次致动(例如,挤压)远侧控制部3913 可导致组织穿透器(连同缝线的任何第二长度)从下爪穿过组织延伸回到上爪,缝线的第二长度可保持在上爪中。可选择地,在一些变型中,控制部(例如,控制上爪和/或下爪的运动的控制部)可彼此分离,和/或与延伸/撤回组织穿透器是分离的。另外的控制部还可包括在近侧手柄中,包括用于把缝线装载和/或张紧到下爪构件内的缝线装载控制部(例如,开关 (switch)、肘节(toggle)等等)。

图34A-34D示出了图33A-33C的装置的远端的放大视图。例如,在图34A和34B中,上爪4003是薄的且是些微弧形的(例如,弯曲状的),并且铰接至装置的长形轴杆区域。上爪还通过推动/拉动构件(腱部、线、棒等)连接至近侧手柄上的控制部(手柄等等),允许调节上爪构件相对于长形构件的角度。

在图34C中,上爪构件和下爪构件已经从图34B中示出的装置的远端移除,揭示了下爪内的组织穿透器4007和上爪中的剥离器4009。图34D 示出了在组织穿透器已经延伸横跨面向远侧的口部之后的图34B的装置的远端。图36A和36B图示了具有缝线剥离器的上爪区域的一种变型。在图 36A中,缝线剥离器从爪构件的远端处的远侧开口是可见的。在此示例中,剥离器包括具有锯齿边缘4205的剥离器板4203。爪构件还包括用于具有锯齿边缘4207的剥离器板的接纳部区域。

图35A-35C更详细示出了可使用的缝线剥离器的一种变型。此变型与图36A和36B中示出的变型相同。尽管本文提供的示例示出了上爪构件中的缝线剥离器,但在一些变型中,缝线剥离器可存在于下爪构件上(例如,其中组织穿透器配置为使缝线的长度从上爪传送至下爪)。在图35A中,剥离器包括柔性板4101,该柔性板4101在近端处固定(例如,至上爪构件),并且压靠远端4105处的接收板4103。在一些变型中,接纳部不是单独的接收板,而是仅仅是爪构件的区域。缝线剥离器板4101和接纳部 4103中的任一者或两者可包括适合于捕获缝线的边缘。在图35A-35C中,板4101和接纳部4103两者包括具有齿的边缘4105和4107。在此示例中,齿是在上爪构件中相邻(或邻接)的锯齿结构。通过使板4101偏斜,组织穿透器可在板4101和接纳部4103之间经过;当组织穿透器的端部经过边缘4105和4107时,被组织穿透器保持的一定长度的缝线可被剥离器捕获并且当撤回组织穿透器时保持在板和接纳部之间。

尽管以上图示的装置的变型中的很多包括用于导引由组织穿透器采取的路径形状的内部偏斜区域,但偏斜区域可以是外部的或部分外部的。例如,在一些变型中,组织穿透器在上爪下方远侧地延伸,而不是进入上爪中;缝线可在上爪中从此外部位置捡起和/或脱落。

一般来说,本文描述的装置可设置大小且配置为容易插入以进入甚至难以接近的区域来修复组织,包括比如膝盖、肩膀和臀部的关节区域。如以上提到的,上爪和/或下爪可以是相对薄的。例如,在一些变型中,上爪厚度(其还可被称为上爪的高度)可以小于约0.120英寸(例如,小于0.1 英寸、小于0.08英寸、小于0.07英寸、小于0.06英寸等等)。在一些变型中,上爪的高度或厚度在约0.064”-0.120”之间。图37A-37C图示了具有不同高度或厚度的上爪的变型。例如,在图37A中,上爪构件具有近似0.120 英寸的最大高度。在此变型中,上爪构件包括限制组织穿透器从上爪延伸的限制器。在图37B中,上爪构件具有近似0.085英寸的最大高度,并且是弯曲的。图37C示出了具有近似0.064英寸的最大高度的上爪构件的另一变型。如所示的,这些变型中的任何一个也可以是弯曲的,并且可以铰接和/或枢转地连接至从手柄延伸的长形构件。

爪构件(上爪构件和/或下爪构件)的宽度可以大于爪构件的高度/厚度。在一些变型中,爪构件具有多于其高度的两倍的宽度(例如,在约0.4 英寸和0.1英寸之间)。当关节中从一侧到另一侧可能存在充足的空间时,该宽度可以较少地约束尺寸;大小的约束可以是比如膝盖的关节中从顶部到底部的间隔(高度)。

如以上讨论的,本文描述的装置中的任何一种可包括适合于配合在比如膝盖的关节的范围内的上爪。例如,如以上描述的可以相对于缝线穿引器的长形主体铰接的上爪可以是些微向上弧形的(例如,弯曲的),特别地在上爪的近侧区域之上在铰链连接部附近。图38A图示了具有在外部表面/上表面上的向上弯曲部分4815的弧形的上爪的一种变型。在膝关节的情况下,此上爪构件(其还可被称为上爪或上臂)可匹配围绕半月板的关节的股骨区域(股骨髁)的弯曲部分。

因此,缝线穿引器的适合于在膝盖中使缝线围绕半月板传送的上爪可成形为用于进入关节,使得上爪的上部(上)表面是弧形以具有近似股骨头的曲率的缓和曲线,如图38A中所示。具有此形状的上爪可容易插入膝关节空间中,使得上爪高于半月板,以有利于缝线传送。然而,具有图38A 中示出的形状的上爪的一个潜在缺点是,当上爪和下爪在半月板组织之上闭合时,下部侧上的凸形表面(内部的、接触组织的表面)可帮助远侧地推动半月板离开(以及远离)爪之间的面向远侧的开口。当试图以精确的方式使组织穿透器(例如,针)经过半月板时,这可能是不利的,因为其可引起半月板离开爪移位,和/或可引起针错过上爪中的缝线保持特征。

尽管可通过以上描述的上爪和下爪的相对运动(包括共轭运动)至少部分地解决此问题,但具有平的或较小弯曲的下部(接触组织的表面)的上爪的修改版本也可解决此问题。例如,图38B示出了具有在其近侧区域 (接近铰链)中具有较直轮廓4813的几何结构的上爪。图38B中示出的近侧直的变型可对于当围绕组织闭合爪时推动半月板离开由上爪和下爪形成的面向远侧的口部具有显著较低的倾向,其可帮助阻止当用装置传送缝线时半月板被移置,提高了定位精确性和缝线捕获可靠性。不幸的是,由于股骨的架空约束(overhead constraint)和直的上爪的较低“斜率”,此构型可能对于进入关节不是最佳成形的。因此,上爪的远侧尖端可能不太能够如弧形外部表面一样容易地离开(clear)上部侧上的半月板。图38A 的近侧弯曲的上爪和图38B的近侧直的上爪之间的差异在图38C中示出,图38C示出了覆盖在彼此的顶部上的两种上爪几何结构。在图38B中,直的上爪的上部表面4803与弧形的上爪的下部弯曲表面4805相对。当察看覆盖图时,近侧直的上爪变型的上部表面可早于近侧弯曲的爪变型的上部表面接触股骨头部。然而,当近侧直的爪变型接触股骨头部时,其远端没有那么高,并且可能具有较低的离开高的半月板的能力。

图38D示出了具有弧形/弯曲的近侧上部表面4815和直的(或相对于上部表面较少弯曲)下部的接触组织的表面4813两者的混合上爪的侧视图。在此示例中,上爪具有较薄的近侧区域(在铰链4819和远侧区域4820 之间)。

混合上爪形状使近侧弧形上部表面与相对直的下部(下)表面适合;使用图38A中示出的弯曲的上爪的用于下部表面的远侧半部和上部表面的轮廓,以及图38C中示出的近侧直的上爪的下部轮廓。此混合轮廓连同缓和在夹紧期间半月板被外围推动的可能性所必需的特征组合了卓越的进入形状。

因此,本文描述的缝线穿引器中的一种可具有在近侧至远侧的轴线上延伸的铰接的上爪,其中铰接区域在近端处或接近近端。上爪可具有从铰接区域远侧地延伸的向外弯曲的(弧形)上部表面。与此向外弯曲的上部表面相对的下部的接触组织的表面可配置为在近侧至远侧轴线上直地延伸。因此,当其从铰接区域远侧地延伸时上爪的厚度可以是较近侧比较远侧更窄(更薄),如图38D中所示。

图39A-39C中示出了从长形主体远侧地延伸的第二臂的另一示例,该长形主体具有远离长轴弯曲的具有在约0.5cm和约20cm之间的曲率半径的弧形上表面。如在图38A-38D中所示,臂可铰接至长形主体以相对于长形主体枢转,并且还包括相对平的下表面,具有弧形上表面,使得所产生的爪构件的厚度在爪的整个长度上从近侧厚度(接近铰接区域)改变至较薄的中间区域和远端处的整体较厚区域。在图39A-39C中,远侧区域还包括缝线捕捉部(trap)或捕获区域(也被称为缝线剥离器),该缝线捕捉部或捕获区域包括偏置构件(例如,片簧),以如上所述在将针/组织穿透器从下爪传送至上爪的下侧之后使缝线环(缝线的线扣)夹紧到上爪。

在图39A中,上爪3901具有在中间部分和在缝线捕捉部的区域(远侧区域)两者中变薄的轮廓,尽管缝线捕捉部/捕获区域和爪的远端的组合的(总的)厚度形成大于中间区域的厚度。在图39A中,上爪的中间部分 3903在其最薄点处测量为0.027”。包括缝线捕捉区域的远端测量为 0.040”3905。远端处(例如,缝线捕捉区域)的高度的减少可通过图39A-39C 中示出的缝线捕捉结构的可选择实施方案来促进。

具体地,图39A-39C中的缝线捕捉器3921具有可帮助捕获缝线的槽道3919(在图39B中可见)。当针将缝线推到缝线捕捉部3921中时,缝线的一只腿落入每个凹槽中,并且缝线的线扣被片簧3923捕捉在适当的位置中。凹槽的宽度可以是与缝线的直径近似相同的大小。凹槽的开口可大于此宽度,以有利于缝线导入(lead-in)到凹槽中。凹槽还可逐渐变窄,以当装置被离开膝盖拉回时引起缝线楔入到凹槽。

两只缝线腿可落入相同的凹槽中。从片簧的端部到凹槽的端部的相对距离可设置大小,使得缝线线扣的直径太大而不适合穿过空隙,从而缝线捕捉部还可在保持缝线时有效。

在图39A-39C中,示出片簧具有在远端中的齿状的特征(也见图35A-35B)。此缝线捕捉机构还可与横跨其远端为直的和/或不包括齿的偏置构件(例如,片簧)一起工作。

如本文所示、所描述和所使用的,弧形表面通常弯曲为具有在表面和一些中心点或区域之间的曲率半径;弧形表面不需要形成圆的一部分,但可大致形成圆的弧(例如,近似圆弧的曲率半径可以是+/-某百分数,例如, 5%、10%、15%、20%等等)。弧形表面可指的是横截面中(例如,在纵向平面中)的外表面。

当特征或元件在本文中被称为在另一个特征或元件“上”时,其可以直接在其它特征或元件上或介于其间的特征和/或元件也可以存在。相比之下,当特征或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个特征或元件“上”时,不存在介于其间的特征或元件。还应当理解的是,当特征或元件被称为“连接”、“附接”或“联接”到另一个特征或元件时,其可以直接连接、附接或联接到其它的特征或元件,或介于其间的特征或元件可以存在。相比之下,当特征或元件被称作“直接连接”、“直接附接”或“直接联接”到另一特征或元件时,不存在介于其间的特征或元件。虽然相对于一个实施方案描述或示出,但是如此描述和示出的特征和元件可以应用到其它实施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理解,对“相邻”另一特征布置的结构或特征的引用可以具有重叠相邻特征或构成相邻特征的基础的部分。

本文所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案的目的,而不意在限制本发明。例如,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a)”、“一个(an)”和“该(the)”意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另外指明。还应理解的是,术语“包括(comprises)”和/或“包括(comprising)”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的存在或添加。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组合和所有组合,并且可以缩写为“/”。

诸如“之下(under)”、“下方(below)”、“下(lower)”、“之上(over)”、“上(upper)”及类似术语的空间相对术语在这里可为了便于描述而使用,以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个(多个) 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意在包含该装置在使用中或操作中的除了附图中描述的方向之外的不同方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之下”或“下方”的元件于是将被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之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之下”可以涵盖上方和下方两种方向。该装置可被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本文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符作出相应的解释。类似地,术语“向上”、“向下”、“垂直”、“水平”及类似术语在本文中仅用于解释说明的目的,除非特别地另有说明。

虽然术语“第一”和“第二”在这里可以用于描述各种特征/元件,但是这些特征/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除非上下文另有说明。这些术语可以用于将一个特征/元件与另一个特征/元件区分。因此,下面讨论的第一特征/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特征/元件,同样,下面所讨论的第二个特征/ 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一特征/元素,而不脱离本发明的教导。

如本文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包括如在示例中使用的并且除非另有明确说明,所有数字可以如同前面加上单词“约”或“大约”地来读,即使该术语没有明确地出现。当描述大小和/或位置以表示所描述的值和/或位置在值和/或位置的合理预期范围之内时,可以使用短语“约”或“大约”。例如,数值可以具有为所陈述的值(或值的范围)的+/-0.1%、所陈述的值(或值的范围)的+/-1%、所陈述的值(或值的范围)的+/-2%、所陈述的值(或值的范围)的+/-5%、所陈述的值(或值的范围)的+/-10%等的值。在此陈述的任何数值范围旨在包括包含在其中的所有子范围。

虽然以上描述了各种说明性实施方案,但是可以对各种实施方案进行任何数量的变化,而不脱离权利要求所描述的本发明的范围。例如,执行各种所描述的方法步骤的顺序可以经常在可选择实施方案中变化,并且在其它可选择实施方案中,一个或多个方法步骤可以全部跳过。各种装置和系统的实施方案的可选择特征可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包括,并且在其他实施方案中不包括。因此,提供前面的描述主要是用于示例性的目的,而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权利要求中陈述的本发明的范围。

本文包括的示例和图通过说明的方式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了本主题可以实施的具体实施方案。正如所提到的,其他实施方案可以被利用并从其衍生,使得可以进行结构的和逻辑的替换和改变而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本发明主题的这些实施方案可在本文被单独地或共同地称为术语“发明”,其仅仅是为了方便并且不意在主动将该申请的范围限制到任何单个的发明或发明构思,如果事实上公开了一个以上的发明或发明构思的话。因此,虽然已经在本文说明和描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但是打算实现相同目的的任何布置可替代所示的特定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各种实施方案的任何的及所有的修改或变型。在回顾以上描述时,以上实施方案的组合和本文未具体描述的其它实施方案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